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汉学泰斗宫崎市定经典力作,中文版首次面世
◎ 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开辟“亚洲史”的全新研究领域
◎ 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在辽阔的亚洲大陆上,分布着东亚的中华文明、西亚文明、印度的梵文文明以及日本文
明等,各种异质文明通过交通纽带而建立联系,相互竞争并相互弥补,从而展开了亚洲史发展演进的宏大画卷,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认识全人类的真正历史。作者在书中提出“西亚文明东流论”,并开辟了“亚洲史”这一全新的领域,着重考察各文明之间的交通联系,通过交通线的转移和变化,揭示文明兴衰与时代演进的历史大势。
著者简介
宫崎市定(1901—1995),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京都学派”第二代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曾师从内藤湖南、桑原隲蔵等著名学者,1944年起任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曾荣获有“汉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法国儒莲奖,并获日本学士院奖和文化功劳者奖章。在中国史的诸多领域都有独到的研究,代表作有《九品官人法研究》《中国史》《科举》等。
译者简介
谢辰,东京大学综合文化研究科博士在读,专攻东亚国际关系论、日本近代思想史。
名人推荐
宫崎市定博士涉猎广博,而不局限于东洋史的专业范畴。正因如此,博士独具慧眼,指出欧洲、中国、西亚这三个世界分别存在着共通的文艺复兴现象。其高论激起的波浪,开启了后来者的思路。
——京都大学文学部教授 吉川幸次郎
本书值得重视的特点在于,作者认为,不仅是在有史之后,人类从史前时代开始就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联系中发展至今。因此,不仅亚洲是一体的,世界也是一体的,地球上的人类都是一体的。这是支撑这部作品的重要理念及历史观,或可称之为“交通史观”。
——京都教育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部教授 荒木敏一
目 录
新版序 1
绪 论 1
第1 章 亚洲诸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 11
第一节 亚洲诸文化的黎明 13
第二节 古代波斯及其相邻诸国的文化 30
第三节 古代印度及其文化 40
第四节 古代中国及其文化 53
第2 章 亚洲诸民族的相互交往 71
第一节 伊朗的形势与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73
第二节 印度与印度支那半岛各民族的兴衰 83
第三节 北方民族的活跃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92
第四节 汉民族的更张及其昌隆 104
第3章 亚洲诸文化的交流及其展开 117
第一节 海陆通商的发展与亚洲循环交通的形成 119
第二节 波斯文化的东渐 132
第三节 印度文化的传播 140
第四节 中国文化的复兴及其繁荣 149
第4 章 近世的民族主义潮流 159
第一节 近世史阶段的地区倾斜 161
第二节 北方民族的活跃与宋朝治下的汉民族 173
第三节 蒙古大征服 184
第四节 明王朝与帖木儿帝国 195
第五节 清代的亚洲 204
第5章 近世文化的展开 213
第一节 伊斯兰文化的光辉 215
第二节 中国近世的新文化 223
第三节 三种近世文化的交流 234
第6章 最近世文化的东渐 243
第一节 欧洲势力膨胀的由来 245
第二节 亚洲对欧洲近代化的贡献 254
第三节 印度的没落 262
第四节 清朝的开国及其灭亡 270
第五节 西亚的衰颓 281
第7章 亚洲历史上的日本 289
第一节 日本古代史诸问题 291
第二节 日本的中世 304
第三节 中世性的近世 313
第8 章 现代亚洲史 321
第一节 中华民国的变迁 323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33
第三节 南亚与西亚 341
第四节 近代化之后的日本 350
结 语 360
宫崎市定著作目录 362
解 说 364
出版后记 369
新版序
《亚洲史概说》一书的旧版(人文书林,1947 ~ 1948 年)问世已有20 多年的岁月了,由于原出版社的休业,一直未得再版。但尽管如此,这本书还是时不时地会被列入学术参考书的书目之中。不过,《亚洲史概说》其实并不是一本面面俱到的参考书。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是希望读者在大致通读此书后,能够从中抓住并领会某些东西,而这一点或许才是这本书受到认可的原因所在。也正因如此,许多朋友怂恿我将此书再版,这也终于促成了这次学生社版《亚洲史概说》(1973 年)的刊行。虽然我本应借此机会对这本书进行重新改写,但是鉴于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最终除了更新以往的行文体裁,只在末尾处增加了《现代亚洲史》一章,以免作品落后于时代。新增补的部分有单行本,持有旧版的读者如有需要,可以仅以这一部分的价格购买单行本。最后,对于学生社对这些烦琐事务的支持,我在此深表感谢。
宫崎市定
1973 年4 月
从整体结构来看,这本书的逻辑推进是极为清晰且富有层次感的,它并没有采取简单的编年体,而是根据历史发展的关键脉络和主题进行划分,使得读者能够抓住核心线索。这种主题式的章节安排,极大地避免了阅读过程中的迷失感。比如,书中有一部分专门探讨了亚洲主要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在不同地理环境中如何被本土化和政治化,这种跨文化的比较分析极具启发性。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叙事流畅而不失学术的精准性,即使面对复杂的历史概念或人物关系,也能用相对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阐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科班出身的爱好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连接专业学术研究与大众历史兴趣之间的桥梁,让那些原本高深莫测的古代文明细节变得触手可及,读起来酣畅淋漓,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好几个章节。
