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可以為開展磨削理論與技術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研究人員,尤其是剛開始從事磨削加工技術研究的初學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1.本書詳細介紹瞭磨削加工中測量和評價方法使用的設備、裝置、難點及其解決方法與技巧,以大量的試驗數據和分析結果為實例進行講解,可操作性強;
2.針對初級技術人員,以基本磨削物理量(如力、尺寸生成量、磨削溫度、熱變形量、錶麵粗糙度、砂輪磨耗量)的測量方法為核心,立足技術方法與技巧進行詳細闡述,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夠準確地掌握與體會;
3.針對中級技術人員,詳細地介紹瞭有關工件的錶麵輪廓和加工變質層,以及砂輪錶麵形貌的先進的測量技術,為研究開發提供瞭有效的方法。
內容簡介
本書係統地介紹瞭磨削加工中測量與評價磨削力、磨削熱、熱變形、砂輪磨損和工件錶麵質量等磨削過程中涉及的物理量的相關理論和方法,既包括瞭傳統的方法,又涵蓋瞭新的技術。區彆於大部分磨削加工技術的書籍,本書詳細介紹瞭這些測量和評價方法使用的設備、裝置、難點及其解決方法與技巧,以大量的試驗數據和分析結果為實例進行講解,內容翔實,可操作性強,可以為開展磨削理論與技術研究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研究人員,尤其是剛開始從事磨削加工技術研究的初學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目錄
前 言
第1章 磨削力的産生機理及其在不同磨削方式下的形態 1
1. 1 概述 1
1. 2 磨粒的切削力 1
1. 3 砂輪的磨削力 4
1. 4 不同磨削方式下磨削力的産生機理 5
1. 4. 1 切入磨削方式 5
1. 4. 2 縱嚮磨削方式 6
1. 4. 3 緩進給磨削方式 8
1. 4. 4 角度磨削方式 10
1. 4. 5 正麵磨削方式 11
1. 5 小結 12
參考文獻 12
第2章 磨削力的應變片測量技術及其技術難題的解決 13
2. 1 概述 13
2. 2 應變片法 13
2. 2. 1 中心式應變片法的原理 13
2. 2. 2 電橋電路的輸齣與乾涉 15
2. 2. 3 應變片法的操作步驟 18
2. 2. 4 測量係統的構成與噪聲數據處理方法 21
2. 2. 5 應變片位置的保護方法 22
2. 3 磨削力的校準與數據處理 22
2. 3. 1 磨削力的校準方法 22
2. 3. 2 磨削力校準公式的確定 23
2. 3. 3 磨削力的數據處理 25
2. 4 試驗問題處理 26
2. 4. 1 振幅明顯的數據 26
2. 4. 2 零點漂移 27
2. 5 小結 28
參考文獻 28
第3章 磨削力分布的先進測量技術 29
3. 1 概述 29
3. 2 磨削力分布的測量方法(預製溝槽測力分析法) 29
3. 2. 1 外圓縱嚮磨削 29
3. 2. 2 磨削力分布的計算方法 31
3. 2. 3 緩進給磨削 34
3. 2. 4 角度磨削 36
3. 2. 5 磨削力分布的壓力傳感器測量法 38
3. 3 其他的先進測量技術 41
3. 4 小結 44
參考文獻 44
第4章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中磨削溫度的測量技術與技巧 45
4. 1 概述 45
4. 2 産生磨削溫度的機理 45
4. 2. 1 磨削溫度的産生機理與定義 45
4. 2. 2 磨削溫度的影響 46
4. 3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 47
4. 3. 1 磨削溫度測量法的種類 47
4. 3. 2 熱電偶的原理 48
4. 3. 3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的使用技巧 49
4. 3. 4 磨削溫度的測量係統 51
4. 3. 5 工件溫度分布的測量方法 53
4. 3. 6 康銅綫熱電偶的熱電動勢檢測 55
4. 3. 7 解析檢測信號時需注意的問題 56
4. 3. 8 熱電偶埋入測溫法的噪聲信號的解決方法 58
4. 4 小結 60
參考文獻 61
第5章 應用接觸式錶麵溫度計的磨削溫度測量技術 62
5. 1 概述 62
5. 2 應用接觸式錶麵溫度計測量溫度 62
5. 2. 1 接觸式錶麵溫度計的構造及其測量原理 62
5. 2. 2 接觸式錶麵溫度計測量精度的校準 64
5. 2. 3 製作要點與技術難點的解決 66
5. 2. 4 存在溫度梯度時的溫度測量 68
5. 3 紅外溫度計與紅外熱像儀 71
5. 3. 1 紅外溫度計測量溫度的注意事項 71
5. 3. 2 紅外熱像儀測量溫度的注意事項 73
5. 4 小結 77
參考文獻 77
第6章 工件熱變形的相關測量技術 78
6. 1 概述 78
6. 2 熱變形量的快速退刀測量方法 78
6. 2. 1 熱變形量的測量方法及其原理 78
6. 2. 2 工件圓周上的熱變形量 81
6. 2. 3 磨削循環中的熱變形量與尺寸精度 82
6. 2. 4 工件的熱變形量與溫度分布的關係 83
6. 2. 5 工件寬度方嚮上的熱變形量和形狀誤差 83
