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此时此刻

活在此时此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一行禅师 著
图书标签:
  • 正念
  • 活在当下
  • 自我成长
  • 心理健康
  • 冥想
  • 幸福
  • 人生哲学
  • 情绪管理
  • 减压
  • 觉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1128580
版次:1
商品编码:12279349
品牌:ZITO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32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一行禅师 修行手记

  这本书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并告诉我们全心全意地活在此时此刻的意义。如果你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这本书将使你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一行禅师 现代著名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梁文道先生受其影响走上佛学道路。


  ★当你能够改变现在,你就能治愈过去

  我们可能被夺取很多东西,但没人能偷走我们的决心或自由,也没人能偷走我们的练习。当你能够改变现在,你就能治愈过去。


  ★找到内心的岛屿

  生活里总有些日子让人感觉不是你的日子,一切都不顺利。如果我们仅依赖外部条件,我们就会迷失。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一直依赖的庇护所、一座内心的岛屿。


  ★在简单寻常的事物中得到安慰,珍重每个此时此刻

  它可能是喝一杯茶,等一场雪,一次散步,一段陪伴,心怀愉悦、美好、简单,好好生活,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冥想的练习。


内容简介

  这本回忆录讲述了一行禅师的一生。每一个故事都是他真实的生活经历。他向我们展示全神贯注活在此时此刻的意义。

  如果你身处繁重的工作,感到焦虑或内心迷惘,无法获得平静与归宿。

  这本书将使你思绪清晰,安住当下,获得生命的平静和此刻的丰盛。


作者简介

  一行禅师(Thích Nht Hnh,1926年10月11日— ),出生于越南中部,现代著名佛教禅宗僧侣、诗人、学者及和平主义者。

  16岁出家,后创立青年社会服务学校、万行佛教学院和Tiep Hien接现团体。

  1982年在法国西南部建立“梅村”(Plum Village)禅修道场,推广正念禅修,帮助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及儿童,毕生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与正念生活之道。

  1967年,被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他通晓越、英、法及中文,著有佛学、诗集、小说、传记等100多部作品,被译成40多个国家的文字,长居畅销书榜单。

  本书为一行禅师第1本自传作品。


精彩书评

  ★梁文道 (著名学者 作家 主持人)

  一行禅师说的道理很简单,大家都曾听过。但是,不知为什么,简单的道理通过一行禅师说出来,却带来那么大的摄受力。


  ★赖声川 (知名剧作家 导演)

  一行禅师的书长期以来给我巨大的力量,那个力量来自*简单的文字和道理。他会教我们,应该说提醒我们,许多我们早已遗忘的简单事物——像是呼吸,像是快乐,像是不要忘记,自己活在这美好而难得的人生里。我在写自己的《创意学》时曾参考他的文字,在创意方面他给我很大的启发。对于这一位作者,我心中充满感恩。


  ★张德芬 (心理学家 畅销书作家)

  我觉得奥修、克里希那穆提、一行禅师的书都非常值得一看。


  ★奥普拉 (Oprah,美国知名脱口秀女王 作家)

  当我在曼哈顿遇见一行禅师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宁静,这位禅宗大师的身边似乎萦绕着一种深深的祥和气息。


  ★阿诺德?卡特勒 (一行禅师著作英文版编辑)

