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的環境生物無機化學

汞的環境生物無機化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李玉鋒等 著
圖書標籤:
  • 環境化學
  • 生物無機化學
  • 毒理學
  • 汙染
  • 重金屬
  • 環境科學
  • 化學
  • 生態學
  • 水環境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568267
版次:31
商品編碼:12342423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現代化學基礎從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4-01
頁數:329
字數:4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汞的環境生物無機化學是一門綜閤利用生物學、化學、環境科學、物理學、地球科學和醫學等學科的有關原理和概念、理論及方法,研究汞對生命與環境的影響及其內在聯係的交叉學科。《汞的環境生物無機化學》分為上、下兩篇,共十四章。上篇介紹瞭汞的性質與用途,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汞對人體、動物及植物的毒性及機製,汞、硒相互作用,汞的分析方法(特彆是同位素標記技術、同步輻射技術及納米技術等)及汞汙染土壤修復技術等內容;下篇總結瞭我國環境中汞汙染現狀、我國人體及膳食中汞含量現狀。

目錄

目錄

前言
上篇
第1章 緒論 3
1.1 生物無機化學與環境生物無機化學 3
1.2 汞的環境生物無機化學研究內容 7
參考文獻 11
第2章 汞的性質與用途 13
2.1 存在形式、豐度與分布 13
2.1.1 存在形式 13
2.1.2 豐度與分布 14
2.2 理化性質 15
2.2.1 重要物理性質 15
2.2.2 汞及汞的化閤物的化學性質 17
2.3 用途 20
參考文獻 21
第3章 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23
3.1 大氣 23
3.1.1 大氣汞的基本形態和性質 23
3.1.2 大氣汞的來源 24
3.1.3 全球大氣汞的時間和空間分布 26
3.1.4 大氣汞的乾濕沉降 29
3.2 水體 30
3.2.1 水體中汞的形態及含量分布 30
3.2.2 沉積物中汞的形態及含量分布 31
3.2.3 汞在水生生物體的富集 31
3.2.4 水體汞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機理 32
3.2.5 水體汞的遷移轉化 33
3.3 土壤 34
3.3.1 土壤中汞的形態 34
3.3.2 土壤中汞的遷移轉化 35
3.3.3 土壤中汞的來源 35
3.3.4 土壤中汞的遷移 37
參考文獻 38
第4章 汞對人和動物的毒性 47
4.1 汞的吸收、分布與代謝 47
4.1.1 汞的吸收 47
4.1.2 汞的分布 48
4.1.3 汞的代謝 50
4.2 汞對人體和動物各係統及髒器的毒性 51
4.2.1 汞的消化係統毒性 51
4.2.2 汞的泌尿係統毒性 53
4.2.3 汞的神經係統毒性 55
4.2.4 汞的內分泌係統毒性 60
4.2.5 汞的生殖係統毒性 60
4.2.6 汞的心血管係統毒性 63
4.2.7 汞的免疫係統毒性 65
4.2.8 汞的基因毒性 68
4.3 人體汞中毒的臨床錶現及治療 71
4.3.1 汞中毒後的臨床錶現 71
4.3.2 實驗室檢測指標 71
4.3.3 汞中毒相關病理錶現 72
4.3.4 汞中毒的治療 72
參考文獻 73
第5章 汞對植物的毒性 86
5.1 影響土壤中汞的植物可利用度的因素 86
5.1.1 土壤無機礦粒 86
5.1.2 土壤有機質 87
5.1.3 pH 87
5.1.4 氧化還原電位 88
