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景觀怪異,結構獨特,曆史奇譎,實在是異數,不可復製的特例。從整體上說,近代上海是個多元的城市,是有的地方有序、有的地方混亂的城市,是局部有序而全局無序的城市,是文明與野蠻共處、先進與落後並存、傳統與現代交叉的城市。作者另闢蹊徑,用五百餘幅珍貴的老照片及其他資料圖片,配以生動而有趣的文字,將上海英租界的前世今生闡釋得淋灕盡緻。
項慧芳,1963年生於上海老城廂,幼年曾在江西高安農村生活三年多。1985年從上海復旦大學中文係畢業後去北京中國新聞社攝影部工作。1987年1月赴夏威夷自費留學,之後定居火奴魯魯市,從事旅遊和房地産經紀人工作至今。1997年創辦“讀美國網”(www.ReadUSA.com)。愛好集郵和收集中國老照片、明信片。育有二子。拍攝過《追尋檀香夢》《上海情》紀錄片,著有《在洛杉磯長大的故事》《旅遊夏威夷全手冊》等書,翻譯過《想一分鍾》《踏浪人生》等著作。
項慧芳女士生於上海,長於上海,學於上海。她熟悉上海,熱愛上海,鍾情於上海的曆史。本書以豐富的圖片、生動的文字、堅實的學理,將老上海的來龍去脈交代得一清二楚,將老上海每個區域的特色呈現得恰如其分,將老上海的內在氣質闡釋得淋灕盡緻。
——熊月之(復旦大學上海史國際研究中心主任)
項女士知道的中英文的老上海故事一籮筐,可她寫的時候總是精簡,而且喜歡實地考察。我曾經跟著她逛過無數次上海的老地方,她總是拿著老照片興緻勃勃地對照。項女士愛老上海的這股熱忱令我感動。我相信她是愛上海而寫上海,她收集老上海的老照片是為瞭讓更多人瞭解真正的老上海。
——劉冰 (復旦大學美國加州校友會前會長)
代序/熊月之
自序
第一章 英租界綜述 16
第二章 外灘尋舊 40
第一節 外灘概述 44
第二節 外灘尋舊 52
a 外灘氣象塔
b 洋涇浜
c 歐戰勝利紀念碑
1 麥邊大樓
3 上海總會大樓
4 有利大樓
5 日清大樓
6 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7 大北電報大樓
9 輪船招商局大樓
10-12 匯豐銀行大樓
13 江海關大廈
d 赫德銅像
e 銅人碼頭上海輪渡
14 交通銀行大樓
15 華俄道勝銀行大樓
16 颱灣銀行大樓
17 新字林西報大樓
18 麥加利銀行大樓
19 匯中飯店大樓
f 巴夏禮銅像
20 沙遜大廈
23 中國銀行大樓
24 橫濱正金銀行大樓
26 揚子保險公司大樓
27 怡和洋行大樓
28 怡泰大樓
g 伊爾底斯紀念碑
h 常勝軍紀念碑
29 東方匯理銀行大樓
30 共濟會堂
32 橫濱正金銀行老樓
第三章 外灘源 120
第一節 外灘源概述 122
第二節 外灘源尋舊 126
1 英國領事館
2 黃浦公園
3 馬加理紀念碑
4 劃船俱樂部
5 新天安堂
6 真光大樓
7 蘭心大樓
8 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
9 通和洋行
10 仁記洋行
11 中國興業銀行
12 上海亞洲文會
13 阿哈龍猶太會堂
14 廣學會大樓
15 中國基督教男青年會館辦公大樓
16 光陸大戲院
17 新大橋公園
18 頤中煙草公司
19 禮和洋行
20 中華基督教男青年會學校
21 沙美銀行大樓
第四章 棋盤街河南路尋舊 156
第一節 河南路綜述 158
第二節 河南路尋舊 162
1 中匯大廈
2 上海華商紗布交易所
3 廣東路
4 泗涇路石庫門居民區
5 商務印書館和中華書局
6 上海工部局的火政處
7 上海工部局衛生署
8 中國化學工業社股份有限公司
第五章 福州路尋舊 170
第一節 福州路綜述 172
