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思想与临证经验集萃》主要从“中和”思想、“中和”辨证、“中和”用药、“中和”组方及常见病诊治经验等方面,向读者全面介绍了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学术思想,及其融丹溪、东垣两家之长而形成的“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诊疗特色,以及由经方化裁而来的三联药组的组方特点,具有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临床中医师学习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名医之路
第二章 中和思想
第三章 中和辨证
第四章 中和用药
第五章 中和组方
第六章 临证治验
第一节 “治未病”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
第二节 调气活血抑邪汤理论基础及临床运用浅析
第三节 对中医药治疗慢性病特点及优势的认识
第四节 知机、识证、防邪——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
第五节 论治湿热咳嗽的临证经验
第六节 论治胃病的临证经验
第七节 论治中风的临证经验
第八节 论治眩晕(高血压病)的临证经验
第九节 论治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的临证经验
第十节 论治小儿咳喘的临证经验
第十一节 论治月经病的临证经验
第十二节 带下病外治法的临证经验
第十三节 论治肿瘤的临证经验
★论治脑瘤的临证经验
★论治肺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胃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大肠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肝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肾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乳腺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官颈癌的临证经验
★论治卵巢癌的临证经验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思想与临证经验集萃》:
中医辨证的纲领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经络辨证、气血精津辨证、脏腑八纲辨证等,但孙老认为,这些辨证方法都离不开“阴阳”之总纲,而“阴阳”在人体的基础是“气血”,然而“气血”在人体的表征是“形神”,而且是“神形合一”。所以,健康之人必须是“形与神俱”,若遇疾病,则“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正因如此,“形神”是中医辨证的首要元素。如果形神相合,即气血相应,亦即阴阳平衡,即是“中和”,这就是健康之象;反之,失神脱形,即是气血失和,也就是阴阳失衡,即违“中和”,也就是疾病之征。
一、“形神”是中医辨证的首要元素
形,即形体;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者言之精神、思维、意识等,广义者指一切生命活动,此处当取狭义之范畴。形与神必须相结合,相统一,此即形神一体观,因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内容,总体归属于中医整体观念的范畴。
形主要通过望诊而得,亦得旁参问、闻、切三诊,统筹兼顾所有信息,以判明真假。望形,是指通过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高矮胖瘦及体型特点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又称之为望形体。
明形体,对疾病的判断意义重大。诚如《素问·三部九侯论》所言:“必先度其形之肥瘦,以调其气之虚实。”医者对患者的第一印象便为形体,形胖、形瘦立可判定,虚实之性,以略了然。人之形体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在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上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素问·经脉别论》有言:“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内经》有言如此,后历代医家多推崇,足显形体之意义受众医者所重视。
宏观而言,可定强、弱、胖、瘦。形强者,体多强,身体强壮,骨骼健壮,胸廓宽厚,肌肉充实,皮肤润泽,筋强力壮,足显气血旺盛,脏腑坚实,身体健康,即使有病,亦为新感,为小疾;形弱者,体多弱,身体衰弱,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枯,筋弱无力,示为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脏腑脆弱,容易得病,为久病,或为重病;形胖者,体多重,肉盛于骨,脂肪偏多,头圆颈粗,肩宽胸厚,大腹便便,肥而能食,形气有余,肥而少食,形盛气虚,二者均多聚痰湿,故古人有云“肥人多痰”“肥人多湿”;形瘦者,体多轻,肌肉消瘦,头细颈长,胸狭平坦,腹部瘦瘪,体形瘦长,甚者大肉尽脱,毛发枯槁;形瘦食多,中焦火炽,形瘦食少,中气虚弱,二者多气火有余,且阴虚居多,故古人有云“瘦人多火”。
微观而言,可判皮、肉、脉、筋、骨。此五者是构成躯体身形的基本要素,称为“五体”。根据五体与五脏的关系,即肺合皮毛,脾合肌肉,心合脉,肝合筋,肾合骨,可以根据五体的强弱反应五脏精气的盛衰。正如《难经·十四难》所载五损之说:“一损损其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
更有体形体质以决气血阴阳之论,早在《内经》便有形体分类和体质关系的论述,“五形人”“五态人”“阴阳二十五人”就是当中记载,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多有阐发,但总体不越三类,即阴脏人、阳脏人、阴阳平和人。《医学心传》载“阴脏者阳必虚,阳虚者多寒,阴脏所感之病,阴者居多”;“阳脏者阴必虚,阴虚者多火,阳脏所感之病,阳者居多”;“平脏之人,或寒饮或热食,俱不妨事。即大便一日一度,不坚不溏。若患病,若系热者不宜过凉,系寒者不宜过热。至于补剂,亦当阴阳平补”之说。
神,来源于先天之精。男女媾精,化生为人,即父母之精的结合孕育了生命,此后,也便产生了神。《灵枢·本神》日:“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
……
前言/序言
2011年8月,在“第四批北京市市级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拜师大会”上,笔者有幸拜孙光荣教授为师。学习期间,恩师悉心指点、谆谆教诲,或在讲堂之上引经据典、系统阐释,或在门诊之时只言片语、画龙点睛,将其学术经验倾囊相授。恩师医道高深,对疑难病症的诊治每获奇效,对经典方剂的化裁灵活多变,常使弟子有茅塞顿开、如沐春风之感。
恩师融合丹溪、东垣两家之长,首倡“中和”学术思想,重视对人体正气的保护,辨证论治强调“护正防邪,存正抑邪,扶正祛邪”。恩师依据“中和”思想,创立了系列行之有效的三联药组,形成具有特色的中和组方,提出“中和思想一中和辨证一中和组方”的思路,形成了“调气血、平升降、衡出入”的诊疗思想,用药“清、平、轻、灵”,创造了经方化裁应用新模式,形成了系列经验方,疗效确切,受到广大患者的尊敬和欢迎。
在恩师指导下,笔者不断领会其学术思想,积累其临证经验,日积月累,幸有小成。书中一部分内容,恩师在平时讲座或学术会议上已公开发表,本书予以收录,使恩师学术经验得以系统化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全书共分六章,相对系统地介绍了恩师的成长历程、学术体系、用药处方思路和部分临证经验。
从本书的体例制定、内容筛选到最终定稿,恩师全程予以高度关注和精心指导,可以说本书的编写也凝聚着恩师的心血。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屠志涛局长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孙光荣传承工作室”及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对此深表感谢!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不少同行的著作,主要参考资料已列于书后,对其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笔者水平所限,对恩师学术经验的理解和整理有所不足,尚有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予以充实,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国医大师孙光荣“中和”思想与临证经验集萃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