5.1.5 植物生理活動 88
5.2 汞對植物不同生長階段的毒性 88
5.2.1 汞對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影響 89
5.2.2 汞對植物細胞分裂的影響 90
5.2.3 汞對植物細胞膜通透性、水分與離子代謝的影響 90
5.2.4 汞對葉綠體結構與光閤作用的影響 91
5.2.5 汞引起細胞氧化損傷 92
5.2.6 汞對可溶性蛋白的影響 92
5.3 植物對汞毒性的解毒機製 93
5.3.1 限製植物根部對汞的吸收和區域化固定汞 94
5.3.2 促進脯氨酸的生成 94
5.3.3 抗氧化係統的啓動與動態平衡 94
5.3.4 相關蛋白、基因的誘導錶達 96
5.4 外源物質緩解汞對植物毒害的應用 96
5.5 總結與展望 98
參考文獻 99
第6章 汞、硒相互作用 105
6.1 哺乳動物及人體內硒、汞相互作用及機製 106
6.1.1 哺乳動物及人體內硒、汞相互作用 106
6.1.2 哺乳動物、人體內硒對汞毒性的保護機製 107
6.2 植物體內硒、汞相互作用 109
6.3 水生生態係統中硒、汞相互作用及機製 112
6.3.1 水生生態係統內硒、汞相互作用 112
6.3.2 水生生態係統內硒、汞相互作用機製 114
6.4 金屬組學方法研究汞、硒相互作用 116
6.4.1 金屬組學研究方法 116
6.4.2 用金屬組學方法研究生物體內汞和硒相互作用 119
6.5 總結與展望 123
參考文獻 123
第7章 汞的分析方法 132
7.1 環境及生物樣品前處理方法 132
7.1.1 酸浸提萃取 133
7.1.2 堿消解萃取 133
7.1.3 水蒸氣蒸餾法 134
7.1.4 固相微萃取法 134
7.1.5 單滴微萃取法 135
7.1.6 濁點萃取法 136
7.1.7 液液微萃取法 136
7.1.8 超臨界流體萃取 136
7.1.9 離子液體分散液相微萃取 137
7.1.10 微波輔助萃取 137
7.2 環境及生物樣品中汞的分析方法 138
7.2.1 總汞的檢測方法 138
7.2.2 汞形態分析方法 143
7.3 大氣中汞的分析方法 147
7.3.1 大氣汞形態 147
7.3.2 大氣中不同形態汞的分析方法 148
7.4 土壤中汞的分析方法 152
7.4.1 土壤前處理方法 152
7.4.2 土壤汞的分析方法 154
7.5 水中汞的分析方法 156
7.5.1 水樣的前處理 157
7.5.2 水樣中汞的富集 157
7.5.3 水樣中汞的分析 159
7.6 生物樣品中汞的分析方法 160
7.6.1 生物樣品的前處理 160
7.6.2 生物樣品中汞的分析 161
參考文獻 163
第8章 同位素標記技術研究汞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 173
8.1 汞同位素標記技術 173
8.1.1 放射性汞同位素標記技術 173
8.1.2 穩定汞同位素標記技術 174
8.2 汞同位素標記技術的應用 175
8.2.1 汞形態分析 175
8.2.2 陸地生態係統汞在土壤-植物-大氣中的遷移與轉化 176
8.2.3 汞在水生生態係統的遷移、轉化及生物富集 178
8.3 總結與展望 185
參考文獻 186
第9章 同步輻射技術研究汞的環境健康效應與生態毒理 190
9.1 引言 190
9.2 同步輻射技術 191
9.3 同步輻射技術研究汞的化學形態 193
9.3.1 環境樣品中汞的化學形態 193
9.3.2 生物樣品中汞的化學形態 196
9.4 同步輻射技術研究汞的分布與轉化 198
9.4.1 汞在生物體內的分布 198
9.4.2 汞形態的轉化 202
9.5 同步輻射技術研究汞與有機質、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205
9.5.1 汞與土壤、水體中有機質的相互作用 205
9.5.2 汞與生物體內蛋白質的相互作用 206
9.6 總結與展望 208
參考文獻 209
第10章 基於納米材料的汞分析技術 216
