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

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丽丽,赵婧,张彦 等 著
图书标签:
  • 化妆品
  • 配方
  • 工艺
  • 设备
  • 化工产品
  • 实用技术
  • 新编
  • 工业生产
  • 配方设计
  • 生产制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30896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9802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54
字数:31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适合从事化妆品生产、配方研发、管理的人员使用,同时可供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1.本书编写时充分考虑功能化、天然化、生物工程化、新技术化的发展趋势,工艺先进、配方绿色。
2.包含保湿、祛斑美白、洁肤、抗衰老、防晒等各类化妆品的原料、工艺、配方、设备,内容全面丰富。

内容简介

本书对化妆品的定义、分类、产品发展趋势、原料等进行了简要介绍,重点阐述了保湿化妆品、祛斑美白化妆品、洁肤化妆品、抗衰老和抗皱化妆品、防晒化妆品、美容类化妆品、发用化妆品、功能化妆品配方、工艺等内容,同时对化妆品生产常用的乳化、混合、真空脱气、灭菌、灌装、天然产物提取、水处理等相关设备进行了系统介绍。
本书适合从事化妆品生产、配方研发、管理的人员使用,同时可供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化妆品概述001
1.1化妆品的定义和分类001
1.1.1化妆品的定义001
1.1.2化妆品的分类和作用002
1.2化妆品工业的发展趋势004
1.2.1功能化004
1.2.2天然化004
1.2.3生物工程化005
1.2.4新技术化006
1.3化妆品原料006
1.3.1基质原料006
1.3.2辅助原料008
2保湿化妆品009
2.1皮肤保湿009
2.1.1皮肤的生理结构009
2.1.2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010
2.1.3天然保湿因子011
2.2保湿活性成分和产品配方实例011
2.2.1丙二醇保湿化妆品011
2.2.2聚乙二醇保湿化妆品012
2.2.3甘油保湿化妆品013
2.2.4山梨醇保湿化妆品015
2.2.51,3-丁二醇保湿化妆品016
2.2.6透明质酸保湿化妆品017
2.2.7乳酸、乳酸钠保湿化妆品019
2.2.8吡咯烷酮羧酸钠保湿化妆品020
2.2.9神经酰胺类保湿化妆品021
2.2.10酰胺类保湿化妆品022
2.2.11葡萄糖酯类保湿化妆品023
2.2.12胶原蛋白类保湿化妆品024
2.2.13甲壳素类保湿化妆品025
2.3植物类保湿化妆品026
2.3.1芦荟026
2.3.2海藻和海藻糖027
2.3.3燕麦028
2.3.4人参029
2.3.5黄瓜029
2.3.6果酸030
2.3.7茶多酚030
3祛斑美白化妆品032
3.1皮肤色素与祛斑032
3.1.1皮肤的颜色032
3.1.2黑色素的形成与生物学作用033
3.1.3色斑的分类与形成的原因035
3.1.4皮肤美白祛斑的基本原理036
3.2祛斑美白化妆品配方实例037
3.2.1熊果苷美白化妆品037
3.2.2曲酸美白化妆品040
3.2.3维生素美白化妆品041
3.2.4草药美白化妆品044
3.2.5动物来源美白化妆品051
3.2.6其他类型美白化妆品053
4洁肤化妆品056
4.1皮肤的新陈代谢及清洁056
4.1.1皮肤的渗透和吸收作用056
4.1.2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作用056
4.1.3皮肤清洁的意义057
4.1.4洁肤化妆品的概念057
4.2洁肤化妆品配方实例058
4.2.1洗面奶059
4.2.2清洁霜068
4.2.3清洁皂070
4.2.4清洁面膜071
4.2.5剃须膏075
4.3身体清洁化妆品配方实例078
4.3.1沐浴液与沐浴凝胶078
4.3.2沐浴盐081
4.3.3香皂083
5抗衰老和抗皱化妆品085
5.1皮肤的老化和保健085
5.1.1皮肤老化085
5.1.2皮肤老化的机理086
5.1.3皱纹的形成087
5.2抗衰老化妆品的配方实例088
5.2.1生长因子抗皱化妆品089
5.2.2羊胎素抗皱化妆品094
5.2.3果酸抗皱化妆品095
5.2.4葡聚糖抗皱化妆品097
5.2.5胶原蛋白抗皱化妆品100
5.2.6草药提取物102
5.2.7其他类型的抗衰老化妆品104
6防晒化妆品108
6.1紫外线与皮肤损伤108
6.1.1紫外线的基本特征108
6.1.2紫外线对皮肤的生物损伤109
6.1.3防晒化妆品的种类110
6.1.4防晒效果的标识111
6.1.5防晒剂分类111
6.2化学防晒剂及其化妆品配方实例112
6.2.1化学防晒剂及其性能和用途112
6.2.2对氨基苯甲酸类防晒化妆品114
6.2.3肉桂酸类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6
6.2.4二苯甲酮类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7
6.2.5水杨酸酯类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8
6.3物理防晒剂及其配方举例119
6.3.1二氧化钛和氧化锌119
6.3.2配方举例120
6.4生物防晒剂及其防晒化妆品举例123
6.5晒后修复化妆品125
6.6防晒化妆品新配方127
6.7晒黑剂130
7美容类化妆品131
7.1美容化妆品的定义131
7.2美容化妆品配方实例131
7.2.1唇膏131
7.2.2腮红139
7.2.3眉笔141
7.2.4眼影144
7.2.5睫毛膏151
7.2.6眼线制品154
7.2.7指甲油和洗甲水157
7.2.8香粉164
7.2.9粉饼165
7.2.10粉底液168
8发用化妆品172
8.1毛发的化学组成与性质172
8.1.1毛发的组成172
8.1.2毛发的性质173
8.2毛发化妆品配方实例174
8.2.1洗发水(膏)174
8.2.2护发类化妆品177
8.2.3发油180
8.2.4发蜡181
8.2.5发乳182
8.2.6发胶183
8.2.7染发液184
8.2.8烫发液188
8.2.9生发液191
8.2.10脱毛膏193
9功能化妆品新配方197
9.1美乳化妆品197
9.1.1美乳化妆品的活性成分197
9.1.2配方实例199
9.2抑汗除臭化妆品201
9.2.1抑汗型化妆品202
9.2.2抗菌除臭型化妆品205
9.2.3芳香型化妆品209
9.3抗粉刺化妆品211
9.3.1粉刺的概念211
9.3.2角质溶解型抗粉刺化妆品211
9.3.3皮脂抑制型抗粉刺化妆品213
9.3.4杀菌型抗粉刺化妆品214
9.3.5中药抗痤疮化妆品216
10化妆品常用设备219
10.1乳化设备219
10.1.1搅拌乳化设备220
10.1.2均质乳化设备227
10.2其他混合设备234
10.2.1三辊研磨机234
10.2.2捏合机235
10.3真空脱气机236
10.4灭菌设备和化妆品GMP车间基本要求237
10.4.1灭菌237
10.4.2化妆品GMP车间基本要求237
10.5灌装设备238
10.5.1液体灌装设备238
10.5.2膏体和黏稠乳剂灌装设备239
10.6天然产物提取的基本设备240
10.6.1渗漉罐241
10.6.2提取罐241
10.7水处理设备242
参考文献244

前言/序言

“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主要按照生产实践用书的模式进行编写。丛书对所涉及的化工产品的门类、理论知识、应用前景进行了概述,同时重点介绍了从生产实践中筛选出的有前景的实用性配方,并较详细地介绍了与其相关的工艺和设备。