  禅师的教导,对于我们繁忙的生活及人类本位主义的理解方式来说,是一剂至关重要的解毒药。


目录

第一章 越南生活

吃点心

慢慢地、欢喜地吃饭,不想将来,也不悔过去 003


生活时刻

喝茶的两个小时,我们赚不到钱,但可以拥有生活 004


有厕即是乐

快乐的前提是你先感知到 006


树叶

无意识知道如何聆听我们,只要你播下一粒种子 007


佛陀画像

我也想像这样平静安详地坐着 009


万花筒

不要因为那些已经消失的画面焦急哭泣 011


隐士与井

也许,你也曾有过一次心灵之旅,它可能是一块岩石、一颗星星 012


师父的礼物

偈颂能让我们念念分明地活在每一刻 015


师父的僧袍

新衣总是让人欣喜,但随后就被忘记 018

香蕉叶

当一片叶子凋零的时候,树并不会哭泣 021


盛开的仙人掌

我们有时需要一个盛大的仪式,找到简单与美好 023


关门

每一件寻常事,都可以是禅修 025


绿草

趋于完美的人因为小瑕疵所以可爱 027


洗碗

洗碗的每一刻只为感受生命和生活本身 029


榴梿

爱缺少了理解,只会令人痛苦 031


《海潮音》

参与实践,是改变的第一步 033


第二章 战争与流亡


最后一袋米

我不会站在任何一方,也不会树任何敌人 039


一名法国士兵

宁静是一片强大而治愈的神奇海洋 042


新鲜药草

我也需要时间来生活 049


不放弃

为什么在我们的生命中精神面貌那么重要 051


深观的作用

每一步,都在修习平等心 054


飞机场

危险总是由内而来 055


炎热季节里的冰凉糖水 057


在陆地的海洋里

如果你想要平和,那你就必须平和 059


椰子和尚

和平的讯息无处不在 064


战区正念

非暴力是我们凭借智力就可以学习的事 066


请愿

即使身处窘境,也可以心怀慈悲 068


马丁·路德·金,菩提萨

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愤怒,仇恨和歧视 070


政治犯

没人能夺走我们的决心和自由 072


我来自中方

我们不必困在自己多年前的想法和自我当中 074


阿尔弗雷德·哈斯勒

生命没有界限 076


请呼唤我的真名

彼此体悟,人与人之间才会生出温暖 078


治愈战争之伤

没有什么事物能孤立存在,我们一起治愈和改变 081


修行就是渡船

深入地活在此时此刻,你就能治愈过去 084


第一次花开

学习、认识和改变消极的事 087


竹林

在漆黑的夜里,我知道你就在那里,因为我在那里 089


第三章 梅村的绽放


风中居所

即使你非常年轻,你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岛屿 093


享受你的睡袋

睡在这里,也不会阻止我们快乐 096


标致汽车

有时候,空虚消费带不来持续的快乐,而是痛苦 098


莫奈特先生与云松

储存足够美丽、健康和坚强的记忆,可以帮我们渡过艰难时刻 100


雨伞松

我对这个地方一见钟情 103


装订图书

为了享受工作,你会如何做呢? 105


苹果汁和松球

当我们感觉恢复了精神时,周围的一切也将变得清晰 106


写作的快乐

写作的那几个小时,就像是与佛陀坐在一起喝茶 108


莲花茶

花费时间与他人真诚相处,让我们彼此理解并快乐 110


兄妹

你要有转化自己苦恼的见悟 112


菩提树

像忠于我们的家人、朋友那样去照料一棵树 114


学习拥抱

真正的爱,要求深刻地理解 116


钉子

购物时的正念和慈悲心 118


柑橘禅

当你吃柑橘时,这就是生命里最重要的事 120


耙树叶

得到清洁的道路和安稳自在 122


呼吸和割草

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像音乐家爱惜自己的乐器 124


数学老师

正念带来见悟,和彻底的改变 126


花园里的棕榈树

不要错过任何能够安静坐下来的机会 128


我恋爱了

如果你的爱依旧狭小,你必须拓宽自己的内心 130


老树开新花

每天醒来,都会有新的见悟 132


躲猫猫

不要为尚未到来和已经失去之事悲伤 134


第四章 天下为家


相互问候

似曾相识的相遇美好而安宁 139


触碰此刻的安宁,给我们带来治愈、转化和奇迹 140


古欧洲之魂

聆听,给我们带来平静、安稳和自由 143


一个集市梦

有时候,梦境告诉我们一些必须聆听的事 146


佛陀的脚印

行走,用佛陀之眼看美丽日落 149


两分钟平静

静默时刻,可以恢复平静、理解和见悟 151


点滴慈悲

回到内心的家 153


《印度时报》

不在内心和关系中播种仇恨、歧视与绝望的种子 155


一次轻松的巴士之旅

此时此刻我已到达的修习 157


橄榄树

如果对一件事看得够深刻,你便会见照真相 159


自由地行走

行禅,带来慈悲、谅解与平静 160


第五章 我已到达


生命就是我们真正的家

澄明就在此时此刻 165


一个班级梦

梦有时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抛弃部分自我,以进步 167


莴苣

理解,并去爱,任何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170


