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有所念人
清扬婉兮|作品
《花火》系列杂志强档连载
软萌考古系女生×清冷小仙男的甜美幻恋
她遇上了一次来自千年前的心动
但这是一段并不属于她的浪漫童话
他沾染她的心血幻化成人
只为寻访恋人的下落
我等你,如果你不来,我会一直一直等下去,你心里想着有一个人永远在等你,就不会不来的。
2月《弦有所念人》,重磅来袭!
作品简介:考古系女生谢韵娓厨艺一流,愿望就是做一个贤妻良母,毫无音乐细胞的她,为博得男神的好感,硬着头皮去学古琴,却不料弹出了一个古装美少年。原来美少年叫离弦子,是血珀琴上的一根琴弦,因沾染了谢韵娓的指尖血幻化为人……怪事囧事笑事轮番上演,两人约定:他教她琴艺,她帮他寻访爱人细辛的下落……
清扬婉兮,陕籍女子,现居西安,知名写手,文风细腻清新,短篇散见于国内众多知名杂志,长篇已出版《十年锦灰》《九月的天空下了雨》《你是我藏不住的秘密》等作品。
十颜推荐:很喜欢这个轻松而欢快的奇幻故事,所以把它推荐给大家,清扬婉兮的文字总是能非常准确地触动每个读者,让人会心一笑,或是鼻尖一酸。神经大条的谢韵娓、善良深情的阿离,还有故事里的所有角色,他们栩栩如生,仿佛就在我们身边,除了构思精巧、情节扣人,故事里随处可见的古韵和美食,也一定会让你爱不释手!
第一部分
五味杂陈
第一节
一碗面的 game start
第二节
咕嘟咕嘟,此肉烂乎?孤独孤独,无人来食
第三节
“紫金龙”腊肉火锅
第四节
开水白菜的晚宴风波
第五节
清蒸鲈鱼,小心有刺
第六节
好吃不过饺子
第七节
此扣肉非彼扣肉
第八节
葱油拌面的深夜告白
第二部分
炊金馔玉
第九节
铁锅羊肉一家欢
第十节
地软包子的人生哲学
第十一节
辣条的诱惑
第十二节
“芝士”就是力量
第十三节
烤鹿肉的前世今生
第十四节
二月兰这种野菜,也有悲欢离合
第三部分
余味未尽
第十五节
一个人的麻辣烫
第十六节
尾声
第一部分 五味杂陈
第一节 一碗面的game start
01
据说上课偷吃的零食,才是真正的人间美味。曾经有调查问卷显示,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在上课时偷偷吃过零食,另外那百分之二十的人在课堂上闻着各色零食散发出的味道,现场脑补等会儿下课吃什么好。作为标准的吃货,谢韵娓可谓达到了至高境界,因为她堪称那百分之八十和百分之二十的综合体。
此刻,教室里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夹杂着窸窸窣窣的嚼东西声音,而微敞的窗户也肆无忌惮地吸纳着不知哪里飘来的一股若有若无的鲜香。谢韵娓深深发现,这种折磨简直让人痛不欲生。她干脆直接停下装模作样拨动琴弦的手,闭着眼睛,抻着脖子朝窗外使劲嗅了一把,试图寻找香味的来源。“莫非这间教室离学生食堂比较近?听说音乐学院的伙食不错,等会儿下课去体验一下?”她咽咽口水,暗暗想着。
讲台上,那位穿着对襟禅服仙风道骨的古琴老师已经弹罢一段精彩的示范,她颇觉琴韵悠长,余音不绝,抬头即看到下面一众同学沉醉其中。她满意地点点头,目光直接圈住谢韵娓。而沉浸在对美食的搜寻中的谢韵娓竟浑然不觉。
“临窗那排倒数第三位同学,请你把我刚才示范的指法正确地弹奏一遍。”老师淡淡的一句话打断了谢韵娓的神游。
突然一下子收到周围诸多注视的目光,谢韵娓才惊觉——临窗那排倒数第三位同学是自己。
“啊!”谢韵娓轻轻惊呼,待回过神来,已是方寸大乱,什么指法?她根本没听一点进去啊!
