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前一版广受好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黑天鹅》作者塔勒布、经济学家梁小民联袂推荐;长踞《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网站畅销书排行榜;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为“行为经济学”做出突出贡献的理查德·塞勒,这本书正是对“行为经济学”通俗易懂的解读,帮助你在了解了自己的非理性之后,做出理性的决策。
内容简介
在震荡多变的股市中,如何保持平静,抑或不做出冲动的投资决策?
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助戒烟?
能给人类的灵魂定价吗?
花几千美元买一块劳力士手表是理性的决策吗?
这一次,行为经济学家艾瑞里与《纽约客》漫画作者赫斐利联手,将他在《华尔街日报》的专栏“Ask Ariely”(艾瑞里问答)加以补充和提炼,创作出这本图文并茂、风趣幽默的《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
“Ask Ariely”专栏谈及的话题包括:购物、开车、当志愿者、同事关系、冒险、恋爱与婚姻、社交网络、健康与减肥、投资与欺骗、幸福与预期、日常生活与交友、价格与价值等。艾瑞里和赫斐用他们犀利的洞察力和幽默诙谐的图文,帮助我们应对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挑战。
阅读这本书,你会捧腹大笑,也会受益匪浅,更重要的是,你会学到针对各种日常生活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
【美】丹·艾瑞里(Dan Ariely)
美国杜克大学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教授,同时也在该校经济学院、医学院等担任教职,获得过心理学博士及商学博士学位。他的文章经常发表在《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等知名媒体上。
他写作了一系列畅销书,包括《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怪诞行为学3:非理性的你》《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等。
精彩书评
丹·艾瑞里将我们想问的关于复杂行为和决策的所有问题,都囊括在本书中。阅读这本书,你就可以轻松地改变你的生活。
——美联社
人类的大脑是这个世界上超大的秘密,理解大脑的复杂性和改善我们的行为则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这本书中,丹·艾瑞里和我们分享了一些关于人类大脑的秘密,以及应对这项挑战所需要的工具。
——托尼·罗宾斯,演讲家与畅销书作家,畅销书《钱》作者
艾瑞里是人类行为的大师级观察家。他的建议风趣幽默,经过深思熟虑而且有根有据。我的建议是:阅读这本书,爱上这本书,并认真思考书中给出的建议。
——阿尔·罗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艾瑞里是很具煽动性的、有趣的、能给你实用建议的专栏作家,无论是关于你的工作、恋爱生活、孩子还是你的无礼邻居。
——泰勒·柯文,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
没有人比丹·艾瑞里更适合解决你的问题了。作为理性和非理性专家,他能给你关于你的所有问题的明智建议。这是一本有趣、让人欲罢不能而且可以改变你生活的书。
——蒂姆·哈福德,《卧底经济学》作者
目录
引 言 / VII
义务的升级 / 001
说“不”的艺术与快乐 / 002
对奈飞公司的不满 / 005
节食和自我控制 / 008
被遗忘的债务和被免除的债务 / 011
婚姻和经济模型 / 013
社交网络和社会规范 / 016
昂贵的猫屎咖啡 / 019
结婚戒指带来的烦恼 / 022
遭到排斥的检举者 / 025
延长美好时光的方法 / 027
在嘈杂的环境中约会的好处 / 029
如何做出理性的决策? / 032
大蒜的“神奇”作用 / 034
寻求他人帮助的策略 / 035
解决家庭矛盾的两个建议 / 038
在公共浴室中找出被使用次数最少的隔间 / 041