该丛书主要面向相关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人员,对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丛书由李志健任主编,余丽丽、王前进、杨保宏任副主编,李仲谨任主审,参编单位有西安医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西北工业大学、西京学院、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市蕾铭化工科技有限公司、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参编作者均为在相关企业或高校从事多年生产和研究的一线中青年专家学者。
作为丛书分册之一,本分册的编写主要是从化妆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和其相关功效出发,介绍化妆品的配方、工艺以及相关设备,以满足相关行业的生产、销售人员对化妆品基本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普通消费者对化妆品的正确认识,并帮助其解读日常使用化妆品的准确功效。
全书共10章。第1章主要对化妆品的发展趋势、原料以及分类进行概述;第2~9章详细阐述各类功效化妆品的基本原理、常用配方和生产工艺;第10章介绍了化妆品生产过程所需的主要设备。
本分册由余丽丽、赵婧、张彦主持编写。各章编写人员分工如下:
余丽丽(西安医学院)负责编写第1、5、7、10章;姚琳(西安医学院)负责编写第2章;张彦(西安医学院)和余丽丽负责第3章;刘少静(西安医学院)负责第4章;梁飞(西安医学院)负责第6章;赵婧(西安工程大学)和余丽丽负责第8、9章。全书最后由余丽丽和李仲谨(陕西科技大学)统稿和审阅定稿。
本书在产品配方筛选、审核、编排过程中得到了西安医学院药学院各位老师的帮助,在编写过程中,西安医学院的曹敏、杨雪莉、归萌、姚广大、王雪、时炀、王琳、阮子静、李笑萌、苏力等在书稿的电子化和校对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恳请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以便完善。

编著者
2017年10月
《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全面、深入探讨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的专著。它不仅梳理了化妆品行业的发展脉络和前沿趋势,更详细剖析了构成化妆品的关键组分、精密配方设计原则、高效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先进设备的应用。本书旨在为化妆品研发人员、生产工程师、质量控制专家、市场营销人员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生提供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的权威参考。 第一部分:化妆品科学基础 本部分将从宏观视角切入,首先概述化妆品在人类历史和社会发展中的角色演变,探讨其文化内涵与消费心理的深刻联系。接着,深入讲解构成化妆品的核心科学原理,包括皮肤生理学、毛发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妆品成分与人体皮肤、毛发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我们将详细阐述各类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如保湿剂如何维持皮肤屏障功能,抗氧化剂如何抵御自由基损伤,防晒剂如何吸收或反射紫外线,以及各类功效性成分(如美白、抗衰老、舒缓等)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天然提取物、合成化学品等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评估进行详尽介绍,并普及化妆品安全法规和监管体系,强调产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化妆品配方设计艺术 本部分将聚焦于化妆品配方设计的核心技艺。我们将系统介绍不同类型化妆品(如乳液、膏霜、凝胶、精华、彩妆、洗护产品等)的典型配方结构,并深入分析各类原料(如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着色剂、香精等)在配方中的功能、选择依据及配伍性。本书将详细阐述配方设计的关键步骤,包括确定产品目标功效、选择核心活性成分、优化基质体系、调整感官性状、提升稳定性等。我们将通过大量的实例,演示如何根据不同肤质、年龄、季节及特定需求,设计出安全、有效、感官体验俱佳的化妆品配方。此外,还将探讨配方优化与升级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新技术、新原料来创造更具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第三部分:化妆品生产工艺流程 本部分将引领读者深入了解化妆品生产的实际操作。我们将详细解析从原料处理、配料混合、乳化均质、灌装包装到成品检验的完整工艺流程。针对不同剂型的产品,如乳化制品、溶液、悬浮液、粉状产品等,分别介绍其独特的生产工艺特点和关键控制点。本书将重点介绍现代化妆品生产中常用的关键设备,如搅拌釜、均质机、灌装机、封口机、包装生产线等,并阐述其工作原理、操作要点及维护保养。同时,将强调工艺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如温度、时间、pH值、黏度等参数的监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来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四部分:化妆品生产设备与技术 本部分将对化妆品生产中涉及的各类先进设备和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将详细介绍高剪切乳化机、行星搅拌机、真空脱泡设备、精密计量泵、全自动灌装封口生产线、以及用于产品稳定性测试和质量分析的仪器设备。此外,本书还将关注智能化、自动化在化妆品生产中的应用,如MES(制造执行系统)、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升生产效率、精细化管理和产品追溯性。同时,还将探讨绿色生产技术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如节能减排、环保材料的使用等,以适应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第五部分:质量控制与法规遵从 本部分将强调化妆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和法规遵从的重要性。我们将详细介绍化妆品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料检验、半成品控制、成品检验以及稳定性测试。内容将涵盖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如HPLC、GC、UV-Vis分光光度法、微生物检测等,并介绍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在化妆品行业的应用。同时,本书将对全球主要化妆品市场的法规要求进行梳理,如欧盟的REACH法规、美国的FDA法规、中国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等,帮助读者理解产品注册、备案、标签标识、广告宣传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产品符合国际国内的监管标准。 