她缓缓站起身,嗫嚅:“老师,不好意思,我没太学会。”
老师皱皱眉,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不动声色地说教:“大家还记得我刚才讲的学古琴的好处吗?嗯,对。古琴的音色和雅高贵、悠远沉静,‘它是你内心的歌唱,可以使你远离浮躁和喧嚣,让你获得心灵的平静和安宁’。古语说‘静可生慧’,因而你内在的修为、悟性和智慧,都会随琴技的增长,获得潜移默化的增长。不过话说回来,其实啊,学古琴最大的好处是养生,它被称为弦上太极,琴中气功,需要两只手和左右脑同时运转起来,所以啊,学古琴的人,将来不容易得老年痴呆……”老师的长篇大论还没说完,谢韵娓又被窗外的香味勾得神游天外。
等同学们被老师的幽默逗笑,她才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吃?吃什么?”
这一次,全班哄堂大笑。她则一头雾水。
古琴课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古琴老师大概是觉得面子上有点挂不住,临走出教室门的时候,对谢韵娓说:“你先别急着走,把我课上教的指法练一练,我等会儿来检查。”
别急着走?老师,您开玩笑的吧?不用这么认真啦!我不是本校古琴专业的学生,我只是报个成人古琴班,一星期来上一节课而已。谢韵娓哭丧着脸,却也不敢公然违抗师命。
她恭敬地目送老师走出教室,又眼巴巴看着其他同学陆陆续续抱着琴离开。很快,偌大的教室只剩下她一人。
她心不在焉地拨两下琴弦,朝门外瞅两眼,再拨两下,再朝门外瞅两眼,生怕古琴老师把她这个苦练琴的学生给抛诸脑后了。一不留神,手指忽然一阵刺痛。低头一看,天啊,食指竟然被细细的琴弦割伤流血了!她这把琴是家中收藏的古琴,琴弦古法制作,很容易不小心割到手,像她这样的菜鸟被割伤,也不足为奇了。
年轻人血旺,血珠子不停地冒,她忙起身走出教室,到隔壁的洗手间去清洗。看着流水顺着食指缓缓滑过,谢韵娓心里委屈地暗想:“帆哥哥啊!都是为了你,我才来学这劳什子古琴;都是为了你,我才受了伤,你不能辜负我啊!呜呜呜,嘤嘤嘤……”
清洗完毕,血也止住了,细看之下,只是一个很小的伤口。她收起龇牙咧嘴的表情,轻舒一口气,一出洗手间,迎头与古琴老师撞上。
“老师,我,我手不小心割伤了,今天能不能先回家?”她一脸委屈和无辜。
老师颇有深意地盯着她,叹口气,无奈地摆了摆手:“走吧走吧!”
她如临大赦,直奔教室,准备收拾东西,然后寻摸美食,饱餐一顿。
刚到教室门,就听见一阵悦耳的琴音娓娓传来,她怔住了。
她偷偷扒着教室的门,探头望进去,只见她的古琴前,坐在一位着古装白衫的帅哥。那帅哥眉心紧蹙,轻弄琴弦,美妙的琴音从他的指间流泻而出。一时如叮当作响的泉水,一时如窃窃私语的小溪,一时如波光粼粼的湖面,一时如排山倒海的大潮……静动、缓疾,他随意切换,流畅自然。
谢韵娓简直听呆了,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延而出,心里不住惊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音乐学院真是牛人辈出,连一个学生都弹得一手如此上佳之琴。”
再看那白衣的帅哥,一时之间,他整个人似乎融在光里,高贵而优雅。
“咕噜。”谢韵娓的肚子适时叫了一声,似乎是在催促主人,饭点已到。
谢韵娓尴尬地暗自抚了一下肚子,顺手整理一下头发,轻轻地走过去,小心翼翼地说:“同学,你弹得真好听!只是,只是这琴是我的,我现在准备去吃饭了。”
白衣帅哥抬头,一脸茫然,蝶翼般的睫毛忽闪着,上下打量了她一番,收回了手,沉默地站起身。
她一边装琴,一边偷瞥那帅哥的一身白衣,禁不住好奇地问:“你是表演系的?你们在拍戏?古装戏?”
不承想,那帅哥的嘴唇嚅动下,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什么也没说。
拍个戏了不起啊,没礼貌!她轻轻地“哼”了一声,收好了琴,犹疑地回望他一眼:“再见!”
