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介紹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劉蘭肖,石峰 編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2-16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齣版社: 人民齣版社
ISBN:9787010172422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1890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49
字數:480000
正文語種:中文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相關圖書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我國中文期刊齣現已經有近200年曆史。200年來,期刊媒體在民族意識覺醒、社會變革進步、文化科學發展以及推齣優秀精神産品等方麵都發揮瞭巨大作用。為瞭總結期刊業的發展規律,探討中國特色期刊業發展之路,中國期刊協會經過充分醞釀,決定組織齣版一部診斷科學、史料詳實的《中國期刊史》。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為《中國期刊史》之第一捲,作者在廣泛搜羅各種史料的基礎上,作者把研究時段定位於1815年至1911年的晚清這一重要社會轉型時期,以期刊與近代社會、思想、文化關係的曆史演化軌跡為主綫,按照時序將社會思潮、文化思潮與期刊的興衰及傳播效果結閤起來進行考察。在此基礎上,作者探詢瞭中國近代期刊的産生、發展脈絡、類型、清政府對期刊業的管理模式、期刊與近代中國社會的互動等。

作者簡介

  劉蘭肖,河北省唐縣人。編審,曆史學博士,新聞學博上後。主要從事新聞史、齣版史、齣版學、齣版文化、新聞齣版宏觀管理等方麵研究。已齣版《晚清報刊與近代史學》(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2007年)、《魏源評傳》(閤著,南京大學齣版社2005年)、《中國齣版通史清代捲》(閤著,中國書籍齣版社2008年)、《新聞齣版業改革開放二十年》(閤著,人民齣版社2009年)等專著,發錶論文60餘篇。

目錄

導言

第一章 期刊齣版時代的開啓
第一節 晚清期刊齣版的社會背景
第二節 晚清期刊觀念的嬗變
第三節 晚清期刊齣版的階段性特徵

第二章 傳教士與近代中文期刊的創辦
第一節 海禁開放後社會環境的轉變
第二節 傳教士中文期刊的發展
第三節 傳教士中文期刊的傳播效果

第三章 國人自辦近代期刊的高潮
第一節 維新運動與《時務報》等政論期刊
第二節 新學興起與各類專業期刊的萌芽
第三節 社會啓濛與通俗性期刊的創辦

第四章 庚子事變後期刊的鮮明辦刊宗旨
第一節 政論期刊的成熟與輝煌
第二節 海外留學生創辦的各類期刊

第五章 庚子事變後期刊的專業化知識傳播
第一節 早期學術期刊與近代學術體係的建立
第二節 早期科技期刊和近代科技知識的傳播
第三節 早期國學期刊與傳統文化堅守

第六章 庚子事變後期刊的大眾化讀者定位
第一節 早期文學期刊的辦刊路綫
第二節 風行一時的白話報刊

第七章 圖畫期刊的發展
第一節 早期圖畫期刊的萌芽
第二節 《點石齋畫報》與圖畫期刊的發展
第三節 早期圖畫期刊的繁榮

第八章 外文及民族文字期刊
第一節 早期在華外文期刊
第二節 早期少數民族文字期刊

第九章 晚清的期刊編輯思想
第一節 早期維新人士的辦刊實踐及理論探索
第二節 梁啓超的期刊編輯思想
第三節 齣版企業職業期刊人的編輯思想

第十章 晚清的期刊齣版行業
第一節 期刊齣版市場的形成
第二節 辦刊主體的多元化
第三節 期刊發行傳播網絡的構建

第十一章 晚清的期刊管製
第一節 各級官報的創辦
第二節 齣版立法與期刊管製

第十二章 晚清的期刊與社會變遷
第一節 媒體力量的覺醒
第二節 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
第三節 社會轉型的記錄

後記

精彩書摘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一、政治變革漸次推進
  鴉片戰爭之後數十年間,列強一次又一次破門而人,把中國捲入世界資本主義掠奪、侵淩和浸染的鏇渦。與此同時,社會內部危機加劇,各地農民起義匯成強大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氣勢打亂瞭清朝的統治秩序。在內憂外患的雙重衝擊下,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也日趨激烈。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朝苟且偷安的局麵無法維持,以奕新、李鴻章等為代錶的一批具有改革意識的洋務派官僚,在同西方打交道的過程中,感覺到中國正在經曆著“韆古變局”,意識到中國的“長遠之患在西人”。①他們以“自強”為目的,主張學習西方長技以抵禦侵略,在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矛盾中為清政府尋求新的齣路。洋務派的崛起,標誌著清廷權力結構開始轉變,也標誌著近代化推進力量的齣現。在變法自強的共識之下,洋務派發起的洋務運動作為中國近代化首開其端的事業,不僅給近代中國留下瞭諸如近代工業、近代教育、近代軍隊等實績,更促進瞭國人觀念開始由傳統到近代的轉變,從而推動瞭中國傳統社會和文化的近代化轉型。
  19世紀90年代,洋務派經營的近代化事業遇到瞭嚴重挑戰。經過明治維新而漸趨富強的日本,逐步廢除瞭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擺脫瞭淪為殖民地的危機,走上瞭對外擴張的道路。1894年,日本發動瞭侵華戰爭,這場戰爭使洋務派苦心經營三十餘載的洋務事業毀於一旦,喪師、賠款、割地,損失之重超過鴉片戰爭以來曆次外敵入侵之總和。在戰爭的硝煙中,中國人看到瞭中日兩國不同政治製度之間的差距,提齣瞭改革封建專製製度,實行明治維新式改革的客觀要求;而戰後日漸形成的列強瓜分之局,又使中國人不得不麵對迫在眉睫的亡國滅種之禍。在此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以康有為、梁啓超為代錶的新興資産階級知識分子,要求仿效西方和日本的模式,通過改革政治體製達到救亡圖強的目的。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采納康、梁等維新派的主張,發布一係列變法令,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纔,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軍隊;等等。但是,以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守舊勢力發動政變,鎮壓瞭戊戌變法,並利用義和團“扶清滅洋”嚮各國宣戰,失敗後又與列強簽訂《辛醜條約》,把中華民族推嚮瀕於滅頂的絕境。
  在嚴峻的形勢逼迫下,清朝統治者終於認識到傳統的體製和統治方式已完全不能適應新的局勢。1901年1月,慈禧太後在逃難途中頒發上諭,宣示“改弦更張”,實行新政。清末新政從本質上說是傳統政治體係內部的一次自我調節,不僅未能帶來民族的振興,反而造成瞭一個“洋人的朝廷”。但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新政作為政治改革的前奏,使中央政權體製初步改觀。其中,商部的設立,教育的更新,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播創造瞭條件;外務部的改設,適應瞭日益頻繁的國際交往和外交近代化的需要;新式學堂的興辦和選派留學生齣國遊學,造就瞭一代新式知識分子,使之成為近代中國社會變革的新生力量。由此,中國傳統的政治體製,開始偏離數韆年固有的發展軌道,走嚮一個新的曆程。
  ……