娱乐新闻为什么广受欢迎? / 043
结婚的意义 / 045
边跑步边思考可行吗? / 048
如何快乐地工作? / 049
多重任务处理的艺术 / 052
增加亲子之间交流的方法 / 054
一个不可思议但有趣的迷信行为 / 056
多多赞美他人 / 058
要让他人看到你付出的努力 / 060
航班延误与人性的弱点 / 062
高级轿车与信号 / 064
着装与时尚 / 067
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世界 / 069
谁是适合我的结婚对象? / 072
离婚率的高低 / 074
理财顾问的佣金 / 077
关于正义和与松鼠分享食物 / 079
人际交往和互联网 / 081
恋爱约会与职场招聘 / 083
非理性的行为与理性的决策 / 086
预期的力量 / 088
消除内心的不安 / 091
让人称心如意的礼物 / 092
先吃哪一个三明治? / 095
抱怨的积极力量 / 098
房产拍卖和疯狂的报价 / 101
考试和祖父母的去世 / 103
运气是一场数字游戏 / 105
不翼而飞的袜子和怪诞心理学 / 107
慈善捐助可以提升幸福感 / 109
跑车和中年人 / 112
提供骗人服务的网站 / 114
让人懊恼的早餐时间 / 117
如何消磨晚上的时光? / 119
应不应该要孩子 / 122
婚姻与银行账户 / 125
葡萄酒的战场 / 128
交通拥堵和利他主义 / 131
寻找停车位的烦恼 / 134
抛硬币做决策 / 138
垃圾和狗屎 / 140
戒烟的最佳办法 / 145
职业选择所面临的风险 / 146
非理性决策的危害 / 148
帮助人们攒够退休金 / 149
主动纠正错误的美德 / 150
度假期间我们会更诚实吗? / 151
如何选择付账的方法? / 154
办公用品和一枚25 美分的硬币 / 157
没时间工作却有时间运动 / 159
增强记忆力的秘诀 / 162
书和有声读物的异同 / 165
人的灵魂和帕斯卡赌注 / 168
葡萄酒的价格 / 170
课程和教师的搭配艺术 / 173
如何抵挡美食的诱惑? / 176
由三个部分组成的解决方案 / 179
改掉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 180
自助餐的投资回报率 / 182
如何问对问题? / 185
自由意志和甜甜圈 / 188
一年之中最乐观的日子 / 189
股票投资与冲动性决策 / 190
通勤与居住地点的选择 / 193
乘坐烘干机去参加婚礼 / 196
升职带来的成就感 / 198
心理距离和移情作用 / 201
要不要改变现状? / 203
知识的诅咒 / 208
自欺欺人的解释 / 211
老鼠的性命与市场 / 213
学着让自己放松 / 215
男性的诚实度 / 217
男人和穿高跟鞋的女人 / 218
积极信号和消极信号 / 219
讨厌的纳税日 / 221
所谓的“服务” / 224
体育比赛的过程与结果 / 225
致 谢 / 229
精彩书摘
下面这件事听起来可能比较合理:我具有观察与反思人类本性的能力,其根源在于我受到的伤害及其后续影响——被撕裂的少年时代,身体烧伤面积约70%的三级灼伤,将近三年的住院生活,每天遭受的巨大疼痛,反复遭遇的医疗系统失职,以及让我在大多数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的大面积伤疤。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这样就比较合理了),使得我可以更好地观察生活,也促使我开始研究社会科学。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认为我受到的伤害是值得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些巨大的疼痛和痛苦。然而,伤害带给我的复杂感受、住院生活以及会伴随我一生的大面积伤疤和残疾,却成为我观察生活的“显微镜”。通过这一视角,我能够观察到人类的诸多痛苦。我曾经见过一些人,他们驾驭痛苦并最终战胜了痛苦;我也曾见过一些人,他们最终在痛苦面前低头认输。我曾体验过各种不同的医疗手段,接触过稀奇古怪的人际关系。在医院的病床上,我可以观察到周围人的正常生活,可以思考人类的习惯性行为,以及他们做出种种行为的原因。