从文学形式上看,这本书进行了一次大胆的结构实验,完全颠覆了我对传统叙事结构的认知。它采用了多重叙事视角,并且这些视角之间存在着信息的缺失、误解甚至是故意扭曲,这使得“真相”本身成为了一个流动的、需要读者主动去拼凑的概念。每一次切换视角,就像是拿到了一份新的碎片,你必须不断地校准自己之前建立起来的认知框架。这种非线性的、碎片化的叙事手法,不仅增加了阅读的挑战性,更带来了一种令人兴奋的智力挑战。它要求读者保持高度的警觉和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叙事中的不确定性。这种对传统“上帝视角”的舍弃,反而创造出一种更具现代感的真实感——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永远是片面的、主观的。最终组合出来的全景图,是读者自己努力构建的结果,这份专属感是其他线性叙事作品无法比拟的。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堪称鬼斧神工,简直像一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高潮迭起却又张弛有度。开篇处,作者仿佛是以一种近乎冷峻的姿态将你推入故事的核心,信息量庞大却又不失引导性,让人在迷雾中摸索前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随后,情节的推进如同水银泻地般自然流畅,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每一个转折都恰到好处地吊着读者的胃口。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关键节点上设置的那些“留白”,它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解释的权利交给了读者,这种不设防的信任感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参与感和推理欲。到了后半部分,节奏陡然加快,仿佛是乐队的终曲部分,所有铺陈的线索和情感如同火山喷发般爆发出来,那种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让我几乎是屏息凝神地一口气读到了最后一页。这种对阅读体验的精妙控制,让这本书不仅仅是消遣,更像是一场智力上的马拉松,考验着读者的专注力与耐心,回报则是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
评分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带给我的整体感受,那一定是“复杂性”。这里的复杂性并非指晦涩难懂,而是指作者对人性的剖析达到了近乎残酷的真实。书中的每一个主要角色,都没有被脸谱化地定义为纯粹的善或恶,他们如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充满了矛盾、犹豫和自我欺骗。我常常在阅读中陷入一种自我审视的状态,书中人物在关键时刻的选择,迫使我去思考自己面对类似困境时,会做出怎样的反应。作者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光鲜外表下的脆弱与自私,同时也极其精准地捕捉到了那些微弱却坚韧的良善之光。这种对人性的多维度、非线性描绘,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它没有提供简单的道德标准,而是呈现了一个充满灰色地带的成人世界,这种坦诚和深度,让人读后久久不能平复,因为我们都在那些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模糊的影子。
评分这本书在世界构建上的野心和执行力,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作者似乎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而又紧密交织的微观宇宙,里面的规则、历史和文化都拥有惊人的自洽性和深度。你不会感到这是为了情节服务而生硬拼凑的背景板,而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存在。我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其中描绘的那些复杂的社会结构和隐晦的礼仪规范,每一次深入挖掘,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和更深层的联系。更妙的是,这种世界观的展现并非通过冗长的设定说明,而是巧妙地融入在人物的对话、日常的琐事以及环境的描写之中,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个世界的生存法则。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感觉自己真的踏足了那个构建出来的空间,而非仅仅是透过文字的窗户向外窥视。对于喜爱细节和深度思考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一个宝藏,值得反复品味,去解读其中蕴含的社会寓言和哲学思辨。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功底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读起来像是在品味一坛陈年的老酒,每一个字都经过了精心的打磨和酝酿。作者的笔触细腻入微,无论是对人物复杂内心的刻画,还是对宏大场景的描绘,都展现出一种驾驭文字的强大自信。我尤其欣赏其中那些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含深意的比喻和象征,它们像夜空中的繁星,初看是零散的光点,细品之下,却能勾勒出一幅完整的精神图景。阅读的过程中,我时常会因为一句精妙的表达而停下来,反复咀嚼其中的韵味,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倾注的心血。这种纯粹的文字美感,在当今快餐式的阅读风潮中,实属难得。它不仅讲述了一个故事,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与读者的智力与情感的深度对话,让人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能在语言层面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和启发。这种对文字本身尊重的态度,让整本书散发出一种沉静而持久的魅力,读完之后,脑海中回荡的不仅仅是情节,更是那些令人过耳不忘的句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