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说“的”和“的”字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汉语语言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些突出的热点问题。有些问题经过多轮讨论,依然热度不减。而近些年,汉语语法学界在进一步认识到汉语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重要的新问题。面对海量的论争资料和纷繁的观点,很多学者,特别是初学者,有无所适从甚至盲从的倾向。《说“的”和“的”字结构》为本丛书之一种。
有鉴于此, 本着摆脱印欧语眼光,摆脱传统(主流)观点束缚,带有导向性,在综述中铺垫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向的宗旨,沈家煊先生主编了“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筛选出十几个理论相关的语言学的热点专题,就每个专题,以8万-10万字的篇幅,全面整理海内外相关资料,对文献做出深入透彻的分类梳理,力求客观呈现各家的主要观点,对其优缺点作适当分析点评,指出学术发展的前景。该丛书以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和朱德熙《语法答问》为楷模,追求站在汉语的立场上看汉语,用汉语的方式说汉语的“自我表述”。有助于推动汉语句法语义学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大专院校中语法专题讨论课的教学开展。
“的”的性质与功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汗牛充栋,观点各异,成为学界长期争议不休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书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梳理论争的脉络,概括前贤取得的成就,阐述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的”的分与合,怎么分?怎么合?能否统一为一个“的”?有没有“的4”?二,“的”字定语的基本功能是区别还是描写?三,“的”的隐现取决于称谓性,还是距离象似原则,还是距离–标记对应律,还是内涵与外延,还是功能槽位?四,关于“的”字短语的中心语问题,以《当代语言学》为主要论坛的大讨论持续了数年,却依然不断有新论面世。与此相关的是,“的”是不是名词化标记?五,自指和转指的关系如何?六,“的”在事态句“V的O”和“VO的”中是时体助词吗?句尾“的”的作用又如何?“的”算不算语气词?七,伪定语和准定语问题。
完权,1972年生,江苏镇江人。汉语言文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理论兴趣为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研究领域涵盖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古代汉语,兼涉其他语言。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民族语文》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的”的性质与功能》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同题)的最终成果,并获得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目 录
总序/沈家煊
1 绪言
2 分合
2.1 早期状况
2.2 《说“的” 》
2.3 大讨论
2.4 发现共性
2.5 探寻语用
2.6 认知解释
2.7 正字法讨论
3 隐现
3.1 单项定语
3.2 多项定语
3.3 韵律因素
3.4 复合词问题
3.5 生成语法的研究
3.6 “的”字结构的隐现类型
3.7 “地”的隐现
4 位置
4.1 位置和隐现
4.2 位置导致语义差别
4.3 频率
4.4 可别度领前原理
4.5 关系小句
4.6 篇章与认知
5 功能
5.1 追问“区别”说
5.2 扬弃“描写”说
5.3 区别性、描写性
5.4 限制性、非限制性;内涵性、外延性
5.5 述谓性
5.6 重新定义“描写性”
5.7 “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6 名词化
6.1 朱德熙论名词化
6.2 袁毓林的进一步讨论
6.3 郭锐的反对意见
6.4 其他质疑
6.5 另一条思路
7 自指和转指
7.1 朱德熙论“自指和转指”
7.2 关于自指的进一步探讨
7.3 关于转指的进一步探讨
7.4 遭遇的质疑
7.5 转指和转喻
7.6 转指是自指的特例
8 参照体—目标构式
8.1 日常认知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8.2 语言认知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8.3 参照体的信息度、可及度和凸现度
9 “N的V”的构成
9.1 内部构成
9.2 外部环境
9.3 主谓插“的”说
9.4 名词化说和非限定动词说
9.5 “N的V”就是“N 的N”
10 向心结构难题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标准的修订
10.3 理论的反思
10.4 中心的认定
10.5 难题的消解
11 生成语法的探索
11.1 DP中心语说
11.2 CP说
11.3 附接语说
11.4 连词说
11.5 分类词说
11.6 传统DP分析法
11.7 DeP说
11.8 前置介词说
11.9 Larson的“大名词”方案
12 事态句
12.1 “的”字判断句
12.2 “时体助词”说
12.3 传信标记说
12.4 承指说
12.5 动作区分说
12.6 名词化标记说
12.7 事态句的基本性
12.8 糅合类推说
12.9 结构的平行性
13 “他的老师当得好”
13.1 问题的发现
13.2 转换生成语法的重新分析说
13.3 施事定语说
13.4 移位派生说
13.5 糅合类推说
13.6 受事主语说
14 领格表受事
14.1 经典评析
14.2 词汇缺项说
14.3 句法缺位说
14.4 语义不显说
14.5 比较分析
14.6 连续包含说
14.7 糅合类推造就连续包含
15 结语
参考文献
结 语
这本小书现在到了写结语的时候, 但“的”和“的”字结构的研究则远远还没有结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这个富矿还可以继续深挖下去,利用这个支点还可以继续撬动汉语语法研究。
然而,在对未来的展望中,也不能不回头看看来路。
在《马氏文通》的时代,系统接触到印欧语语法为汉语研究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然而,迷信印欧语研究传统,形成了印欧语眼光,就不啻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导致看不清汉语的本色。一百年来的“的”字研究史,因为受到印欧语眼光的束缚而遭遇了许多歧路,走过了许多弯路:区别与描写之争,名词化旋涡,向心结构难题,自指和转指的关系,“N的V”还是“N的N”,移位派生还是糅合类推……反之,“的”字研究的重大突破,无一不是摆脱印欧语眼光、正视汉语现实的结果。所以,要想在“的”这个富矿中继续发现宝藏,就一定要摆脱印欧语眼光,正视汉语的本色。
