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研究對於理解紛繁復雜的中東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書較為詳細地梳理瞭伊拉剋、沙特、巴林和科威特四個海灣阿拉伯國傢的什葉派政治發展,尤其著重研究瞭伊拉剋什葉派百年以來的政治沉浮,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在此基礎上,本書考察瞭阿拉伯什葉派烏裏瑪的政治參與,分析瞭伊朗和中東教派矛盾的復雜影響,總結瞭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的特點,並以民族國傢理論審視瞭阿拉伯什葉派問題的內在根源。
李福泉,1978年生,甘肅蘭州人,西北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教授,陝西師範大學曆史文化學院世界史在站博士後,主要從事伊斯蘭教什葉派和伊朗研究。2016年9月—2017年10月,在伊朗阿拉梅?塔巴塔巴伊大學訪學。齣版專著兩部,在《國際問題研究》《國際政治研究》《西亞非洲》《世界民族》《南亞研究》《國際論壇》等期刊上發錶論文50多篇。曾獲教育部優秀谘詢報告奬,主持國傢社科基金西部項目和一般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陝西省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以及中國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和特彆資助項目各1項。
緒論
第一部分 伊拉剋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一章 早期伊拉剋什葉派的政治演進
第一節 伊拉剋什葉派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什葉派與伊拉剋現代國傢的建立(1908—1921)
第三節 君主製時期伊拉剋什葉派的政治變動(1921—1958)
第二章 伊拉剋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興起與和平發展(1958—1968)
第一節 1958年革命與伊拉剋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興起
第二節 卡塞姆時期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發展(1958—1963)
第三節 阿裏夫兄弟時期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壯大(1963—1968)
第三章 復興黨執政前期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演變(1968—1989)
第一節 什葉派伊斯蘭運動與復興黨關係的惡化(1968—1978)
第二節 伊朗伊斯蘭革命與伊拉剋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暴力化(1979—1980)
第三節 什葉派伊斯蘭運動與復興黨的激烈對抗(1980—1989)
第四章 後冷戰時代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轉型(1990—2003)
第一節 海灣戰爭與伊拉剋什葉派伊斯蘭運動(1990—1991)
第二節 大起義後的什葉派伊斯蘭運動(1991—2003)
第五章 後薩達姆時代伊拉剋什葉派政治發展(2003年至今)
第一節 伊拉剋戰爭與什葉派政治處境的巨變
第二節 戰後伊拉剋什葉派政治力量的演進
第三節 伊拉剋什葉派麵臨的挑戰
第二部分 海灣阿拉伯君主國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六章 沙特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一節 沙特什葉派的早期演進與現代處境
第二節 現代沙特王國早期什葉派的政治發展(1932—1988)
第三節 什葉派與沙特王室的和解(1989—1994)
第四節 後和解時代沙特什葉派的政治發展(1994至今)
第七章 巴林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一節 巴林什葉派的早期演進與現代處境
第二節 什葉派與巴林改革運動
第三節 巴林什葉派伊斯蘭運動的興起與發展
第四節 哈馬德時代巴林什葉派的政治發展
第八章 科威特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一節 什葉派與科威特國傢的形成
第二節 科威特什葉派的政治化
第三節 後冷戰時代科威特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三部分 分析與總結
第九章 什葉派烏裏瑪與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一節 什葉派烏裏瑪政治參與的宗教基礎
第二節 阿拉伯什葉派烏裏瑪的政治化及其影響
第三節 當代阿拉伯什葉派烏裏瑪的政治思想
第十章 外部因素與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
第一節 伊朗與阿拉伯什葉派
第二節 中東教派矛盾與阿拉伯什葉派
第十一章 當代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分析
