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思想史(一)
1. 把西方社會的曆史發展階段作為一定的模型,或者以若乾原始部落的情況作為一定的模型,而將我國古代社會的發展,一一加以比擬,由此以得齣簡捷的結論,這種方法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我不否認西方古代社會及原始部落社會的情形,對我國古代社會的研究,有其啓發性;但這隻是一種啓發性而已。若超過啓發性的限度,必求比而同之,即會走上牽強附會之路。
2. 拿定一二人的著作,當作永遠不刊的經典;研究結論的價值,必以與此種經典的說法是否相符作判斷,這種方法更值得懷疑。我們首先得承認任何人的知識,都要受到時代及環境的限製。其知識可以應用的範圍,也自然有一種限製,而有待於後人的修補。有通貫古今中外的道德精神,但決沒有通貫古今中外的行為格式。有通貫古今中外的求知精神,也決沒有通貫古今中外的知識結論。尤其是對於一個由具有自由意誌的人類所形成的社會,一個含有許多動機動力、互相影響激蕩的非常復雜的社會,誰人能根據局部的一時的現象,以規定齣有普遍性、永恒性的發展規律呢?
3. 總之,我不是說周代沒有奴隸;周初以後的三韆多年中,中國社會都有奴隸。也不是說沒有農奴;《國語?晉語》鄭偃謂“其猶隸農也。雖獲沃田而勤易之,將不剋饗,為人而已”。這分明說隸農無私田。而周代絕大多數的農夫不是隸農,因其有私田。周代雖有奴隸,但從全般的情形看,奴隸不是周代政權的基礎,也不是當時社會生産的主要成分;稱周代為奴隸社會,是違反曆史事實的。
4. 西周的封建,與西方曆史中之所謂封建的大不同之點,在於西周的封建政治,是以西周的宗法為骨乾所形成的;甚至可以說,這是宗法社會的政治形態。西周宗法的起點是嫡長的傳子製。殷代殷墟前半期,除武丁外,前後三代,是兄弟繼承。後期武乙以下的五王,則係父子繼承。 但殷代無嫡庶之分,周之太王、王季、文王,在繼承上亦無嫡庶之分。故殷末之父子相傳,並未形成一個客觀的製度。因之,假使殷代也有宗法,與周的宗法製度,不會是相同的。
5. 宗法的親親是周的封建政治的骨髓。以孝悌、禮讓、仁愛為基底的道德要求,都是由此發展齣來的。周的政治,較之後世特富於人道的意味,也是以“親親”為根源所發展齣來的。考古上所發掘的殷貴族的墓葬,常有大批的殉葬者。但近年大量發掘齣的周代墓葬,便幾乎可以說沒有這種現象,也正是說明瞭殷周之際的精神上的大轉變。此一骨髓的枯竭,便使封建精神歸於破滅。
6. 由先秦以及西漢,思想傢錶達自己的思想,概略言之,有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或者可以說是屬於《論語》、《老子》的係統。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自己的語言錶達齣來,賦予概念性的說明。這是常見的諸子百傢所用的方式。另一種方式,或者可以說是屬於《春鞦》的係統。把自己的思想,主要用古人的言行錶達齣來;通過古人的言行,作自己思想得以成立的根據。這是諸子百傢用作錶達的一種特殊方式。
7. 從西周到春鞦時代,構成政治社會構造者,大概言之,一是以宗法為中心的貴族,二是住在都邑及近郊的國人,三則是在鄙野的農民。奴隸則不過在宗法貴族中擔任一種役使及享受工具的角色。
8. 封建政治、社會的成立,是經過長期氏族社會的積纍,並經過周公根據自己的理想,作政治勢力的加強控製與擴張的努力,所逐漸形成的。由近代地下材料的發現,知道西周初年的政治勢力,北及遼寜,南及江蘇,東漸於海,“其範圍不是很小而是很大的”。範圍內的許多邦國,乃前代之遺,而種族氏族,也極其錯綜復雜;所以周公的政治理想,未必曾完全實現。甚至一麵在形成,一麵已開始瞭某一程度的崩壞。但此一封建製度,曾在曆史某一階段上發生瞭重大的功用;而其崩壞,在意識與無意識的兩種動力之下,是經過瞭長期的演變,則是無可置疑的。
9. 自秦以後的專製,一方麵是把它作為既成事實而繼承下來;一方麵又不斷加入瞭許多更壞的和較好的因素到裏麵去。雖然一直到辛亥革命,政治的形式都是專製;但對於秦所建立的專製而言,已經有若乾地方走瞭樣,變得更壞或較好。為瞭對曆史事實的把握,在觀念中不緻混淆,所以我便對秦以後的專製政治而言,稱秦為“典型專製政治”。
10. 在封建與專製漸次交替的長期過程中,齣現瞭一個特彆的曆史的過渡階段,這即是七雄對立爭雄的階段。一般史傢稱之為戰國時代。本文的目的,是要把兩種製度交替的情形,陳述清楚,以便能把握專製政治之何以能成立及什麼是專製政治的特性,並解答我國社會何以長期停滯不前等問題。戰國時代,正是交替的大關鍵,所以也成為研究的主要對象之一。同時,戰國時代,乃處於封建製度已經崩壞,專製政治尚未定型,因之,也可以說這是一個政治壓力的空隙大的開放時代。在這個開放時代,不僅齣現瞭思想上的百傢爭鳴,並在政治社會的發展上,也具有專製以外嚮其他方嚮發展的可能性。
……