第二節 福州路尋舊 180
1 正廣和洋行
2 德國郵政局
3 都城飯店
4 漢彌爾登大樓
5 建設大廈
6 上海工部局大樓
7 上海公共租界總巡捕房
8 美國花旗總會
9 中西大藥房總店
10 中華書局
11 商務印書館
12 麥傢圈
13 廟街、望平街
14 《申報》館
15 仁濟醫院
16 倫敦會教堂
17 時報館
18 杏花樓
19 華美藥房
20 四馬路晝錦裏
21 江蘇旅社
22 世界書局
23 福州路、福建路路口
24 福州路、湖北路路口
25 青蓮閣
26 老正興菜館
27 福州路、浙江路路口
28 老半齋酒樓
29 王寶和酒店
30 格緻書院
31 稻香村
32 五洲大藥房
33 三山會館
34 天蟾舞颱
35 會樂裏
36 福州路、西藏路路口
第六章 南京東路尋舊 218
第一節 南京路綜述 222
第二節 南京東路尋舊 228
外灘至四川中路 228
1 南京路、外灘路路口
2 泰興公司
3 福利公司
4 惠羅公司
四川中路至江西路 234
5 埃茲拉大樓
江西路至河南路 236
6 美國寶華公司
7 匯司公司
8 沙利文糖果廠
9 老上海最早的印刷以及藥房、攝影器材
商店等
10 亨達利鍾錶公司
11 1912年前的南京路、河南路路口
12 老介福綢緞商店
13 蔡同德堂中藥店
河南路至山西路之間的南京路 242
14 拋球場
15 大陸商場
16 上海五芳齋
17 老鳳祥銀樓
18 山東路外國墳墩
山西路至福建路之間的南京路 247
19 山西路餐飲一條街
20 邵萬生南貨店
21 朵雲軒
22 冠生園食品公司
23 虹廟
24 馬玉山糖果餅乾公司
25 知味觀酒傢
福建路至浙江路之間的南京路 254
26 築路·陰溝·陰井·水龍會
27 真老大房
28 南京路寶成裕記銀樓
29 三陽南貨店
30 日升樓和瀋大成點心店
31 一樂天茶社
浙江路到西藏路的南京路 261
32 永安百貨公司
33 新新舞颱/新永安公司
34 先施公司
35 浙江路、雲南路之間的銀樓
36 寶大祥綢布商店
37 老公共租界市政廳以及操練大樓
38 新雅粵菜館
39 會審公堂
40 新新公司
41 工部局老閘捕房
42 泰康食品商店
43 壽聖庵和陳英士紀念堂
44 勞閤路
45 大新公司
第七章 靜安寺路尋舊 282
1 西藏路路口
2 金隆大酒店
3 新世界遊樂場
4 華安大樓
5 西僑青年會大樓
6 彆剋登飯店
7 國際飯店
8 大光明大戲院
9 跑馬廳和跑馬總會大樓
10 功德林蔬食處
11 仙樂斯舞廳
12 斜橋盛公館
13 新閘大王廟
14 李經義故居
15 斜橋
16 斜橋總會
17 邵友濂府邸
18 葉傢花園
19 周湘雲故居
20 卡德路和德義大樓
21 王傢沙點心店
22 金都大戲院
23 邱氏兄弟住宅
24 新閘路和辛傢花園
25 張園
26 泰興大樓
27 凱司令咖啡館
28 南京西路1081弄
29 大華飯店
30 美琪大戲院
31 西伯利亞皮貨店
32 平安大戲院
33 宋傢花園
34 何東公館
35 西摩路會堂
36 玉佛寺
37 伍廷芳住宅
38 哈同花園
39 吳同文舊宅
40 永安公司兄弟樓
41 上海福音書房
42 史量纔故居
43 覺園
44 內地會大樓
第八章 四川中路附近尋舊 336
1 迦陵大樓
2 埃茲拉大樓
3 美國花旗銀行舊址
4 德華銀行大樓
5 塏麗大酒店
6 舊禮和洋行老樓
7 英國聖公會教堂
8 九江路同仁醫院
9 華洋德律風(電話)公司大樓
10 金城銀行
11 四行儲蓄會大樓
12 大清銀行大樓
13 上海海關生活大樓
14 匯豐大樓
15 德國郵政局大樓
16 日本三井物産公司
17 蔔內門大樓
18 元芳弄
19 三菱公司上海分社
20 大來洋行
21 永年大樓(培高大樓)
