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收藏或玩物丧志/邹静之
收藏一事,最为迷人。
所谓收藏,也可叫玩物,就是玩物丧志的那个玩物。我不觉得玩物有什么不好,从我现有的经历来看,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个不断丧志的过程,以玩物来丧志,总比互伤互害的其他玩法无害得多。
少时,心存大志,登高怀古,在山上大喊大叫要活出个人样儿来;长成,事事不顺,立大志说“要扼住命运的咽喉不撒手”;上山下乡九年后近三十岁回到北京,明白了一件事,只要“命运不扼住我的咽喉。”就千好万好了。“有大志不如做小事”,回京后做瓦匠,当白铁工,查水电表,业余学美声,打桥牌(妄图进专业队),东撞西撞一事无成。大志被生活消磨得差不多了,感觉有间房能成个家,就很美好了。无意间写了一篇小说,发表后,就进入了写作者的行列,一写就是近四十年。四十年来天天如一日,写累了,就去古玩市场转,玩物之中,消磨了很多尘世带来的纷争与烦恼,大志向没有每天写作来得欢愉和真实,慢慢也就明白了“好坏无分别,事事皆如来”的道理。
收藏两字,收之后是要藏。
收古董无外三种:一是为把玩,研究,传世,最主要的是内心喜欢;还有一种收就是为了卖,当生意做,不藏。再有一种是中间状态的以藏养藏,既收藏,也买卖,此类最终多是倒向了买卖。
古家具收藏家中陈梦家先生、王世襄先生是前者。现在这样的老先生不多了。就是愿意效仿,也难了。
我见过一先生,家里留的东西不少,秘不示人,话不投机,酒不喝好,不给你看。在我看,这类先生是真喜欢,金屋藏娇,收东西就是为了自己消磨岁月用的。虽不研究、不著文,但也是藏的一种。
我曾拒绝过一个好朋友要把我收的老家具都仿制成商品的想法。理由是收藏,收藏,收了得藏起来秘不示人。好东西,它的独特性是极为要紧的,满世界商业性的仿造,对艺术品本身是有伤害的。比如,你看过地摊上成堆的马踏飞燕,再看到真品时,先是那个震撼没有了,还有在欣赏时要先把脑子里那些仿品剥离出去,被真假的区别干拢。艺术品欣赏是发现,也是创作,那种专注和身心投入是力求心有所悟。这专注若被打扰,就是对艺术的打扰。收藏,收藏,藏的关键是:对艺术本身的尊重才是对艺术最好的爱护。
上亿元买了鸡缸杯,先拿来喝茶,自己买的爱怎么用怎么用,说得也有道理。但是对那件艺术品来说有不惜、不敬之感。粗俗不怕,我们出门遍地都会看到粗俗,但炫耀粗俗就可怕了。
收藏,虽是探索旧物,但最终当向文明的大路走去,才是正道。我与解宏乾相识多年,想不到,他的这本书采访到了这么多大家,在今年北京的酷暑之时,缓缓读来,深有感触。
是为序。
后记“收藏”是“我就喜欢”
不记得在哪看过,水瓶座的人都有收集的癖好,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收集明信片、纪念章等各种小东西。上学期间,几乎把所有的零用钱都买了磁带,主要是摇滚和相声,十块钱一盘的卡带,
对于我这个中学生来说,常常把饭钱都得搭进去。但每次买下一张心仪的专辑,都欣喜若狂,觉得值了。忍饥挨饿多年,收了几百盘磁带,转眼间大家就都听MP3了。之后,收集DVD遇到了同样的惨痛经历,但这并没有让我改掉爱收东西的习惯,甚至沉迷其中。
进入媒体工作后,正好赶上收藏市场火了,各个媒体都纷纷开设收藏栏目,紧追市场热点,意在吸引读者眼球。我立马主动请缨,负责的收藏栏目坚持了一年有余,采访了数十位各领域的收藏家,除了收藏家具、书籍、书画,有的甚至还收藏各种瓶子或各个时代的收音机。
