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集

陈洪绶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明] 陈洪绶,陈传席 校
图书标签:
  • 陈洪绶
  • 明代绘画
  • 绘画
  • 书法
  • 艺术
  • 中国美术
  • 历史
  • 文化
  • 古籍
  • 集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218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240598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2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陈洪绶,明末清初杰出的艺术家,书画之外,复工诗文,其作品集名为《宝纶堂集》,长期以来版本混乱,没有一个很好的整理本。
  《陈洪绶集》以南开大学藏康熙刻本《宝纶堂集》为底本(简称南开本),编次一仍南开本之旧。参校以哈佛大学藏康熙刻本《宝纶堂集》(简称哈佛本),以及几个光绪刻本宝纶堂集,并补录了南开本未收的诗文。书后附《宝纶堂集》所收的陈洪绶相关材料(如传记、方志条目)。

目录

前言
陈洪绶的生平
整理说明
陈洪绶集卷一序
潘无声杂诗叙
蕙翁先生七十序
刘进士文稿序
寿太母范夫人七十序代槎庵先生作
寿槎翁先生六秩序
吕吉士诗序
寿楼夫子五十序
为刘侯寿序
姜绮季手录陈诗老莲自叙
自序避乱草
题来风季离骚序
赠陈庚卿人国子学序
重修陈氏族谱序
孟叔子史发序
张乎子品山拈序
粤游诗序
奉觞叔祖大人五十寿序
题花·夫人宫中词序
日课自序
吾家有老媪
吕衡伯何山读书赋序
陈洪绶集卷二书
上总宪刘先生书
书白兔花猫
陈洪绶集卷三寿文
寿胡母文
陈洪绶集卷四传
新安戴龙峰先生传
槎庵先生传
好义人传
陈洪绶集卷五记
游高丽寺记
游净慈寺记
王叔明画记
借园记
游永枫庵记
重修陈氏家庙碑记
拊庙碑记
涉园记
失狗记
买书记
陈洪绶集卷六论
画论
识感
太子湾识
陈洪绶集卷七铭
……

精彩书摘

  《陈洪绶集》:
  吾年来夙业纠缠,甘受之不能,远避之不得。彼人亦夙业纠缠,飞语之不已,党恶之不足,何时已乎?吾乃俾其大慰其心,大满其志。恶口者纵横,片辞莫辨,彼得肆其蜂虿,所望虽奢,不稍慰乎?鹰犬者当道,佯罔闻知,彼喜穷其狙诈,所愿虽广,不稍满乎?而孰知吾之受报者在斯,彼之种毒者亦在斯矣。哀哉!吾受报之终,彼种毒之始,非乎?然吾何敢作如是观也。当知彼所种之毒,非其一身因果,皆鬼神所谴责于吾而藉手于彼者。吾则真可大慰其心,大满其志矣。万一彼果种毒,吾既不能相从于莲池之侧,复以吾业招訾毁,累吾眷属,因浮沉苦海中,又增一重公案,将奈之何?故取子先叔所索书杀生果报一帙,书数十条矣。曾记古德云:“杀莫大于人,人之受杀多不以身;刃莫利于心,心之用杀不畏鬼神。”故书以心术语言用杀者数条于内,彼人见之更视警切齿,又增一重公案,将奈之何?语云:“心病心药,提婆达多。生生世世,将奈之何?”戊寅孟春惊垫,悔斋书于随绿去住之馆。
  老人感庸医之杀人也,以术;名医之杀人也,举趾高,不轻赴人之急;良医之杀人也,勇于自信,人言不能人:皆以心也。刀兵之际,人何以堪?杀戮之余,自犹生毒。苟欲自活者,不为也。乃攻苦方书,将自活以活人,试之奇验。或天许活我而活人,赐之因缘,大行其道,不犹救得一半乎?于是居家则悬帘昊山,泛宅则扁舟苕詈。重还故山则倚杖浣水、若耶之间。名画清樽以留野人,精思深心以当病者,贫窭之夫不惜药草,富贵之子分其酒赀。洪绶赞成之,即属作绿起,兼为作《黄帝素问图》一幅、《神农尝药图》一幅,晨夕拜礼之,不敢自恃具术之神,此一念直通天矣。
  洪绶思老人当年为青衿时,或得一进贤冠,活人岂不千百倍于此哉?万一利禄薰心,瑶玉满目,未必能如今日也。老人名开,字开,号治庵,越之诸暨人也。移家山阴,复移家钱唐紫阳山下,洪绶从叔也。辛卯孟冬,书于菜根书馆。
  ……