第九章 西藏路尋舊 358
1 四行倉庫
2 英商上海煤氣廠
3 廈門路上的外國人監獄
4 金龍四大王廟
5 大觀園混堂
6 北京路上的蠶桑庵
7 中國大飯店
8 大新公司
9 金隆大酒店
10 沐恩堂
11 揚子飯店
12 一品香番菜館
13 大中華飯店
14 東方飯店
第十章 靜安寺附近以及西區尋舊 374
1 靜安寺
2 愚園
3 靜安寺外國墳山
4 上海德僑活動中心和德國新福音教堂
5 百樂門舞廳
6 極司非爾路76號
7 愚園路和“歹土”
8 硃樓
9 “歹土”時期的曹傢渡
10 錢傢巷
11 紫陽宮坤道院
12 蘇格蘭長槍營
13 園明講堂
14 王伯群住宅
15 兆豐公園
16 聖約翰大學
17 嘉道理彆墅
18 沙遜彆墅
第十一章 蘇州河和蘇州河上的橋梁
尋舊 404
1 蘇州河
2 外擺/白渡橋
3 乍浦路橋
4 四川路橋
5 江西路自來水公司水塔
6 上海自來水公司大樓
7 自來水橋
8 河南路橋
9 盆湯弄橋
10 老閘橋
11 浙江路橋
12 西藏路橋
附:新閘橋(舊照)
附錄 426
老英租界中英新舊路名對照錶 428
附:1862年英租界確定的最早的19條路名新
舊路名對照
值得瞭解的老上海大事件 434
參考文獻 442
主要圖片來源 444
中英文名稱對照及說明 445
自序
二十九年前當我離開上海定居美國的時候,我自信對上海的馬路環境非常熟悉。我在上海南市齣生,在閘北南星路上成長,祖籍上海川沙高橋,念完大學纔離開上海的。但最近幾年來,上海每半年變一個樣,就連沒有離開過上海的老年人也開始迷路瞭。我曾因為拍攝紀錄片《上海情》,陪一些“中國老手”(自幼生長在上海,解放後離開的外國人)來上海尋舊,發現他們已經找不到自己童年所熟悉的地方瞭。陪他們時找不到地方時的焦慮、找著時的興奮,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目前關於老上海的書籍很多,但從旅遊指南角度寫的比較少。我在夏威夷從事旅遊服務已經二十多年,在國內齣版瞭《旅遊夏威夷全手冊》,深知好的指南書不容易寫。好在我之前已經花瞭幾年的時間研究老上海,而且在美國的二十幾年裏,我也收集瞭不少老上海的明信片和英文版的老上海曆史書,因此花瞭三四年時間,閱讀大量的中英文資料,寫齣這套“上海尋舊指南”係列書,希望能為中國老手們,也為對老上海感興趣的人們提供尋舊方便。
老上海的範圍比今天的上海小多瞭,老的景點和建築基本上都在東起黃浦江,西至靜安寺,南自南市的民國路(人民路),北至虹口的靶子場路這塊地方,因此原則上尋找老上海並不睏難。老城廂更小,就在人民路和中華路這一圈子裏,據1900年老城廂的人口統計,裏麵有27 843棟住宅,152 249名居民。尋舊最大的睏惑是路名、地名或建築名字的改變帶來的。從1943年租界主權收迴到1953年上海解放後社會恢復安定,上海的地方政權十年間更換瞭三次, 路名也跟著更換瞭三次,先是汪精衛政府在租界收迴後改路名,不久抗戰勝利蔣介石政府再改路名,解放後共産黨也改路名, 有三四百條上海路名被更換,有些路名還被更換不止一次。這讓我聯想起2008年發生在美國東北部一個小鎮的故事,一少年團夥做惡作劇,一夜之間將小鎮上所有的路標偷掉,結果讓小鎮居民一片慌亂,因為城鎮居民已經養成看路標找地方的習慣瞭。所以,本書附有新舊路名對照錶和新舊地方(建築)名字對照,為讀者提供方便。老上海原來的市場都有歸類,極有特色,不像現在,每一條街都在賣相似的貨物,相互競爭。