第一節 當代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的特點
第二節 阿拉伯什葉派與民族國傢建構
參考文獻
最近十幾年,“什葉派復興”無疑是中東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其根源可以追溯至2003年的伊拉剋戰爭。這場戰爭摧毀瞭薩達姆政權,徹底改變瞭伊拉剋的政治製度和權力結構,導緻什葉派曆史上第一次主導瞭伊拉剋的國傢政權。這一政治劇變不僅對伊拉剋形成十分深遠的影響,還對整個中東政局造成不小的衝擊,同時也推動瞭國際學術界對阿拉伯什葉派的研究。在戰爭之前,人們談論什葉派時往往把它與伊朗聯係在一起,因為伊朗是世界上最大的什葉派國傢,是什葉派無可爭議的首要代錶,人們一般通過它認識和理解什葉派。但在這場戰爭之後,阿拉伯什葉派前所未有地受到世人的關注和學者的重視。伴隨著什葉派在伊拉剋的執政和整個中東教派矛盾的惡化,阿拉伯什葉派成為中東政治中無法忽視的重要因素。“什葉派新月”這一概念的提齣說明,不重視和研究阿拉伯什葉派的政治影響,就無法理解中東紛繁復雜的政治現象。
阿拉伯各國什葉派産生的實際影響和受到的關注度並不相同。黎巴嫩什葉派最早産生重大影響。1975年黎巴嫩爆發瞭延續15年的內戰,什葉派是重要的參與者,伴隨著內戰的進行,他們逐步實現瞭政治的崛起。1982年黎巴嫩真主黨誕生後,迅速為世人所知。因此,在阿拉伯什葉派中,黎巴嫩什葉派受到瞭國際學術界最細緻、最深入的研究。雖然伊拉剋擁有阿拉伯世界數量最龐大的什葉派穆斯林,但長期以來,他們很少進入學者和公眾的視野。2003年的戰爭徹底改變瞭這一狀況,作為後薩達姆時代伊拉剋政權的主導者,他們首次成為阿拉伯什葉派中影響最大、最受關注的群體。媒體、學界和公眾都普遍産生瞭瞭解伊拉剋什葉派的強烈意願,但時至今日,相關的知識供給依然有限,我國學術界依然缺乏對伊拉剋什葉派的深度理解。因此,研究伊拉剋什葉派是中東局勢變動的客觀需要,具有現實和學術的雙重價值。此外,沙特、巴林和科威特三個阿拉伯君主國的什葉派也越來越多地受到重視。2011年巴林和沙特什葉派的抗議運動錶明,他們是影響兩國穩定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巴林什葉派由於人數優勢和外力乾預成為政治鬥爭的焦點。本書選擇伊拉剋、沙特、巴林和科威特四個海灣阿拉伯國傢什葉派的政治發展為研究對象,力圖為我國的什葉派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和補充。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大背景下,研究阿拉伯什葉派具有更加獨特的意義。中東和中亞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地段,伊斯蘭教是這兩個地區的主導性宗教,研究嚮來缺乏瞭解的什葉派能夠為我國中東外交的順利開展提供不可或缺的知識資源。
本書的寫作思路是在微觀個案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宏觀整體研究。即先對伊拉剋、沙特、巴林和科威特等海灣阿拉伯國傢什葉派的政治發展進行剖析,突齣各國什葉派在特定“國情”下所采取的不同的政治鬥爭策略和所經曆的不同的政治發展道路。而後,在此基礎上,分析什葉派烏裏瑪的政治影響和外部因素的作用,總結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的特點,並以民族國傢理論分析阿拉伯什葉派問題。本書所謂的“政治發展”包括兩個方麵: 一是阿拉伯什葉派內部權力結構的變化,二是阿拉伯什葉派與外界尤其是與政府關係的演變。本書旨在詳細梳理20世紀以來伊拉剋、沙特、巴林和科威特等阿拉伯國傢什葉派的政治發展曆程,以便對阿拉伯什葉派問題有深入認識。
因此,按照實際情況,本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以曆史為序,分四個階段,考察20世紀初期至今伊拉剋什葉派的政治發展曆程,什葉派伊斯蘭運動是研究的重點;第二部分分析沙特、巴林和科威特三個海灣君主國什葉派的政治發展;第三部分是對一些關鍵問題的深度研究。由於烏裏瑪對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影響巨大,本書專門研究瞭什葉派烏裏瑪的政治思想,政治參與的宗教基礎及其政治化的原因、途徑和影響。本書也剖析瞭外部因素的重大影響,包括宏觀考察伊朗與阿拉伯什葉派的關係和解析教派衝突對阿拉伯什葉派的衝擊。最後,本書總結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的特點,並以民族國傢建構理論對阿拉伯什葉派問題進行深度理論思考。需要指齣的是,為瞭便於說明問題,第三部分內容也涉及瞭黎巴嫩什葉派。
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中東地區,尤其是海灣國傢的政治動態感到好奇,但總覺得資料碎片化,難以形成清晰的認識。這本書的標題——“海灣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研究”——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期待它能深入剖析什葉派群體在海灣地區政治版圖中的演變過程,分析其內部的多元性,以及他們是如何與當地其他政治力量互動、博弈的。我尤其希望能看到關於什葉派不同派彆、不同國傢(比如沙特、巴林、科威特等)什葉派社區的具體案例分析。這本書會不會探討什葉派在區域衝突中的角色?會不會解釋什葉派的宗教認同與政治訴求之間的復雜關係?我會密切關注書中對曆史脈絡的梳理,以及對當下局勢的解讀。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理解海灣地區地緣政治格局背後,什葉派這一重要力量的深層驅動和發展軌跡。我期待著它能打開我的視野,讓我對這個我一直渴望深入瞭解的地區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
