內容簡介
《國醫大師孫光榮“中和”思想與臨證經驗集萃》主要從“中和”思想、“中和”辨證、“中和”用藥、“中和”組方及常見病診治經驗等方麵,嚮讀者全麵介紹瞭國醫大師孫光榮“中和”學術思想,及其融丹溪、東垣兩傢之長而形成的“調氣血,平升降,衡齣入”診療特色,以及由經方化裁而來的三聯藥組的組方特點,具有較強的臨床實用價值,值得臨床中醫師學習使用。
目錄
第一章 名醫之路
第二章 中和思想
第三章 中和辨證
第四章 中和用藥
第五章 中和組方
第六章 臨證治驗
第一節 “治未病”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
第二節 調氣活血抑邪湯理論基礎及臨床運用淺析
第三節 對中醫藥治療慢性病特點及優勢的認識
第四節 知機、識證、防邪——對H7N9禽流感的認識
第五節 論治濕熱咳嗽的臨證經驗
第六節 論治胃病的臨證經驗
第七節 論治中風的臨證經驗
第八節 論治眩暈(高血壓病)的臨證經驗
第九節 論治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的臨證經驗
第十節 論治小兒咳喘的臨證經驗
第十一節 論治月經病的臨證經驗
第十二節 帶下病外治法的臨證經驗
第十三節 論治腫瘤的臨證經驗
★論治腦瘤的臨證經驗
★論治肺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胃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大腸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肝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腎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乳腺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官頸癌的臨證經驗
★論治卵巢癌的臨證經驗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國醫大師孫光榮“中和”思想與臨證經驗集萃》:
中醫辨證的綱領有八綱辨證、髒腑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經絡辨證、氣血精津辨證、髒腑八綱辨證等,但孫老認為,這些辨證方法都離不開“陰陽”之總綱,而“陰陽”在人體的基礎是“氣血”,然而“氣血”在人體的錶徵是“形神”,而且是“神形閤一”。所以,健康之人必須是“形與神俱”,若遇疾病,則“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正因如此,“形神”是中醫辨證的首要元素。如果形神相閤,即氣血相應,亦即陰陽平衡,即是“中和”,這就是健康之象;反之,失神脫形,即是氣血失和,也就是陰陽失衡,即違“中和”,也就是疾病之徵。
一、“形神”是中醫辨證的首要元素
形,即形體;神,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者言之精神、思維、意識等,廣義者指一切生命活動,此處當取狹義之範疇。形與神必須相結閤,相統一,此即形神一體觀,因為人是一個有機整體的重要組成內容,總體歸屬於中醫整體觀念的範疇。
形主要通過望診而得,亦得旁參問、聞、切三診,統籌兼顧所有信息,以判明真假。望形,是指通過觀察患者形體的強弱、高矮胖瘦及體型特點等來診察病情的方法,又稱之為望形體。
明形體,對疾病的判斷意義重大。誠如《素問·三部九侯論》所言:“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調其氣之虛實。”醫者對患者的第一印象便為形體,形胖、形瘦立可判定,虛實之性,以略瞭然。人之形體與五髒六腑、四肢百骸在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上都有著密切的關係。《素問·經脈彆論》有言:“診病之道,觀人勇怯、骨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診法也。”《內經》有言如此,後曆代醫傢多推崇,足顯形體之意義受眾醫者所重視。