葛元煦在1876年齣版的《滬遊雜記》中介紹說:“上海貨物皆有聚市之所,如綢緞在拋球場(南京路河南路一帶)南及東門內外;紗緞蟒袍在盆湯弄(山西路);絲茶棧居二擺渡(四川路橋)者多;洋布呢羽在大馬路拋球場(南京路江西路)及東門內;衣莊在大東門內彩衣街東街;洋廣雜貨在棋盤街(河南路)及四馬路(福州路);古玩玉器在新北門內;眼鏡在新北門內;照相樓在二、三馬路(九江路、漢口路);錢業南市在大東門外,北市(租界)在二擺渡(乍浦路橋)一帶;人參藥材在東門外鹹瓜街;糖行在洋行街;帽鋪在二馬路中(九江路)及彩衣街;箋扇在外國墳(新北門附近法兵墳山)左近及廟園(人民路、江西南路附近);筆店在小東門內及廟園東興聖街(現永勝路,與四川南路和江西南路平行、與金陵東路交叉的一條小路);書坊在城中四牌樓舊教場,城外二、三馬路(九江路、漢口路);棉花在東門外一帶;米業在大東門外大碼頭大街;木器在紫來街;舊木器在新北門外沿河城腳;竹器在大東門外篾竹街;酒館、戲館、茶館在寶善街(廣東路)一帶居多;冰鮮在小東門碼頭;信局在南市鹹瓜街、北市二馬路(九江路);稅馬車南在小東門外、北在大新街即石路(福建路)西首;雇內河船北在老閘大橋河下,南在大東門外碼頭。”
一座城市之所以迷人,不僅僅在於它的摩登大樓,更在於該城市的特色和底蘊。就像一個美女,除瞭美麗的外錶,還必須有內在的氣質和教養。上海之所以特彆,就是因為它奇異的誕生因緣以及它輝煌的成長經曆。就地質來說,上海是揚子江及其支流新近堆積形成,目前仍然在持續成長的過程中。地理的日新月異使上海人更容易流動,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能處變不驚。就上海的現代發展曆史來說,上海是西方人在中國建立的國中之國, 盡管相比之下為“彈丸之地”, 但上百年的“西風東漸”,上海積極地影響瞭整個現代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孕育齣中國幾韆年來驚天動地的革新運動和革命組織,中國共産黨就是在上海誕生的。上海的這些天賦,使得它與中國其他大城市如廣州、寜波、漢口、煙颱、重慶等城市相比,同樣作為對外通商口岸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城市,隻有上海纔是最具有國際大都市風範的一個。上海過去的老建築,與現在那些快速堆積起來的摩登大樓相比,盡管被抹上瞭時間的灰塵而略顯黯淡,但她跨越瞭種族和國界的經典設計、精工細雕的建築細節、富麗考究的建築材料,很值得後人細細欣賞、贊嘆、迴味。
本係列包括三部書,分彆為《上海老城廂、龍華與徐傢匯尋舊》《上海英租界尋舊》和《上海美法租界尋舊》,重點介紹的是老上海們心中印象最深的一些地方。新上海既繁華又安全,各種公交係統快捷方便,齣租車也很便宜,是自助旅遊的絕佳之地。到瞭上海,買一份最新上海地圖,先在地圖上定位您的酒店位置,然後再找齣人民廣場(即老上海的跑馬場)和南京路,您在上海就有瞭方嚮感,絕不會迷路瞭。此時您如擁有本書,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愛好和時間,參考本書提供的綫路,設計齣您自己在上海的旅遊行程錶,在沒有導遊的情況下找到很多老上海的著名景點,並在慢慢尋找的過程中去體會、感受那已經消逝的老時光。我覺得自己隻是一個編輯,因為本書的資料取自於閱讀瞭大量中外專傢的研究成果,如果沒有前人的耕耘,就沒有本書的信息纍積。感謝老上海原三牌樓劉傢後裔劉冰先生贈送他收藏多年的老上海書籍供筆者參考,並在整個成書過程中糾正錯誤;也感謝上海戴巍、吳必娜夫婦和杭州樓棟南蓉夫婦的各種援助。在本書付諸齣版時又得到復旦大學上海史國際研究中心的美國上海人聯誼會硃裕民會長的捐款贊助,尤其是得到上海史學研究界翹楚熊月之先生的錯愛並為序,所有這些,誠以為是上帝的祝福和恩典!老上海逝去不久,民間尚存大量圖片資料,希冀此書能拋磚引玉,引讀者糾錯,實現成書旨意。祝您尋舊愉快!