10.1 汞離子分析 216
10.1.1 金納米材料 216
10.1.2 碳納米材料 221
10.1.3 量子點 222
10.1.4 銀納米材料 222
10.1.5 矽納米材料 223
10.2 汞形態分析 223
10.3 總結與展望 224
參考文獻 225
第11章 汞汙染土壤修復技術 230
11.1 土壤汞汙染來源及危害 230
11.2 汞汙染土壤治理和修復思路 233
11.3 汞汙染土壤修復技術分類 233
11.3.1 穩定化固化技術 234
11.3.2 固定化技術 236
11.3.3 熱脫附技術 236
11.3.4 土壤淋洗技術 239
11.3.5 玻璃化技術 240
11.3.6 納米技術 241
11.3.7 電動修復技術 242
11.3.8 熱解析-低溫等離子體集成技術 243
11.3.9 植物修復技術 244
11.3.10 微生物修復技術 247
11.4 汞汙染土壤修復技術對比及評價 249
11.5 展望 251
參考文獻 252
下篇
第12章 我國典型地區環境中汞汙染現狀 257
12.1 引言 257
12.2 環境中汞汙染調查 258
12.2.1 我國汞汙染的來源 258
12.2.2 土壤汞含量 259
12.2.3 我國典型地區河流汞汙染狀況 264
12.2.4 我國典型地區大氣中汞汙染狀況 272
12.3 總結與展望 277
參考文獻 280
第13章 我國典型地區人體汞含量現狀 284
13.1 國內外非職業汞暴露人群體內汞水平 284
13.1.1 發汞水平 284
13.1.2 尿汞水平 290
13.2 我國典型行業汞從業人員的體內汞水平 293
13.3 我國典型汞汙染區域居民體內汞水平 299
13.3.1 第二鬆花江流域 299
13.3.2 貴州汞礦地區 301
13.4 總結與展望 303
參考文獻 304
第14章 我國典型地區膳食汞攝入評估 312
14.1 國內外食品中汞的允許限量及膳食攝入的健康風險評價指標 312
14.1.1 國內外有關食品中汞的限量標準 312
14.1.2 總汞和甲基汞膳食攝入的健康風險評價指標 314
14.2 我國城鄉居民2010~2012年食物攝入量情況 314
14.3 我國居民膳食汞攝入情況 315
14.4 浙江省舟山地區居民膳食總汞及甲基汞攝入情況 316
14.5 貴州萬山汞礦區膳食重金屬暴露的健康風險評估 317
14.5.1 萬山汞礦區食物重金屬汙染水平 317
14.5.2 萬山汞礦區居民膳食汞暴露評估 322
14.5.3 貴州萬山汞礦區居民與沿海舟山市居民以及全國平均膳食汞暴露的比較 325
14.6 食物汞汙染來源分析 326
14.7 總結與展望 327
參考文獻 328
《海洋生態毒理學:從分子到生態係統的影響評估》 圖書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海洋環境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重金屬及新興汙染物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係統功能的影響機製與評估方法。全書旨在提供一個跨學科的視角,整閤瞭生態毒理學、生物地球化學、分子生物學和生態風險評估的最新研究成果,為海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管理提供堅實的科學基礎。 第一部分:海洋汙染物的來源、歸趨與生物纍積 本部分首先梳理瞭當前海洋麵臨的主要化學壓力源。詳細分析瞭全球範圍內工業排放、農業徑流、大氣沉降以及塑料汙染等途徑進入海洋的各類汙染物。重點關注瞭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如多氯聯苯、有機氯農藥、多溴聯苯醚等)和重金屬(如汞、鎘、鉛、砷)的來源、在水體、沉積物和生物體內的物理化學性質和環境歸趨。 汙染物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 闡述瞭這些汙染物在不同介質(水、沉積物、生物組織)中的分配係數、光解、水解和生物降解過程。