我们的两只手

当我们懂得理解,就不会痛苦 171


看看你的手

正念修习,带来快乐、平静和宽容 172


给我根烟吧

也要努力做一些事,帮别人减轻痛苦 174


波浪和水

正念修习,令我们明白:出生和死亡其实无法触及到我们 177


谷歌普莱克斯

将自己从不安中释放出来 178


佛陀在车里吗

佛陀的出现、觉醒的力量,陪伴我们一生的每时每刻 181


在乡间小路上行走

正念行走的每一步都带来改变的力量 183


一步

在每一步的到达和静止中修得平静 184


归属

和家人在一起,微笑、静坐、喝茶让我们获得归属感 187


凶恶和温柔菩萨

你要坚定有力量,也要有温柔之心和深刻的理解力 189


宇航员

行禅是回归自我的方式之一 191


秋叶

此刻正念呼吸、行走及饮茶就能触碰涅槃 193


寻找家

我真正的家不限于某个地点或时间 194


我不在此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 197


后记

关于一行禅师

修行不只是讲授,更在于你如何过自己的生活 203


精彩书摘

  1、生活时刻

  喝茶的两个小时,我们赚不到钱,但可以拥有生活


  在我小时候,越南人的生活与现在大不相同。无论是生日派对、诗歌朗诵会,还是某位家人的忌日,都会举行一整天,而不是几个小时。在那一天,你随时可以来,随时可以走,不用汽车,不用自行车,只用两条腿走。如果你住得很远,那就在前一天出发,途中在朋友家过夜。无论你什么时候到达,主人家都会欢迎你,并且热情招待。只要来了四个人,就可以坐成一桌,开始用餐;如果你是第五个到达的,也没关系,只要再等三个人,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吃了。

  汉字中的“閒(闲)”字,以“门窗”为框,里面是个“月”,寓意只有那些真正悠闲的人,才有时间赏月。而如今,大部分人都没有这样奢侈的悠闲时刻。虽然口袋里的钱更多了,物质生活也更丰富了,但我们却没有以前快乐了。而之所以如此,仅仅是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享受彼此的陪伴。

  但我们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让寻常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比如,从最简单的事情开始,从专心饮茶,享受茶味开始。为什么要花两个小时去喝茶?从经济角度来讲,这样很浪费时间。

  但这与金钱无关。时间比金钱更为重要。时间就是生命,而金钱无法匹敌时间。在一起喝茶的两个小时里,我们挣不到钱,但却可以拥有生活。


  2、香蕉叶

  当一片叶子凋零的时候,树并不会哭泣


  小香蕉树有三片叶子,在越南为僧时,我就从观察香蕉树中悟出了它的一些道理。第一片香蕉叶完全伸展,沐浴阳光和雨水,生机勃勃。第二片叶子微微伸展,但未完全展开。第三片叶子,也就是最小的,尚未展开。

  我注意到,第一片叶子张开后,就会帮助第二片和第三片生长。它会努力张开,然后吸收阳光和雨水。微风一吹,它就摇摆。第一片和第二片叶子从第三片叶子里看到了自己的过往,所以,当第一片叶子开始枯萎、凋零的时候,它不会哭泣。它知道,它可以依靠第二片和第三片叶子,继续生长。最终,它还会归落尘土,滋养整棵香蕉树,滋养生命犹存的那些香蕉叶。

  生活的意义亦是如此。我们为某个事物、为某种目的而活。透过第一片叶子,我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只有好好地生活,才能帮到我的师弟们,将我的快乐、我的希望和我最好的地方传递给他们。而他们,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滋养尚未出生的家族后代。感谢“无分别”之智慧(亦即梵语“舍”),我们之间才没有斗争、争论或竞争。只要我们不再将自己当作孤立的个体,我们之间就能和谐相处。当我教授朋友禅修时,我从不称自己为“导师”,也不会把朋友当作“学生”。世人本无授受之分,我们都是平等的,只有齐心合力,才能助彼此成长。


  3、风中居所

  即使你非常年轻,你也可以找到内心的岛屿


  大约三十年前,我独自一人在我们静修处修行。我的静修处是芳云庵,在法国北部的奥德森林里。我喜欢在树林里静坐、行走。一个非常美丽的早晨,我决定一整天都待在树林里。于是,我带上一碗饭、一些芝麻和一瓶水,便出门了。我计划在外面待上一整天,但在下午三点左右,乌云就开始布满天空。那天早晨离开居所前,我将门和所有的窗户都敞开了,好让阳光和新鲜空气进去。但此时,开始刮起大风,我知道我必须回去收拾好静修处。

  回去之后,我发现居所里一片狼藉。阵阵狂风将我桌上的文件吹得到处都是,周围变得又黑又暗。我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门和所有的窗户都关上,不让风再继续肆虐。然后,我在壁炉里生了火,等火慢慢烧起来后,我便开始收拾地上的一张张纸,将它们一起放在桌子上,并在上面放了一块小砖,随后便准备将居所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很快,火让一切变得温暖、快乐和惬意。我在火堆旁坐下,烤着双手,听着外面的风雨声。

