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湖南时务学堂既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和中国近代化教育的开端之一,也是湖南大学重要的近代起源。《湖南时务学堂遗编/千年学府文库》收录时务学堂办学期间师生札记、批复以及相互讨论之记载。其时正值戊戍变法之际,遗编内容反映了当时维新变法新思潮,影响至于全国。遗编由熊希龄保存,梁启超五十寿诞时献以为寿。有梁启超序。
内页插图
目录
湖南时务学堂遗编序
学约
学约十章
界说
读孟子界说
读春秋界说
湖南时务学堂第一集
答问
李炳寰问共六条
蔡艮寅问一条
左景伊问共七条
周镇藩问一条
邹代城问共三条
黄瑞麒问共二条
李洞时问共十一条
曾继寿问共六条
谭国黼问共四条
杨树谷问共三条
黄颂銮问共四条
陈为鐄问共四条
杨士辉问共二条
李渭贤问共二条
周宏业问共七条
唐自杰问一条
戴修礼问一条
汪燮问一条
谭学芹问一条
唐才质问共四条
蔡钟沅问共四条
徐世琮问一条
李泽橒问一条
方传鸾问共五条
朱茂芸问共二条
陈其殷问共十四条
黄敦鼒问共二条
郑宝坤问共四条
时务学堂初集
卷一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时务学堂初集
卷二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时务学堂初集
卷三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劄记
前言/序言
时务学堂,维新运动期间湖南创办的第一所近代学校。时务学堂创办仅一年时间,但它在湖南乃至全国都有重要影响。
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成立以后,蒋德钧有“嫌其迹近谋利,乃创焉添设时务学堂之议”。到1897年1月,湖南巡抚陈宝箴同意了由蒋德钧、王先谦、熊希龄等人提交的《请设湖南时务学堂公呈》和《开办湖南时务学堂简明章程》。1897年8月,发布《时务学堂绿起》,阐明了设立学校,招收维新人才的宗旨。此外,任命熊希龄焉提调,聘请梁启超焉中文总教习,韩文举、叶觉遭、欧榘甲等人为中文分教习,李维格焉西文教习。后湖南巡抚陈宝箴亲自发布《时务学堂招考示》,招收学生,第一批招收学生中有杨树达、唐才质等人。
初期,熊希龄、梁启超等人对时务学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革新,强调“天下为己任”。激进的维新派通过担任教习,致力于传播维新思想,力图把时务学堂作为宣传维新运动的主要阵地。至时务学堂中文教习所批的学生的课艺、日记披露时,其激进的言论包括去跪拜、变服饰、兴民权、开议院、借助五经诸子大义阐发民权等思想,引起各界哗然。反对的声音因之出现。如1898年6月底,岳麓书院学生宾凤阳、杨宣霖、彭祖年等联名上书王先谦,对熊希龄梁放超大力攻击。陈宝箴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的思想也存在分歧,各种因素情况作用下,他更换了提调熊希龄,并同意三名中文教习辞职,后汪论书补任时务学堂总理,时务学堂勉强维持。到戊戌政变发生,时务学堂无奈停办。1899年春,据原御史黄均隆弹劾奏章中时务学堂「讲求实务,有名无实”之语,将时务学堂易名为求实书院。1902年,更名焉湖南省城大学堂。1903年,与改制后的岳麓书院合并,组成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改名焉省立湖南大学。
时务学堂的出现,开启了湖南近代教育的先河。时务学堂在教育制度上的创新,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强调政学是治国之大道,并借公羊、孟子大谈政治,宣传维新思想。中西并重是时务学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开设的课目中包括西方的语言文学、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以及西方政治学说,推动湖南学习西方风气的形成与发展。其次,时务学堂采取班级授课制,同时吸取传统书院教育的特点。梁启超在给陈立三和熊希龄的信中写道:兼学西文者为“内课”,用学堂之法教之;专学中学、不学西文者焉“外课”。“学堂之法”就是指班级授课制,其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大规模的教授学生,为维新变法培养更多人才。“书院之法”包括讲学制度、札记制度和间答法等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与近代教学内容相结合,推陈出新,对现代教育仍有借鉴意义。
时务学堂“以政学为主义”的教学方针对当时的湖南影响较深。湖南三面环山,北有洞庭湖,环境相对闭塞,洋务运动对湖南的影响也有限,直到维新运动给湖南带来了新的风气。
湖南时务学堂遗编/千年学府文库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