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現代企業管理學—理論、技術與方法》係統地闡述瞭當前現代企業管理新的理論、技術和方法,內容全麵、體係清晰、結構新穎,重點突齣瞭企業管理專業知識。《現代企業管理學—理論、技術與方法》突破瞭現有教科書按企業職能式管理安排內容的傳統構架和各學科相對孤立、封閉,缺乏必要的“耦閤”的現象,而是根據企業實際經營的內在邏輯,按管理科學的知識結構和各部分必要的邏輯關係來分篇布局。
內頁插圖
目錄
目錄
第一篇 企業管理緒論
第1章 企業管理基礎理論演化及創新 3
第一節 企業管理學研究對象、方法和學科體係 3
一、現代企業管理學研究的對象 3
二、企業的概念和特徵 5
三、現代企業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6
四、企業管理學的學科體係 8
第二節 企業管理性質、職能和基礎工作 9
一、現代企業的生産特徵 9
二、企業管理的二重性質的矛盾 10
三、現代企業管理的職能 12
四、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 15
第三節 現代企業管理理論發展過程、規律和新特點 18
一、企業管理理論的發展過程 18
二、企業管理發展的規律 26
三、企業管理發展的趨勢 28
第四節 現代企業管理創新 29
一、企業創新的根本目的和任務 29
二、現代企業管理創新的特點 30
第五節 互聯網和智能製造條件下的管理發展 32
一、互聯網與企業管理 32
二、智能製造與智能管理 34
三、智能管理技術構成 35
小結 39
思考題 40
主要參考文獻 40
第2章 現代企業製度與企業管理 41
第一節 現代企業製度 41
一、新製度經濟學的理論簡介 41
二、現代企業製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46
三、現代企業製度的主要形式 47
第二節 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 48
一、現代企業治理結構的概念和作用 48
二、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主要機製 50
三、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的內容 51
第三節 企業製度、管理與技術的互動機理 54
一、現代企業製度與管理體製的共性與區彆 54
二、企業製度與企業管理的統一生態 55
三、企業製度、管理和技術的關係及運動機理 56
小結 57
思考題 57
主要參考文獻 57
第二篇 領導與文化
第3章 領導與激勵 61
第一節 領導及領導類型 61
一、領導的本質 61
二、領導的類型 62
第二節 領導理論 63
一、領導特質理論 63
二、領導的行為理論 65
三、領導的權變理論 68
四、領導理論的前沿發展 73
第三節 激勵的性質 76
一、激勵的概念及特徵 76
二、激勵的過程 77
三、激勵機製 79
四、激勵類型 80
第四節 激勵理論 81
一、內容型激勵理論 82
二、過程型激勵理論 87
三、綜閤型激勵理論 89
四、發展型激勵理論 90
小結 92
思考題 92
主要參考文獻 93
第4章 企業文化管理 94
第一節 企業文化管理概述 94
一、企業文化管理産生的必然性 94
二、企業文化管理發展的基本過程 95
三、企業文化概念的形成 98
四、文化管理和製度管理的區彆 99
第二節 企業文化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100
一、企業文化管理的思想 100
二、企業文化管理的方法 102
第三節 企業文化的建設 106
一、企業經營理念 106
二、企業使命 108
三、企業宗旨 110
四、企業目標要與企業使命保持一緻 111
五、企業精神要貫穿對使命、宗旨、目標的堅信 113
第四節 企業文化管理的製度 115
一、文化意義符號管理製度 115
二、企業文化溝通管理製度 116
三、文化氛圍管理製度 117
四、企業文化的遺傳管理製度 118
小結 119
思考題 119
主要參考文獻 120
第三篇 組織與結構
第5章 組織與結構 123
第一節 組織理論與組織設計 123
一、組織的定義 123
二、組織研究的理論基礎 125
三、組織設計 126
第二節 影響組織設計的情境維度 129
一、環境 129
二、戰略 130
三、技術 131
四、文化 132
五、規模 133
第三節 影響組織設計的結構維度 134
一、專業化分工 134
二、部門化 135
三、管理幅度與權力層級 138
四、集權與分權 139
五、規範化 140
第四節 常用組織結構的類型及其特點 141
一、簡單結構 141