  总有些日子让你感觉不是你的日子,一切都不顺利,并且你越努力,情况就变得越加糟糕,每个人都会有那样的日子。而那就说明,是时候停下一切,回家去,关上所有的窗户,回归自己的内心。当你感觉一切都成了一团乱麻时,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和思惟便是你关闭心识的六扇窗户。关闭一切,以阻止强风吹进来,让你受苦。

  关闭窗户,关闭门,生一堆火。通过练习正念呼吸,营造一个温暖、安逸、舒适的感觉。重新布置一切—你的感觉、你的认知、你的情绪—它们散落在各处,这是你内心的混乱。认识和拥抱每一种情绪,像我收集散落在居所各处的纸张一样收集它们;练习正念和专注,将内心的一切清理整洁。这些将会帮助你恢复平静和安宁。

  如果我们仅依赖外部条件,那么我们就会迷失。我们需要一个可以一直依赖的庇护所、一座内心的岛屿。只要牢牢地安顿在内在岛屿上,我们就会非常安全。我们可以花时间重新发现、重新恢复自我,变得更加强壮,直到我们准备好再次出行。

  即便你非常年轻,也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岛屿。一旦你苦不堪言,感觉没有一件事情顺心,不妨停下一切,径直前往那座岛屿。只要你有需要,不妨回归到内心的岛屿里。可以是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也可以是半个小时。你将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内心更加安逸。


  4、生命就是我们真正的家

  澄明就在此时此刻


  在佛教传统中,通常以钟声开始一节坐禅。钟声轻柔,提醒我们回归内心之家。

  我们真正的家便是此时此刻,无论此时此地正在发生什么。我们真正的家是一个没有歧视,没有仇恨的地方;我们在真正的家中不再寻觅任何事物,不再渴求任何事物,不再遗憾任何事物。当我们带着正念之力量回归此时此地时,我们将能在此时此刻建立真正的家。

  你真正的家是你不得不为自己创造的事物。当我们明白如何用身体制造和平,如何照顾我们的身体和释放身体里的紧张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变成一个我们在此时此刻就能回归的舒适平和的家。当我们知道如何照料自己的感受时—当我们知道如何产生快乐和幸福,如何应对痛苦情绪的时候—我们就能在此时此刻培育和还原一个快乐的家;当我们知道如何产生理解和慈悲时,我们的家就会变成一个舒适快乐的归处。但如果我们无法做到这些,我们就不会愿意回到家中。家不是企盼而来的事物,而是培育出来的。没有哪条路通向家,家就是路。

  “解脱”就在此时此刻。我们在此时此刻就能接触到所有心灵和血缘上的祖先。我们必须学习如何回到此时此刻,如何安住于这一时刻,以便发现我们真正的家。当我们能感受到这些祖先此时此刻与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就不必再担心或受苦。当我们不再试图寻找自身之外的时间、空间、文化、地理、国籍或种族意义上的“家”时,我们就能找到真正的幸福。

  我们真正的家并不是一个抽象概念。它是我们的双脚、双手和我们的心在每时每刻都能触碰到的实实在在的现实。如果我们明白这些,那么就没有人能夺走我们真正的家。即便有人占领了我们的国家,或将我们关进监狱,我们也仍然拥有自己真正的家,永远没有人能将它夺走。我提醒那些感觉自己从未拥有家的你们,我提醒那些感觉自己离开的那个国家已不再是自己的家、但新的国家也不是自己家的父母们,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修行找到我们真正的家,也能帮助我们的孩子找到自己真正的家。

  你也许想知道你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否已经在你身后;你也许会认为它们尚未到来,但终将到来。但,这一刻,才是我们一直等待的时刻。佛陀有云:你必须将此时此刻变成你人生之中最美好的一刻。


  5、在乡间小路上行走

  正念行走的每一步都带来改变的力量


  我喜欢独自一人在水稻和野草间的乡间小路上行走。我会在大地上正念地踏出每一步,感受我正在奇妙的地球上行走。在这样的时刻里,存在变成了一种奇迹和神秘的现实。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认为真正的奇迹并不是在水上行走,也不是在稀薄的空气里行走,而是在地球上行走。