前言/序言

  吾国向以文化深厚着称,凡书法、绘画、建筑、园林、医药,乃至博弈,皆以文化为底蕴。故历来丹青高手,必是诗文强者。宋郭若虚曰:“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啧鈎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以,晋之顾恺之、唐之王维、宋之苏轼等皆是绘画史上重要人物。远的且不谈。“元四家”加上趟孟頫、钱选,此六家皆是诗文大家。明之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清之“四王”、“四僧”,尤其是石涛,乃至近现代之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无不如此。若非诗文名家,或是理论大家,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大画家。
  明末陈洪绶,世知其为古代最有成就的大画家之一,其实他也是诗文名家。他的诗文,经他本人手定为《宝纶堂集》。他去世后,又由他儿子以及后人搜辑补充,大约有一千五百首。清康熙年间就刻版刊印过,光绪年间又复印很多。但现在已不多见了。
  一九八七年秋,我从美国堪萨斯大学回到中国,在南京师范大学任教。先是一位英国的留学生选我作为她的导师,她特剔关注陈洪绶,向我问了很多内行的问题。接着是一位意大利留学生选择我作她的导师,她是专门研究陈洪绶的木刻画的,她对陈洪绶木刻画中的故事内容弄不懂,尤其是《博古叶子》中的内容,“寡妇清”、“卜式”、“任曲宣氏”、“猗顿”、“乌氏保”等是谁,她查不到。她先在广州,后到北京,还是弄不清。便到了南京,找到我。因为在她到来之前,前苏联有一位高级访问学者查瓦茨卡姬(汉名:白纸)也来到中国选择我为她的导师,查瓦茨卡姬毕业于莫斯科大学,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留学中国,在北京大学学习美学,宗白华是她的导师。查瓦茨卡姬出身于俄罗斯世家,父、祖及其母、祖母皆是留法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她本人汉学功底十分深厚,从《易经》、《诗经》到现代的中国学术,几乎是无所不通。她读过我的《六朝画论研究》和《中国山水画史》,她说明代的陈洪绶是中国最伟大的画家,她要我写一本《陈洪绶》,由她翻译为俄文在苏联出版,我就写了《明末怪杰-陈洪绶的生涯及艺术》(中文版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意大利留学生向我了解的内容就是后来补进去的。我这本书其实基本上是介绍性的,我自己并不满意,但大家便认为我是研究陈洪绶的专家了,尔后凡是要写“陈洪绶”的,便都找到我。
《陈洪绶集》 一、 尘封的画卷,再现明末艺苑孤峰 《陈洪绶集》并非一本传统的画册,亦非简单的画作集锦,它是一部精心梳理、深度解读的艺术文献,致力于将明末清初这位被誉为“一代画圣”的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迟迟等)其人、其画、其思想,以一种更为宏观、更为立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的撰写,旨在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明代晚期美术史重要侧面的窗口,深入探究陈洪绶作为一位在时代变革中挣扎前行的艺术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如何形成,其画作背后蕴含的深层文化意涵,以及他对后世中国绘画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本书的编纂,力求打破传统艺术史叙述的局限,不拘泥于简单的作品罗列与风格分析,而是将陈洪绶置于其所处的复杂历史语境之中,从多个维度进行考察。读者将跟随本书的引导,深入理解这位艺术家如何在明朝覆灭、清朝建立的剧烈社会动荡中,坚持着自己独立的艺术追求,如何在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中,淬炼出其独树一帜的“奇崛”、“古拙”、“逸气”的绘画风格。 二、 笔墨的孤高,风格的形成与演变 陈洪绶的绘画,是中国艺术史上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他打破了宋元以来崇尚文人写意、追求自然写实的传统,以一种近乎怪诞、夸张的造型,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和象征性,开辟了中国绘画的新路径。本书在风格的探讨上,将着重分析以下几个关键点: “奇崛”的造型语言: 陈洪绶的人物画,其造型常常显得奇特、瘦削、比例失调,线条遒劲有力,充满力量感。本书将通过对《屈原》、《隐居图》、《仕女图》等代表性作品的细致解剖,揭示其造型背后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他为何如此描绘人物?这种“奇崛”是否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隐喻?是对传统审美标准的挑战?本书将尝试给出多角度的解读。 “古拙”的笔墨趣味: 尽管造型奇特,陈洪绶的笔墨却极富古韵。他的线条凝练、苍劲,墨色沉厚,充满力量。本书将深入探讨其用笔用墨的特点,分析其如何借鉴古代青铜器纹饰、石刻造像等古代艺术的元素,将古拙的趣味融入笔端,赋予作品以历史的厚重感和永恒的生命力。 “逸气”的精神旨趣: 陈洪绶的画作,绝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其所传达出的高洁、孤傲的精神气质。本书将着重解读其作品中的“逸气”,分析其如何通过人物的眼神、姿态、服饰的细节,以及画面的构图和意境,来表达其对世俗的超脱,对理想的坚守,以及对个人精神世界的追求。这种“逸气”不仅是艺术风格的体现,更是艺术家人格的写照。 