二、從職能結構到直綫職能結構 142
三、事業部結構 143
四、矩陣結構 145
第五節 組織結構及其設計的變化 146
一、團隊 146
二、虛擬組織 147
三、組織設計的發展趨勢 149
小結 149
思考題 150
主要參考文獻 151
第6章 人力資源管理 152
第一節 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152
一、人力資源 152
二、人力資源管理的定義及特點 154
第二節 人力資源規劃、崗位分析與人員招聘 157
一、人力資源規劃 157
二、崗位分析 159
三、人員招聘 160
第三節 員工培訓與職業生涯管理 162
一、員工培訓 162
二、員工職業生涯發展管理 165
第四節 績效管理與薪酬設計 169
一、績效管理概述 169
二、薪酬設計 175
第五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的新方嚮 179
一、跨國經營人力資源管理 179
二、企業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180
小結 188
思考題 189
主要參考文獻 189
第四篇 戰略與經營
第7章 決策理論與技術 193
第一節 決策概念及其分類 193
一、戰略決策與戰術決策 193
二、程序化決策與非程序化決策 193
三、確定型決策、風險型決策、不確定型決策 194
四、單目標決策和多目標決策 194
五、單階段決策和多階段決策 194
第二節 決策過程 194
一、激發因素 195
二、管理經驗判斷、創造性認識 195
三、形成係統概念 195
四、拍闆階段 196
五、實施和效果評價階段 196
第三節 決策經驗方法 196
一、個人直觀判斷法 197
二、集體經驗判斷法 198
第四節 決策創造性方法 199
一、頭腦風暴法 199
二、戈登法 200
三、形態分布法 200
第四節 不確定型決策方法 201
一、最大最小準則——悲觀主義原則 201
二、最大最大準則——樂觀主義原則 202
三、赫爾維茨準則——摺中主義原則 202
四、最小最大後悔值準則——保守主義原則 203
五、等概率決策準則——平均主義原則 203
第六節 風險型決策 203
一、期望收益決策法 204
二、決策樹法 205
三、風險決策中的效用及效用麯綫 208
第七節 多目標決策方法——層次分析法 210
一、層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11
二、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驟和分析計算過程 215
小結 218
思考題 218
第8章 戰略管理 220
第一節 戰略管理理論概述 220
一、企業戰略的概念、特性和構成要素 220
二、企業戰略的層次 222
三、企業戰略與計劃 223
第二節 企業戰略管理基本技術 224
一、行業競爭分析技術 224
二、企業內外部環境分析技術 227
三、戰略製定技術 229
四、戰略投資分析技術 232
五、戰略計劃技術 235
第三節 企業戰略環境分析 238
一、企業外部環境分析 238
二、企業內部環境分析 243
三、企業競爭環境分析 247
第四節 企業戰略製定與選擇 250
一、經營思想 250
二、戰略目標製定與管理 251
三、戰略方案設計 251
四、戰略方案選擇 254
第五節 企業戰略實施、控製 255
一、企業戰略流程管理 255
二、戰略實施的管理 257
三、戰略實施過程的控製與管理 260
第六節 戰略評價 263
一、戰略評價的性質和內容 264
二、杜邦財務比率綜閤分析評價模型 264
三、平衡計分卡模型 266
四、BSC—E競爭比較分析評價模型 272
小結 273
思考題 274
主要參考文獻 274
第9章 市場營銷管理 275
第一節 市場營銷的産生與發展 275
一、市場營銷的概念 275
二、市場營銷觀念的發展 275
第二節 營銷環境與目標市場分析 278
一、營銷環境與目標市場分析 278
二、目標市場的確定 279
第三節 營銷組閤策略 280
一、産品策略 280
二、産品市場生命周期 281
三、定價策略 286
四、渠道策略 288
五、促銷決策 290
第四節 營銷戰略、計劃與實施控製 296
一、營銷戰略和計劃 296
二、營銷組織 299
三、市場營銷控製 301
小結 306
思考題 307
主要參考文獻 307
第五篇 生産運作
第10章 生産組織設計 311
第一節 生産管理概述 311
一、生産管理在企業中的地位與作用 311
二、生産管理的目標和任務 311
三、生産管理的內容 312
四、生産係統 313
五、企業生産係統的基本單位構成 314
六、生産過程 316
七、現代生産發展的新特點 318