  每一天,我们都活在一种未被我们察觉到奇迹中:蓝天、白云、青草,还有孩子清澈的眼睛,全都是一种奇迹。

  当我们行走时,我们并非独自在行走。我们的父母和祖先都与我们一同在行走。他们在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所以,带给我们治愈和快乐的每一步,也能带给我们父母和祖先治愈和快乐。正念的每一步都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我们,而万物所有的祖先,包括我们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祖先,都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并非仅为自己而行走,当我们行走时,我们还为我们的家人、为整个世界行走。


  6、秋叶

  此刻正念呼吸、行走及饮茶就能触碰涅槃


  一天,当我正要踩到一片干枯的树叶时,我停住了。我凑近看它,发现它并没有完全枯萎,它正在与潮湿的土壤融合,准备在下一个春天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树木之中。我对树叶笑了笑,说:“你只是在假装。”

  万物都在假装出生、假装死亡,包括我差点踩到的那片树叶。佛陀有云:“当条件充分时,身体便会显现,于是我们就会说‘身体在了’;当条件并不充分时,身体就无法被我们感知,我们便称‘身体不在’。”我们所谓的“死亡”之日,便是我们以许多其他形式开始延续的时日。领悟这个真相,是深刻的禅修,同时释放我们内心最深的恐惧。

  涅槃意味着所有观念和概念的寂灭,包括生和死、有和无、来和去的概念。涅槃是生命的究竟实相,是清凉、安宁及快乐的状态。这并非死亡之后才可获得的状态,只要你在此刻正念呼吸、行走及饮茶,你就能接触涅槃。


  7、我不在此

  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


  我在越南的一位弟子想在我死后为我的骨灰修建一座塔,她和其他人还想立一块碑,并留字云:“尊师长眠于此。”我告诉他们不要浪费佛寺之地,不要将我放在小壶中、放在塔里。我说:“我不希望如此延续。不如将骨灰撒播在外,帮助树木生长。”

  我建议,如果他们仍然坚持要建造一座塔,那么必须在碑文上刻“我不在此”。但以防万一有人不解此意,他们还可以再加一行碑文:“我亦不在彼。”如果人们仍不明其意,他们可以加上第三行(最后一行):“你可能会在你的呼吸和行走中找到我。”

  我的身体会腐坏,但我的行为是我的延续。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修习,以看到围绕着我的生命的延续。我们无须等到自己的身体彻底崩溃之后再去延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延续。如果你认为我仅是这个身体中的我,那么你还没有真正见到我。当你看着我的朋友时,你便见到了我的延续。当你见到某人心怀慈

  悲行走时,你便知道,他是我的延续。我不明白为何我们必须说“我将死去”,因为我已能从你、从他、从后人之中见到我自己。

  云朵即便不在,也会以雪或雨的形式延续。一朵云是不可能死去的,它可以变成雨或冰,但它不可能化为乌有。云朵不需要拥有灵魂才能延续。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局。我永远不会死去。我的身体将会腐坏,但这并未意味着我的死亡。我将延续,一直延续。


前言/序言

  1968年,在战争期间,我去了法国,代表越南佛教和平代表团参加了巴黎和谈。我们的使命是代表没有机会发声的越南人民反对战争。当时,我在日本刚举行完一次公开演讲,便准备经美国飞往巴黎,因为我想在纽约停留,去见见我的朋友—唯爱社的成员阿尔弗雷德·哈斯勒。他们的团体一直积极反对越南战争,推进社会公正。但是我没有过境签证,所以当我在西雅图降落时,就被带到一旁,锁在一间屋子里,不允许与任何人见面或交谈。屋子里的墙壁贴满了重刑犯的“通缉”海报。当局还拿走了我的护照,不允许我联系任何人。直到几个小时后,我的航班即将起飞,他们才终于将护照归还,并“护送”我上了飞机。

  两年前,1966年,我在华盛顿特区参加了一次会议。当时《巴尔的摩太阳报》的一位记者告诉我,一份来自西贡的报告敦促美国、法国、英国和日本政府不再承认我的护照,因为他们觉得我的言论否定了他们在(越南)战争中所做的努力。这些国家的政府答应了,我的护照也失效了。我在华盛顿的一些朋友敦促我躲藏起来,但要留在美国,将意味着有被驱逐出境和监禁的风险。