這套《徐復觀全集----兩漢思想史》(全三冊)的到來,無疑為我的書架增添瞭一抹亮色。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的感情,而漢代思想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我想要深入瞭解的領域。徐復觀先生的著作,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嚴謹的治學態度而聞名,這套書能夠集結成冊,絕對是思想史研究領域的一大盛事。我雖然還未深入閱讀,但僅僅是翻閱目錄和一些章節的開頭,就能感受到字裏行間透露齣的學術功底和思想深度。感覺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條連接古今的橋梁,讓我能夠穿越時空的阻隔,去聆聽那些先賢的智慧之聲。我期待著在接下來的日子裏,能夠沉浸其中,與智者對話,在思想的海洋中暢遊。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思想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關注那些對後世影響深遠的時期。《徐復觀全集----兩漢思想史》(全三冊)這本書,在我眼中,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扇通往曆史深處的窗戶。徐復觀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深刻的洞察力。我之前閱讀過他的一些零散文章,對他的觀點非常欣賞。這次能將他的兩漢思想史研究集中呈現,讓我感到非常興奮。雖然我還沒有開始正式閱讀,但從書本的裝幀、紙張的選擇,以及初步翻閱的排版上,都能感受到齣版方對這部作品的重視。我期待著能在這套書中,找到我對兩漢時期思想變遷的疑惑的解答,並從中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次終於下定決心,把一直心心念念的《徐復觀全集----兩漢思想史》(全三冊)抱迴傢瞭。拿到書的那一刻,就感受到那沉甸甸的分量,不僅是紙張的厚度,更是知識的厚重。我大概翻閱瞭一下,書的裝幀非常精美,紙張的質感也很棒,拿在手裏閱讀體驗就提升瞭不少。而且,這個係列的名字聽起來就非常吸引人,徐復觀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錶著一種嚴謹和深刻,所以對這套書我充滿瞭期待。我個人對曆史,特彆是思想史方麵的內容一直很感興趣,總覺得瞭解一個時代的思想脈絡,纔能更深入地理解那個時代的社會形態和文化基因。兩漢時期,作為中國曆史上一個承前啓後的重要階段,其思想的演變和發展,對後世的影響更是毋庸置疑。我打算先從其中一本開始,慢慢品讀,希望能在這套書中找到我一直以來渴望的解答和啓迪。
評分拿到這套《徐復觀全集----兩漢思想史》(全三冊)的當下,我就感覺像是完成瞭一項重要的“學術使命”。我一直認為,真正理解中國曆史的精髓,必須從思想史入手,而兩漢時期作為大一統王朝的奠基時期,其思想的碰撞與融閤,無疑是理解中國文化基因的關鍵。徐復觀先生的名字,我早就如雷貫耳,他的研究方法和批判精神,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這次能擁有這套全集,感覺就像是擁有瞭一位學養深厚的導師,隨時可以嚮他請教。從初步的翻閱來看,這套書的編排邏輯清晰,脈絡分明,似乎能夠將龐雜的兩漢思想梳理得井井有條。我個人非常喜歡這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的學術風格,相信在閱讀過程中,一定能獲得極大的啓發和滿足。
評分前幾天在書店閑逛,偶然間瞥見瞭這套《徐復觀全集----兩漢思想史》(全三冊)。說實話,第一眼就被它那種厚重而又不失典雅的氣質吸引住瞭。我平時雖然不是曆史專業的,但對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一直抱有濃厚的興趣,特彆是漢代的哲學和政治思想,總覺得裏麵蘊含著許多值得我們今天藉鑒和反思的東西。這套書的作者徐復觀先生,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位學術大傢,他的研究總是那麼深入透徹,邏輯嚴密。所以,當看到這套巨著,我毫不猶豫地決定入手。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閱讀,隻是粗略地翻閱瞭一下目錄和前言,但已經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巨大信息量和學術價值。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兩漢時期思想世界的大門,裏麵充滿瞭各種新奇的觀點和深刻的見解,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