6. 2. 6 內圓磨削中的熱變形行為 84
6. 2. 7 平麵磨削中快速後退測量法的方案 87
6. 3 在綫預測測量方法 88
6. 3. 1 測量原理與數據分析方法 88
6. 3. 2 加工參數的影響 90
6. 3. 3 在磨削加工現場的使用方法 92
6. 4 小結 93
參考文獻 93
第7章 接觸傳感技術 94
7. 1 概述 94
7. 2 為提高加工效率而檢測加工開始位置的必要性 94
7. 3 發現隱藏數據背後的真相 96
7. 4 接觸式傳感器的構成和間隔檢測方法 97
7. 5 接觸傳感功能的發現 99
7. 6 接觸式傳感器的信號特徵 103
7. 7 實用型接觸式傳感器開發指南 106
7. 8 小結 107
參考文獻 107
第8章 使用錶麵粗糙度測量儀測量錶麵輪廓和砂輪磨耗量的方法 109
8. 1 概述 109
8. 2 三維錶麵形狀的測量方法 109
8. 3 在圓柱麵輪廓測量中母綫的確定方法 113
8. 4 砂輪磨耗量的測量 117
8. 4. 1 利用轉印法的測量方法 117
8. 4. 2 用轉印法測量砂輪磨耗量的技巧 120
8. 4. 3 非接觸測量法 122
8. 5 小結 123
參考文獻 123
第9章 砂輪架移動量、尺寸生成量以及殘留餘量的測量技術 124
9. 1 概述 124
9. 2 考慮熱變形量的接觸狀態 124
9. 3 砂輪架移動量和砂輪磨耗量 126
9. 3. 1 砂輪架移動量的測量 126
9. 3. 2 砂輪磨耗量的測量 129
9. 4 由軸的剛度導緻的磨削殘留餘量 130
9. 4. 1 砂輪軸剛度和工件軸剛度的測量 130
9. 4. 2 係統剛度的確定 132
9. 4. 3 磨削殘留餘量的在綫測量 133
9. 5 實際尺寸生成量的測量技術 134
9. 6 與熱變形量有關的實際磨削現象 136
9. 6. 1 砂輪和工件的熱變形速度的變化規律 136
9. 6. 2 實際的砂輪架移動速度和尺寸生成速度 137
9. 6. 3 磨削區的磨削殘留餘量 138
9. 7 小結 139
參考文獻 140
第10章 使用顯微鏡進行加工錶麵的觀察與特性評價的技術 141
10. 1 概述 141
10. 2 各種顯微鏡的觀察特點 142
10. 3 利用轉印法觀察已加工錶麵 144
10. 4 利用SEM 進行的對已加工錶麵特性的定量評價法 146
10. 5 已加工錶麵的特性與加工變質層的評價方法 149
10. 5. 1 通過光澤度評價 149
10. 5.
前言/序言
幾年前,在我為某機床製造企業解決技術難題時,我建議該企業使用應變片測量磨削力,通過研究磨削力來解決生産中遇到的問題。但企業的工程師卻錶示他們從來沒有成功地用應變片測量齣磨削力。
於是,我推薦給他一本采用應變片測量磨削力的書籍。一個月後,我收到迴復,由於噪聲乾擾無法獲得有效數據,希望我再去指導。當我再去他們廠裏時,驚訝地發現:粘貼在頂尖上的應變片並沒有用保護膜覆蓋;引綫懸在空中,而且被磨削液直接衝淋。
通過這件事我明白瞭,要想進行正確的操作,僅明白測量的原理是不夠的,還必須掌握很多測量的技巧。
近來又發現,即便是在以磨削加工為研究方嚮的研究室,在新學期開始的幾個月裏,學生研究報告中測量數據的質量也明顯較差。例如工件的形狀,由於熱變形本來應該是中間凹下去的,可學生在提供結果時竟然說:“老師,我有重要的發現,工件的變形是中間凸齣來的。”
這是因為在測量時錶麵粗糙度儀的觸針沒有正確地通過工件圓柱麵的母綫,纔産生瞭這種簡單的錯誤。
通過學生試驗的失敗,我發現關於測量技術有一些潛在的問題。那就是,在測量技術的教學中,我們就像傳話遊戲那樣,在簡化重要教學知識點的同時,還增添瞭一些不必要的贅述,然後一代代學長嚮師弟師妹傳授時又不夠完整和準確。
從上述兩則實例可以發現,即使是一般測量技術也可能涉及以上的問題,而對於復雜現象交織在一起的磨削加工的測量技術,初學者僅僅是單純地模仿論文或專業書籍上刊載的測量方法,想要獲得準確的數據是非常睏難的。其次,就算是經驗豐富的人,對初學者進行傳授與教學也並不容易。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本磨削書籍能將“感同身受”的那種微妙的技巧精細地描述齣來,這恐怕是齣現以上問題的最主要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我執筆此書的動機。本書各章節對至今學術論文或專業書籍中沒有記載的有關磨削加工測量的詳細步驟與對應的方法進行瞭集中說明。
首先,本書針對學生和年輕的初級技術人員,以基本磨削物理量(如力、尺寸生成量、磨削溫度、熱變形量、錶麵粗糙度、砂輪磨耗量)的測量方法為核心,立足技術方法與技巧進行詳細闡述,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夠準確地掌握與體會。為瞭防止初學者齣現事故,在第12章中特彆對磨削試驗的步驟與安全措施進行瞭匯總說明,請先仔細閱讀。
其次,麵嚮作為中堅力量的技術人員,此書詳細地介紹瞭有關工件的錶麵輪廓和加工變質層,以及砂輪錶麵形貌的最先進的測量技術,為研究開發提供瞭有效的方法。
此外,本書是在由養賢堂齣版的《機械研究》雜誌上刊載的連載講座內容的基礎上補充修訂而成。
本書整理瞭到目前為止許多學者關於磨削加工測量技術的研究成果,執筆本書之際,還參考瞭很多的文獻,在此對這些文獻的作者錶示衷心的感謝!
塚本真也
磨削加工技術難點與測量技術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