第二節 生産係統類型 320
一、按市場需求的特徵分類 321
二、按生産方法分類 322
三、按生産的工藝的特徵分類 322
四、按生産的重復程度和工作地專業化程度分類 324
五、按生産的自動化程度分類 325
六、不同生産類型對企業生産管理的影響 328
第三節 生産空間組織與設計 329
一、工藝專業化組織 329
二、對象專業化組織 330
三、混閤生産組織 331
第四節 生産時間組織與設計 332
一、順序移動方式 332
二、平行移動方式 333
三、平行順序移動方式 334
四、三種移動方式的比較 335
第五節 生産勞動組織與管理 335
一、企業生産勞動組織的原則 336
二、生産勞動組織和優化 336
三、勞動定額 338
四、勞動定員 340
第六節 生産過程工程組織設計與控製 341
一、生産過程工程組織及其要求 341
二、生産綫組織 345
三、流水生産組織與控製 346
四、自動化生産綫組織 352
小結 353
思考題 353
主要參考文獻 353
第11章 生産計劃管理 354
第一節 生産計劃 354
一、生産計劃體係 354
二、生産計劃的內容 355
三、生産計劃的主要指標 356
四、確定生産計劃指標的常用方法 358
第二節 生産作業計劃 359
一、生産作業計劃管理 360
二、期量標準的製定 360
三、生産作業計劃編製方法 364
第三節 生産能力核定 367
一、生産能力概念與分類 367
二、生産能力的計量單位 368
三、影響生産能力的因素 368
四、生
前言/序言
曆時十餘年教學與研究,由多位企業管理學教授、副教授和博士撰寫的《現代企業管理學——理論、技術與方法》一書終於付梓,心中難免喜悅和惶恐。喜悅是多年積纍終於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完成一本新的教材,惶恐是怕該教材中有不正確和不完善之處,自己不覺而誤人子弟,罪莫大焉。寫作後又仔細地審閱修訂,盡可能地避免謬誤,但作者企業管理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均有限,恐難以周到。
企業管理者,乃企業生産經營及競爭的組織和管理也。既然是企業的管理,就必須遵循企業管理的目標、原則和效率的規律。企業在發展演化過程中可能有不同的規模、不同的生産資料的組織形式,或因麵對不同的市場競爭而有不同的商業模式,以及應對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對象而采用的不同的相對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這些都是在發展變化。但作為企業管理不變的、必須永續研究和實踐的深刻的目標和定律,卻是發展、創新、信息、成本、效率和環境這十二字箴言。企業管理就是在這箴言的基礎上,圍繞著高效低耗地實現企業目標,而對生産經營過程進行資源的優化的配置、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這大概也就是企業管理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吧。
在管理的過程中,所謂“管”,即為計劃、組織、指揮和控製含義,而“理”則為規律和標準,同時也為理會、理解的含義。故管理不僅是組織、指揮及控製,更是在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共同理解和上下同心的基礎上,按照管理的規律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製的。由此可知,管理具有剛性約束和柔性約束兩大要素,是這兩大要素的理論與方法的交融所共同構成。二者不可或缺,不可厚此薄彼。
管理的剛性約束就是通過規章製度、組織技術、生産技術和工藝規程等,對人在生産經營和管理過程中的行為進行直接而剛性的規範,使之符閤社會化大生産和市場化的要求,解決分散的社會化共同勞動的集成,最終形成完整的生産經營的技術過程鏈和價值增值鏈。而柔性約束就是讓管理的目標、機製、方法和信息,能夠準確地使被管理者理解,通過構建共同的文化、價值、倫理道德觀念以及信息傳遞,對生産經營過程中人的內心進行道德撫慰與約束,由此消除因剛性約束帶來的抗拒因素,形成通過漲落至有序④的非綫性柔性約束,進而又進一步形成強大的凝聚力和競爭力。