放下现成理论的包袱,老老实实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事实,才有可能真正取得理论的创新。如此实事求是做研究的典范,远的有朱德熙发现汉语偏正短语的同位性,近的有沈家煊发现汉语词类的名动包含。这些成果都在认清汉语事实的基础上确立了汉语语法研究的新范式。放下包袱,尊重事实,最终也一定能把汉语研究之所得推广到其他语言,丰富和发展普通语言学理论。
限于篇幅,本书的介绍很少涉及方言、历史和语言类型比较,这是一大遗憾,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可以弥补。
总 序
沈家煊
这一套丛书的缘起,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长期以来,在语言学领域,我们不断学习和借鉴来自国外(主要是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有成效,在某些方面成效还很显著,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觉得运用在汉语上不免捉襟见肘、圆凿方枘,至少勉强不自然。启功先生曾有一个比方,说小孩套圈游戏,小圈圈只能套小老鼠,印欧语“葛郎玛”(grammar)是小圈圈,套不了汉语这只大熊猫。这种感觉突出反映在一些有争议的热点问题上。有的曾经是热点,如词类问题、单句复句问题,冷寂了一段时间,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还时时冒出来困扰着我们;有的是国外出了新的理论,用来处理汉语而形成新的争论点,比如句法成分的移位问题,音步和韵律的问题。之所以成为新的争论热点,显然也是因为新搬用的理论用起来不顺畅、不协调的地方很多。有的问题,例如主语和宾语的问题,曾经是热点,后来问题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而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如主语和话题继而成为一个不断争论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主宾语的问题得以基本解决、取得共识,这是摆脱印欧语那种主宾语观念的结果。
国外的理论在不断的翻新,出来一个我们跟进一个,有时候人家已经翻新了,声明放弃原来的理论框架,我们还在吭哧吭哧按照人家那个老框架在思考和行事,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许多人觉得这样下去总不是个事儿,想要改变现状。但也有不少人以重视和彰显语言的“共性”为理由,想维持现状,其实他们所说的“共性”是以人家提出的那一套理论为参照的,却忽略或者无视汉语的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语言的个性哪来语言的共性呢?近年来,国际语言学界逐渐形成一个认识,要弄清人类语言的本质,先要充分了解语言的多样性。我的同道朋友朱晓农君说,universals(共性)应该音义兼顾翻译成“有你我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只有你没有我,对此我十分赞同。据我所知,国外很多学者也不希望我们只是跟着他们走,而是想听到基于本土语言事实提出的新见解,发出的新声音,使他们也能从中得到启发。
一百多年西学东渐,语言学领域学习和借鉴西方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另一方面,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的努力也一直没有停息。我们的前辈早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进一步摆脱印欧语传统观念的束缚。正如朱德熙先生生前所言,很大一部分的争论问题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先入为主,以致看不清汉语语法的本来面目引起的,要是我们能摆脱这种干扰,用朴素的眼光看汉语,有许多争论本来是不会发生的。还说后之视今犹今之视昔,今天可能还在不知不觉中受传统观念的摆布,那就要等后人来纠正了。朱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学术遗产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汉语的动词做主宾语的时候没有印欧语的那种“名词化”,这是摆脱干扰的一次实践,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吕叔湘先生跟朱德熙先生的想法一致,在晚年向我们发出语法研究要“大破特破”的号召,要把“词” “动词” “形容词” “主语” “宾语”等名称暂时抛弃,要敢于触动一些原先不敢动他一动的条条框框。
吕先生和朱先生虽然是针对语法研究而言,为我们指出的方向却是适用于整个汉语的研究。汉语的语法是“大语法”,语言的组织运行之法,包括语音、语义和用法在内,过去按“小语法”来理解汉语的语法,这本身就是受印欧语传统观念的影响。
策划这套丛书的出发点就是响应“摆脱干扰、大破特破”的呼吁。近年来这方面的努力比较显著,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有必要做个小结,理清思路,明确方向,继续前进。这套丛书因此也可以叫“破立丛书”,每一册就某个具体的热点问题,先对以往的研究加以梳理和评析,指出破除传统观念、摆脱干扰的必要性,然后摆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目的是让读者明了问题的来龙去脉、症结所在,活泼思想,减少执着。这个设想有幸得到学林出版社的支持,使得想法得以实现。虽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但要真正立起来,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有艰苦的工作要做,目前书中摆出的新观点、新思想还大有充实完善的必要,甚至有修正取代的可能。
策划这套书还有一个出发点是写法,虽然讨论的是复杂的学术问题,但还是要写得浅显一点,通俗一点,尽量少用难懂的名称术语,篇幅简短一些,一个问题一个小册子,不让一般读者觉得深奥繁复,不得要领,望而生畏。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目前的面目还大有改进的余地。
我们希望这套丛书不仅对专门从事语言研究的人,不管是老将还是刚入门的新手,对广大的语言教师,包括外语和母语的教学,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而且希望那些对语言问题感兴趣的朋友,那些在语言工程、信息处理、语言心理、语言哲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人士也能从中获得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示。
2017年12月12日
hhh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转发一位老前辈的评价:一字铺开,逐点深入;既有学术价值和理论建树,又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当细细品读。
评分写论文想看的书,推荐推荐
评分写论文想看的书,推荐推荐
评分hhh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hhh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写论文想看的书,推荐推荐
评分hhhhhhhhhhhhhhhhhhhhh
评分hhhhhhhhhhhhhhhhhhhhh
说“的”和“的”字结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