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理论与20年实践完美结合的结晶,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指导典范!
思维导图的本土化成果
教育改革深耕细作阶段的创新教学方法
可视化手段推动教与学的有力交互
提升学生参与度,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广义思维导图教学实践,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详细说明了广义思维导图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制开发有助于教学方式转变的“三图六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一本有思想引导、有理论根基、有实践支撑,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图书。书中的六章内容,既有对广义思维导图的理论架构和解读,也有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案例等。每个案例既有图文相配介绍,也有短视频,简单易学,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强。
本书适合作为中小学教师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培训教材,也适合想深入了解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广大读者阅读。
目录
目录
第1章思维导图的源与流
1.1思维导图的由来
1.2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
1.3广义思维导图的实践形式
第2章广义思维导图之“道”
2.1广义思维导图因循教育规律
2.2广义思维导图推动课改落地
2.3广义思维导图尊崇学习规律
第3章广义思维导图之“法”
3.1什么是广义思维导图
3.2广义思维导图的构成要素
3.3广义思维导图的作用
3.4五花八门的图形表现
第4章广义思维导图之“术”
4.1广义思维导图之于课堂——三图六构课堂教学模式
4.2广义思维导图之于课堂——各类课型中的应用
4.3广义思维导图之于学生——激发学生深度学习
4.4广义思维导图之于学生——各类导图的应用
第5章广义思维导图之“器”
5.1如何绘制广义思维导图
5.2绘制广义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
5.3绘制思维导图的软件
第6章广义思维导图应用案例
6.1广义思维导图应用之实验学校篇
案例一: 北京师范大学青岛附属学校
案例二: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
案例三: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二中学
案例四: 山西省蒲县鸿桥中学
案例五: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天泰城学校
案例六: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
案例七: 山东省青岛山东路小学
6.2广义思维导图应用之幼儿园篇
案例一: 海南省军区幼儿园教师陈薇诗
案例二: 北京御见十艺国学幼儿园教师张云云
案例三: 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常青幼儿园韩玉梅
6.3广义思维导图应用之小学篇
案例一: 北京市昌平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沈秀花
案例二: 北京市海淀区前进小学英语教师洪丹
案例三: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杨帆
案例四: 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中心小学数学教师李美
案例五: 广东深圳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语文教师张彩霞
案例六: 广东深圳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数学教师陈军贤
案例七: 山东省青岛市山东路小学数学教师杭伟
案例八: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道恕街小学语文教师杜娟
案例九: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英语教师栾青
案例十: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天泰城学校数学教师袁彩霞
案例十一: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天泰城学校英语教师王真
案例十二: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师毕欣
案例十三: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水集中心小学数学教师王焕强
案例十四: 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宋霞
案例十五: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实验小学英语教师刘提
6.4广义思维导图应用之初中篇
案例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物理教师胡展翅
案例二: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物理教师郝丽云
案例三: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生物教师李燕杰
案例四: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语文教师王晓莉
案例五: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语文教师石素芝
案例六: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物理教师贾素珍
案例七: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数学教师杨鸿雁
案例八: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数学教师马长娟
案例九: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二中学语文教师艾春雨
案例十: 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二中学英语教师荣伟
案例十一: 辽宁省锦州市第八中学英语教师于玲
案例十二: 山东省冠县清泉中学英语教师徐丽荣
案例十三: 山东省聊城市文苑中学物理学科组
6.5广义思维导图应用之高中篇
案例一: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研究性学习、物理教师潘燕
案例二: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心理教师王宏云