  所以,我没有潜藏,而是在法国寻求政治庇护。法国政府给我提供了庇护,我获得一个无国籍旅行证。“无国籍”意味着你不属于任何国家,成为没有国家的人。有了这个证件,我就可以去任何签署了《日内瓦公约》的欧洲国家。但若想去加拿大或美国这样的国家,我仍然需要申请签证。当你不再是任何国家的公民时,这是非常困难的。我原来打算只离开越南三个月,以便在康奈尔大学进行一系列的讲座,并到美国和欧洲进行演讲,呼吁和平,然后再次回家。毕竟,我的家人、我所有的朋友和同事、我的整个人生都在越南。然而,我最终被流放了近四十年。


  每当我申请签证去美国时,都会被自动拒绝。美国政府不希望我去那里,他们认为我可能会消损美国在越南战争的努力。我不被允许去美国,也不被允许去英国。我必须给像参议员乔治·麦戈文和参议员罗伯特·肯尼迪这样的人写信,请他们给我寄一封邀请函。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亲爱的释一行,我想知道更多关于越南战争的情况。请来告诉我。如果您在获得签证时遇到困难,请拨打此电话给我……”只有这样一封信才能得到签证。否则,没办法。


  我不得不承认,前两年的流亡生活是相当困难的。虽然我已经是一个有很多弟子的四十岁的僧侣,但我还没有找到真正的家。我可以就佛教的实践做很好的演讲,但自己却没有真正到达那些境界。从智慧上说,我对佛知晓甚多:我在佛教学院接受过多年培训,自十六岁以来一直在修行,但我还没有找到我的真正家园。

  在美国巡回演讲,我的初衷就是为了让那里的人听到广播和报纸中听不到的真正的越南现状。在巡演期间,我只会在每个访问过的城市停留一到两个晚上。有时我夜里醒来,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那样的日子很是煎熬—我不得不吸气、呼气,才能想起我所在的城市和国家。


  在这段时间,我无时无刻不想回到越南,回到我剃度出家的寺院,回到我的家。我常梦见自己爬上绿树成荫的山坡,却又常常在半山腰时突然醒来,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放逐了。这个梦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此期间,我非常积极地学习如何与许多国家的儿童相处—有德国的,法国的,美国的和英国的;我结识了许多朋友,包括英国圣公会牧师、天主教神父、新教牧师、犹太教祭司、伊斯兰教领拜师,等等;我修行正念,努力让自己生活在此时此地,感触每一天生活的奇迹。多亏了这种修行,我才得以幸存下来。虽然欧洲的树木、果蔬、花草甚至种族都与越南的截然不同,但修行却可以将我带回真正的“家”中,带回此时此地。自此,我再无梦魇烦忧。


  也许有人会觉得,不能回到越南家乡的我一定痛不欲生。但事实并非如此。流亡在外近四十年后,当我终于被允许返回家乡,能够为那里的僧尼和教友提供正念修习和入世佛教是一种喜悦;有时间与艺术家、作家和学者交谈也是一种乐趣。尽管如此,当我再次离开我的祖国的时候,心中并无痛苦。


  “我已到达,我已归家。”这句话是我实践的体现。它是梅村禅修中心最主要的法印之一。它表达了我对佛陀教诲的理解,是我实践的精髓。因为找到我真正的家,我不再痛苦。对我来说,过去不再是一个囚室,未来也不是一个牢笼,我可以生活在此时此地,唤醒我心中真正的家。每一次呼吸,每一个步伐,都可以将我带回这个家。我不必购买车票,也不必进行安全检查,几秒钟内,我便能到家。


  在我们深深地融入当下的时候,就可以触及过去与未来;如果我们知道如何恰当地把握当下,就能够治愈过去。确切地说,正是因为我没有自己的国家,才有机会找到我真正的家园。这是非常重要的。那是因为我不属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国家,所以必须努力突破,找到自己真正的家。我们不被接纳,我们不属于任何地方,也没有国家认同,这一感觉可能会激发我们的迫切需求,去寻找真正的家。


