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人生四书(畅销修订版融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的人生智慧体系谷园“中国式励志系列”奠基之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四书”包括《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塑造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基础,堪称中国人的“圣经”。 “四书”几乎包罗了人生中的所有问题,尤其对于做人做事有着深刻而实际的意义。历代以来,凡是吃透“四书”的人,无论为官、从政,还是求学、经商,都能取得不凡的成就。 本书站在现代青年人的角度,撷取“四书”中流传千古的智慧精华,并结合现实工作、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从人生、世界、人性、人格、待人、处事、领导、财富、家庭、修养、学习等方面进行深刻而生动的解读,给读者以智慧的启迪,帮助读者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现实难题。
谷园, “中国式励志”理念的开创者,爱奇艺国学励志脱口秀《谷园讲通鉴》的主讲人。 谷园先生一直致力于传统经典现代化的传承工作,把四书五经、黄老庄韩、史记通鉴等中国文化中影响深的经史著作,梳理解读为适合大众阅读的中国式励志书。目前已出版畅销书:《吃透曾国藩》《人生四书》《简易经》《谷园讲通鉴:这才是战国》《谷园讲通鉴:这才是秦汉》。其中《人生四书》韩文版正在韩国热销。
人生想什么就会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当怎样活着人生的八大基本问题做你自己中庸之道做一个理想主义者简单人生人生的框架生命是一个走向永恒的过程终极价值不要精神胜利法德才之辩游戏的意义要有长远的考虑儒家的三大柱石命运靠自己把握儒家的出世态度谁都能成功人生三乐我们都拥有宇宙中最宝贵的东西我行吗?我行!底层体验加精英意识积极看待生命中负面的东西渐修与顿悟你有信仰,你信儒教世界发展是硬道理道在生活中马太效应蝴蝶效应诚信赢天下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神生命轴线自然更重要二进制思维人性做有良知的知识分子要清楚性欲对人的影响力不患贫,患不均最佳距离把握他人的需求把握大众传播心理好为人师人性本善人格中国式超人圣人是一种典范人淡如菊孔子的理想名臣的人格境界士就是有精神追求的人仁是道德的核心不做老好人理想主义情怀做个大丈夫领导者的五种修养待人对别人的期望与要求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不抛弃,不放弃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法宝人生的意义最终在于收获感情观人之法服务领导要注意的两点面向未来,春暖花开做人要厚道帮助别人成功是自己成功的基石年轻的力量忠于老板是基本的道德四海之内皆兄弟朋友问题和为贵交际的节点善的四个关键词要敢于对领导说“不”博爱待人统一思想是合作的基础做个直人处事想到就做热爱自己的工作对事业要有超然的态度要培养预见能力做事之道凡事要有先付出的意识靠脑袋吃饭对节俭的反思胆大要有度第一个伟大的学生人生贵有恒尝试者赢乘势者胜要有天地人的整体观大事是怎样做成的小不忍则乱大谋你是好人赢得信任是前提让为我所用的东西锋利精良儒家的人才观追随那些了不起的人怎样说话怎样听人说话领导领导者的第一大问题政治的秘密正名教育培训不越位做人三层次精神领袖容忍个性强的下属领导者的框架领导者的四种武器领导者的终极智慧财富财富之外赚钱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义利之辩财散人聚摒弃对富人的偏见生财有大道怎样面对贫穷或富有婚姻婚姻是一个大学堂孝是人生之本做个顾家的男人儒家的女人之道最持久的快乐兄弟情家庭教育与爱的中庸修养中国人修养的最高境界修身概述在反省中提升骄傲与谦虚要培养厚重的气质怎样搞定人颜回的修炼颜回的高明道法自然跳出患得患失的怪圈四个约定人为何有错不改平常心即是道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克己复礼随遇而安做官的两大基本品质三戒处世为人的框架五大功夫与天地境界谈名声养心五字心法难矣哉学习第一个伟大的老师文化传承者好学是最大的智慧背后的力量慎独修炼学者的生活古来圣贤皆寂寞向后穿越谈异端虚荣心是个大怪物自我教育,赢在未来把迷失的心灵找回来包打天下的小尺子功夫不到家不行学习与思考不可偏废知己终生学习交流的意义治学之道人生的长线迎合别人不如迎合自己学以致用读书无用论音乐的功能独立思考立乎其大学会了弘道者附录可爱的孔子儒家的政治思想儒道墨法思想浅议四书成语佳句简解
