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分三章,首章導言介紹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中醫內科學術發展源流,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命名及特點;第二章闡述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思路與原則;第三章為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綱要,分彆介紹外感六淫、內生五氣、髒腑病證及氣血津液的辨治概要。各論分七章,按肺係、心係、脾胃、肝膽、腎係、氣血津液、肢體經絡病證順序排列,介紹53種中醫常見病證。
目錄
總 論
第一章 導言
第一節 中醫內科學的定義、性質和範圍
第二節 中醫內科學術發展源流
第三節 中醫內科疾病的分類、命名及其特點
第二章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思路與原則
第一節 以病機為核心的辨治思路
第二節 病證結閤的辨治思路
第三節 中醫內科疾病的辨治原則
第三章 中醫內科疾病辨證論治概要
第一節 外感六淫病證辨治概要
第二節 內生五氣病證辨治概要
第三節 髒腑病證辨治概要
第四節 氣血津液病證辨治概要
各 論
第一章 肺係病證
第一節 感冒
第二節 咳嗽
第三節 哮病
第四節 喘證
第五節 肺脹
第六節 肺癰
第七節 肺癆
第八節 肺痿
第二章 心係病證
第一節 心悸
第二節 胸痹
附真心痛
第三節 厥證
第四節 不寐
附 多寐
附健忘
第五節 癡呆
第六節 癲狂
第七節 病病
第三章 脾胃病證
第一節 胃痛
附吐酸
附嘈雜
第二節 痞滿
第三節 嘔吐
第四節 呃逆
第五節 噎膈
附反胃
第六節 腹痛
第七節 痢疾
第八節 泄瀉
第九節 便秘
第四章 肝膽病證
第一節 脅痛
第二節 黃疸
附萎黃
第三節 積聚
第四節 鼓脹
第五節 眩暈
第六節 頭痛
第七節 中風
第八節 癭病
第九節 瘧疾
第五章 腎係病證
第一節 水腫
第二節 淋證
附尿濁
第三節 癃閉
第四節 關格
第五節 陽痿
第六節 遺精
附早泄
第六章 氣血津液病證
第一節 鬱證
第二節 血證
第三節 痰飲
第四節 消渴
第五節 內傷發熱
第六節 汗證
第七節 肥胖
第八節 虛勞
第九節 癌病
第七章 肢體經絡病證
第一節 痹證
第二節 瘻證
第三節 顫證
第四節 痙證
第五節 腰痛
附錄中醫內科學常用方劑
精彩書摘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第二章 心係病證
心為君主之官,主血脈,藏神明,其華在麵,開竅於舌,與小腸相錶裏。心之陰陽氣血是其進行生理活動的基礎。心氣心陽主要溫煦和推動血液運行(主血脈),心陰心血則可濡養心神(主神誌)。心的病理錶現主要為血脈運行的障礙和情誌思維活動的異常。
心係病證的病因主要有情誌失調、飲食勞倦、年老體虛、外邪侵襲等,病機不外虛實兩個方麵。虛者為心之氣血陰陽虧損,心失所養;實者為痰、飲、火、瘀等阻滯,緻心脈不暢。正虛邪擾,血脈不暢,心神不寜,則為心悸;寒、痰、瘀等邪痹阻心脈,胸陽不展,則為胸痹;陽盛陰衰,陰陽失調,心腎不交則為不寐;痰氣痰火擾動心神,神機失靈,則為癲狂;痰凝氣鬱,濛蔽清竅,元神失控則為癇病;髓減腦消,或痰瘀痹阻腦絡,神機失用,則為癡呆;氣血逆亂,陰陽之氣不能相接,則為厥證。根據心的生理功能和病機變化特點,將心悸、胸痹、不寐、癲狂、癇病、癡呆、厥證歸屬為心係病證。
由於五髒相關,心係病證與其他髒腑病變亦有密切聯係。心病日久,可以纍及他髒,從而閤並他髒疾病。如心悸、胸痹日久,心之氣陽進一步耗傷,陽虛水泛,可齣現咳嗽、喘證、痰飲、鼓脹、水腫等病證,甚至陰盛格陽,可齣現心陽虛衰之喘脫。同樣,他髒之病日久亦可導緻心係病證産生。如咳嗽、哮證、肺脹日久傷及正氣,心肺氣虛而緻心悸;或眩暈、頭痛等病久則肝。腎陰精損傷,心腎不交而成不寐;或消渴日久,陰虛燥熱,痰瘀阻絡而緻胸痹。因此,臨證時應將心係病證與他係病證聯係互參。
第一節 心悸
心悸是指心之氣血陰陽虧虛,或痰飲瘀血阻滯,緻心神失養或心神受擾,齣現心中悸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證。臨床一般多呈發作性,每因情誌波動或勞纍過度而誘發,且常伴胸悶、氣短、失眠、健忘、眩暈等癥。按病情輕重分為驚悸和怔忡。
《內經》雖無心悸或驚悸、怔忡之病名,但已認識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氣外泄、心脈不通、突受驚恐、復感外邪等。如《素問·平人氣象論》日:“左乳下,其動應衣,宗氣泄也。”《素問·舉痛論》雲:“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素問·痹論》亦雲:“脈痹不已,復感於邪,內捨於心”,“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並對心悸脈象的變化有深刻認識,記載脈律不齊是本病的錶現。《素問·平人氣象論》說:“脈絕不至日死,乍疏乍數日死。”這是認識到心悸時嚴重脈律失常與疾病預後關係的最早記載。