我很是爱听老先生们讲自己多年来的收藏故事,有的甚至是从其祖辈、父辈起就酷爱收藏。由于特殊的年代、传奇的经历,他们的收藏故事中蕴含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的付出了万贯家财,有的付出了半生光阴,其中的辛酸、乐趣值得回味,展现出一种对于艺术、历史、生命的态度。他们中无论是学者、编剧、主持人抑或大学教授,每当谈到自己的收藏时,都有种返老还童的感觉,甚至平时话不多的,此时也滔滔不绝。俗话说,“不迷不成家”,而他们对于收藏的痴迷,让我羡慕不已。现如今,如此奔波、忙碌的生活中,能有种为之着迷的爱好,全心投入,不但增加了生活的趣味,也充实了自我。每当我兴致勃勃采访归来,交了稿子,面对主编时,却总是听到他意兴阑珊的问道:“他说的这件东西现在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啊?”“能不能让他给读者一些投资的建议啊?”“他的藏品中,哪一类近些年升值最多,现在还有没有投资价值啊?”我无言以对。没过多久,编辑们发现,报上、网上一条条爆炸似的拍卖新闻,跟“收藏”完全两回事儿,以至于多数收藏栏目半路夭折,亦或偏离初衷。
人们现在总是习惯性的把“收藏”和“投资”联系起来,听说什么升值了,就一窝蜂的去抢购,幻想着过个一年半载,价钱能够翻上几倍。就连电视台的收藏栏目,都是在财经频道播出的,无论玉器,还是家具,只看材料,缺乏审美。常常如此抱怨的我,也没能说服编辑把收藏栏目继续下去。但幸运的是东方出版社的陈卓老师同我一样感受到了这些收藏家们的故事弥足珍贵,决定将我的这些采访稿编辑出版,让我感激不尽。
实际上,“收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非如此简单。记得邹静之先生讲过,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还没有太多人收藏家具,高碑店卖的旧家具堆满整个仓库,百十块钱随便挑。而姜德明先生的很多旧书,甚至是几分钱从旧书摊淘来的。现在的人听到,一定觉得他们捡漏了,但在他们看来无所谓捡漏,因为时至今日他们对于自己的藏品依然爱如珍宝,与价钱无关。藏家们为那些艺术品优美的造型而着迷,为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而感慨,为重拾曾被遗弃的文化而寻觅,这才是收藏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这些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的发现,这些原本被人们丢弃的“废物”才被重新认识,并受人追捧,赋予其“投资”价值。
因此,收藏市场的火爆,对很多藏家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姜德明先生早已经不去淘书了,旧书摊都被取缔了;邹静之先生也从收藏红木紫檀黄花梨,改为收藏硬杂木和大漆家具,因为黄花梨早已被炒成了天价;樊建川先生虽然曾是房地产公司的老板,也感叹连毛主席像章现在的价钱都翻了十几倍。在我看来,收藏不是投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着迷和执念,沉浸其中,乐趣无穷。很多年轻人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似乎更加透彻,收藏的种类也可谓多种多样,从玩具、相机、明信片、收音机、扑克牌,到杯子、耳机、饮料瓶、二战军品,只要喜欢,没有什么是不能收藏的。此时突然想起王力宏的歌,“我就喜欢!”