风格的演变与成熟: 本书还将梳理陈洪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学习借鉴,到中期的风格确立,再到晚期的炉火纯青,分析不同时期作品在造型、笔墨、意境上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背后所反映的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考与感悟。 三、 技法的密码,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并不仅限于其个人风格的独树一帜,更在于他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的深远影响。本书将从技法层面,深入挖掘其艺术遗产的价值: 人物画的突破: 陈洪绶的人物画,无论是在造型还是在表现力上,都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冲击。本书将重点分析其在人物构图、比例处理、神态刻画等方面的创新,以及这些创新如何打破了传统人物画的窠臼,为后世人物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版画艺术的贡献: 陈洪绶不仅在绘画上造诣深厚,在版画领域也留下了诸多杰作。他参与创作的《西厢记》插图、通俗小说插图等,在中国版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将探讨他如何将绘画的艺术性与版画的实用性相结合,以及其版画作品如何对当时的市民文化和小说传播产生影响。 “老莲体”的形成与传承: “老莲体”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符号,代表着一种高古、奇崛、富有装饰性的绘画风格。本书将追溯“老莲体”的形成过程,分析其核心特征,并梳理其在清代及以后对“扬州八怪”等艺术流派的影响,展示其在中国艺术史上的传承与演变。 绘画与文学、哲学、宗教的交融: 陈洪绶的作品,往往与文学典故、哲学思想、宗教观念紧密相连。他画中的人物,常常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象征。本书将深入挖掘其作品中的文学、哲学、宗教元素,分析这些元素如何渗透到其绘画创作中,使其作品不仅是视觉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载体。 四、 历史的回响,一位艺术家的时代印记 《陈洪绶集》的价值,不仅在于对艺术本体的深度挖掘,更在于其对历史语境的精准把握。陈洪绶的人生,恰逢明清易代之际,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艺术,是那个时代最真实、最深刻的艺术回响。 时代背景下的艺术家: 本书将细致考证陈洪绶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如何影响了陈洪绶的思想和艺术创作。他如何看待王朝的更迭?他的艺术是否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回应? 孤傲的文人画人格: 陈洪绶是一位极具独立人格的艺术家。在时代的洪流中,他保持着文人的清高与孤傲,不与时俗同流合污。本书将深入探讨其人格魅力,分析其艺术创作是否是其人格的外化,以及这种孤傲的人格如何在乱世中支撑着他的艺术生命。 艺术的“遗民”情结: 一些研究者认为,陈洪绶的艺术带有一定的“遗民”情结。本书将探讨这种观点,分析其作品中是否流露出对故国的眷恋,对新政权的抵触,以及这种情结如何体现在其绘画的题材选择和艺术风格的表达上。 对后世的启示: 历史的意义在于借鉴。陈洪绶的艺术,以及他的人生,对后世的艺术家和普通人都有着深刻的启示。本书将总结陈洪绶艺术的时代意义,以及他所代表的独立精神、人文关怀,对当下社会可能产生的积极影响。 五、 结语 《陈洪绶集》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一位艺术家生平与作品的书,它更是一次深入中国传统文化肌理的探索。通过对陈洪绶艺术的多维度、深层次解读,本书希望能帮助读者超越对形式美的简单欣赏,去理解这位艺术家内心的孤寂与坚守,去感受其笔墨中磅礴的力量与深沉的思考,去体悟中国传统艺术在时代变革中所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与不屈精神。本书的编纂,旨在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鲜活、富有深度的陈洪绶,让这位明末艺苑的孤峰,在新时代的光辉下,重新焕发出其独特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捧起《陈洪绶集》时,我并没有预设任何期待,只是想看看这位被誉为“画坛怪杰”的艺术家究竟有何不同之处。然而,翻阅的过程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书中的画作,无论题材如何,都散发着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陈洪绶先生的线条,简直可以用“鬼斧神工”来形容,它们既有力量感,又充满了灵动性,仿佛能够自己跳跃起来。他对人物的造型,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些看似简练的笔触,却能精准地捕捉到人物的性格和神态。我特别喜欢他笔下的那些高士和隐逸形象,他们身上散发出的那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精神气质,深深地打动了我。而且,书中对构图的安排也极具匠心,总能在看似随意之中透露出巧妙的构思。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集,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用艺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教科书。它让我明白了,真正的艺术,是能够超越时代,超越国界的,它能够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和灵魂。

