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小说里程碑式作品。
已被改编为电影、话剧。
以下经典语录请先睹为快:
1,我们总是用一个瞬间很喜欢一样东西,然后用很多年的时间来拷问自己为什么喜欢这样东西。
2,在奇异的生活里,我和健叔学会了一种奇异的本领,那本领就是不回忆。我们如同优秀青年那样只往前看,虽然我们的目光比较浅显,只看见了今天之后的一天。
3,群众们心急如焚啊。的确是,作为一个人,一辈子能看到几次消防车灭火啊。果然,楼下开始有抱怨了:"这消防车怎么还不来,再不来,这火灭了怎么办?"
4,而且我发现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崇高的人,得到一笔横财总是比得到自己的劳动所得要高兴很多。
5,大家觉得自己被这个社会戏弄了,所以必须继续戏弄这个社会的别人。
6,突然间,一声巨大的爆炸传来,一朵小小的迷你蘑菇云腾空而起。后面一片"爆炸了爆炸了"的叫声,人群欢欣鼓舞,想当年广岛被炸中国人民也没有这么高兴过。
7,一碗鸡汤都能让生活充满意义,这说明生活实在是没有意义。
8,流传是比流产更可怕的事情。
9,失望是一种很抽象的东西,它不似开心,只要你咧开嘴笑,大家都知道你开心。但是失望到整张脸都透露出主人很失望的信息,那真的是很失望了。任何抽象的东西具体的时候都是异常强大的。
10,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之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要失去的东西能带给人安全感。
2018新版韩寒文集采用统一设计,极简的封面更符合韩寒一贯大气的风格,用纸更精心挑选,以日本进口的新罗纱纸配以内文瑞典进口的轻型纸,质感满分。
《一座城池》是韩寒创作的青春流浪小说,有里程碑之称。它有话剧版,电影版,但毫无疑问读原著才能百分百领略原汁原味的"韩式"文字。
这是个关于城市的故事。从学校肄业的"我"因为一场乌龙的意外杀人事件,和朋友"健叔"从上海逃到了一个城镇。健叔是高我一年的同学,我们住在长江旅馆里,整日在这个城市里闲晃。后来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王超,从此,王超和他的桑塔纳就和我们混在了一起。我们跟着王超去他的学校看姑娘,无意中参与了一次行为艺术,这让我忆起了自杀身亡的同桌和他短暂的爱情。我们仍然在这个城市里闲晃着。我不时做着我的奇特的梦,想着我曾经的女朋友……
韩寒在书里写道:"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之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都要失去的东西能带给人安全感。"
《一座城池》以社会草根青年视角来描写放荡不羁的青春,荒诞和真实在韩寒式幽默风格下结合。书名"一座城池"可视为主角们的乌托邦,在那座城里,年轻就能疯狂、目中无人、随意撒谎、背叛与被背叛,都只是为了要活得更自由。故事中充斥着离奇的经历和怪诞的思维。书中对话随处可见韩寒独特的幽默与人生观。
韩寒,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中国有国际知名度的青年之一。他是年少成名的畅销书作家,自本世纪初出道,十八年来始终保持在中国畅销作家TOP3之列,小说、散文作品总销量超2000万,首本长篇小说《三重门》为中国近20年畅销小说,《零下一度》《像少年啦飞驰》《长安乱》《青春》等著作,主编《独唱团》畅销500万册;他也是乘风破浪的赛车选手,作为中国职业赛车di一人,并获得中国场地、拉力双冠职业车王殊荣的;他还是是优秀的歌手和词作者,填词主题曲《后会无期》获得第51届金马奖电影原创歌曲奖;而这两年他更是成为了后会有期的电影导演,2014年凭借处女作《后会无期》跨入导演行列,获得第9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年度新锐编剧奖,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4年度表彰大会"年度青年导演"提名,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电影票房破10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一名身法飘逸的电竞选手,FPS狂热爱好者,他成为了电竞战队1246创立者和精神领袖,并获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韩寒大事记
1982年9月23日生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
1997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作品;
1999年凭借《杯中窥人》获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次年蝉联;
2000年出版长篇小说《三重门》;
2001年出版文集《零下一度》;
2002年出版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
2003年出版杂文集《通稿2003》,同年开始职业赛车生涯;
2004年出版《五年文集》、长篇小说《长安乱》;
2005年出版赛车随笔《就这么漂来漂去》;
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一座城池》;
2007年出版长篇小说《光荣日》;
2008年出版《杂的文》;
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他的国》、文集《可爱的洪水猛兽》;
2009年拿下场地赛和拉力赛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2010年4月被评为"全球*影响力一百人"之一,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
2010年9月,出版长篇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2011年出版文集《青春》;