由于我身上的伤疤、身体上的疼痛、那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医疗矫形支架,以及把我从头到脚裹起来的弹力绷带,在我出院之前,那种与正常生活隔绝的感受一直存在。当我重回现实生活时,我的视角变得开阔了,把一些更为稀松平常的活动纳入其中,包括购物、开车、做志愿者、与同事交往、冒险、打架,以及做出未经大脑思考的行为等。当然,还有一点,我察觉到了影响爱情生活的那种令人迷惑不解的关系。
带着这一视角,我开始研究心理学。很快,我的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就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了。我想起了那些减缓疼痛的安慰剂,于是开展实验来更好地了解关于疼痛治疗的预期效果;我想起了住院期间听到的一些坏消息,于是努力想要弄清楚如何以最佳方式向病人告知坏消息,以及其他一些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相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自己的决定和周围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得越来越多。这一切发生在大约25年之前,从那以后,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尽可能地了解人类本性这一问题上,重点关注人类在哪些方面容易犯错,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我们的决定、改善我们的行为,从而优化最终的结果。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撰写有关这些问题的学术论文。之后,我开始以一种更加口语化、更少使用专业术语的写作方式撰写一些文章。可能是因为我曾详细地写过我的研究如何源自我个人的痛苦经历,许多人开始与我分享他们个人的艰难经历。有时候,他们非常好奇,想知道社会科学对于他们棘手的个人经历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但通常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他们自己面临的挑战和做出的决定。
在我尽可能多地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有些问题是具有普适性的。于是,2012年,在征得提问者的同意之后,我开始通过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专栏“艾瑞里问答”公开回答一些更为宽泛的问题。现在,你手里的这本书就包括了来自该专栏的一些经过编辑和补充的回复,另外还包括一些之前没有在媒体上出现过的问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本书还配有天才插画作家威廉·赫斐利的精美漫画。我认为这些漫画辅助、加深、提升了我的回复。
姑且不论我本人的解释能力如何,本书的建议是否宝贵、准确或者有用呢?书在你的手中,我相信你自会评判。
丹·艾瑞里
前言/序言
下面这件事听起来可能比较合理:我具有观察与反思人类本性的能力,其根源在于我受到的伤害及其后续影响——被撕裂的少年时代,身体烧伤面积约70%的三级灼伤,将近三年的住院生活,每天遭受的巨大疼痛,反复遭遇的医疗系统失职,以及让我在大多数社交场合感到不自在的大面积伤疤。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这样就比较合理了),使得我可以更好地观察生活,也促使我开始研究社会科学。
请不要误解我的意思,我并不认为我受到的伤害是值得的,因为没有人能够合理地解释这些巨大的疼痛和痛苦。然而,伤害带给我的复杂感受、住院生活以及会伴随我一生的大面积伤疤和残疾,却成为我观察生活的“显微镜”。通过这一视角,我能够观察到人类的诸多痛苦。我曾经见过一些人,他们驾驭痛苦并最终战胜了痛苦;我也曾见过一些人,他们最终在痛苦面前低头认输。我曾体验过各种不同的医疗手段,接触过稀奇古怪的人际关系。在医院的病床上,我可以观察到周围人的正常生活,可以思考人类的习惯性行为,以及他们做出种种行为的原因。
由于我身上的伤疤、身体上的疼痛、那些看起来有些奇怪的医疗矫形支架,以及把我从头到脚裹起来的弹力绷带,在我出院之前,那种与正常生活隔绝的感受一直存在。当我重回现实生活时,我的视角变得开阔了,把一些更为稀松平常的活动纳入其中,包括购物、开车、做志愿者、与同事交往、冒险、打架,以及做出未经大脑思考的行为等。当然,还有一点,我察觉到了影响爱情生活的那种令人迷惑不解的关系。
