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與曆史,曆久彌新,經典再版,引人深思
新版加入視頻(托馬斯·伍茲講座)&音頻(菁城子主筆,張是之講讀)對此書進行解讀,用手機掃一下書中二維碼即可進行觀看和收聽。
作者圓熟老練地運用瞭米塞斯的商業周期理論和奧地利典型的主觀主義理論,讀者可以從紛亂的曆史亂相中感受到理論的力量和邏輯的縝密。
這既是一本有深厚理論基礎的經濟學著作,更是一本史料豐富、詳略得當、生動有趣的曆史書。
★21世紀十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必讀作品
本書再版時間與曆史上經濟危機時間的數次巧閤:
第二版時,正值美國1969—1971年的經濟衰退;
第三版又恰逢1973年一直延續到1975年由嚴重的通貨膨脹引緻的經濟蕭條;
第四版時美國正在經曆1981—1983年的蕭條期;
1999年第五版時雖然美國經濟處於低通脹低失業率的良好狀態,但隨之而來的2000—2003年經濟又開始齣現下滑,到2004年纔恢復部分元氣。
這似乎成瞭一種魔咒,每當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羅斯巴德和他的大作就會被人們重新提及。
★新版序言加入對2007年金融危機前後政府政策的全麵解讀
較為詳細地介紹與評析瞭2007年金融危機前後美國政府在銀行、住房、醫療教育、勞動市場等采取的各項政策措施和其影響結果。
★關於羅斯福新政的全新解讀
顛覆以往熟知的鬍佛政府的自由放任導緻的大蕭條,以詳實的材料分析瞭羅斯福新政隻是鬍佛政策的延續,證明大蕭條隻是被一係列的政策提早掩蓋,指齣20年代的“繁榮”隻是政策堆積的錶象,危機早已潛伏,那錶象也使得大蕭條持續的時間長達十多年。
羅斯巴德在1963 年以米塞斯的商業周期理論為齣發點,提供瞭關於20世紀二三十年代美國那場影響全球的大蕭條的解釋,並輕易地推翻瞭傳統的想法。
他認為,華爾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麼嚴酷,並不是因為充滿瞭劫掠的資本主義體係沒有得到限製,而是因為政府始終通過擴張信貸,進行通貨膨脹的方法使繁榮人為地延續下去。股票市場持續下跌,實體經濟直綫下落,並不是因為政府乾預得太少,而恰恰是因為它乾預得太多。
他認為,20 世紀20 年代的時代精神就是讓政府計劃、乾預、安排、刺激經濟,到瞭30 年代更是如此。這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殘留下來的思想,而鬍佛總統正是因為在戰爭中成功地執行瞭救濟計劃纔獲得瞭世界範圍的聲譽,他也因此在整個20 年代成為管理經濟問題的高層官員,直到1929 年他正式入主白宮。鬍佛是一個天生的計劃者、乾涉者、安排者和激勵者。
他認為,鬍佛—羅斯福時期其實是一個連貫的整體,新政中大多數的“改革”措施實際上都是在鬍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決方案基礎上進行拓展和強化,羅斯福政府相對於鬍佛政府隻有兩個重要的不同:它在管理公共關係上更加成功,並花費瞭更多納稅人的金錢。在羅斯巴德的眼裏,正是鬍佛—羅斯福時期的政策纔使經濟衰退更加嚴峻,正是他們的政策使得經濟蕭條一直延續到30 年代末。
在經濟史著作中,很少有這樣生動而貼近生活的作品,它極具說服力地為我們上瞭許多課,而這些對我們現今的生活仍然適用。
穆雷·N. 羅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 1926年3月2日—1995年1月7日)是美國的經濟學傢、曆史學傢、自然法理論傢和當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代錶人物之一,在“二戰”後奧地利學派的復興中扮演瞭主要角色。著有並在國內齣版著作《人、經濟與國傢》《權力與市場》《美國大蕭條》《自由的倫理》《為什麼我們的錢變薄瞭》《銀行的秘密 : 揭開美聯儲的神秘麵紗》《美聯儲的起源》《亞當·斯密以前的經濟思想 : 奧地利學派視角下的經濟思想史》等。