《活在此时此刻》 简介 在这本深刻且引人入胜的书籍《活在此时此刻》中,作者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引导读者踏上一段回归当下、发现生命真谛的旅程。这本书并非教条式的指导手册,而是一场温柔的邀请,邀请读者放下对过去的沉湎和对未来的焦虑,全身心地投入到每一个鲜活的当下。 《活在此时此刻》的核心在于探索“当下”的强大力量,以及我们如何才能真正地“活在”它。作者深邃地解析了现代人普遍存在的“分心”与“漂泊”的生存状态——我们的大脑常常游离在回忆的迷雾和想象的远方,而忽视了眼前正徐徐展开的真实世界。这种状态不仅削弱了我们体验幸福的能力,也让我们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瞬间。 本书共分为几个主要章节,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活在此时此刻”的奥秘。 第一部分:洞悉“分心”的根源 在开篇,作者首先带领我们审视了现代社会中导致我们无法安住于当下的种种因素。从信息爆炸带来的感官超载,到社会竞争带来的持续压力,再到社交媒体营造的虚幻连接,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各种信息流和干扰所裹挟。作者运用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案例,描绘了我们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时间的囚徒”,被过去所牵绊,被未来所忧虑,而“现在”却悄然溜走。 我们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和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认为只有解决了那些“未竟之事”或“潜在危机”,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然而,这种逃避当下的思维模式,反而让我们错过了应对当下挑战的最好时机,也剥夺了我们享受眼前美好风景的权利。作者深刻地指出,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改变;未来尚未到来,充满不确定性。唯一真实且可控的,就是此刻。 第二部分:重塑与当下的连接 在清晰地认识到“分心”的危害后,本书进入了如何重塑我们与当下连接的实践探索。作者并非提供一成不变的僵化练习,而是鼓励读者去发掘和培养属于自己的“觉察”能力。觉察,不是一种强制性的冥想,而是一种温柔的关注,是对自身感受、思想和外部环境的开放性体验。 书中提供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一点点收拢散乱的心神。例如,通过细致地观察日常的感官体验——品尝一杯茶时的香气与温度,感受清风拂过面颊的轻柔,倾听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注视一朵花的形态与色彩。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体验,却是我们与当下最直接的连接点。当我们将注意力全然投入到这些细微之处时,那些纷扰的思绪便会逐渐平息。 作者还强调了“正念饮食”、“正念行走”、“正念倾听”等概念。这些并非陌生的概念,而是将“活在此时此刻”的理念融入到我们最日常的活动中。通过在吃饭时专注于食物的滋味与口感,在行走时感受脚底与地面的接触,在交谈时全身心地聆听对方的话语,我们能够逐步摆脱“机械性”的生活模式,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与深刻。 第三部分:拥抱当下的挑战与喜悦 “活在此时此刻”并非意味着逃避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而是以一种更加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当生活抛给我们难题时,焦虑和恐慌常常会占据我们的内心,让我们难以清晰地思考和有效地行动。作者指出,此刻的困境,恰恰是我们施展能力、学习成长的最佳舞台。 通过活在当下,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而非被情绪所淹没。当我们能够平静地接受当下的状况,即使它不尽如人意,我们也更有可能找到解决之道,或者至少,能够以一种更少痛苦的方式去承受。书中分享了许多令人振奋的故事,讲述了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平静、专注于当下,最终克服困难、实现蜕变的人们。 同时,本书也着重强调了当下蕴含的无限喜悦。我们常常以为幸福是遥不可及的目标,需要达到某种特定的成就或拥有某种特定的物质才能实现。然而,作者提醒我们,幸福并非一种终点,而是一种当下的体验。隐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如清晨的阳光、家人的微笑、一次愉快的谈话,都可能成为我们当下幸福的源泉。通过培养对这些微小幸福的敏感度,我们能够不断地为自己的生命注入能量和色彩。 第四部分:将“活在此时此刻”融入生命 《活在此时此刻》的最终目标,是将“活在此时此刻”从一种暂时的练习,升华为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需要持续的练习和耐心的耕耘,就像培养一项新的技能一样。作者鼓励读者不要因为偶尔的“分心”而气馁,要以一种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对待自己。 本书还探讨了“自我同情”的重要性。在追求“活在当下”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反复。此时,自我批评只会加剧内心的痛苦,而自我同情则能帮助我们温柔地抚平伤痕,重新站起来。 此外,作者还触及了“感恩”的力量。当我们学会感激当下所拥有的一切,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极大地增强我们的幸福感,并促使我们更加珍惜每一个当下。 结语 《活在此时此刻》是一本关于生命智慧的书,它提醒我们,生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都蕴含在每一个不可复制的当下。它不是一本提供神奇解决方案的书,而是一份真诚的邀请,邀请你去探索内心深处的平静,去发掘生活本来的样子。通过本书,你将学会如何停止对过去的追悔和对未来的担忧,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此刻,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这本书将成为你生活中最可靠的指南,指引你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主宰权,拥抱一个更加充实、平和且充满喜悦的人生。 这本书适合所有渴望提升生命品质、寻求内心宁静、希望更深刻地体验生活的人们。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真正“活着”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如同夏日午后的微风,轻柔却又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作者的文字如同精心打磨的宝石,每一个词语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沉浸其中,仿佛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那些细微而又深刻的瞬间。故事的张力并非来自于宏大的冲突,而是源于对日常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情感的精准捕捉。那种在人海中偶遇的熟悉感,或是面对抉择时内心的细微挣扎,都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试图去解答人生的终极奥秘,而是邀请我们放下对外在世界的追逐,转而向内审视。读完合上书页的那一刻,世界似乎按下了慢放键,那些平日里被匆忙忽略的细节,此刻变得清晰可辨,仿佛获得了一副全新的眼镜来观察周遭的一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激烈的宣告,只有宁静的觉醒。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听觉感受,那便是“静默的交响乐”。作者在构建场景时,对环境音的捕捉达到了惊人的细致。你几乎可以“听见”被遗忘角落里的灰尘落地的声音,或是深夜里冰箱启动时发出的低沉嗡鸣。这种对“背景噪音”的强调,反衬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巨大喧哗。角色的对话往往简短,充满了未尽之意和留白,这些留白的地方,正是读者需要用自己的经验去填补的空隙。这种“留白艺术”处理得极其高明,它尊重了读者的智识和情感体验,没有将所有可能性都预设好。因此,不同的读者会读出截然不同的“潜台词”,这本书更像是为你量身定做的一面镜子,映照出你此刻内心最深处的频率。