特彆強調瞭厭氧和好氧條件下汙染物形態的轉化,例如無機汞嚮甲基汞的生物甲基化過程,這是理解其生物毒性的關鍵步驟。 生物放大與生物富集: 深入解析瞭汙染物在食物網中的動態過程。通過量化生物的富集因子(BCF)和生物放大因子(BAF),揭示瞭不同營養級生物暴露水平的差異。討論瞭影響纍積效率的生物因素(如脂溶性、代謝速率)和環境因素(如水溫、鹽度)。 第二部分:分子與細胞層麵的毒性機製 本部分聚焦於汙染物如何與海洋生物的分子靶點相互作用,引發下遊的生理和病理變化。內容涵蓋瞭從分子信號通路到細胞器功能障礙的多個層麵。 氧化應激與細胞損傷: 詳細闡述瞭重金屬和某些有機汙染物如何誘導活性氧物種(ROS)的産生,破壞細胞膜、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與功能。討論瞭海洋生物體內關鍵抗氧化酶係統(如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榖胱甘肽係統)的響應與適應機製。 內分泌乾擾作用: 探討瞭環境中已知的或疑似的內分泌乾擾物(EDCs)如何模擬、阻斷或改變海洋生物的激素信號通路。重點關注其對繁殖、性分化和甲狀腺功能的影響,特彆是對魚類和無脊椎動物生殖軸的乾擾效應。 遺傳毒性與錶觀遺傳學: 分析瞭汙染物暴露導緻的DNA損傷、染色體畸變以及修復機製。此外,本書還引入瞭錶觀遺傳學視角,討論瞭汙染物如何通過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等方式,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影響基因錶達的長期變化,從而影響後代生物的健康。 第三部分:種群、群落與生態係統尺度的影響 在理解瞭分子毒性後,本部分將視角拓展到更高組織層次,評估汙染物對種群動態、群落結構和生態係統服務的實際影響。 生長、繁殖與存活率的量化評估: 提供瞭在實驗室和野外條件下評估汙染物對關鍵生命參數影響的實驗設計和數據分析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試驗、LC50/EC50的確定,以及對種群增長率(r)的影響建模。 生物標誌物與健康評估: 係統介紹瞭用於監測汙染物暴露和效應的生物標誌物體係。內容包括暴露標誌物(如金屬結閤蛋白的誘導)、效應標誌物(如DNA加閤物、酶活性變化)以及整閤性標誌物(如組織病理學變化、免疫功能受損)。強調瞭如何將多層次的生物標誌物數據整閤,以提供一個全麵的生物健康狀態評估。 生態係統結構與功能擾動: 考察瞭汙染物對關鍵物種數量的長期影響如何導緻群落結構的變化,例如對底棲生物群落的優勢種組成和多樣性的影響。討論瞭汙染物對關鍵生態係統過程(如初級生産力、營養物質循環、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的潛在乾擾。 第四部分:風險評估、修復策略與政策啓示 本書的最後部分側重於將科學發現轉化為實際的保護行動和管理對策。 生態風險評估(ERA)框架: 詳細介紹瞭進行定量和定性生態風險評估的標準流程,包括危害識彆、劑量-效應關係建立、暴露評估和風險錶徵。特彆關注瞭在復雜多汙染物環境下,評估協同、拮抗和纍積效應的挑戰。 汙染控製與修復技術: 綜述瞭當前應用於海洋和海岸帶環境的汙染控製策略,包括源頭削減、過程控製和末端修復技術。重點討論瞭基於生物修復(生物刺激、生物強化)和物理化學方法(吸附、氧化還原處理)在處理沉積物和水體汙染物中的應用潛力與局限性。 全球與區域環境管理: 結閤國際公約(如《斯德哥爾摩公約》)和區域海洋管理框架,討論瞭基於生態係統的方法(EBM)如何將毒理學數據融入海洋空間規劃和水質標準製定中。強調瞭科學研究在驅動環境政策製定中的關鍵作用。 本書適閤環境科學、海洋生物學、毒理學、生態學以及相關環境工程領域的本科生、研究生、科研人員以及從事海洋環境管理和政策製定的專業人士閱讀。它不僅是專業知識的參考書,更是推動海洋環境質量改善的行動指南。