如今我們知道,始於10年前也即2007年的經濟和金融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嚴重的危機。各種迴顧性評論聚焦於經濟衰退帶來的嚴重後果,對各闆塊市場和各部分人口造成的不利影響,還有從中應該汲取的深刻教訓。可有一個重要教訓,特彆需要謹記,這個教訓正是來自於羅斯巴德寫於1963年的《美國大蕭條》。
——理查德·艾伯倫(美國經濟學傢)
對於20世紀30年代那個災難性的故事,我不認為哪位曆史學傢可以令人滿意地解釋這一切。為什麼這次蕭條那麼嚴重?那麼漫長?直到今天我們並不真正知道。依我看來,*能令我們滿意的答案是羅斯巴德給齣的。
——保羅·約翰遜(英國曆史學傢)
米塞斯的書可讀《社會主義:經濟與社會學的分析》,哈耶剋的書可讀《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羅斯巴德的書可讀《美國大蕭條》——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奧地利經濟學經典。
—— 梁小民(著名經濟學傢)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行動應對當下,思想穿越時空。與汗牛充棟的技術性經濟學著作相比,《美國大蕭條》是一本凝聚智慧的書,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好的思想值得分享……今天在蕭條歲月中迷茫的人們,於努力擺脫蕭條、尋找突圍之際,不妨讀一讀這本驚世駭俗、苦口良藥的書。
——鍾祥財(上海社科院教授)
此書算是呼應瞭巴斯夏:人們看得到乾預市場的奶油,卻看不到奶油之下的毒藥。看完,很多流行的騙局,無論說得多好聽,你都不會上當瞭。
——連嶽(知名作傢)
在此,我推薦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閱讀曆史,傾聽分析,讓人清醒。因為曆史不相信“這次真的不一樣”。
——貝樂斯(嶺峰資本創始人)
中文版新序 001 中文版原序 015
緻謝 001 第五版序言 002
第四版序言 008 第三版序言 016 第二版序言 021 第一版序言 025
Section 1 商業周期理論
早期研究商業周期的理論傢將眼光聚集在危機和蕭條上,這是非常正確的,因為
正是這些詞匯睏擾著經濟學傢,使他們極度難堪,這讓他們簡直就像一個經濟學
的門外漢,這些詞匯正是亟待我們去解釋的。
如果繁榮持續的時間越長,錯誤投資帶來的浪費也越多,那麼必要的蕭條進行調
整的時間也越長,而蕭條的程度也越劇烈。
第 一 章 商業周期的實證理論 002
商業周期與商業波動 003
問題:一連串的錯誤 007
解釋:經濟繁榮與蕭條 009
蕭條的次要特徵:通貨緊縮引起的信貸收縮 014
政府應對蕭條的政策:自由放任 019
阻止蕭條 023
奧地利學派理論有關商業周期的諸問題 029
第 二 章 凱恩斯主義者對米塞斯商業同期理論的批判 036
流動性“陷阱” 038
工資率和失業 041
第 三 章 對蕭條的其他解釋:一種評論 052
普遍的生産過剩 053
消費不足 054
加速原則 057
“投資機會”的缺乏 065
熊彼特的商業周期理論 069
性質信貸說 072
過分樂觀和過分悲觀 077
Section 2 通貨膨脹下的繁榮:1921-1929
對於經濟研究起瞭不良的影響。我們已經設法說明對於經濟學來說,這是一種完
全錯誤的方法,理論隻能在先驗的理論基礎上被證實或證僞。經驗事實可以在基
本定理的層麵上進入到理論中,它與今天經濟學傢經常使用的曆史統計學的“事
實”是無關的。
第 四 章 導緻通貨膨脹的因素 080
貨幣供給的定義 082
貨幣供給的膨脹:1921—1929 086
通貨膨脹的産生 Ⅰ :準備金標準 090
通貨膨脹的産生 Ⅱ :準備金總量 095
國庫通貨 111
貼現票據 112
買入票據——承兌匯票 121
美國政府證券 128
第 五 章 通貨膨脹的進程 132
對國外信貸 133
幫助英國 138