宏觀而言,可定強、弱、胖、瘦。形強者,體多強,身體強壯,骨骼健壯,胸廓寬厚,肌肉充實,皮膚潤澤,筋強力壯,足顯氣血旺盛,髒腑堅實,身體健康,即使有病,亦為新感,為小疾;形弱者,體多弱,身體衰弱,骨骼細小,胸廓狹窄,肌肉消瘦,皮膚乾枯,筋弱無力,示為氣血不足,體質虛弱,髒腑脆弱,容易得病,為久病,或為重病;形胖者,體多重,肉盛於骨,脂肪偏多,頭圓頸粗,肩寬胸厚,大腹便便,肥而能食,形氣有餘,肥而少食,形盛氣虛,二者均多聚痰濕,故古人有雲“肥人多痰”“肥人多濕”;形瘦者,體多輕,肌肉消瘦,頭細頸長,胸狹平坦,腹部瘦癟,體形瘦長,甚者大肉盡脫,毛發枯槁;形瘦食多,中焦火熾,形瘦食少,中氣虛弱,二者多氣火有餘,且陰虛居多,故古人有雲“瘦人多火”。
微觀而言,可判皮、肉、脈、筋、骨。此五者是構成軀體身形的基本要素,稱為“五體”。根據五體與五髒的關係,即肺閤皮毛,脾閤肌肉,心閤脈,肝閤筋,腎閤骨,可以根據五體的強弱反應五髒精氣的盛衰。正如《難經·十四難》所載五損之說:“一損損其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損損於血脈,血脈虛少,不能榮於五髒六腑;三損損於肌肉,肌肉消瘦,飲食不能為肌膚;四損損於筋,筋緩不能自收持;五損損於骨,骨痿不能起於床”。
更有體形體質以決氣血陰陽之論,早在《內經》便有形體分類和體質關係的論述,“五形人”“五態人”“陰陽二十五人”就是當中記載,後世醫傢在此基礎上多有闡發,但總體不越三類,即陰髒人、陽髒人、陰陽平和人。《醫學心傳》載“陰髒者陽必虛,陽虛者多寒,陰髒所感之病,陰者居多”;“陽髒者陰必虛,陰虛者多火,陽髒所感之病,陽者居多”;“平髒之人,或寒飲或熱食,俱不妨事。即大便一日一度,不堅不溏。若患病,若係熱者不宜過涼,係寒者不宜過熱。至於補劑,亦當陰陽平補”之說。
神,來源於先天之精。男女媾精,化生為人,即父母之精的結閤孕育瞭生命,此後,也便産生瞭神。《靈樞·本神》日:“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並精而齣入者謂之魄。”
……
前言/序言
2011年8月,在“第四批北京市市級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拜師大會”上,筆者有幸拜孫光榮教授為師。學習期間,恩師悉心指點、諄諄教誨,或在講堂之上引經據典、係統闡釋,或在門診之時隻言片語、畫龍點睛,將其學術經驗傾囊相授。恩師醫道高深,對疑難病癥的診治每獲奇效,對經典方劑的化裁靈活多變,常使弟子有茅塞頓開、如沐春風之感。
恩師融閤丹溪、東垣兩傢之長,首倡“中和”學術思想,重視對人體正氣的保護,辨證論治強調“護正防邪,存正抑邪,扶正祛邪”。恩師依據“中和”思想,創立瞭係列行之有效的三聯藥組,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和組方,提齣“中和思想一中和辨證一中和組方”的思路,形成瞭“調氣血、平升降、衡齣入”的診療思想,用藥“清、平、輕、靈”,創造瞭經方化裁應用新模式,形成瞭係列經驗方,療效確切,受到廣大患者的尊敬和歡迎。
在恩師指導下,筆者不斷領會其學術思想,積纍其臨證經驗,日積月纍,幸有小成。書中一部分內容,恩師在平時講座或學術會議上已公開發錶,本書予以收錄,使恩師學術經驗得以係統化地展現給廣大讀者。全書共分六章,相對係統地介紹瞭恩師的成長曆程、學術體係、用藥處方思路和部分臨證經驗。
從本書的體例製定、內容篩選到最終定稿,恩師全程予以高度關注和精心指導,可以說本書的編寫也凝聚著恩師的心血。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屠誌濤局長在百忙之中為本書作序,在此錶示衷心感謝!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得到“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傢孫光榮傳承工作室”及北京市豐颱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對此深錶感謝!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參考瞭不少同行的著作,主要參考資料已列於書後,對其作者一並緻謝!
由於筆者水平所限,對恩師學術經驗的理解和整理有所不足,尚有待在今後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予以充實,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國醫大師孫光榮“中和”思想與臨證經驗集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