案例三: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中学语文教师田成清
案例四: 北京市中关村中学生物教师高俊英
案例五: 辽宁省沈阳市铁路实验中学地理教师葛琦
案例六: 湖南省长沙市第十五中学国际部张晶
案例七: 山东省聊城市第二中学生物老师郗灿峰
案例八: 河北省保定市第二中学心理教师赵娟
案例九: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蒙古族中学数学教师张亚丽
6.6广义思维导图应用之中职与社区教师篇
案例一: 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社区心理咨询师隆春玲
案例二: 山东省平邑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机械专业教师李淑范
参考文献
附录A广义思维导图探索足迹
附录B作者简介
后记
精彩书摘
第1章
思维导图的源与流
思维是人借助人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能力和过程,它以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观感知为基础,探索和发现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和规律。然而,思维作为人脑的活动十分复杂,甚至不被人们察觉和捕捉,这使人们在这个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时代很难快速获取关键信息,于是思维导图应运而生。
1.1思维导图的由来
思维导图在英语中叫作Mind Map,由英国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发明出来并推广使用。博赞出版了多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专著,被誉为“大脑先生”,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收到了良好的反响。目前使用东尼·博赞的学习工具和方法的机构既有诸如IBM、通用汽车、汇丰银行、微软、迪士尼、强生、波音公司等世界知名的大企业,也有诸如BBC电视台、伦敦警察局、大英百科全书等公共机构。
图1��1东尼·博赞简介
博赞所倡导的思维导图最初是作为一种笔记方法为人们所认知,它便于人们整理和记录他人和自己的思考。博赞的学习和成长经历最终引导他发明思维导图,如图1��2所示。博赞在八九岁的时候,很喜欢学习,也热爱大自然。
图1��2博赞与思维导图的故事
到了十几岁,博赞开始有点讨厌学习,特别讨厌记笔记,他感觉笔记记得越多,学习越糟糕,记忆力也越差。为改变现状,他尝试在关键词下面画上红线,将重要的东西放在一起,这样记忆力相对提高一些。进入大学之后,他仍在思考什么是最有效的笔记方法。通过心理学、语言学、数学等多个学科的学习与探究,他初步奠定了创造思维导图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分析了一些伟大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例如牛顿、达·芬奇、爱因斯坦等,发现他们的笔记手稿中使用了大量的图形、符号,看起来“乱七八糟”,但貌似“涂鸦”的笔记不乏生动活泼,也巧妙地透析出各项内容之间的联系,如图1��3和图1��4所示。
前言/序言
前言
《礼记·大学》有语云: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教育改革进入深耕细作的阶段,以创新的手法面对和解决错综复杂的教育难题尤为重要。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常态,学校发展需要重新审视所处的外部环境,分析自身内部的各类要素,不断寻找促进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管理创新、课程再造、家校共育等实现学校的新样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学校回到本位,让校长科学办学,让教师科学施教。
学校发展的成果必然会体现在学生身上。学校的核心任务是“育人”,这就要求学校在建设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打开思路,始终关注“人”这个核心主体。如何认识学校中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教育者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模式,也决定了这所学校的理论高度。全面而深刻地理解 “人”,就要尊重每位学生和教师的存在状态,尊重每位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需求,尊重每位学生和教师的选择方向。从对“人”的认识和理解出发,探讨学校教育中的可能与不可能、存在与不存在、必然与偶然,深刻剖析学校教育的应然状态,“目中有人”,围绕促进人的发展做文章。
实现学校发展的新样态,还需学校转变学习观、服务观和评价观。以往在学校教研中更多地关注如何“教”的问题,对于学生如何“学”关注甚少,应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供支持。新样态学校中学生的学习更为个性化,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体现出建构性和主动性。学校要区别对待学生群体的共性与个别学生、特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通过调整教育教学的组织方式和内容等,满足不同层次和人群,提供个性化为主的教育服务。相应地,对于学生的评价也需要进行调整,化单一的、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为多元、综合评价,促进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让评价转化为检测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为了评价而评价。
在这一系列的调整变化中,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方式记录、了解和挖掘这一过程,让反思更有深度,让学习更加有效,让变化更加彰显。广义思维导图正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推动思维过程的可视化,让学与教的过程更容易把握,让学生评价方式得到丰富,更重要的是思维导图的有效运用可以兼顾个性化教育需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到教、学、评的全过程。
本书的付梓既是对这一思维工具的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也是推动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的起点。希望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超越其工具性,进一步挖掘广义思维导图与教育教学更为有效结合的方法、途径与模式,实现思维“新样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
2017年3月
绘出精彩人生:广义思维导图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