人为什么活着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一门哲学至少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人为什么活着?二是,人应当怎样活着?否则就称不起哲学。有一次,孔子的大徒弟子路问他怎样去跟鬼神打交道。在那个时代里“巫”是很普遍的,鬼神的概念应当很明确。我们的童年在农村里度过,晚上没有电,关于鬼的话题就很多。儒家在这个问题上,一贯是相对理性的,但还达不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高度。于是孔子回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意思是:人应当关注当下,关注日常生活,跟人打交道都做不完美,就去想跟鬼神打交道,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没想到子路的话是有埋伏的,他说,如果不考虑鬼神的问题,那么我们怎么面对死亡呢?以现代人头脑里的那些鬼神思想,很容易理解子路的困惑:人死后到底有没有灵魂仍然活着呢?如果没有,一个人活了几十年就死掉了,就清零了,那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如果没有意义,那人为什么还要活呢?但孔子依然用刚才的句式,淡然地回答:“未知生,焉知死?”似乎是回避了这个问题:你先自己好好活着,活明白了再说吧;活都活不好,还想什么死?对于这个人生的根本问题,我是在十七岁时为之困惑并认真思考过的。我曾经请教一个很聪明的女同学,她的回答跟孔子的回答很像,她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就是过好眼下的生活。当时,我并不满意这个答案,恰好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生物学家写的关于蚂蚁的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启发我从一只蚂蚁的角度去反思生命的意义。一只蚂蚁为什么活着?答案是:不为什么,只因为蚂蚁这个物种存在。如果所有的蚂蚁都死掉,那么这个物种就完了。如果所有的物种都死掉,那宇宙间的生命就完结了。如果所有的生命都没有了,那冷冰冰的宇宙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周易》讲:“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存与发展是宇宙的大德、大道,是宇宙间的最高价值,也是宇宙存在的意义所在。每一个渺小的生命,之所以活着,就是为了贯彻和实现这种生命意志、价值、意义。《周易》讲:“天行健!”人唯有好好活着,活出这种“天行健”的精神,才是对“人为什么活着”最好的回答。人应当怎样活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这是《大学》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它回答了人生中第二个重要问题,即:人应当怎样活着?“大学之道”不是今天上大学的道,而是指人生之道、人这辈子像样的活法!怎样的活法呢?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三点,并称为儒家的“三纲领”。所谓纲领,就是说,儒家千言万语、千百年来、千辛万苦弄的这套思想体系的根子,就是这三点。儒家的主流相信人性本善,人有先天的良知、良能,人的天性中就包含了仁、义、礼、智等价值和能力,天性中就存在着真、善、美。这些品质就是人的“明德”。“明明德”就是把这些“明德”彰显出来,就是要不断完善人的内在修养和德行,追求圣人的境界。外在的要“亲民”,仁者爱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要孝敬父母,关爱家人,善待亲朋同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把仁爱之心不断推而广之,进而造福社会,甚至于把这种爱给予人类之外的自然万物。要发挥自己的能力,积极实践,把这些爱落到实处。如此一内一外,用儒家的术语讲,就是“内圣外王”。“止于至善”一方面是对前两项的总结。人不论内在的也好,外在的也好,都应当向一种至善的境界不断努力,这个过程是没有止境的,它强调的是一个方向。每个人各有不同的天赋和际遇,在这两个方面最终走多远,同样各有不同,但重要的是这个过程、这个方向。“止于至善”另一方面是对前两项的超越。超越物我,超越现实人生中的追求,进入一种形而上的境界。这类似于道家、佛家所谓的得道或成佛,用《中庸》里的话讲,则是要“参天地之化育”,使自我融入天地自然的大道之中。世界上所有的宗教对于“人应当怎样活着”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有不同程度的否定现世人生的倾向。唯有儒家最为积极地肯定现世人生的意义,教会人们怎样活着,并且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最高的意义。