读到《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的书名,我脑子里立刻跳出了“情怀”二字。现在的社会,很多东西都讲究效率和功利,而收藏,尤其是有态度的收藏,似乎是一种逆流而上的坚持。我一直觉得,那些真正投入到收藏领域的人,内心一定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和热情。他们可能不是为了投资增值,更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炫耀,而是发自内心地对某一种事物产生了深深的眷恋。这“着迷”二字,道出了收藏家最核心的状态。我迫切想知道,这些“有态度的收藏家”,他们的态度究竟有多“有”?是体现在他们对某个特定领域的极致钻研,对一件藏品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还是体现在他们对于“真”与“假”、“好”与“坏”的独特辨别能力?我甚至想象,他们可能因为一件藏品而改变了生活轨迹,或者在寻找藏品的路上,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友谊和人生感悟。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场关于热爱与坚持的盛宴,它承诺会展现那些与众不同的人生片段,那些在平凡生活中闪烁着独特光芒的灵魂。
评分《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联想到无数个充满故事的画面。我总觉得,收藏不仅仅是购买和陈列,它更像是一种人生的修行,一种与时间对话的方式。而“着迷”,这个词,恰恰点出了收藏家身上那种超越物质的、近乎狂热的情感投入。我脑海中浮现的是那些夜不能寐,只为追寻一件心爱之物的收藏家;那些将毕生积蓄倾注在一个领域的痴迷者;那些即使面对困难重重,也依然乐此不疲的探索者。他们的“态度”,我想一定不是随波逐流,而是在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判断后,所形成的独特坚持。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够深入挖掘这些收藏家们的心路历程,去理解他们为何会“着迷”,他们的“态度”是如何形成并影响他们的人生选择。我希望看到的是,不仅仅是那些令人惊叹的藏品,更重要的是,那些藏品背后,收藏家们所付出的心血、所经历的挣扎、所获得的满足,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收藏,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和意义。
评分第一眼看到《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这个书名,脑海中就涌现出无数画面。我一直是个对“收藏”这个概念充满好奇的人,总觉得每一个收藏品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而收藏家本身,更是被某种执念所驱动,散发着一种独特的光芒。《着迷》这个词,恰如其分地捕捉到了这种精神内核——它不是简单的占有,而是深入骨髓的热爱,是与某个事物灵魂契合的沉醉。我总在想,这些“有态度的收藏家”究竟是怎样的人?他们的“态度”又体现在何处?是对于某种稀缺物品的执着追求,还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精深钻研?亦或是,他们通过收藏来表达自我,彰显与众不同的生活哲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那些收藏家在追逐藏品过程中所经历的跌宕起伏,那些因为一次偶遇而点燃的热情,那些为了寻觅一件心仪之物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甚至不惜代价的勇气。我相信,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物品的集合,更是关于人生的探索,关于对美的极致追求,以及在日复一日的打磨中,如何让“收藏”这件事情,成为一种生活艺术,一种人生注解。这个书名本身就有一种魔力,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一探究竟。
评分对于“收藏”这件事,我一直抱有一种混合着好奇和敬畏的情感。《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这个名字,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像市面上很多介绍收藏的书籍那样,只是一味地展示珍品,而是聚焦于“着迷”和“态度”本身,这让我感觉,这本书将会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探索。我特别想知道,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他们的“态度”究竟体现在哪里?是在挑选藏品时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还是在研究收藏品时对细节的精益求精?抑或是,他们将收藏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表达自我、解读世界的方式?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描绘一位收藏家,他花费数年时间,只为找寻一件能够完整诠释某个历史时期的物件,他的耐心和专注令人咋舌;又或者,是一位收藏家,他并非追求价值连城的宝贝,而是钟情于那些承载着时代印记、充满生活气息的普通物件,他的收藏,是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这本书,我期待它能展现出收藏家们的独特魅力,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坚持,以及他们如何在物质的海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精神的富足。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收藏”的本质,总觉得它远不止于堆砌和炫耀。真正的收藏,一定承载着某种情感,某种记忆,甚至是一种精神寄托。《着迷:那些有态度的收藏家》这个名字,立刻就击中了我的点。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介绍物品的图录,而是强调了“着迷”和“态度”这两个词,这暗示着书中所描绘的收藏家们,并非是随波逐流的跟风者,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价值判断。我特别好奇,在他们眼中,什么东西才值得被“着迷”?是历史的沉淀,还是工艺的精湛?是稀有性,还是它所代表的某种象征意义?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些收藏家,他们痴迷于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只为重现那个久远年代的生活气息;或者,他们会为了一枚小小的邮票,踏遍千山万水,只为集齐一个系列的完整故事。他们的“态度”,或许体现在对待藏品的珍视,对待知识的求索,对待每一次交易的坦诚,也或许体现在他们如何将这份热爱融入日常生活,如何在忙碌的世界中,为自己留下一方精神的栖息地。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带领我走进这些收藏家的内心世界,去感受那份纯粹的热爱,去理解那种对生活别样的理解和表达。
评分印刷精美,期待已久,趁618活动拿下
评分物流棒棒哒
评分速度快,服务好。包装环保一点就更好了。
评分印刷精美,期待已久,趁618活动拿下
评分线装书的感觉,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能找到让自己着迷的事是件幸福的事。
评分线装书的感觉,很不错,很不错。
评分物流棒棒哒
评分京东购物放心,物流快,态度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