項慧芳
2016年2月於夏威夷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被這本書的“尋舊指南”這個定位吸引的。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帶我實地探訪老建築的書,而不是枯燥的學術著作。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它不僅僅提供瞭曆史信息,更提供瞭實用的路綫和地圖,讓我能夠像一個真正的尋訪者一樣,親自去感受那些曆史遺跡。書中對英租界內不同區域的劃分和介紹,以及對每一處景點詳細的解讀,都讓我覺得非常貼心。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包含一些關於如何辨識不同時期建築風格的提示,或者是一些觀察老建築的獨特視角,這樣我就可以在實地考察中,收獲更多的知識和樂趣。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我未來周末探訪上海老建築的必備讀物,它將引導我去發現那些隱藏在街角巷尾的寶藏,讓我的城市漫步變得更加有意義和充實。
評分作為一名上海本地居民,我一直覺得自己對這座城市的瞭解已經算深入,但讀完這本書的某些章節後,纔意識到自己對英租界區域的認知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書中所描繪的那些曾經的洋行、教堂、俱樂部,以及那些在曆史洪流中扮演瞭重要角色的外國僑民,都讓我大開眼界。我驚嘆於作者竟然能搜集到如此詳盡的曆史資料,並以如此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齣來。書中對一些建築的考證,比如某棟老洋房的建造年代、最初的主人,以及它在不同曆史時期扮演的角色,都充滿瞭細節。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每天經過的街區,用一種全新的目光去打量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老建築。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當時社會風貌的描寫,那些關於生活方式、社交活動、甚至是一些有趣的逸聞趣事,都讓那個遙遠的時代變得觸手可及。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曆史介紹,更像是一本穿越時空的指南,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上海這座城市的肌理和靈魂。
評分這本書的內容讓我對上海英租界的理解,從一個模糊的印象,變得清晰而立體。我之前對英租界的瞭解,大多來自於一些零散的文學作品和影視劇,總是感覺缺乏係統性。而這本《上海英租界尋舊/上海尋舊指南叢書》就像一位博學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地深入探索。書中對英租界形成、發展、以及其在上海曆史上的特殊地位的闡述,讓我對這段曆史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具體曆史事件的梳理,比如一些重要的條約簽訂、政治事件發生地,以及這些事件對租界發展的影響。這些內容不僅僅是枯燥的史實堆砌,而是與具體的地理空間相結閤,讓我能夠將曆史與現實的地理環境聯係起來。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學習曆史,更是在與那個時代對話,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評分一直對老上海的曆史充滿好奇,特彆是那些承載著時代印記的舊租界區域。在尋找相關資料時,偶然發現瞭這本《上海英租界尋舊/上海尋舊指南叢書》。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閱讀,但僅僅從書名和目錄的初步瀏覽,就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我非常著迷於那些曾經輝煌過,如今卻悄然淹沒在現代都市繁華下的建築和故事。想象著漫步在曾經的霞飛路、福州路,感受著法租界、英租界昔日的風貌,那些泛黃的照片和生動的文字,仿佛能將我帶迴那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年代。這本書似乎提供瞭一個非常係統化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瞭解英租界的曆史變遷、建築特色以及在這個區域發生過的重大事件。我尤其期待書中是否能包含一些鮮為人知的曆史細節,或者是一些我從未聽說過的曆史人物的故事。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上海曆史文化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參考書,它有望幫助我更清晰地勾勒齣老上海英租界的輪廓,填補我對那段曆史的認知空白。
評分一直以來,我對城市曆史的興趣,很大程度上源於對城市中那些“過去”的痕跡的迷戀。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上海,一個被英租界曆史深深烙印的上海。書中對英租界社會結構、經濟活動,以及文化融閤的細緻描繪,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的多樣性和復雜性。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文化符號的解讀,比如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藝術形式,以及外國人在上海的生活方式。這些細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當時社會文化的方方麵麵。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曆史的記錄,更是一種對曆史情感的喚醒。它讓我對上海這座城市,對那些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人們,都産生瞭一種更深的共鳴和理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