中国式励志的根本在儒家“中国式励志”是我在《吃透曾国藩》的序言里提出的概念。我认为,今天市面上那么多励志书,基本都是卡耐基一路的外国人写的,是建立在西方文化的基础上的。咱们国家有几千年的文化,青年却要靠外国人的文化精神来激励自己,来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这挺悲哀的。曾国藩这么成功,他也没看卡耐基啊,还有无数的圣贤豪杰,他们的成功靠的都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和智慧,这些文化和智慧,就是中国式励志的基础。那么,这些文化和智慧到底是什么呢?我认为,有必要梳理一下,把这些好东西都明明白白地整理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再去跟卡耐基PK一下高低。怎么梳理呢?挺简单的,就是看看曾国藩看得最多的书是什么、影响他最大的书是什么,就OK了。什么书呢?这也是很容易回答的,就是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他在28岁中进士之前,天天抱着啃的,就是这四本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他对这四本书的内容倒背如流、滚瓜烂熟,你随便念一句里面的话,他闭着眼都能知道在书里的哪页哪行。你要不信,可以让你家孩子从3岁到28岁天天看这四本书,他也能这么厉害。不止曾国藩如此,还有王阳明,近来读王阳明也成风气,我们看他的全集里,多数的内容都是在讨论对“四书”的理解,他的“致良知”“知行合一”,都是从“四书”里引申出来的。还有蒋介石等近代史上的风流人物,大致都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很多人即便对“四书”持批判的态度,但人生作派却是受了“四书”深刻的影响,比如胡适晚年就讲,自己其实是个儒教徒。“四书”从元代以来,就被官方确立为科举考试的教材,无论权贵还是平民,想当官,一般就得参加科举,考秀才、举人、进士,考题都不出“四书”的内容之外。要知道,在古代,那个官本位思想比现在要严重得多,读书为什么?上学为什么?为科举!所以凡读书识字的,都是奔着吃透“四书”的。吃透“四书”,就可以考高分,然后就能当官。有人可能会问:就凭读好了这四本书就有能力有资格当官了?皇帝老儿的脑子进水了吗?进水也不可能都进水吧。这只能说明“四书”是真有用,吃透了“四书”的,出来当官,大致是没有问题的。那么,反过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讲:当一个好官,一个好的领导者,或者一个成功者,所需要的那些思想、智慧、精神,“四书”里全都有。这样说,大体是不错的。而且,也不单纯是想做官的才读“四书”,《红楼梦》里“宝黛相会”那一段,贾母问黛玉读什么书,十几岁的黛玉说自己在读“四书”,宝玉则接过话来说,除“四书”之外,别的书都是垃圾。要知道,曹雪芹对传统文化是批判的,可他对“四书”却是喜爱的。总之,几百年来的中国人,凡读书的都必读“四书”,“四书”就是中国人的“圣经”。那么,既然“四书”如此好,为何“五四”运动时,要被批判呢?要打倒孔家店,要把孔子贬为“孔老二”呢?这里就有一个大问题:儒家思想的打破与新生。咱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元的,先秦有诸子百家,东汉之后又传入了佛教。但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里一直是主流。中国的古书分四大类:经、史、子、集,最尊贵的就是经,到南宋时,经部里最终确定了十三本儒家的著作,被称为“十三经”,而这十三本书,简而化之,就是四书五经。儒家有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中庸,就是凡事要做到正好,不能过分,因为物极必反,一旦太过分,就会走向反面。可以说,截至五四前夕,儒家发展得太过分了。像王阳明这样被公认为有开创性的思想家,我们看他的著作,都很难看到真正的原创思想,他所标榜的也无非是自己对经典的解读更接近孔子的原意,而不是超越孔子。