评分

这本书的文本语言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炼金术般的转化能力。那些日常生活中平平无奇的词汇,经过作者的排列组合,像是被注入了某种神秘的能量,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它不像某些注重形式的文学作品那样追求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追求“恰如其分”的力量,每一句话都像是精准定位的探针,刺破表象直达核心。尤其是在描述情感的转折点时,作者会突然切换到一种近乎诗歌的、高度凝练的句式,但这种转变又是如此自然,让人措手不及却又心悦诚服。它教会我用一种更审慎、更富有敬畏之心去对待语言本身——语言不是工具,而是界定现实的边界。读完后,我发现自己对日常交流中那些含糊不清的表达产生了强烈的排斥感,开始追求表达的纯粹与精确,这种后效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评分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哲学思辨性远超我的预期。它并非那种将道理硬塞给读者的说教式作品,而更像是一场与作者并肩而坐,共同探讨“存在”本质的深入对话。探讨的内容涵盖了存在主义的经典议题,但却用一种极其个人化、去学院派的口吻来表达。书中人物的行动逻辑,往往不是基于传统文学中预设的“动机”,而是基于一种更本源、更原始的“冲动”或“感受”。这种对人性深处的挖掘,时常让我感到一丝不安,因为它揭示了我们试图用规则和逻辑去遮蔽的那些混沌的、不完美的自我。但正是这种坦诚,构建了一种强大的信任感。读者不再是被动接受故事,而是主动参与到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之中。阅读过程,与其说是消遣,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历练”。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结构性的,它颠覆了我对传统小说叙事模式的认知。作者似乎故意打破了线性的时间逻辑,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碎片以一种近乎梦境的方式交织在一起。这种跳跃式的叙事手法初看之下或许有些挑战性,需要读者投入极大的专注力去梳理其中的脉络,但一旦适应,便会发现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情感的密度。它模拟了人类记忆和意识流动的真实状态——并非总是井井有条的,而是充满了重叠、闪回与预感。书中的意象运用极其大胆且精准,比如对光影、气味甚至特定材质的描摹,都承载了超越字面意义的象征。这使得文本的层次极为丰富,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像是走进了一座结构复杂但布局精妙的迷宫,每一次探索都能触碰到不同的墙壁,感受不同的回音。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看完后我把它摆在桌面上,让它时刻提醒自己积极的面对每一天,对别人说话尽可能的和善。最重要的是它使我端正了我的态度,让我认识到,每一件事情都会有应对的方法,只要你放下浮躁,好好去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这本书,让它帮助你走出困惑的迷宫。

评分

世界虽然很大,却大不过人的一颗心。

评分

第三章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漫天繁星”

评分

一直在京东购物,品质值得信赖,久仰一行禅师

评分

京东的东西购买很放心,发货速度很快。大品牌售后有保障,所以买着很放心。很宝贵的?买来慢慢细读!

评分

这本书值得推荐阅读。。。

评分

质量不错,塑封的,本来想买一行禅师的另外一本书,但是没找到,先看看这本吧

评分

第五章 别想多了,一切都会过去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