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工具绘本大师山本忠敬耗费十年心力之作
山本忠敬先生是交通工具主题绘本的开创者,他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开始创作交通工具主题绘本,多部作品畅销日本数十年,在几代少年儿童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影响甚广。“绘本之父”松居直称其为“交通工具绘本界卓越的画家”。
山本忠敬先生自幼喜爱交通工具,在创作了诸多有口皆碑的交通工具绘本后,到了80年代,终于决定进行彻底的研究,决心要创作出不仅能让孩子喜爱,也能让大人欣赏的交通工具史图鉴。于是十余年后,两部重量级图鉴《山本忠敬的交通工具图鉴:飞机的历史》《山本忠敬的交通工具图鉴:火车的历史》问世。其画作之精良、容量之巨大、脉络之清晰,在绘画类交通工具史中至今难有能望其项背者。
2002年《山本忠敬的交通工具图鉴:火车的历史》出版后,次年1月14日,先生离世,享年87岁。此后,日本出版界为了纪念山本忠敬先生,将他创作的早已绝版的一些绘本作品陆续再版发行,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山本忠敬作品原画展。
◎300幅精密手绘,全面呈现世界火车200年的发展历程
这部图鉴以300多幅手绘图准确、漂亮、全面地呈现了世界火车200年的发展历程:以16到18世纪的手推车、有轨马车为开端,从1804年诞生于英国的世界一辆蒸汽机车到1999年日本新干线的700系“希望号”动车组。火车各部件的比例、车身的涂色,甚至螺丝钉的位置、乘客姿态都得到精准的呈现。
蒸汽机车如何诞生,怎样克服重重阻力得到政府认可,又如何进入世界各国,不断改进演变,驶向辉煌?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何时出现,3类机车之间又有怎样的竞争和接替?……世界火车200年的历史在书中缓缓展开。
◎250种车型恢宏呈现,详细数据、重要结构、关键原理、先驱人物、重大史实完整收录
著名的、经典的、古怪的、精巧的、雄伟的、袖珍的,全世界250余种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有轨电车、动车组恢宏呈现。汽缸大小、动轮直径、速度、长度、重量、功率等详细数据均随文标出。蒸汽机车和电力机车的结构、内燃机的4个冲程、内燃机车的传动方式、火车发明者特里维西克坎坷的一生、雨山机车竞赛、“大拇指汤姆号”的失败与成功、轨距的演变……重要的结构、原理、人物、史实完整收录,踏上真正全面的火车历史之旅。
另外,本书日文原版经由日本知名月刊《铁道迷》的名誉主编宫田宽之、名誉顾问手塚一协力审校。
◎引进自日本著名少儿图书出版社福音馆书店
福音馆书店成立于1952年,深耕少儿图书出版,至今已有60多个年头。在绘本之父“松居直”的带领和推动下,福音馆书店为日本图画书的勃兴乃至在世界图画书中占据重要位置起到了巨大作用。他们真正从儿童心理来考虑,努力让孩子从书里得到真正的乐趣。
《山本忠敬的交通工具图鉴:火车的历史》即由福音馆书店出品,畅销日本十余年。
以图鉴形式集中展现了世界火车两百年的发展历程:从1804年在英国诞生的首辆蒸汽机车到如今活跃着的高速列车,共计250种机车、有轨电车和动车组通过300幅精密、漂亮的插画呈现出来。同时收录了大量的详细数据,介绍了火车的重要结构、关键原理以及火车领域的先驱人物、重大史实。
著者简介
[日]山本忠敬
交通工具绘本开创者,被“绘本之父”松居直誉为交通工具绘本界卓越的画家。
1916年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曾在横滨电影学院担任漫画电影研究员,后来连续出版了多部交通工具绘本作品,成为了交通工具主题绘本的开创者。这些作品长期雄踞日本畅销榜前列,如1960 年出版的《慢悠悠的压路车》、1961 年出版的《忙碌的大卡车》、1963 年出版的《消防车吉普达》。此后,他又陆陆续续出版了数十部绘本作品,这些绘本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除了出版绘本外,山本忠敬还发表了许多关于绘本创作的文章。
2003 年1 月14 日,山本忠敬逝世。为了纪念他,他创作的早已绝版的一些绘本作品,近年来陆续再版发行。同时,在日本,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山本忠敬作品原画展。
译者简介
唐春明
毕业于清华大学第二分校电力工程专业,后在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学习。曾就职于北京市供电局生产技术科、日本株式会社YAMAGIWA。
1. 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的动力之源
●工业革命
2. 蒸汽机车的诞生
●理查德·特里维西克(1771—1833)
●雨山机车竞赛
●获胜的“火箭号”的出色结构
●“火箭号”之后,罗伯特·斯蒂芬森公司制造的机车
●蒸汽机车确立基本形式之前的改进过程
●乔治·斯蒂芬森(1781—1848)
3. 黑铁马在世界奔驰
●蒸汽机车驶入欧洲各国
●俄罗斯最早的铁路
●蒸汽机车驶入北美洲
●蒸汽机车“大拇指汤姆号”与有轨马车赛跑
●有趣的美国风格
●轨距
4. 19世纪后期:蒸汽机车的成长期
●4-4-0美国式机车和别致的烟囱
●1863年:世界最早的地铁行驶在伦敦地下
●日本第一条铁路开通
●世界上最早的电力机车
●19世纪80年代:复胀式蒸汽机车大发展
●日本19世纪末的机车概况
5. 蒸汽机车驶向辉煌
●强敌现身:电力火车正式登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机车
6. 蒸汽机车全盛时期
●蒸汽机车疯狂发展
●内燃机车驶上铁路
●流线型特快蒸汽机车的流行
7. 铁路近代化:火车的动力革命
●挥手告别蒸汽机车
●新型机车的涌现
●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机车概况
●20世纪铁路的压轴大戏——高速铁路网
●代表性高速列车的编制图
山本忠敬年谱
术语汇总
索引
主要参考文献
知识小辞典
●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轴式
●水柜机车和煤水车机车
●蒸汽机车车轮配置的表示方法
●复胀式蒸汽发动机
●蒸汽机车的过热装置
●内燃机车的传动方式
●柴油发动机的4个冲程
●电力传动内燃机车的结构
●美铁
●摆式列车