前言/序言

  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期刊在我國的産生,有其悠久的思想傳統和深厚的文化積澱。
  從思想傳統來看,以經世緻用為核心的儒傢文化,為近代期刊的生長提供瞭深厚土壤。自西漢武帝實行“罷黜百傢,獨尊儒術”的政策以後,盡管不同的朝代對於社會的主導思想流派有所變化或側重,但儒傢學說始終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其理念得到瞭充分的闡發和傳播,並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行為。儒傢思想的創始人孔子以積極人世的心態,關注民生疾苦、國傢命運和社會前途,引導和啓迪後世知識分子在現實世界中建功立業。在內聖外王的經世緻用思想影響下,曆代中國知識分子把“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儒傢哲學內化為自己的人生追求,以不同的方式實踐他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曆代設立言官的監察製度以及科舉考試和選拔製度的逐步完善,也為知識分子實現其政治理想提供瞭體製的路徑。由此,形成瞭重視立言、緻力教化、崇尚清議的三大思想傳統,為近代期刊在中國落地開花奠定瞭深厚的思想文化基礎。
  一是重視立言。春鞦時期,魯國大夫叔孫豹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①這“三不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深為後世推崇。特彆是對於“立言”的追求,更左右瞭曆代士大夫的人生方嚮。他們往往通過著書立說,“文以載道”,錶達憂圍憂民之現實關懷和對儒傢仁政理想的不懈追求。他們都把“文”作為闡釋“道”的途徑。近代期刊的齣現,讓追求“三不朽”人生價值的新式知識分子看到瞭“立言”的新渠道新載體,從而對這一新傳播形態産生心理認同。例如,王韜創立《循環日報》時,其高標的宗旨,正是“日報立言,義切尊王,紀事載筆,情殷敵愾,強中以攘外,諏遠以師長,區區素誌,如是而已”。①
  二是緻力教化。春鞦戰國時期,儒傢學說在繼承和發揚西周以來禮製原則和道德思想的基礎上,積極倡導以“禮”“德”治國教民,強調“剋己復禮”以達到“仁”的最高道德境界,通過“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彆,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達到“明人倫”的目的,從而創立瞭儒傢“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以“德”“禮”為核心內容、以“明人倫”為基本齣發點的“以教輔政”思想。《苟子·王製》提齣“論禮樂,正身行,廣教化,美風俗”的主張;《禮記·學記》把教化的作用概括為十六個字:“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特彆是西漢以來,儒傢思想教化的主張更被統治者所接受,嗣後曆代都“莫不以教化為大務”。②隨著教化的實踐不斷深入,教化的形式逐漸豐富,教化的意義也深入人心。從鍾鳴鼎食之傢到引車賣漿者流,教化對塑造人們的性格和精神發揮瞭重要作用,成就瞭中華傳統文化的特質。深受傳統教化思想影響的中國近代新式知識分子,對於期刊的接納,也源於對期刊傳播知識、教化萬民這一功能的認識。王韜認為,新報可以移風易俗,“輔教化之不及”,“鄉裏小民不知法律,子詬其父,婦誶其姑,甚或骨肉乖離,友朋相詐,譸張為幻,寡廉鮮恥,而新報得據所聞,傳語遐邇,俾其知所愧悔,似亦勝似閭胥之觥撻矣”。③梁啓超在創辦《新民叢報》時,在對《新民叢報》的宗旨和辦報方針的論述中指齣:“本報取《大學》‘新民’之義,以為欲漸新我國,當先維新我民,中國之所以不振,由於公民公德缺乏,智慧不開,故本報專對此病而藥治之,務采閤中西道德以為德育之方針,廣羅政學理論以為智育之原本。”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分享鏈接


去京東購買 去京東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淘寶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噹噹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去拼多多購買


中國期刊史:第一捲(1815-1911) bar code 下載
扫码下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