总结: 《现代化妆品科学与技术》是一部面向未来的综合性参考书,它将科学理论、配方艺术、工程实践和质量管理有机结合,为化妆品行业的从业者和相关领域的学习者提供一套系统、前沿的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更深刻地理解化妆品的本质,掌握配方设计的精髓,熟练运用生产工艺和设备,并能有效应对质量控制和法规遵从的挑战,从而在日新月异的化妆品市场中取得成功。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改变肤质、提升颜值的化妆品充满好奇,总觉得它们背后一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所以,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仿佛找到了开启这个秘密花园的钥匙。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都让我觉得它是一部值得深入研读的百科全书。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首先被吸引的是关于基础原料的详尽介绍。书中对各种乳化剂、表面活性剂、防腐剂、香精等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在化妆品中的具体应用,都进行了非常细致的阐述。我之前总是笼统地知道它们是“保证产品稳定”或者“增加肤感”的成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它们各自的“专长”和“局限性”。比如,书中对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的区分,让我理解了为什么有些洁面产品洗后会感觉紧绷,而有些则温和不刺激。 紧接着,“配方”部分更是让我大呼过瘾。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听起来就很“高级”的精华液和面霜,它们到底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本书就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配方,而是深入讲解了配方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护肤需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如何调整活性成分的浓度,如何通过添加辅料来改善产品的肤感和稳定性。书中对“配方稳定性”的讲解,让我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多么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之前以为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简单的混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系列精密的工业流程。从原料的精细化处理,到不同温度下的混合、乳化,再到真空脱泡、灌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书中对“均质”过程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的质地如此细腻,而有些则显得粗糙。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增长了见识。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概念非常模糊,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器。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工业化的大型生产线上的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许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全面认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深厚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技术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肌肤焕发光彩的化妆品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它们背后蕴含着精妙的科学原理和严谨的工艺流程。所以,当我在书店的显眼位置看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就已经被它深深吸引了。这本书厚重的纸张和扎实的排版,都散发着一种专业的气息。 翻开书,我首先被其对化妆品基础原料的系统性介绍所折服。书中对各种乳化剂、增稠剂、活性成分、防腐剂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化学性质,更详细阐述了它们在化妆品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我之前对很多成分的认知都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成分能够保湿,有些能够抗衰老,而另一些则能够稳定产品。 接着,“配方”部分更是我关注的重点。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化妆品配方,就像是一首动人的乐章,需要各种音符(成分)和谐地组合。这本书恰恰给了我这样的指引。它不仅仅是罗列了各种配方,而是深入讲解了配方设计的逻辑和思路。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肤质和功效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如何调整原料的比例,如何考虑产品的稳定性、肤感和吸收性。书中关于“配方相容性”的讲解,让我对化妆品配方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精密操作的生产车间。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的理解非常有限,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从原料处理到最终包装的完整流程。特别是关于“乳化”和“均质”的讲解,让我对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在实际生产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避免杂质污染,如何控制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生产设备的了解非常浅显,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设备。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工业化的大型生产线上的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许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全面认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深厚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技术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化妆品背后的科学原理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些能够改善我们肌肤的产品,一定蕴含着精妙的化学知识和严谨的工艺。