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就知道它绝对能抓住我家那个小捣蛋鬼的注意力。他最近迷恋上了“跑得飞快”的东西,尤其是火车。这本书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每一页都充满了活力。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介绍火车本身,还巧妙地融入了关于时间、速度和距离的概念,这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好的启蒙教育。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很独特,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通过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线索,把不同时代的火车串联起来。这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期待感。我的孩子,平时对文字不太耐烦,但这本书他竟然能坐下来听我读完整整一章,这是非常难得的。他会指着那些早期的火车图片,模仿那种“哐当哐当”的声音,真是太可爱了。 我非常欣赏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书中对火车司机室的描绘,那种老式的仪表盘和操控杆,都画得栩栩如生。这让孩子在欣赏美感的同时,也对“人如何控制这些庞然大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知识深度和广度把握得非常好,既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又不会因为过于专业而让阅读体验变得沉重。 这本书的用纸和印刷质量简直是顶级水准。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那种厚实感和质感,色彩的还原度非常高,那些金属的反光、铁轨的锈迹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一本面向低龄儿童的书籍来说,这种对品质的坚持是非常值得称赞的。我们家那本已经被他带到户外好几次了,但看起来依旧光鲜亮丽,可见它的耐用性。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似乎还暗含了一些关于社会变迁的教育意义。当读到火车如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城镇的发展时,我试着给孩子解释“以前要去很远的地方要走很久很久”,他表现出了明显的惊讶。这本书不仅是关于机械的,更是关于人类文明进步的缩影,非常具有启发性。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它对“速度”和“动力”的视觉化表达。我家孩子对“快”有种天生的痴迷,而这本书用非常巧妙的方式解释了什么是“推力”。那些蒸汽机车喷发的白烟,高速列车划破空气的流线型设计,都被艺术家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力。 我发现这本书在结构上有着一种奇妙的平衡感。它没有把所有的内容都堆砌在少数几页里,而是通过章节的划分,有条不紊地引导读者从蒸汽时代过渡到电气化时代,再到未来的磁悬浮概念。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孩子的认知曲线保持在一个舒适的爬升状态,不会因为信息量太大而产生挫败感。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在介绍火车文化和生活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仅关注技术,还涉及到了火车上的餐车、卧铺车厢,甚至是对火车司机的职业描绘。这让孩子意识到,火车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它还是一个移动的“社会单元”,里面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和生活场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让这本书的层次感一下子提升了。 此外,这本书的细节标注做得非常出色。每一个重要的部件,比如锅炉、活塞、受电弓,都有清晰的指引线连接到图注,并且用孩子能懂的词汇进行了解释。我不需要额外去查资料,就能很轻松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这是什么”的追问。这种即时反馈的学习体验,对低龄儿童的专注力培养非常关键。 最后,这本书的“可重读性”极高。我家孩子已经看了不下五遍,但每次都能发现一些新的小细节——也许是某个小动物躲在轨道边,也许是某个被忽略的信号灯。这种丰富的细节,保证了这本书的长期价值,它不是那种读完一次就束之高阁的“一次性”读物,而是一本可以陪伴孩子成长的“百科全书”。
评分这本书真是太棒了!我给我的小侄子买了这本关于火车的书,他简直爱不释手。我们家里的火车玩具都快被他摆弄烂了,现在有了这本书,他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把想象力和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书里的图片色彩鲜艳,细节非常丰富,看得出来作者在内容上做了大量的功课。 我尤其喜欢那些关于不同类型火车的介绍,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到现代的高速列车,每一种都有独特的魅力。小家伙特别着迷于那些老式的“冒烟的大家伙”,他会拉着我的手,指着书里的图片问我:“奶奶,这个会‘呜呜’叫吗?”我告诉他,那是很久以前的声音,现在我们有更安静、更快的火车了。这本书不仅是科普,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 这本书的文字部分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不像那种枯燥的教科书。它用一种孩子们能理解的语言,把复杂的机械原理和历史背景讲得清清楚楚。比如,书中对火车轮子和轨道之间关系的描述,我看了都觉得很有启发。而且,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结实,对于喜欢到处翻看书籍的小朋友来说,非常耐用,不用担心一下子就被撕坏。 