心悸的病名,首見於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和《傷寒論》,稱之為“心動悸”、“心下悸”、“心中悸”及“驚悸”等,認為其主要病因有驚擾、水飲、虛勞及汗後受邪等,並記載瞭心悸時錶現的結、代、促脈及其區彆。提齣瞭基本治則,並以炙甘草湯等治療心悸。元代硃丹溪認為心悸的發病應責之虛與痰,《丹溪心法·驚悸怔忡》:“驚悸者血虛,驚悸有時,從硃砂安神丸。”“怔忡者血虛,怔忡無時,血少者多,有思慮便動屬虛,時作時止者,痰因火動。”明·虞摶《醫學正傳-驚悸怔忡健忘證》日:“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動搖而不得安靜,無時而作者是也;驚悸者,驀然而跳躍驚動,而有欲厥之狀,有時而作者是也。”對驚悸、怔忡的區彆與聯係有詳盡的描述。清代王清任重視瘀血內阻導緻心悸怔忡,《醫林改錯》中記載用血府逐瘀湯治療心悸每多獲效。
根據心悸的臨床錶現,西醫學中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動過速、心動過緩、期前收縮、心房顫動或撲動、房室傳導阻滯、病態竇房結綜閤徵、預激綜閤徵以及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經官能癥等,如錶現以心悸為主癥者,均可參照本節辨證論治。
【病因病機】心悸的發生多因體質虛弱、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及藥食不當等,以緻氣血陰陽虧損,心神失養,心主不安,或痰、飲、火、瘀阻滯心脈,擾亂心神。一、病因1.體虛勞倦稟賦不足,素質虛弱,或久病傷正,耗損心之氣陰,或勞倦太過傷脾,生化之源不足,氣血陰陽虧乏,髒腑功能失調,緻心神失養,發為心悸。如《丹溪心法·驚悸怔忡》所言:“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養者血,心血一虛,神氣不守,此驚悸之所肇端也。”
2.七情所傷平素心虛膽怯,突遇驚恐,忤犯心神,心神動搖,不能自主而心悸。《濟生方·驚悸論治》指齣:“驚悸者,心虛膽怯之所緻也。”長期憂思不解,心氣鬱結,陰血暗耗,不能養心而心悸;或化火生痰,痰火擾心,心神失寜而心悸。此外,大怒傷肝,大恐傷腎,怒則氣逆,恐則精卻,陰虛於下,火逆於上,動撼心神亦可發為驚悸。
3.感受外邪
風、寒、濕三氣雜至,閤而為痹。痹證日久,復感外邪,內捨於心,痹阻心脈,心血運行受阻,發為心悸。或風、寒、濕熱之邪,由血脈內侵於心,耗傷心氣心陰,亦可引起心悸。溫病、疫毒均可耗氣傷陰,氣陰兩虛,心失所養,或邪毒內擾心神,如春溫、風溫、暑溫、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見心悸。
……
前言/序言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以下簡稱:“十二五”行規教材)是為貫徹落實《國傢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_2020)》《教育部關於“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設的若乾意見》和《中醫藥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精神,依據行業人纔培養和需求,以及全國各高等中醫藥院校教育教學改革新發展。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的主持下,由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辦公室、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材建設研究會,采用“政府指導,學會主辦,院校聯辦,齣版社協辦”的運作機製。在總結曆版中醫藥行業教材的成功經驗,特彆是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統一規劃、統一設計、全國公開招標、專傢委員會嚴格遴選主編、各院校專傢積極參與編寫的行業規劃教材。鑒於由中醫藥行業主管部門主持編寫的“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六版以前稱“統編教材”),進入2000年後,已陸續齣版第七版、第八版行規教材,故本套“十二五”行規教材為第九版。
本套教材堅持以育人為本,重視發揮教材在人纔培養中的基礎性作用,充分展現我國中醫藥教育、醫療、保健、科研、産業、文化等方麵取得的新成就,力爭成為符閤教育規律和中醫藥人纔成長規律,並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的優秀教材。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主要特色:
1.堅持采用“政府指導,學會主辦,院校聯辦,齣版社協辦”的運作機製
2001年。在規劃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五”規劃教材時,國傢中醫藥管理局製定瞭“政府指導。學會主辦,院校聯辦,齣版社協辦”的運作機製。經過兩版教材的實踐.證明該運作機製科學、閤理、高效,符閤新時期教育部關於高等教育教材建設的精神.是適應新形勢下高水平中醫藥人纔培養的教材建設機製,能夠有效解決中醫藥事業人纔培養日益緊迫的需求。因此,本套教材堅持采用這個運作機製。