2013年出版文集《我所理解的生活》;
2014年拍摄电影《后会无期》;
2016年拍摄电影《乘风破浪》。
说起房子,我想到我早前的一个女朋友。那姑娘来自外地,比我大三岁,总是充满危机感,并且下定决心要在一年内出嫁,其心情的急迫和对时间限制的严格,让人感觉仿佛女人在二十五岁前万一不能成功出嫁就要爆炸掉一样。很难想象我是如何和这样一个人恋爱。她对房子的感情是我不能理解的。此人在自己的活动场所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布置得异常繁琐,让人看了就懒得这辈子再另买一套房子以免去搬动那么多东西。但是她对那租来的房子咬牙切齿,如果不是隔壁住了另外一个她颇为欣赏的帅哥,感觉她随时都要放火点燃这房子,只因为不是她自己的。而她的父母必然时刻向她灌输一定要找一个上海的有房无贷的男人嫁出去。但是我们还是很奇怪地开始恋爱了。她说她觉得我们的未来肯定能开奔驰住别墅。虽然我尚不能开奥拓买经济适用房,但是对她能如此肯定我的潜力非常开心。后来终于弄明白是一个算命的大仙告诉她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地能遇见可以托付的贵人。大仙还说那人可能当时没什么钱,但是在十年以内肯定能飞黄腾达。
不幸的是,当年当月当天当时,我出现在那个莫名其妙倒霉催的地方。
在和她一起的几个月里,我深刻感受到她的不安全感。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她如此想要有自己的房子。但是有一天我突然对她说:"以后即使有了钱,也不愿意买房子。有房子是多么没意义的一件事情。"
"咻"一声她就跑了,截止至发稿前,我再也没有看见过她。
世界上真是有很多人没有安全感,而且想来人应该大抵上都是这样的。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要把这些所谓的安全感托付在一些身外之物上,比如房子或者在银行的存款。这地球是如此不可靠地悬在宇宙之中,地震、战争、经济崩溃等等会随时把我们的身外之物夺走。所以我不明白为什么这些随时要失去的东西能带给人安全感。
但是我却一直不能想明白什么能带给我们安全感。我就这个问题咨询过学校里的朋友,答案基本上是一样的--你这个傻逼,当然是安全套能带给我们安全感啦。
现在想来,这个答案似乎是没错的。我们总是在找问题的答案,且问题总是有很多正解,可生物好像只想得到唯一的一个,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这些那些的答案,我们只是翘首期盼一个问题的结果。
上一个问题,我没能得到结果。
我觉得内心的安宁才是安全感的来源。而只有五十年产权的房子,唯一的好处就是折算下来付的钱要比酒店少。但其实这只是一个五十年的酒店罢了。新中国也不过成立了五十多年。
所有啰唆的想法归根结底就是没钱。如果有钱我就天天住五星酒店,而且要两间,住一间空一间。空出那间的意义就是,看到节假日很多人在前台那里因为没房间干着急,我就高兴。
看眼前,慈祥的大妈已经让我和健叔免费住了不少日子。而且因为是钉子户,大妈的旅店常常会不小心断水断电。大妈说,每到用电高峰要限电的时候,她这里总是第一个被停电的。大妈嘀咕说,上头说了,用电紧张,各个工业单位、旅店和娱乐场所都要轮流限期让电,可是不管轮到工厂还是酒店还是娱乐场所,大妈的长江旅社总是首当其冲没电了。大妈那句经典的感叹让我和健叔迟迟不能忘怀--
"政府的政策我理解,可是我这儿一天才耗一度电啊。"
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不能再白住了,这让我们的良心很过意不去。况且,长期几个月定在一个地方,哪里有通缉犯的样子!我们应该狡猾地经常变换地点。
……
这本封面设计得倒是挺有味道,那种老旧的泛黄感,让人一下子就联想到历史的厚重。我一拿到手,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怎样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书页的触感也蛮舒服,不是那种廉价的纸张,看得出作者或者出版社还是挺用心的。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沉下心来慢慢品读的书,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能找到一本能让人静下来的作品实属不易。虽然我还没完全读完,但初步的印象是,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扎实,遣词造句之间,有一种老派的韵味,却又不失现代的灵动。他似乎很擅长捕捉那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人性幽微之处,让人读了之后,会忍不住停下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曾有过类似的念头或经历。期待接下来的阅读体验能带给我更多的惊喜,尤其是关于那些城市变迁和人物命运交织的描写,希望不要让我失望。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不错,字距和行距都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很累,这一点对于我这种阅读强度比较大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
评分坦白说,我挑选书籍的标准通常非常苛刻,很多热门书籍我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中途弃读。但这本书,从我翻开第一页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让我几乎放不下手。它最吸引我的地方,或许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场景,那个“城池”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城市,但被作者描绘出来后,立刻拥有了独特的灵魂和气场。作者对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捕捉,简直让人拍案叫绝,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琐事,在笔下都充满了象征意义。我甚至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对照现实中的一些人和事,思考他们是否也遵循着类似的逻辑运行着。这种能够激发读者主动思考和联想的书籍,才是真正的好书。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走过这段漫长的阅读旅程,最终在合上书页时,能留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思考结晶,而不是转瞬即逝的阅读快感。