危機到來 155
第 六 章 通貨膨脹的理論思考:經濟學傢和平抑物價的誘惑 164
大蕭條 179
1929—1933 年 179
Section 3 大蕭條:1929—1933 年
經過漫長的時間,我們終於明白;大蕭條的錯誤並不在於自由市場經濟身上,而
應該歸咎於政客、官僚和那些“先進”的經濟學傢。而且,對過去或將來發生的
任何一次蕭條來說,情況都會是這樣。
第 七 章 蕭條的序幕:鬍佛和自由放任主義 180
鬍佛乾預主義的發展:失業問題 183
鬍佛乾預主義的發展:勞工關係 194
第 八 章 蕭條開始:鬍佛的措施 203
白宮會議 204
擴張信貸 208
公共建設 211
新政的農業計劃 211
第 九 章 1930 年 232
呼籲進行公共建設 243
政府帶來的財政負擔 247
第 十 章 1931,悲劇性的一年 251
美國的貨幣情況 254
政府造成的財政負擔 257
公共建設和工資率 258
維持工資率 261
移民限製 264
自願救濟 265
鬍佛在1931 年第四季度 266
商界中集體主義思想的傳播 271
第十一章 1932 年的鬍佛新政 280
稅收的增加 281
政府支齣與經濟 283
公共建設的提議 287
RFC 291
政府救濟 296
通貨膨脹計劃 297
通貨膨脹的呼聲 304
鬍佛先生嚮股市宣戰 312
住宅貸款銀行係統 314
破産法 314
反對移民 316
第十二章 鬍佛任期的結束 317
對財産權的侵犯:最後的通貨危機 320
蕭條期間的工資、工時和就業 326
總結:鬍佛帶給我們的教訓 332
附錄 政府和國民産值:1929—1932 年 334
譯後記 343
序言
理解商業周期
理查德﹒M﹒埃貝林
當穆雷·N. 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最初於1963年齣版時,當時西方的經濟學界依然被始於20世紀30年代的凱恩斯革命牢牢占據。
相反,羅斯巴德卻把“奧地利學派”的方法運用到貨幣和商業周期上,以解釋大蕭條的原因,並分析瞭在20世紀30年代早期應對蕭條而采取的政策,實際上,這些政策極具誤導性,適得其反,它們加劇並延長瞭衰退。
對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大多數的經濟學傢來說,羅斯巴德的“奧地利學派”範式似乎同人們普遍接受的教科書並不閤拍,宏觀經濟學方法把總産齣和就業看成一個整體,並聚焦於有關其經濟變化和波動的“總量”分析。同時,人們普遍相信政府可以通過使用一係列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輕易保持經濟的全麵增長和穩定。
米塞斯、哈耶剋和奧地利學派的貨幣和商業周期理論
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的早期和中期,奧地利學派關於大蕭條的解釋代錶瞭理論和政策討論的前沿。奧地利經濟學傢路德維希﹒馮﹒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先是在他的著作《貨幣和信用理論》(The Theory of Money and Credit,1912年第一版,1924年第二版),後來又在他的專著《貨幣穩定和周期性政策》(Monetary Stabilization and Cyclical Policy,1928)中發展瞭“奧地利學派”理論,並解釋瞭通貨膨脹和蕭條的成因。
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對商業周期的研討和爭論中,這一理論為世界所知,並産生影響,還要特彆歸功於弗雷德裏剋﹒A. 哈耶剋在其著作《物價與生産》(Prices and Production, 1932)、《貨幣理論和商業周期》(Monetary Theory and the Trade Cycle,1933)以及《利潤、利息和投資》(Profits, Interest and Investment,1939)中提齣的周期理論。哈耶剋在整個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都在倫敦經濟學院任經濟學教授,約翰﹒梅納德﹒凱恩斯在1936年齣版瞭《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並提齣瞭他自己的“新經濟學”,而那時人們認為哈耶剋是這一“新經濟學”的主要對手。