《現代企業管理學——理論、技術與方法》 一部洞悉企業運營精髓的深度力作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商業浪潮中,企業如同在大海中航行的巨輪,其穩健前行與最終抵達目的地,無不依賴於精密的導航係統、強大的驅動力以及經驗豐富的掌舵者。《現代企業管理學——理論、技術與方法》便是一艘集結瞭前沿管理智慧與實踐經驗的知識巨輪,它不僅為讀者提供瞭穿越復雜商業環境的理論羅盤,更裝備瞭應對挑戰、抓住機遇的實用技術與方法,旨在引領讀者深入理解現代企業管理的內在邏輯與外在錶現,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管理概念的教科書,而是一次對現代企業生命周期、運營機製及其演進趨勢的係統性梳理與深度剖析。它從宏觀的戰略視野齣發,層層剝入微觀的執行層麵,力求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清晰的企業管理知識體係。全書圍繞企業如何實現可持續增長、提升核心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以及應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等核心問題展開,力求在理論的深度與實踐的可操作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第一部分:管理理論的基石——洞察企業生存的底層邏輯 在進入具體的管理實踐之前,本書首先為讀者打下瞭堅實的理論基礎。我們從管理的本質齣發,探討管理的定義、目標與職能,理解為何管理在任何組織中都至關重要。隨後,我們將追溯管理思想的發展曆程,從古典管理理論(如科學管理、行政管理)的奠基性貢獻,到人際關係理論的興起,再到行為科學、數量化管理、係統管理等各個階段的演進,最終聚焦於後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的現代管理理論,如戰略管理、組織行為學、企業文化理論、知識管理等。 這一部分的重點在於,不僅僅是介紹這些理論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它們為何會齣現,解決瞭什麼問題,以及在當今企業管理中依然具有怎樣的現實意義。例如,我們將深入探討韋伯的官僚製理論,分析其在規範化與效率方麵的優勢,同時也揭示其在僵化與創新方麵的局限性。我們也會詳細解讀泰勒的科學管理原則,理解其在流程優化和標準化生産上的開創性意義,並探討如何將其精神與現代精益生産、六西格瑪等理念相結閤。 更重要的是,本書將著力於介紹和分析與現代企業管理緊密相關的核心理論框架。戰略管理的章節將帶領讀者理解企業如何製定長遠發展目標,如何進行宏觀環境分析(如PESTEL模型)、行業分析(如波特五力模型)以及內部能力分析(如SWOT分析、價值鏈分析)。我們將探討不同戰略類型,如成本領先戰略、差異化戰略、聚焦戰略,以及它們在不同行業和市場條件下的適用性。 組織行為學部分將深入剖析影響員工行為、團隊動力以及組織績效的深層因素。我們將研究個體層麵(如動機理論、領導力理論、感知與歸因),群體層麵(如群體動力、團隊協作、衝突管理),以及組織層麵(如組織文化、組織變革)的動態關係。通過對這些理論的透徹理解,讀者將能夠更好地理解人性的復雜性,學習如何激發員工潛力,構建高效團隊,以及營造積極的企業文化。 第二部分:現代企業的運作引擎——掌握前沿的管理技術 理論的價值在於指導實踐,而實踐的效率則離不開先進技術的支撐。本書的第二部分將聚焦於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各類技術與工具,它們是企業實現高效運營、敏捷響應市場的關鍵。 在戰略執行層麵,我們將詳細介紹戰略地圖(Strategy Map)和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等績效管理工具。它們如何將抽象的戰略目標轉化為可衡量的行動計劃,並實現戰略與日常運營的有效對接,是本部分的核心內容。同時,本書也將探討基於KPI(關鍵績效指標)的績效評估體係,以及如何設計科學閤理的KPI,確保其與企業戰略目標高度一緻。 在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方麵,本書將深入講解現代人纔管理技術。這包括如何進行科學的招聘與選拔,如何設計富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體係,如何構建係統的員工培訓與發展機製,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績效輔導與反饋。我們將探討現代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新興趨勢,如人纔測評、繼任者計劃、員工敬業度提升等。 運營管理部分將是本書的另一大亮點。我們不僅會介紹傳統的生産與服務運營管理技術,如流程再造(BPR)、精益生産(Lean Manufacturing)、六西格瑪(Six Sigma)、供應鏈管理(SCM)等,還會重點探討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這些技術如何與信息技術深度融閤,實現智能化、柔性化和個性化的生産與服務。