说实话,我以前对火车也就是个大概的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火车的世界这么精彩。它不仅仅是交通工具,更是工业革命的象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看着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我都能想象出当年蒸汽轰鸣、烟雾缭绕的景象。给孩子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给他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运作方式的窗户。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做得很好,每一页的信息量都刚刚好,不会让孩子觉得信息过载。它懂得如何平衡文字和图像,让阅读体验非常流畅。我看到有些关于火车制造过程的图解,连我这个大人都看得津津有味。对于想培养孩子对工程、技术感兴趣的家长来说,这绝对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探索这个“铁轨上的巨人”的故事。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在设计上真的花了不少心思,它给人的感觉不像是一本普通的儿童读物,而更像是一本精装的艺术品。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插画吸引住了。它们不是那种呆板的写实风格,而是带有一种复古又灵动的气息,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那个火车刚刚崛起的年代。 对于我们这些喜欢研究交通史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也被低估了。它虽然是给“4-10岁”的孩子准备的,但其中对火车发展脉络的梳理却是相当清晰和逻辑严谨的。我发现自己也学到了不少关于早期铁路建设的冷知识。比如,关于不同国家在设计车头时的侧重点差异,书中都有简明扼要的对比。 我注意到,这本书在介绍火车结构时,大量使用了剖面图和分解图,这种方式极其有效地帮助了孩子理解内部的工作原理。我的孩子以前只知道火车往前跑,但这本书让他明白了“是蒸汽推动了活塞,活塞带动了轮子”这个过程。这种将复杂概念视觉化的能力,是很多同类书籍都做不到的。它把科学原理融入了艺术表达中,让学习变得不费力气。 这本书的文字叙述节奏掌握得非常好,时而紧凑,描绘火车加速时的震撼;时而舒缓,讲述火车漫长旅途中的风景。这种韵律感让我在给他朗读时,情绪也能自然地被带动起来。而且,书中对一些专业术语的处理也非常巧妙,它不会直接给出定义,而是通过情境来解释,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 而且,这本书的尺寸和字体大小都非常适合儿童阅读。字体清晰,间距适宜,即便是刚开始认字的孩子,也能比较轻松地跟读。我们家那个经常会指着某个词让我解释,而这本书里,每一个关键名词都配有直观的插图作为辅助,大大降低了阅读的门槛。这是一本真正考虑到了目标读者体验的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沉浸感”。它没有试图用花哨的特效或电子元素来吸引注意力,而是完全依靠高质量的内容和精美的视觉呈现来征服读者。我给它定位于一本“高质量的非虚构图鉴”,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和儿童读物的趣味性完美地结合。 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不同“铁路线”的介绍,它不仅仅是介绍某一台火车,而是把火车放在了整个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比如,书中有一页专门讲述了穿越山脉的火车是如何克服坡度的,那个图示的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它让孩子明白,交通工具的发展是与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努力息息相关的。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体现了对环保和耐用性的考虑。纸张很厚实,边缘处理得很圆润,完全不用担心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会受伤。而且,它的书脊设计也很巧妙,即便是被反复翻开到某一页,也不会有松动的迹象。这对于我们这种经常需要“复习”特定主题(比如,孩子今天非要看那辆“红色的大烟囱火车”)的家庭来说,简直是福音。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温柔的引导性,它不会对孩子发号施令,而是用提问和引导的方式激发他们的思考。比如,书中会问:“如果你是火车的设计师,你会让火车跑得更快,还是拉更多的货物呢?”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极大地拓宽了孩子的思维边界,让他们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充满温度和智慧的书。它讲述了钢铁巨兽的故事,也讲述了人类的梦想与奋斗。我感觉自己陪孩子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次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时光。它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知识库,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对机械美学和历史变迁的初步认知。
评分东西很好,送货很快,价格比实体店便宜,非常给力。
评分很厚一本,内容是全世界的火车历史,重点介绍日本的,感觉国内的出版社可以做一本国内的,孩子会很喜欢
评分东西还是很不寻常 值得购买
评分东西很好,送货很快,价格比实体店便宜,非常给力。
评分买回来一看太精美了。果断再买一本送人
评分需要一些耐心,需要一些物理的知识储备,仔细读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评分现在小孩子看的书就是贵。
评分多看书多学习,少玩手机。京东打包差
评分娃儿就喜欢火车,买买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