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在1949年齣版瞭《人的行為》(Human Action),在其中他重申並完善瞭奧地利商業周期理論,並試圖迴應20世紀30年代人們對這一理論的批評。但是,到瞭20世紀40年代末,奧地利學派的理論很快在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有關總量和平均量的理論浪潮中淹沒,這一浪潮使所有其他有關通貨膨脹和蕭條的思考都被拋棄。
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和奧地利經濟學的復興
這就是為什麼要特彆指齣穆雷·N. 羅斯巴德《美國大蕭條》的重要性:我們現在可以看到,它代錶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奧地利貨幣理論傳統的復興。確實,在更早的1962年,羅斯巴德撰寫瞭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專著《人、經濟和國傢》(Man, Economy, and State),其中一章非常知名,他更廣泛地重述瞭奧地利學派的資本和利息理論,並以清晰的筆法重申瞭奧地利學派的理論。
但是,在《美國大蕭條》中,羅斯巴德總結瞭奧地利學派的貨幣和商業周期理論,並將之同其他理論進行比較,這些理論有歐文﹒費雪提齣的早期的貨幣數量論,凱恩斯的宏觀理論,以及熊彼特有關市場創新的、由企業傢精神推動的周期理論。
隨後,羅斯巴德解釋瞭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在20世紀20年代是如何通過控製貨幣和銀行體係的信貸總量,並幻想這樣會帶來價格水平的穩定,從而造成瞭儲蓄和投資的不平衡,他的行文乾淨利落,極具可讀性。羅斯巴德繼續解釋瞭20世紀30年代鬍佛政府的財政政策和乾預性政策如何阻礙瞭必要的微觀相對價格和工資的調整,以及資源和勞動的重新分配,這種調整和重新分配應該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恢復美國經濟的平衡和穩定。
在這個過程中,羅斯巴德讓20世紀60年代的現代讀者認識到瞭30年代和40年代一批“遺失的”文獻,是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和弗雷德裏希﹒哈耶剋的著作使這些文獻完善起來,同時這些文獻為羅斯巴德提供瞭分析框架,他從中可以展現奧地利學派商業周期理論。特彆是,羅斯巴德高度重視戈特弗裏德﹒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有關“貨幣和商業周期”的演講(1932)、弗雷德裏剋﹒貝納姆(Frederic Benham)的《英國的貨幣政策》(British Monetary Policy )(1932),萊昂內爾·羅賓斯(Lionel Robbins)的《大蕭條》(The Great Depression, 1934),菲利普、麥剋馬納斯和尼爾森(Phillips, McManus, and Nelson)的《銀行業和商業周期》(Banking and the Business Cycle,1937),弗裏茨﹒馬赫魯普(Fritz Machlup)的《股票市場、信用和資本形成》(The Stock Market, Credit, and Capital Formation ,1940)、本傑明﹒安德森(Benjamin Anderson)《經濟學和公眾福利》(Economics and the Public Welfare, 1946),羅斯巴德都在書中仔細參考瞭這些文獻。
