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字表收录殷商时期的古文字字形,包括甲骨文、铜器铭文、陶器铭文等。按照《说文》次序排列,不见于《说文》者,列于每部最后,以特殊符号标示。每字头下收取的字形,按照传统的“五期”法予以分类。分期存疑的字形排列在最后,以供比较参考。
夏大兆,男,安徽舒城人,2014年获得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专业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文与先秦史,現任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商代文字字用研究”,先后在《文史》、《中国文字学报》、《安徽大学学报》、《合肥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凡例
正文
书目简称表
主要参考文献
笔画检字表
音序检字表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着实让我这个业余爱好者感到有些“压力山大”,但同时又充满了被引导的兴奋感。它绝不是一本教你“如何快速识别商代文字”的入门读物,而是深入到了古文字学研究的核心领域。书中对某些特定字形的溯源和演变路径的分析,往往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古文字学基础才能完全领会其精髓。比如,书中对“某特定领域”相关词汇的考证,引入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新出土材料或旧文献中的隐晦记载进行交叉验证,这无疑拓宽了我们对商代社会运作的认知边界。阅读它的过程,更像是一场艰苦但丰硕的学术探险,每解析一个字形背后的文化含义,都有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豁然开朗。对于那些渴望超越表面认知,真正想触及商代文字学内部运作机制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深度和细致程度是无可替代的。它要求读者投入时间,但回报是丰厚的知识积累和对古文字研究方法论的深刻理解。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装帧和设计感,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原以为,这种专注于古文字形体的专业书籍,内容必然是枯燥且排版保守的,但这本书的视觉呈现却有着一种沉稳而现代的美感。它的纸张选择非常考究,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米白色纸张,不仅能很好地呈现出拓片或摹本上的细节,还使得长时间阅读时眼睛不容易疲劳。版式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它没有将所有内容堆叠在一起,而是通过留白和区块划分,使得即便是密集的字形图例,也显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不同时期、不同载体(如甲骨、青铜器)字形差异时所采用的图示方法,那种并置对比的处理方式,清晰地展示了文字在流变中的细微变化,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得多。这种对“形式”的重视,让我深刻体会到,研究古文字不仅是解读信息,更是一种对古代艺术和审美的再体验。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数据转化成了一种具有可读性和吸引力的视觉文本,这在同类出版物中是相当少见的,足见出版方和编辑团队的用心良苦。
评分从一个长期与古代文献打交道的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大的贡献在于其展现出的“可信度”和“权威性”。在古文字研究领域,由于材料的稀缺和时代久远,很多解释都带有一定的推测成分。然而,这本书在提出每一个字形解释时,都极其审慎地标注了其证据链条的强度。它没有为了追求惊人的结论而夸大其词,而是诚实地告诉读者:“这个字形,我们有A、B、C三种可能的解释,其中A的证据链最强,但B仍有存在的可能性。”这种对学术边界的清晰界定,恰恰是其最大的优点。它教会了我们如何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古代符号,同时也为后来的研究者搭建了一个稳固的基石,使得后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更细致的拓展,而不是在空泛的猜测中打转。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给出所有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严谨的、经得起推敲的“提问”和“论证”框架。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编排逻辑上展现出一种超越传统工具书的“叙事性”。它并非简单地按部首或笔画顺序排列,而是似乎遵循着一种更贴近古代社会生活或文献类型的内在关联性。例如,与祭祀、农业、战争相关的字形,常常被放置在一个章节集中讨论,这种布局极大地帮助我理解这些文字在当时社会语境中的实际使用场景。这种“场景化”的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过程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符号,而是构建一个活生生的商代世界图景。我常常在查阅一个特定字时,顺藤摸瓜地浏览了其前后关联的字群,结果意外地发现了过去忽略的文化联系。这种结构上的设计,使得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工具书随时查阅,也可以被当作一本结构严谨的专题著作来系统阅读。这种双重的功能性,极大地提升了它的实用价值,让它在众多古籍文献中脱颖而出,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资料。
评分这本关于商代文字字形的汇编,实在是让人耳目一新。当我第一次翻开它时,立刻被那种严谨细致的学术态度所折服。它不像一些流行的书籍那样追求快速的阅读体验,而是更像一本需要沉下心来细细品味的工具书。作者似乎将毕生的精力都倾注在了对每一个字符的考证上,从甲骨文的刻痕深浅到金文的铸造纹理,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对比和归类。这种“工匠精神”在如今的学术出版物中已属难得。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字形,还在某些关键的字例旁边附上了简短的释义和引文出处,这对于我们研究商代社会、宗教、乃至文字演变过程的学者来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研究某个祭祀仪式的铭文时,遇到了一个模糊不清的符号,查阅了手头几本常见的字汇表都无法确定,最后在这本书里,通过对比了多个器皿上的同形字,才最终确认了它的含义。可以说,这本书在处理那些模糊不清、容易混淆的字形时,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它不喧宾夺主,而是默默地充当着一座坚实的桥梁,连接着我们与三千多年前的古老文明。对于任何一个对汉字源头抱有好奇心的爱好者或研究者而言,这本书都堪称案头必备的“字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