所以,当我在书店的显眼位置看到了《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就无比激动。这本书厚重的体量,以及其专业的名字,都让我觉得它一定是一本能够深度解析化妆品秘密的宝典。 翻开书,我首先被其对化妆品基础原料的详尽介绍所吸引。书中对各种乳化剂、增稠剂、活性成分、防腐剂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化学性质,更详细阐述了它们在化妆品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我之前对很多成分的认知都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成分能够保湿,有些能够抗衰老,而另一些则能够稳定产品。 接着,“配方”部分更是让我大呼过瘾。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听起来就很“高级”的精华液和面霜,它们到底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本书就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配方,而是深入讲解了配方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护肤需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如何调整活性成分的浓度,如何通过添加辅料来改善产品的肤感和稳定性。书中对“配方稳定性”的讲解,让我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多么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之前以为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简单的混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密的工业流程。从原料的精细化处理,到不同温度下的混合、乳化,再到真空脱泡、灌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书中对“均质”过程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的质地如此细腻,而有些则显得粗糙。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增长了见识。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概念非常模糊,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器。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工业化的大型生产线上的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许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全面认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深厚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技术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评分

我一直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尤其喜欢探究那些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复杂科学原理的事物。化妆品,就是这样一个让我着迷的领域。当我偶然在书店的角落里发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的眼睛瞬间就亮了。厚重的书本,沉甸甸的质感,都让我觉得它一定藏着不少“干货”。 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严谨的排版和丰富的插图所吸引。书中对化妆品基础原料的介绍,简直就像一本“原料百科全书”。我之前对那些五花八门的化妆品成分名总是有点晕头转向,但这本书用清晰的逻辑和详细的图示,将每一种原料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作用机理以及应用范围都解释得明明白白。比如,我一直对“表面活性剂”这个概念感到模糊,书中就通过生动的比喻,让我理解了它在清洁和乳化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然后,“配方”部分更是让我欲罢不能。我一直觉得,好的化妆品配方就像是大厨精心调制的菜肴,需要恰到好处的比例和精妙的搭配。这本书就恰恰给了我这样的视角。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配方,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配方设计的思路和原则。从如何选择基础油、乳化剂、活性成分,到如何调整pH值、粘稠度,以及如何考虑产品的稳定性、肤感和功效,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比如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护肤品。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另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世界。我之前一直以为化妆品生产就是简单的混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密而复杂的工业流程。从原料的预处理、精细的研磨,到不同温度下的混合、均质,再到真空脱泡、灌装,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科学的智慧。书中对乳化工艺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容易油水分离,而有些则能长久保持稳定。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概念非常模糊,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设备。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大型的生产线上的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在不同规模下的应用,都得到了详尽的解释。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特别欣赏这本书的“实用性”。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很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涉及到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妆品技术的核心知识。 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 总体而言,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科学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评分