评分

《陈洪绶集》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全然不同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读”,不如说是“观”或者“感”。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仿佛一座微缩的宇宙,蕴含着无穷的细节和深邃的意境。我沉醉于那些线条的张力,它们时而如枯藤缠绕,时而如铁画银钩,充满了生命的力量。陈洪绶先生对人物的塑造尤为精妙,即使是寥寥数笔,也能勾勒出人物的精神气质。那些饱经风霜的文士,那些飘然若仙的仕女,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的故事,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而且,书中对色彩的运用也极具匠心,虽然整体以水墨为主,但偶尔点染的色彩,却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让画面更加生动,更具感染力。我特别欣赏他对空间的处理,留白之处,仿佛能听到风声,闻到花香,感受到那种悠远宁静的氛围。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深处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他们不为人知的精神世界,体验他们在那寂寥孤绝的时光中所孕育出的奇思妙想。

评分

《陈洪绶集》并非一本可以轻松翻阅的读物,它更像是一座需要耐心和沉浸才能真正领略其价值的宝藏。初次接触,可能会被其独特的画风所“惊吓”到,那些拉长的脖颈,夸张的眉眼,奇特的服饰,似乎都与我们通常认知中的“美”有所不同。然而,正是这种“不同”,赋予了陈洪绶先生作品强大的生命力。他敢于突破传统,用一种近乎“怪诞”的笔触,描绘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和哲学思考。我反复翻看那些仕女图,越看越觉得她们有一种超越时代的孤寂与清傲,仿佛是艺术家本人精神世界的投射。那些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在他的笔下更是变得活灵活现,充满了想象的张力。这本书,让我认识到,艺术的魅力并非只有一种标准,它能够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触动人心。它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观者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唤醒我们对生命、对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初次翻开《陈洪绶集》,便被那股扑面而来的古拙苍劲所吸引。这绝非寻常画册,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每一笔,每一墨,似乎都凝聚着陈洪绶先生对宇宙人生的深刻体悟。我尤其偏爱其中那些描绘仕女的作品,她们或独立于山水之间,或相对而坐,神情各异,却都透着一股超脱凡尘的孤傲与清冷。那细长的眉眼,那飘逸的衣袖,仿佛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孤寂与对理想的坚守。再看那些神怪鬼魅的形象,更是奇崛怪诞,充满了想象力,却又隐约透着人性的光辉或阴暗。陈洪绶先生笔下的世界,既有对现实的映照,更有对精神世界的极致探索。读他的画,如同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或许有些许涩意,但细细回味,却能感受到醇厚的回甘,以及那份独属于文人雅士的清雅与风骨。这本书,不仅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洗礼。我常常在夜深人静之时,静静地欣赏,试图从中汲取那份淡泊宁静的力量,让我在喧嚣的尘世中,也能寻得一隅安宁。

评分

作为一名对中国古代艺术充满好奇的爱好者,《陈洪绶集》无疑是近些年来我读过的最令人振奋的图书之一。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陈洪绶这位艺术大师的杰作,更是他所处时代的一种精神写照。书中的绘画风格独树一帜,充满了奇特而又极富表现力的线条,以及对人物造型的大胆夸张和变形,这在当时的绘画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我尤其着迷于他那些充满戏剧性和象征意义的作品,它们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神话传说,又像是对人生哲理的隐喻。陈洪绶先生的画作,并没有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更注重内心的表达和精神的传达,这一点让我深感敬佩。每一幅作品都值得细细揣摩,反复品味,因为在那些看似古怪的笔触之下,隐藏着他对社会、对人生、对艺术的独特见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中国艺术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所能达到的高度,也让我对陈洪绶这位被誉为“全才”的艺术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由衷的赞叹。

评分

非常愉快的购物,京东品质值得信赖………!!!

评分

很好的,叔叔的装帧很好,很喜欢

评分

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而是为了炫耀。虽然钱少,但还是要买买买!因为不买书就会死掉

评分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不错,然后在京东下了单,碰上活动还是很划算的

评分

《陈洪绶集》以南开大学藏康熙刻本《宝纶堂集》为底本(简称南开本),编次一仍南开本之旧。参校以哈佛大学藏康熙刻本《宝纶堂集》(简称哈佛本),以及几个光绪刻本宝纶堂集,并补录了南开本未收的诗文。书后附《宝纶堂集》所收的陈洪绶相关材料(如传记、方志条目)

评分

陈老师近期的用心之作,较之其他版本,更加贴近读者

评分

还有一个版本是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一番考虑后还是选择中华版的。

评分

这个可以……

评分

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