有个观点:一部西方哲学史都是在给柏拉图作注解。这话放在中国思想史上是更恰当的。这使得儒家越来越成为思想发展的禁锢,特别是在清末民初,面对世界列强的欺凌和各国的快速发展,知识精英们出来打破儒家,就成为一种必然。当然,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矫枉过正也是难免的。被打破的儒家思想并没有被毁灭,用学者余英时的话讲,它只是从一系列“建制”中退出了,不再是官方的意识形态,不再是思想家的“天花板”,它以一种“心灵积习”的状态,回归到日常生活,回归到每个平常百姓的身上,回归到一种更加平易自由的状态。在我看来,这被打破的儒家,更本质了,更纯粹了,打破反而开启了儒家思想的新生。新生的儒家思想,必然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它要在全球化的、文化思想异常丰富而多元的格局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怎样找到这个位置呢?我认为,这就像企业的产品定位,要分析对比竞争者的情况,发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并发展这种优势,使之成为核心竞争力,最终在市场格局里占据一席之地。我们要明白,在今天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哪些问题,儒家可以给出更加切实有益的解答或者帮助。我想,起码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等方面的制度设计上,儒家已经不先进了,只是仍有借鉴的意义。儒家的优势价值还是在于做人,在于人生,在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按儒家自己的说法,今天儒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具体到个人的“修己治人”上。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儒家的价值将由个人层面传导到社会层面。而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励志,也无非在于做人,在于人生,在于各种人际关系的处理。所以,我大胆地推论,今天儒家的价值在于励志,而这种基于儒家的励志,就是“中国式励志”。然后我们会发现,实践总是走在理论的前面。我称之为中国式励志的新生的儒家思想,早已经以异常生猛的态势包围了我们。何出此言呢?很简单啊,看看今天的“国学热”吧,《三字经》的热、《论语》的热、曾国藩的热、王阳明的热,都在印证这一点。这种“热”建立在人们怎样的心理基础上呢?是想去参加科举考试吗?还是想要独尊儒术吗?当然不是!大家都是本着很实际的态度,想从这些传统文化中得到做人的教益、人生的启示,让自己更加成功。而且,在这种热潮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儒家的“回流”。就像佛教发源于印度,却兴盛于中国,当印度本土的佛教几乎湮灭之时,又从中国传回了印度。儒家在中国被“五四”运动打破,之后的100年来一直被边缘化,但在日本、韩国却一直坚挺,并且培育出了优良的社会文化和无数精英分子。如日本近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还有与他一脉相承的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他们都提倡并践行儒家思想来经营实业,并取得了巨大成功。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儒家思想不单塑造了曾国藩这样的杰出官员,竟然还隐藏着财富成功的金钥匙!财富,这是现代价值的毋庸置疑的重要核心,是启动儒家的新引擎。所以,我们看到,今天的中国,越是企业老板越是在追捧王阳明,越是起劲地读“国学班”,而知识界却相对冷清,这是挺有意思的。我们把眼界放得再宽一点,儒家的发展早已不是中国及亚洲周边范围内的事了,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儒家就开始受到西方的重视,伏尔泰、托尔斯泰、爱默生等西哲们都对儒家称颂有加。曾经的中国首富梁稳根收购过一家德国著名企业,梁老板称,之所以能收购成功,要感谢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因为,那家德国企业的创办者最迷恋两样东西:一样是风电,另一样就是儒家思想。因为他相信,这两样东西未来可以拯救人类。