我一直以来都对化妆品所蕴含的科学奥秘充满好奇,总觉得那些让我们容光焕发的背后,一定有着一套严谨的逻辑和精湛的技术。所以,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瞄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它那厚重的体量,本身就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与深度,让我对即将展开的探索充满了期待。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首先被其对化妆品基础原料的详尽介绍所吸引。书中不仅仅是简单地列出各种原料的名称,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各自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在化妆品中的具体作用。比如,书中对各种“活性成分”的详细介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提亮肤色,有些能够紧致肌肤,而有些则能够舒缓敏感。这种对原料本质的探究,让我对化妆品成分有了全新的认识。 随后,“配方”部分更是让我沉浸其中。我一直认为,一个出色的化妆品配方,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调香师,能够将各种香料(成分)巧妙地组合,创造出令人惊艳的香气(功效)。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这样的视角。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些配方范例,更重要的是,它深入讲解了配方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从如何选择基础油、乳化剂,到如何调整活性成分的浓度,如何考虑产品的稳定性、肤感和吸收性,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分析一些市面上产品的配方,并将其与书中的理论相结合,这让我觉得非常有趣。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精密操作的生产车间。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的理解非常有限,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从原料处理到最终包装的完整流程。特别是关于“乳化”和“均质”的讲解,让我对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在实际生产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避免杂质污染,如何控制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生产设备的了解非常浅显,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设备。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工业化的大型生产线上的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许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全面认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深厚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技术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那些能够让肌肤焕发活力的化妆品背后所蕴含的科学原理感到着迷,总觉得它们是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所以,当我在书店的书架上看到了《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的内心充满了期待。这本书厚重的体量和严谨的排版,都让我预感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翻开书,我首先被其对化妆品基础原料的详尽介绍所吸引。书中对各种乳化剂、增稠剂、活性成分、防腐剂等,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不仅介绍了它们的化学性质,更详细阐述了它们在化妆品中的功能和作用机理。我之前对很多成分的认知都停留在表面,而这本书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成分能够保湿,有些能够抗衰老,而另一些则能够稳定产品。 接着,“配方”部分更是让我大呼过瘾。我一直很好奇,那些听起来就很“高级”的精华液和面霜,它们到底是怎么调配出来的?这本书就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它不仅仅是列举了一些配方,而是深入讲解了配方设计的理念和方法。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护肤需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如何调整活性成分的浓度,如何通过添加辅料来改善产品的肤感和稳定性。书中对“配方稳定性”的讲解,让我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多么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环节。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另一个全新的境界。我之前以为化妆品的生产过程就是简单的混合,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精密的工业流程。从原料的精细化处理,到不同温度下的混合、乳化,再到真空脱泡、灌装,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书中对“均质”过程的详细讲解,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的质地如此细腻,而有些则显得粗糙。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增长了见识。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概念非常模糊,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器。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工业化的大型生产线上的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许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循序渐进。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全面认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深厚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技术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评分