带着这一视角,我开始研究心理学。很快,我的个人生活与职业生活就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了。我想起了那些减缓疼痛的安慰剂,于是开展实验来更好地了解关于疼痛治疗的预期效果;我想起了住院期间听到的一些坏消息,于是努力想要弄清楚如何以最佳方式向病人告知坏消息,以及其他一些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相关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于自己的决定和周围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了解得越来越多。这一切发生在大约25年之前,从那以后,我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尽可能地了解人类本性这一问题上,重点关注人类在哪些方面容易犯错,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改进我们的决定、改善我们的行为,从而优化最终的结果。
多年以来,我一直在撰写有关这些问题的学术论文。之后,我开始以一种更加口语化、更少使用专业术语的写作方式撰写一些文章。可能是因为我曾详细地写过我的研究如何源自我个人的痛苦经历,许多人开始与我分享他们个人的艰难经历。有时候,他们非常好奇,想知道社会科学对于他们棘手的个人经历会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但通常这些问题都是关于他们自己面临的挑战和做出的决定。
在我尽可能多地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其中有些问题是具有普适性的。于是,2012年,在征得提问者的同意之后,我开始通过我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专栏“艾瑞里问答”公开回答一些更为宽泛的问题。现在,你手里的这本书就包括了来自该专栏的一些经过编辑和补充的回复,另外还包括一些之前没有在媒体上出现过的问答。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本书还配有天才插画作家威廉·赫斐利的精美漫画。我认为这些漫画辅助、加深、提升了我的回复。
姑且不论我本人的解释能力如何,本书的建议是否宝贵、准确或者有用呢?书在你的手中,我相信你自会评判。
丹·艾瑞里
智识的迷宫:探索人类决策的深层图景 一本关于人类心智、社会互动与复杂系统认知的深度剖析之作 作者: [此处留空,以模拟非AI写作的自然感] 出版社: [此处留空] 出版日期: [此处留空] --- 导言:理性之外的疆域 人类文明的根基似乎建立在逻辑、计算与审慎选择之上。从古希腊的哲人到现代的经济学家,我们孜孜不倦地构建模型,试图捕捉“应该”如何行动的蓝图。然而,当我们审视真实世界——那些充斥着突发奇想、群体狂热、以及看似鲁莽的个人选择的日常——一个清晰的悖论浮现出来:我们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精密的决策机器。 《智识的迷宫》并非一本简单的行为指南,它是一次对人类心智深层结构、社会建构的惯性、以及复杂环境如何塑造我们认知的冷静考察。本书将带领读者穿梭于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和复杂性理论的交叉地带,旨在揭示那些驱动我们行为的、往往被主流理性叙事所忽略的力量。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做那些我们知道不该做的事”,以及“是什么机制让某些信念即便面对压倒性的反证依然顽固存在”。 第一部分:心智的架构与错觉的温床 人类的大脑,在进化的压力下,优先发展出快速、低能耗的“启发式”思维模式。本书首先深入探讨了这些认知捷径的内在运作及其潜在的陷阱。我们并非在计算,而是在“感知”着答案。 1. 框架效应与叙事的权力: 决策的本质,往往不在于选项本身固有的价值,而在于信息如何被包装和呈现。我们将分析从市场营销到政治话语中,情境依赖性如何微妙地扭曲我们的偏好。这不是简单的欺骗,而是我们大脑对“损失”和“获得”的天然不对称反应——一种深刻的、生物学上的倾向。我们将追溯这种不对称性如何固化,并成为我们日常风险评估的基石。 2. 归因的偏差与自我防御的堡垒: 我们渴望一个有序、可控的世界,因此我们会本能地为事件寻找原因。