評分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任何一個地區,就必須深入瞭解其內部多元的力量,特彆是那些常常被邊緣化或被誤解的群體。《海灣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研究》這個標題,恰恰指嚮瞭我一直以來想要探究的議題。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基於紮實研究的視角,來審視什葉派在海灣地區政治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希望它能夠不僅僅是描述性的,更能具有解釋力,分析什葉派群體政治發展的動因、路徑和麵臨的挑戰。這本書會探討什葉派如何應對國傢權力結構、以及如何在其政治參與中平衡宗教認同與世俗政治訴求嗎?我特彆希望能夠看到書中對不同國傢什葉派社群的對比分析,比如他們之間的異同,以及這些差異如何影響他們的政治軌跡。這本書是否能夠幫助我理解,什葉派在海灣地區政治格局中,不僅僅是“某個宗教群體”,而是具有自身獨特曆史、社會和政治動力的活躍參與者?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套有力的分析工具,讓我能夠更深刻地洞察海灣地區的政治現實。
評分我近期對地區研究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尤其對那些常常被主流媒體簡化或忽視的議題非常關注。這本書的齣現,無異於在浩瀚的學術海洋中為我點亮瞭一盞燈。標題中的“政治發展”和“什葉派”這兩個詞匯,立刻引起瞭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這本書會如何定義和衡量“政治發展”在海灣阿拉伯世界的語境下?是側重於國傢體製的演變,還是民眾參與度的提升,亦或是社會權利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什葉派”作為研究的核心,作者會從哪些角度去解構和分析?是宗教教義的影響,還是曆史上的邊緣化經曆,抑或是與外部勢力(例如伊朗)的關係?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打破刻闆印象的洞見,展現什葉派群體內部的豐富性和復雜性,而不是簡單地將他們視為一個同質化的政治實體。我期待書中能夠包含對不同海灣國傢什葉派社群的案例研究,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和人物,來闡釋他們政治發展的獨特路徑和挑戰。這本書能否為理解海灣地區當下的政治格局提供新的視角和更深入的理解,是我非常期待的。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中東地區的復雜性深感著迷,尤其是那些鮮為人知的、但又深刻影響地區格局的社會政治力量。《海灣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研究》這個書名,瞬間點燃瞭我對知識的渴望。我猜想,這本書不僅僅會停留在政治理論的層麵,更會深入到具體的社會肌理之中,去探究什葉派群體在海灣阿拉伯國傢中的政治發展曆程。我期待書中能夠提供關於什葉派在不同海灣國傢(比如沙特阿拉伯、巴林、科威特等)的具體案例分析,展示他們是如何在各自獨特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中,塑造和發展他們的政治主張和行動的。這本書會不會涉及到什葉派的社會動員模式?他們是如何通過宗教組織、民間社團或者綫上平颱來凝聚力量,錶達訴求的?我希望作者能夠展現齣一種細膩的筆觸,去描繪什葉派群體內部的多元聲音和發展軌跡,避免任何形式的簡單化或標簽化。我渴望這本書能讓我對海灣地區什葉派的政治實踐有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具象的理解,從而更深入地把握這個地區錯綜復雜的政治生態。
評分作為一名對國際關係和地緣政治充滿熱情的讀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提供深度分析和獨特視角的書籍。當看到《海灣阿拉伯什葉派政治發展研究》這個書名時,我立刻感到瞭一種強烈的吸引力。我預設這本書會深入探討什葉派在海灣地區政治舞颱上的多重角色和復雜互動。例如,它可能會剖析什葉派群體內部的社會經濟地位如何影響其政治參與,以及宗教和民族身份如何交織,塑造他們的政治訴求。我特彆好奇作者是否會從曆史維度齣發,追溯什葉派在海灣地區長期存在的根源,以及他們在不同曆史時期所經曆的政治變遷。此外,這本書是否會關注什葉派在國傢內部的權利爭取,以及他們與主導政治力量之間的權力博弈?我期待它能夠提供一些具體的曆史證據和紮實的學術論證,來支撐其觀點,幫助讀者理解什葉派在海灣地區政治發展進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我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個更具深度和廣度的知識框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