我一直对化妆品行业充满了好奇,尤其是那些能够让皮肤焕然一新的神奇产品。总觉得它们背后藏着某种神秘的配方和精妙的工艺。所以,当我在书店看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的兴趣就被彻底点燃了。我当时就想,这本厚实的书,一定能解答我心中长久以来的疑问。 拿到这本书,一股油墨的清香扑面而来,这让我立刻有了阅读的冲动。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关于各种基础化妆品原料的详细介绍。那些我平时在化妆品成分表里看到的陌生名词,在这本书里都有了清晰的解释。比如,什么是乳化剂?它为什么能让油和水混合在一起?什么是表面活性剂?它又是如何清洁皮肤的?这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化学原理,为我一一揭秘。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每种原料的性能、作用以及应用范围的描述,这让我对化妆品的构成有了全新的认识。 然后,重点来了,关于“配方”。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我的“解馋”之作。我一直很好奇,那些高端品牌的精华液、面霜,它们是如何做到如此细腻的质地,又如何能达到惊人的护肤效果?书中不仅罗列了各种经典配方,更重要的是,它深入讲解了配方设计的思路和原则。比如,如何根据不同的肤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如何调整活性成分的浓度,以达到最佳的功效?如何通过添加增稠剂、稳定剂等辅料,来改善产品的肤感和稳定性?这些知识让我觉得,配方设计并非随意组合,而是一门严谨的科学。 “工艺”部分同样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总觉得化妆品的生产就是简单的混合,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从原料的精细处理,到不同阶段的搅拌、均质,再到最终的灌装和包装,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精密的控制。书中对乳化工艺的详细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容易出现分层,而有些则能保持长久的稳定性。它还提到了很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比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之前从未考虑过的。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觉得非常实用。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概念非常模糊,只知道有一些大型的机器。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分散机,到大型的生产线上的均质机、灌装机,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它不仅介绍了设备的工作原理,还分析了不同设备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生产规模下的适用性。这让我意识到,选择合适的设备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我特别赞赏这本书的“实用性”。它不是一本纯理论的书籍,而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书中有很多图示和案例分析,让我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概念。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会分享很多实际生产中的经验和技巧,比如如何处理原料中的杂质,如何避免产品变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等。这些“干货”让我觉得,这本书确实能够帮助我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 这本书的结构也非常清晰,循序渐进。它从基础的原料知识入手,然后深入到配方设计,再到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涉及到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系统性的讲解,让我能够构建一个完整的化妆品生产知识体系。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我未来学习化妆品技术的一个“入坑指南”。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解释都非常到位。即使是初学者,也不会因为专业术语而感到困惑。而且,作者在讲解复杂的化学原理时,也尽量使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语言,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乐趣。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本带领我探索化妆品奥秘的“科普读物”。 总体而言,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背后知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我相信,这本书会成为我未来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我当初看到的时候,就觉得挺“硬核”的。我之前做过一些小的化妆品代工的活儿,也算是有那么点实际经验,但总是感觉自己缺乏系统性的知识,很多配方都是在摸索,或者抄袭别人的。所以,当看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个名字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我当时想,这应该是一本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的书。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厚实。纸张的质感也很好,不是那种廉价的印刷品。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表给吸引住了。我当时特别想了解的是,化妆品到底是怎么调配出来的?是不是就像我们平时做菜一样,按比例加几种东西就能做出效果?这本书一开始就讲到了各种基础原料的性质,比如乳化剂、增稠剂、表面活性剂等等,这些东西我之前只知道个大概,但具体到它们的化学结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种类来达到不同的肤感和稳定性,书中都讲得非常详细。 我特别关注的是关于“配方”的部分。很多市面上看起来效果神奇的化妆品,背后到底是怎么设计的?这本书在这方面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配方,而是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配方设计的原则和思路。比如,为什么有些面霜会感觉油腻,有些会感觉清爽?