2.整體規劃,優化結構,強化特色
“‘十二五’行規教材”對高等中醫藥院校3個層次(研究生、七年製、五年製)、多個專業(全覆蓋目前各中醫藥院校所設置專業)的必修課程進行瞭全麵規劃。在數量上較“十五”(第七版)、“十一五”(第八版)明顯增加,專業門類齊全,能滿足各院校教學需求。特彆是在“十五”“十一五”優秀教材基礎上,進一步優化教材結構,強化特色,重點建設主乾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增加實驗實踐類教材,推齣部分數字化教材。
3.公開招標.專傢評議,健全主編遴選製度
本套教材堅持公開招標、公平競爭、公正遴選主編的原則。國傢中醫藥管理局教材辦公室和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材建設研究會,製訂瞭主編遴選評分標準,排除各種可能影響公正的因素。經過專傢評審委員會嚴格評議,遴選齣一批教學名師、教學一綫資深教師擔任主編。實行主編負責製,強化主編在教材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為教材質量提供保證。
4.進一步發揮高等中醫藥院校在教材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各高等中醫藥院校既是教材編寫的主體,又是教材的主要使用單位。“‘十二五’行規教材”,得到各院校積極支持,教學名師、優秀學科帶頭人、一綫優秀教師積極參加,凡被選中參編的教師都以高漲的熱情、高度負責、嚴肅認真的態度完成瞭本套教材的編寫任務。
5.繼續發揮教材在執業醫師和職稱考試中的標杆作用
我國實行中醫、中西醫結閤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認證準入製度。以及全國中醫藥行業職稱考試製度。2004年,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組織全國專傢,對“十五”(第七版)中醫藥行業規劃教材,進行瞭嚴格的審議、評估和論證,認為“十五”行業規劃教材.較曆版教材的質量都有顯著提高,與時俱進,故決定以此作為中醫、中西醫結閤執業醫師考試和職稱考試的藍本教材。“十五”(第七版)行規教材、“十一五”(第八版)行規教材,均在2004年以後的曆年上述考試中發揮瞭權威標杆作用。“十二五”(第九版)行業規劃教材,已經並繼續在行業的各種考試中發揮標杆作用。6.分批進行。注重質量為保證教材質量,“十二五”行規教材采取分批啓動方式。第一批於2011年4月.啓動瞭中醫學、中藥學、針灸推拿學、中西醫臨床醫學、護理學、針刀醫學6個本科專業112種規劃教材,於2012年陸續齣版,已全麵進入各院校教學中。2013年11月.啓動瞭第二批“‘十二五’行規教材”,包括:研究生教材、中醫學專業骨傷方嚮教材(七年製、五年製共用)、衛生事業管理類專業教材、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基礎類教材、非計算機專業用計算機教材,共64種。7.錘煉精品,改革創新“‘十二五’行規教材”著力提高教材質量,錘煉精品,在繼承與發揚、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的結閤上體現瞭中醫藥教材的特色;學科定位更準確。理論闡述更係統,概念錶述更為規範,結構設計更為閤理;教材的科學性、繼承性、先進性、啓發性、教學適應性較前八版有不同程度提高。同時緊密結閤學科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改革,更新內容,豐富形式,不斷完善,將各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成果寫入教材.形成“十二五”期間反映時代特點、與時俱進的教材體係,確保優質教材進課堂。為提高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人纔培養質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時,“十二五”行規教材還特彆注重教材內容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授獲取知識和創造知識的方法。
綜上所述,“十二五”行規教材由國傢中醫藥管理局宏觀指導,全國中醫藥高等教育學會教材建設研究會傾力主辦,全國各高等中醫藥院校高水平專傢聯閤編寫.中國中醫藥齣版社積極協辦,整個運作機製協調有序,環環緊扣,為整套教材質量的提高提供瞭保障,打造“十二五”期間全國高等中醫藥教育的主流教材,使其成為提高中醫藥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和人纔培養質量最權威的教材體係。
“十二五”行規教材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瞭改革和創新,但在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各教學單位、教學人員及廣大學生在使用中發現問題及時提齣.以便在重印或再版時予以修正。使教材質量不斷提升。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