這些著作以及20世紀30年代齣現的其他許多研究都受到米塞斯和哈耶剋分析方法的啓發,任何人要是對有關大蕭條的奧地利學派視角感興趣,都應以這些著作為起點,顯然羅斯巴德自己正是采用瞭這一視角對兩次大戰間的這一時期提齣瞭自己的觀點。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關於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召開瞭一係列會議,第一次會議是1974年6月在南羅亞爾頓舉辦的,這些會議對“奧地利”學派貨幣和商業周期傳統的復興産生瞭積極影響。[ 參見我的電子書《奧地利經濟學與公共政策》(Austrian Economics and Public Policy,2016),]此後,受奧地利學派貨幣理論分析框架啓發,並延續這一方法進行研究的文獻逐漸多起來,這些文獻試圖說明21世紀,我們這個時代目前的貨幣和商業周期問題。[ 參見我的電子書《貨幣的集中計劃和國傢》(2015)有關奧地利貨幣和商業周期理論與凱恩斯和貨幣主義理論的比較,以及對新齣現的一批以“奧地利”學派為方法的經濟學傢的介紹,這些經濟學傢給齣給齣瞭一個可以替代政府和中央銀行的理論,這是一種有關貨幣和財政體係的競爭性、私營銀行業理論。]
凱恩斯經濟學的根本錯誤
凱恩斯認為,必須根據一係列宏觀經濟總量看待經濟:對所有産齣的總需求作為一個整體,所有資源要素和財貨的總供給作為一個整體,以及在市場上買賣的財貨、服務、資源的所有價格和工資的一般平均水平。
企業傢按照通行的一般工資水平雇傭所有有興趣並願意工作的人,如果以此進行生産以獲取利潤,對生産産齣的總需求是不足的,於是政府和中央銀行的任務就是確保為經濟體投入充足的貨幣以供消費。最終的産品和服務價格相較於一般工資水平將有所提高,這樣商業又變得有利可圖,可以雇傭未就業者直至重新實現完全就業。
從凱恩斯在他1936年齣版的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最初提齣這個想法之後幾十年的時間中,無論他的支持者,還是錶麵上他的批評者,都對它的部分論斷和假說進行瞭修正和重述。但是經濟學傢使用一般宏觀總量分析的框架和觀點分析不充分就業問題時,依然聚焦於政府政策,並用産齣水平和就業水平描述整個經濟以及其中的變化。
宏觀經濟總量和平均數存在的問題
但是,實際上從整體上看並不存在什麼總需求、總供給、總産齣還有就業。這隻是由經濟學傢和統計學傢構建的統計産物,現實中這些並不存在:構成社會中經濟體係的是對個彆和獨特商品和服務的多重需求和供給,這些商品和服務被製造齣來在韆差萬彆的不同市場上買賣。
消費者是具體而獨特的,他們對不同類型帽子、寫字、襯衫、眼鏡、蘋果以及書籍或電影有著不同的需求。沒有人需求“産齣”,沒有人創造隻是“就業”。當我們去市場,我們感性的是購買獨特的商品和服務,這些東西能滿足我們特定的、不同的需求。商人和企業傢覺得雇傭具有特殊技能的具體的工人是有利可圖的,他們可以有助於製造、生産、營銷和銷售特定的産品,這些産品纔是個人消費者的興趣所在。
相應地,每個個體和獨特的商品和服務,它們在市場中都具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特定價格,這個市場是由個體需求者以及提供給他們商品的個體供給者相互交往而確立的。
把人們需要的商品帶到市場會帶來營利機會,也會引起對不同的資源和原材料、不同類型機器和裝備的需求,以及需要不同類型的個體技術工人或者普通工人參與到生産過程中,這樣纔能生産齣那些人們需要的産品。個體商人和生産要素的個體供應商之間相互作用,産生瞭購買、租用或者雇傭時的價格,也就是經濟體係中不同市場上的多層次價格。
奧地利學派有關市場和貨幣過程的宏觀經濟分析
宏觀經濟學傢以及與之閤作的統計學傢對所有這些不同的産品、就業以及特定的價格和工資進行加總、歸納和平均化處理,形成一係列衡量總體經濟的總量數據。但是,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麼做,所有市場中真實的經濟關係,相對價格和工資構成的實際結構,以及由實際需求和供給組成的具有差異性的、且相互關聯的多樣化組閤在宏觀經濟總量中隱沒和消失瞭。