本书细致剖析了基本归因错误,即我们倾向于将他人的失败归咎于其内在的品格缺陷,而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的不可抗力。更进一步,我们将探讨这种归因机制如何与记忆的重构交织,共同构建起一个坚不可摧的自我服务型叙事,保护我们的自尊免受现实的冲击。 3. 锚定效应与初始输入的粘性: 任何信息输入,无论其原始相关性如何,似乎都带有某种“粘性”。本书将通过跨文化实验,展示初始信息(锚点)如何像引力一样,牵引后续的所有判断,即使我们“知道”这个锚点是武断的。我们将探讨这种粘性在法律判决、价格谈判乃至个人职业规划中的持久影响。 第二部分:社会环境的塑造与群体认知的放大 个体的心智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社会场域独立运作。群体行为的非理性往往不是简单个体非理性的叠加,而是系统性的放大与涌现。 4. 羊群效应的演化根源: 在信息匮乏的远古环境中,跟随多数人是生存的智慧。但在信息过载的现代社会,这种本能如何转化为灾难性的金融泡沫或文化僵化?本书分析了“信息瀑布”和“声誉机制”如何协同作用,使得个体即便内心存疑,也选择从众,从而导致群体智慧的集体失灵。 5. 身份认同与认知失调的免疫系统: 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不仅仅是一种不适感,它更像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主动排斥与其核心身份不符的证据。我们将考察当某个观点与一个人的部落身份、政治立场或价值观深度绑定时,逻辑和事实便退居次位,身份认同成为驱动决策的最高指令。本书展示了这种驱动力在现代社会极化现象中的核心作用。 6. 承诺与一致性的螺旋上升: 一旦我们公开表态或采取了初步行动,我们就陷入了维护自身一致性的强大压力之下。从微小的让步开始,到不可逆转的重大承诺,本书将勾勒出“登门槛效应”(Foot-in-the-Door)如何通过自我强化的循环,将个体推向其最初可能并未真正倾向的道路,尤其是在面对社会压力或重大投资时。 第三部分:复杂系统中的不确定性与适应性 世界是动态、反馈驱动且充满噪音的。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视野从个体和群体拓宽至更宏大的系统层面,探讨我们如何徒劳地试图驯服混沌。 7. 对随机性的厌恶与模式的过度拟合: 人类天生厌恶纯粹的随机性。我们的大脑是一台“模式识别机器”,它宁愿在噪音中看到一个不存在的信号,也不愿接受事情的发生纯粹是偶然。本书揭示了这种对秩序的强迫性需求如何导致我们过度解读数据、在历史中寻找“宿命论”的轨迹,并忽略了系统固有的不可预测性。 8. 延迟满足的神经生物学边界: 虽然延迟满足被视为理性成熟的标志,但本书探讨了在不同生理和环境状态下,这种能力是如何被瓦解的。压力、资源稀缺以及即时反馈的诱惑,对前额叶皮层控制力的削弱机制进行了深入的生物学和环境交互分析,揭示了为什么“现在”的吸引力往往能压倒对遥远未来的理性规划。 9. 复杂性的抵抗与简化倾向: 面对一个由无数变量构成的世界,我们本能地倾向于将其简化为“好人与坏人”、“对与错”的二元结构。本书强调,这种认知上的捷径虽然减轻了我们的认知负荷,却也使得我们无法有效应对真正复杂的、非线性的挑战。理解复杂系统,意味着接受不确定性作为其基本属性,而不是试图通过简化模型将其消除。 结语:在不完美中寻求理解 《智识的迷宫》的目的,并非要将人类描绘成一堆彻头彻尾的错误集合。相反,它是对人类心智高效性(Efficiency)的赞美,同时也是对其内在局限性的诚实记录。我们之所以是今天的人类,正是因为这些快速、有时带有偏差的决策机制在漫长的进化中被证明是有效的。 本书提供给读者的,不是一套消除偏见的万能公式——因为消除这些底层机制可能意味着消除我们的生存能力。它提供的,是一种“元认知”的工具箱:一套观察自身、理解他人的框架,用以识别何时我们的心智捷径可能将我们导向错误的悬崖。理解这些限制,是通往更审慎、更具适应性决策的第一步。最终,真正的智慧不在于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逻辑实体,而在于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是心智迷宫中的一个探寻者。 --- 本书适合对象: 对决策科学、心理学基础有兴趣的严肃读者。 希望理解社会群体行为与舆论流动的专业人士。 渴望提升自我认知,挑战固有思维模式的探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