评分我最近刚好迷上了一类探讨时间与记忆主题的小说,总觉得时间这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具体的物象或场景才能被真正捕捉。《一座城池(2018新版)》的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和历史感,让人好奇,这座“城池”究竟承载了多少故事,又如何抵抗着岁月的侵蚀。我通常会一边听着一些古典乐,一边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独特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但细细品味又会发现其中蕴含着哲学的思辨。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望到底的直白叙事,更像是在迷雾中探索,每走一步,都会有新的景象浮现。对于那些习惯了快节奏叙事、追求即时满足感的读者来说,或许需要一点耐心来适应这种娓娓道来的笔触,但一旦适应,那种回味悠长的感觉,绝对是值得的投入。它探讨的议题,我相信即便放在多年之后,依然具有讨论的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对当代文学的某些流派抱持着一种审慎的态度,总觉得有些作品在追求新奇的表达上用力过猛,反而失去了故事本身的张力。然而,手捧这本新版书卷,我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踏实感。它的叙事节奏不疾不徐,像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没有刻意的煽情或突兀的反转,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然,仿佛作者只是忠实地记录着眼前所见、心中所感。这种克制的美学,在如今浮躁的文坛上,简直是一股清流。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环境氛围的描摹,那种细腻到近乎苛刻的程度,让人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尘土味,感受到阳光穿过树叶洒下的斑驳光影。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看故事,不如说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你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被故事的肌理紧紧包裹住。这种深度的代入感,是衡量一部作品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之一,而这部作品,显然是做到了。
评分拿到书后,我第一时间搜索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背景资料,发现它似乎经历了不少版本的更迭,而这个“2018新版”的字样,尤其引起了我的兴趣。它暗示着作者对过去的作品进行了某种程度的修订、打磨,或者加入了新的时代视角。我带着这种期待开始阅读,希望能看到作者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基础上,如何让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惊喜的是,文字中那种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洞察力依旧犀利,但表述上似乎更加圆融了,少了一些青涩的棱角,多了一份历经沉淀后的通透。这种成长性的文本,对于老读者和新读者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个体在宏大历史背景下的挣扎与选择的段落,它们总能精准地击中我内心深处对“何以为人”的叩问。它不是简单的励志,而是一种深刻的共情与理解。
评分韩寒长篇小说代表作《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一部描述世界之广大,探寻人心之复杂,贴近并穿透现实的纯粹之作。尽显韩寒黑色幽默的心智与才华。
评分韩寒作为新生代的作者看问题的广度和胜负都是不错的,文笔也挺犀利。
评分书的质量不错,送货很快。
评分正版图书,世界读书日优惠很给力,物有所值
评分书太多了,买回来,暂时还没怎么看,略微翻了下,不错。是正品呢。
评分韩寒的铁粉。这本书我竟然没买过,就买了,纸张略薄,其余很好
评分这本书内容很精彩,以前借同学的看,结果没看完,现在想再看完
评分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或者随便写写! 但是, 我又总是感觉好像有点对不住那些辛苦工作的卖家客服、仓管、老板。于是我写下了一小段话,给我觉得能拿到我五星好评的卖家,以示感谢和尊敬! 首先,宝贝是性价比很高的,我每次都会先试用再评价的,虽然宝贝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在同等价位里面绝对是最棒的,希望能再接再厉, 做的更大更强,提供更多更好的东西给大家。给您的商品和服务点赞!
评分满意。纸张不错,字体大小适中,买了几本可以慢慢看了嘻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