用戶評價

評分

從整體敘事流暢性來看,這本書的章節之間的過渡略顯生硬。化學領域知識的堆疊是必然的,但好的專業書籍應當具備引導讀者的“敘事綫索”。這本書似乎在不同的主題(比如大氣化學、水化學、土壤化學)之間來迴跳躍,每個章節都像是一個獨立的、高度專業化的報告集閤。以至於當我試圖構建一個“從排放源到生物纍積的全過程圖景”時,我必須自己在大腦中重新搭建橋梁。比如,從討論海洋食物鏈中甲基汞的富集係數(生物放大作用)這一章節,突然跳躍到對工業廢水處理工藝的詳細分析,這種跨度之大,讓人難以保持持續的專注和連貫的思維。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案例研究的整閤分析,而不是這種將環境要素彼此隔離的純學科分類論述,這使得這本書對於跨學科學習者來說,閱讀門檻顯得異常陡峭。

評分

我原以為書名中的“生物無機化學”會占據核心地位,期待看到更多關於生命體如何應對和轉化這種劇毒重金屬的進化策略。然而,在閱讀完大半部分後,我發現“環境化學”的部分占據瞭絕對的主導,而“生物”的視角更多地體現在宏觀的毒理學效應描述上,例如LD50值或者特定區域物種的死亡率數據。關於細胞色素P450酶係在汞解毒中的作用、特定的金屬離子載體蛋白結構分析、或者微生物如何通過基因水平的適應性來抵抗汞脅迫的分子機製,這些本應是“生物無機化學”的精彩部分,在書中卻隻是被簡單帶過,沒有提供足夠深入的分子生物學或結構生物學的見解。對於希望深入理解生命體“化學防禦工事”的讀者而言,這本書的深度是遠遠不夠的,它更像是一部高級的環境毒理學概論,而非一本聚焦於生命體內部化學反應的專著。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吸引人眼球,那種略帶工業風的封麵,配上沉穩的深色調,一下子就讓人感覺這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科普讀物,而是直指核心的專業著作。翻開內頁,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閱讀體驗上乘。我原本是帶著對“汞”這個元素復雜性的好奇心來接觸這本書的,尤其關注它在自然界中如何遷移轉化,以及與各種生物體之間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然而,這本書似乎將重點放在瞭更為宏觀的環境化學原理闡述上,對於那些深入到具體生物體內部的分子層麵的機製探討,著墨不多。比如,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特定海洋生物體內金屬硫蛋白如何螯閤汞離子的詳盡圖解,或是某種特定細菌如何通過脫甲基化過程改變汞的毒性,這些關鍵性的生物化學路徑的細節描述略顯不足。全書結構龐大,知識點鋪陳密集,雖然涵蓋瞭環境科學的廣闊領域,但對於我這種更偏嚮於生物無機化學交叉學科,期待具體“案例分析”的讀者來說,總覺得缺少瞭那麼一層穿透性的微觀視角,讓人在浩瀚的理論海洋中,找不到清晰的、聚焦的生物毒理學實例來佐證那些宏大的化學平衡理論。

評分

我花瞭大量時間去研讀其中關於大氣汞的傳輸模型和水體中汞的物種分布章節。坦白說,數學模型的推導和物理化學定律的應用確實嚴謹到位,作者的化學功底毋庸置疑,數據引用也相當紮實,可以看齣是經過瞭詳盡的文獻梳理。但是,讀完這些部分後,我最大的感受是“理論的重量感”遠大於“現場的真實感”。例如,在討論河流沉積物中無機汞嚮甲基汞轉化的速率時,書中用瞭大量的速率常數和活度係數計算,但對於實際河流生態係統中,溫度、pH值波動、微生物群落結構多樣性這些動態變量是如何瞬間打亂這些“教科書般”的平衡,卻鮮有提及。我感覺自己更像是在一個高度理想化的實驗室環境中進行模擬計算,而不是真正置身於一個受汙染的濕地或河口。這種過度偏重於框架性、靜態的化學平衡分析,使得這本書在描述實際生態係統中汞的動態命運時,顯得有些力不從道,缺乏那種能讓人聯想到具體環境畫麵的生動描述。

評分

這本書的文獻引用體係非常龐大且令人敬佩,幾乎涵蓋瞭近幾十年來所有重要的化學和環境科學期刊的成果。從排版來看,注釋和參考文獻部分占據瞭大量的篇幅,這無疑是對學術嚴謹性的最大保障。然而,這種追求“大而全”的引用策略,反而帶來瞭一種知識的“碎片化”閱讀體驗。每當我們深入探討一個具體的化學反應或環境現象時,馬上就會被引嚮一個腳注,然後是另一個引用,最終發現我們花費瞭大量精力去追蹤這些外部信息,卻未能讓作者自己的核心論點得到充分的發揮和深入的闡釋。特彆是對於某些新興的汙染物反應機製,書中更多的是羅列“A學者說瞭X,B學者說瞭Y”,而缺乏一個強有力的、綜閤性的論點來指導讀者去辨彆和理解這些相互矛盾或互補的觀點。總而言之,這本書更像是一本結構精密的“知識索引”,而非一本“論點清晰的導讀手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