为什么有些精华液流动性很好,有些则比较粘稠?书中通过讲解不同成分的配比和相互作用,让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它还提到了很多在实际操作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比如配方稳定性、兼容性等等,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 关于“工艺”的部分,我之前一直是比较模糊的。我只知道把东西混合在一起就行了,但书中详细介绍了从原料的预处理、混合、均质,到灌装、包装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关于乳化工艺,我之前一直觉得很难掌握,经常会出现油水分离或者质地不均匀的情况。这本书详细讲解了不同乳化设备的选择,以及在不同温度、搅拌速度下对乳化效果的影响。它还提到了一些关键的控制点,比如如何避免杂质污染,如何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这些都是在实际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细节。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接触到的设备都比较简单,但书中介绍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小试的设备,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设备,都有详细的介绍。比如,不同类型的搅拌器、均质机、灌装机等等,它们的功能、原理、适用范围,都讲得非常清楚。我之前总觉得设备很高大上,但这本书让我知道,其实很多设备的核心原理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你的产品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设备。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实用性”。书中列举了很多具体的案例,并且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了很多实际操作的技巧和经验。比如,在讲解某一种原料的时候,它会告诉你这种原料在实际配方中通常是怎么使用的,有哪些注意事项,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这种“接地气”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马上就能应用到实践中去。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合理。它从基础的原料介绍,到具体的配方设计,再到生产工艺和设备,层层递进,逻辑清晰。即使我对某些概念不太熟悉,也可以通过前面的章节来理解后面的内容。而且,书中还附带了很多图表和公式,让我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经常会把这本书放在手边,一边看一边做笔记,感觉就像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指导我。 我之前以为这本书可能会比较枯燥,毕竟是关于化工的,听起来就有点学术。但没想到,书中很多内容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即使是一些复杂的化学反应或者工艺原理,作者也尽量用生动的语言来解释。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行业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展望,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本行业指南。 这本书对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学习了如何配制化妆品,更在于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之前就像一个散兵游勇,东拼西凑地学习一些零散的知识,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化妆品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原料、配方、工艺、设备,到质量控制、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都做到专业和精细。 总之,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把它推荐给所有对化妆品行业有兴趣,或者正在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我相信,这本书一定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它就像一个宝藏,等待你去挖掘。

评分

我对化妆品一直怀有一种“匠心”情结,总觉得那些能够触及我们肌肤的每一滴液体、每一份膏体,都凝聚着研发人员的心血和智慧。所以,当我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看到了《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毫不犹豫地将其收入囊中。它那厚重的体量,本身就预示着其内容的丰富与深度。 翻开书的第一页,我立刻被里面详尽的原料解析所吸引。那些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化学名词,在这本书里被赋予了生命。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名词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每一种原料的化学结构、物理特性,以及它们在化妆品中扮演的独特角色。比如,关于“活性成分”的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维生素、植物提取物、胜肽等的作用机理,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配比来最大化其护肤功效。这让我对“成分党”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接下来的“配方”章节,简直就是给我量身定制的。我一直对如何设计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化妆品配方感到好奇。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框架。它不仅讲解了如何选择基础原料,如何搭配增稠剂、乳化剂来调整产品的质地,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配方设计的“整体性”——如何让各种成分协同作用,达到预期的护肤效果,同时避免潜在的副作用。书中对不同肤质、不同功效配方的设计思路,让我受益匪浅。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一个充满精密操作的生产车间。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的理解非常有限,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从原料处理到最终包装的完整流程。