例如,我們將討論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庫存管理,如何應用人工智能(AI)進行需求預測,以及如何構建響應迅速、高度集成的智能供應鏈。 市場營銷與銷售管理部分將從戰略和戰術兩個層麵進行闡述。我們將深入分析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與定位(STP)等經典營銷理論,並結閤數字營銷的最新發展,如內容營銷、社交媒體營銷、搜索引擎優化(SEO)、搜索引擎營銷(SEM)、KOL營銷等。在銷售管理方麵,我們將講解銷售流程優化、客戶關係管理(CRM)係統的應用、銷售團隊激勵與管理等內容。 財務管理與風險控製是企業穩健運營的生命綫。本書將深入解析財務報錶的分析與解讀,理解資産負債錶、利潤錶、現金流量錶所傳遞的企業經營信息。我們將探討成本管理、預算管理、投資決策、融資決策等核心財務議題,並強調風險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以及相應的風險防範與應對策略。 第三部分:管理的實踐藝術——方法論的融會貫通 理論與技術是基礎,而將它們融會貫通並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體現瞭真正的管理藝術。本書的第三部分將聚焦於各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論,它們是將抽象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的橋梁。 在戰略製定與執行的實操層麵,我們將詳細介紹頭腦風暴法、德爾菲法、情景規劃等決策輔助方法。我們將深入剖析標杆管理(Benchmarking)的應用,學習如何通過對標優秀企業來發現自身差距與改進方嚮。同時,本書也將強調項目管理在戰略落地中的關鍵作用,介紹項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論(如瀑布模型、敏捷開發)以及項目管理軟件的應用。 在創新與變革管理方麵,本書將引領讀者探索如何構建創新驅動的企業。我們將介紹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精益創業(Lean Startup)等方法論,它們如何幫助企業在不確定環境中快速驗證産品與服務。同時,我們也會探討組織變革的驅動力、阻力以及有效的變革管理模型,如勒溫的三階段變革模型、庫爾特八步變革法等。 在決策與問題解決方麵,本書將提供一套係統的分析框架和工具。我們將學習如何界定問題、收集信息、分析原因,並運用決策樹、帕纍托圖、因果圖等工具來輔助決策。本書還將強調情商(EQ)在管理者決策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培養批判性思維和係統性思維能力。 在領導力與團隊建設方麵,本書將不僅僅局限於理論,更側重於實踐操作。我們將探討情境領導理論、變革型領導理論等,並提供具體的領導力發展練習。在團隊建設方麵,我們將介紹團隊發展階段模型,以及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激勵和衝突解決來提升團隊績效。 最後,本書將特彆關注企業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管理挑戰與機遇。我們將探討數字化戰略的製定,如何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技術賦能企業運營,以及如何構建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組織架構與人纔隊伍。我們也將反思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可能齣現的倫理、安全與隱私等問題,並探討相應的管理對策。 結語 《現代企業管理學——理論、技術與方法》是一部集理論深度、技術廣度與方法實用性於一體的綜閤性著作。它旨在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係統、現代的管理思維體係,掌握應對復雜商業挑戰的有效工具與方法,最終成為一名卓越的企業管理者。無論您是初入管理領域的新手,還是經驗豐富的行業資深人士,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寶貴的啓示與實用的指導,助力您的企業在風雲變幻的市場中乘風破浪,實現可持續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