而梁老板本人对儒家学派颇有研究,两人一见如故,收购这事也就成了。可见,即使在创建之后两千多年的今天,儒家思想仍然有着积极而巨大的现实意义。上述这些,大致讲了四书所承载的儒家思想的价值,以及与中国式励志的关系,点到为止吧。下面还有一个问题,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四书五经加在一起也有上百万字,又都是文言文,一般人怎么学啊?对这个问题,儒家本身就给我们提供了解决思路。用曾国藩的话讲,“肢体虽大,针炙不过数穴”,四书五经虽然浩繁,但可以取其精要。《论语》则讲,“道不远人”“切问而近思”,对于经典不必深究玄奥高深的道理,而应结合当下的工作、生活,朝着平易简单的方向去理解。《周易》讲,“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本着“简易化”的思路,一切就不是难题了。怎么“简易化”呢?答案是:化整为零。长篇不是难读吗?咱把它拆分开,取出精华的句子来赏析把玩,然后把这些精华的碎片重新拼合连缀起来,既容易读了,整体的精神又不损失。这就是我的构思。曾国藩传世文字数百万,《吃透曾国藩》只选了二百句,我相信,这二百句足以涵盖曾氏的主要精神。这本书也是如此。事实上,南宋的朱熹之所以编定“四书”,也是出于“简易化”的思路,四书比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要简单易懂得多,所以更容易普及,结果把儒家推向了新的高度。可见,“简易化”并不只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减损,而是一种发展方式。所以,我坚信这本书对于儒家学派有发展的意义,即便是微乎其微的。古人有句话叫“皓首穷经”,他们注解四书五经常常是花一辈子的工夫,朱熹临死都还在修订《大学》,凭我这样的小青年还能整出点新东西来吗?我想,这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对于圣贤有了平等观的态度,我们对于宇宙有了更多了解。孔子提倡“举一反三”,我的理解和发挥即便有不合其原意之处,他应当也会原谅吧。是的,我理解的未必准确,可人生有标准的答案吗?我想,重要的在于我们了解了,思考了,奋斗了!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里,我阅读了张君劢的《新儒家思想史》、钱穆的《四书释义》、蒋伯潜的《四书新解》、陈立夫的《四书道贯》、吴量恺的《四书辞典》、汤一介的《儒学十论及外五篇》、余英时的《儒家伦理与商人精神》和《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杜维明的《体知儒学》、施忠连的《四书五经十日谈》和《四书五经名句辞典》等挺多的现代学者写的儒学方面的书,很受启发,这里也向他们致敬。当然,更重要的是向孔子致敬。就像现在很多人误会曾国藩是一个官场厚黑的高手,也有很多人误会孔子是一个失败的教书匠,甚至有学者断章取义地称其为“丧家狗”。事实上,即便以今天世俗的标准来看,他在生前都已经是非常成功的人了。他做到了鲁国的司寇,起码相当于今天省部级的官位;他授徒三千,其中俊杰辈出,算得上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私立学校的校长,放在今天肯定也上市了;他周游列国,拜访国君,虽然未被重用,但起码在国际上有较高的声望;他的思想学术水平,得个诺贝尔奖绰绰有余吧。你还要他怎样成功?再看身后,他不但被尊为“素王”(无冕之王)、万圣先师,还有两千多年世代望族的孔氏子孙。还有谁比他更成功?而他的起点有多低呢?他从小就是由单亲母亲带着,很小就给富人家放羊帮佣,一切全凭自学,你还要他怎样励志?就是这样一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留给了我们怎样的文字呢?用四个字可以概括:自强不息!这就是四书五经的灵魂,是中华文化的精义。
适合夜读,没事读一段想想。有四书译文就好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适合夜读,没事读一段想想。有四书译文就好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适合夜读,没事读一段想想。有四书译文就好了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适合夜读,没事读一段想想。有四书译文就好了
人生四书(畅销修订版融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的人生智慧体系谷园“中国式励志系列”奠基之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