特别是关于“乳化”和“均质”的讲解,让我对产品的稳定性和肤感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还分享了许多在实际生产中容易遇到的问题,比如如何避免杂质污染,如何控制产品批次间的稳定性,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生产设备的了解非常浅显,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试设备,到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设备,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特性进行选择,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未来有机会,我应该如何去规划一个小型化妆品生产线。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堆砌,而是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的时候,都会穿插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许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这种“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非常有价值,而且能够立刻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章节结构也非常清晰,逻辑性很强。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开始,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系统地构建起对化妆品生产技术的全面认知。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复杂化学反应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精美的插图,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而易于理解。这让我觉得,即使是没有深厚化学背景的读者,也能够轻松地从中获得知识。 总而言之,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技术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化妆品这个充满科学与艺术的领域。

评分

我一直对化妆品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特别是那些听起来就很“高大上”的成分和工艺。当我在书架上看到《新编实用化工产品丛书--化妆品——配方、工艺及设备》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的专业性吸引了。我当时就觉得,这一定是一本能够深度解读化妆品秘密的宝典。 收到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关于化妆品基础原料的详尽介绍。那些我只在成分表上见过的名字,在这本书里被一一拆解,它们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生物活性,以及在化妆品中的具体作用,都被阐述得清清楚楚。比如,我一直对“胶体”这种说法感到神秘,书中就详细解释了它在化妆品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控制胶体的大小和稳定性来影响产品的肤感和吸收。 接下来,我被“配方”部分深深吸引。这部分内容简直是化妆品领域的“秘密花园”。作者没有简单地列出一些配方,而是从配方设计的逻辑入手,讲解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护肤需求,选择合适的活性成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搭配,放大这些成分的功效。书中提到的“协同增效”和“协同拮抗”的概念,让我对化妆品的配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甚至开始尝试着分析一些市面上产品的配方,并将其与书中的理论相结合,这让我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工艺”部分则把我带入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以为化妆品的生产就是把原料混合在一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工业流程。从原料的预处理、精细研磨,到不同温度下的混合、乳化,再到真空脱泡、灌装,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科学的智慧。书中对乳化技术的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产品容易油水分离,而有些则能保持长久的稳定。 “设备”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我之前对化妆品生产设备的概念非常有限,只知道一些基础的搅拌设备。但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类型的生产设备,从实验室的小型均质机,到大型的生产线上的自动灌装机,它们的功能、原理、以及在不同规模下的应用,都得到了详尽的解释。我甚至开始思考,如果我要自己研发产品,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 我最欣赏这本书的一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作者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的时候,都会结合大量的实际案例,并分享很多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这种“实战经验”的分享,让我觉得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也更容易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人性化。它从最基础的原料知识讲起,然后逐步深入到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最后还涉及到了质量控制和安全生产。这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妆品技术的核心知识。 令我惊喜的是,书中很多关于化学原理的解释都非常生动形象。作者并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语言,而是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图示,将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解释得清晰易懂。我甚至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一本非常优秀的科普读物。 总体来说,这本书对我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满足了我对化妆品科学原理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打开了化妆品技术领域的大门,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和深邃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