评分这部著作以其宏大的视野和严谨的考据,为我们铺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亚洲历史画卷。它并非仅仅罗列事件或人物,而是深入剖析了不同文明在地理、气候、资源制约下的发展轨迹及其相互间的复杂互动。书中对古代丝绸之路沿线的文化交流与贸易往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让我深刻理解到,所谓的“孤立发展”在亚洲历史上几乎是不存在的。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早期城邦到东亚的帝国体系,作者巧妙地串联起看似不相关的历史片段,揭示了跨区域影响如何塑造了区域性的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特别是对于游牧民族与定居农耕文明之间长期的拉锯战和融合过程的探讨,视角独特,论证有力,让人耳目一新。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感受着历史洪流的冲击与沉淀,对理解当代亚洲格局的根源性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这种全景式的叙事手法,对于初涉亚洲史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佳的入门向导,它不仅提供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我们从宏观角度审视历史的思维方式。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反复研读的著作,因为它在每一层面上都蕴含着值得深思的东西。初读时,你会惊叹于作者构建的历史全景的壮阔与连贯;再读时,则会开始关注那些被巧妙置于脚注或特定段落中的学术争鸣和不同史学流派的观点差异。这种层层深入的阅读体验是很多通俗历史读物所不具备的。特别是作者在回顾近代亚洲面对西方冲击时的反应和内部改革尝试时,其分析之透彻,令人深思当前亚洲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面临的深层挑战。它不仅仅是回顾过去,更是以一种深刻的历史洞察力来反观当下。这本书无疑是当代亚洲史研究领域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它既是对既有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总结,更是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有力指引。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这个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陆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在某些章节的叙述上,其深邃和细腻程度令人咋舌,仿佛作者是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了对某个特定历史断代的钻研之中。尤其在关于中亚几个重要汗国的兴衰史部分,作者摒弃了传统史学中常见的英雄化或脸谱化的描写,转而采用了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了权力结构、经济基础与宗教信仰三者之间微妙的平衡与失衡。书中对史料的引用和解读极为考究,即使是非专业读者也能感受到其背后强大的学术支撑力。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存在争议的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审慎态度,不急于下定论,而是尽可能呈现多方观点,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这种对待历史的谦卑与严谨,使得整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愉悦。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代智者的深度对话,令人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对历史研究的严肃性有了更直观的体会。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它成功地打破了我过去对“亚洲”这个概念的刻板印象。在很多常规的西方中心论史观中,亚洲往往被简化为一个东方遥远、相对停滞的整体。然而,本书却通过详尽的史实,展现了亚洲内部惊人的多样性、活力以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决定性贡献。作者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生活细节的描摹尤为精彩,比如对古代印度河流域的城市规划、波斯帝国的税收体系、中国唐宋时期商业革命的深度解析,都提供了大量令人信服的细节支撑。这些细节并非装饰,而是构成宏大叙事不可或缺的基石。它让我意识到,亚洲历史是一部由无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区域史交织而成的史诗,充满了发明创造和深刻的哲学思辨,远比教科书上的寥寥数语要复杂和精彩得多。
评分和无敌舰队一起买的,汗青堂的书封皮手感很好,可读性很高
评分问道者
评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李治安
评分出版说明
评分本书是近年来蒙古帝国史研究领域中的重量级新作,作者在世界史与全球史的视野下,重点描绘了由成吉思汗推动的欧亚文化交流,以及蒙古各汗国陆续崩解后,一个新的欧亚世界的产生过程。在蒙古统治者的强制推动下,东西方之间开始了互相交流的过程,在“蒙古治世”之下孕育出了崭新的欧亚文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蒙古过去被视为毁灭文明世界的蛮族形象得到了修正。
评分出版说明
评分至于现在,已经不行了!
评分这次京东618前期的图书满减活动一共花了我706.2元,相当于买了2000多原价的书,买完才发现,这泥马能看得完吗,工作忙得看手机的时间都没,哎,真怀疑那些一年看上百本书的大咖都是拆迁户出身吧,啥也不用干就看书了!
评分本书不仅条理清晰,而且饱含热情,并广泛参考了新的学术成果,必将作为对世界史研究的一大贡献而广受欢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