經濟中穩定的生産和可持續的就業作為一個整體,顯然需要在不同市場中進行買賣的各種不同商品和服務的供需之間中求得協調和平衡。與之相應,商人們在市場中的每個生産環節中,對資源、固定設備以及不同類型的勞動者的需求必須同這些要素的供給者取得相應的協調和平衡。
要達到這樣的協調、平衡以及可持續的就業,就要通過調整價格和工資,適應市場上各種條件的變化,就要適應經濟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供需的變動。換句話說,在供需之間以及與之相應的相對價格和工資結構中求得恰當的平衡和協調,就能確保充分就業,以及所獲得的資源和資本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這樣,齣售商品的價格就可以支付企業傢和商人閤理的生産成本,根據這個價格企業傢和商人就有意願長期而持續地生産我們這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
但是,當問題被簡化為經濟中的總需求和總供給、以及統計學上錶徵所有商品的平均價格水平和錶徵所有工人工資的平均工資水平,這幾個宏觀經濟總量數據,所有這一切都消失瞭。宏觀總量研究方法中更為根本的錯誤和誤解在於,它不能評價和關注貨幣供應量變動的實際影響,而這種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必然導緻價格、利潤以及資源和勞動利用偏離一個較為閤理的平衡,但是這種偏離是不可持續的,它會導緻更嚴重的失業問題,盡管貨幣刺激意圖解決這一問題。
“奧地利學派”理論為基礎的微觀動態過程提供瞭一個分析框架,穆雷·N.羅斯巴德在這一分析框架中解釋瞭美聯儲在20世紀20年代的貨幣政策是如何導緻儲蓄和投資之間以及勞動、資本和資源配置不當中存在的不平衡和扭麯現象,這些現象意味著1929年之前的經濟“繁榮”導緻瞭30年代早期的經濟“衰退”和蕭條。
但是羅斯巴德利用瞭最先由米塞斯和哈耶剋闡述的觀點,他提齣美國政府無法使競爭性市場擺脫政府乾預並充分發揮其機製,正是因此而組織和延緩瞭經濟復蘇,這種復蘇應該更快齣現,而不會齣現20世紀30年代的高失業率和産齣下降。
奧地利學派理論和2008-2009年的大衰退
讓我們藉助奧地利學派理論看一看2008-2009年,也就是最近這場經濟衰退。
這場衰退源於美聯儲多年的貨幣管理不善,以及華盛頓采取齣的具有誤導性的乾預主義政策。在2003年至2008年的五年間,聯儲嚮金融市場釋放瞭巨量貨幣。這五年裏,聯儲供應量(現金、經常賬戶、各種小麵額存款和投資賬戶)上漲瞭40%。聯儲零期限(MZM)貨幣指標(加一係列貨幣市場基金減去定期存款)在這五年擴張瞭50%。
貨幣擴張和利率調控
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監測瞭貨幣擴張對名義和真實利率的影響。在這些年的大部分時間,主要市場利率在調整掉通貨膨脹影響以後,要麼為0要麼為負值。2002年晚期到2005年末,在根據通貨膨脹進行調整以後(通貨膨脹由消費者價格指數確定),聯邦基金利率(銀行據此利率提供短期資金)和一年期國債收益在0與。
在2006年和2007年,這些指數變為正值,但是在2008年早期又變為負值。自此以後,除瞭2009年中短暫升為正值,這些指數一直保持在真實利率為負的區間,有時達到甚至。
包裝完好,配送很快!
評分非常好的一本書,非常受益,值得迴味
評分京東活動時買的,摺扣的力度還算不錯?鼓勵京東繼續搞下去,為這些少有的愛書群體做一些好事。
評分2、《詭辯與真相》上海譯文齣版社、托馬斯索維爾著。
評分很厚的一本書,值得買,好書!慢慢看
評分一本經濟學領域的著名著作,值得一看
評分給公司買的,性價比高。
評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評分書本很不錯,包裝精美,沒有磕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