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旅行回忆录
旅行作家保罗·索鲁一路向南
跨越四季,直抵迷人南方之心
揭示你不知道的美国边缘生活
美国当代乡村生活图景
一支对南方土地的颂歌
灵魂料理×乡村公路×蓝调音乐×绿色农场
这是一趟深入美国南方诸州的旅行。
在四季的变换中,索鲁沿着乡间公路,驾车从北到南,来到卡罗来纳、佐治亚、田纳西、密西西比、亚拉巴马、阿肯色等州,参观了小镇教堂,访问了市长、社工、作家、牧师、农民,探寻了密西西比的部分地区——在那里他们仍然把农场称为种植园。他发现南方有着魅力无穷的自然景观、无与伦比的音乐、美味绝伦的菜肴,但也有美国糟糕的学校、住房、医疗机构以及极高的失业率。
保罗?索鲁(1941- ),美国旅行作家。曾在马拉维的丛林学校担任和平团教师,在乌干达的大学担任讲师。在新加坡大学任教期间,将短篇故事及为报刊撰写的文章结集成册,并开始写小说。后与家人移居英国,居住十多年。目前在美国定居,仍前往各处旅行。
保罗·索鲁著作丰富,包括《老巴塔哥尼亚快车》《赫拉克勒斯之柱》《火车大巴扎》等。
第一部 秋天——“不去都不知道有这么些地方”
3 祝福你:“来了就不是陌生人了”
7 温德尔·特里
12 旅途糖果:美国之旅
16 虚假磨难
28 再度成为旅行者
31 一路向南
37 困顿的百分之二十
38 印了吉祥点的印度人
42 巨石谷镇
47 枪支商店
49 禁忌词
71 阿什维尔:“我们管这儿叫布洛克街区”
77 我是谁?
81 “不,伙计,你在上我们在下。”
88 301 号国道:“那儿都没人去的”
92 活力阿伦达
101 奥兰治堡与大屠杀
105 查尔斯顿:枪支展览
113 雷夫·约翰逊的故事:小威尔金·约翰逊牧师
118 原子路
119 骑行信仰者
120 塔斯卡卢萨:橄榄球很重要
126 辛西娅修女
132 奠基石全福音浸信会教堂
138 黑人地带
142 “我要买些爆米花,然后坐下来看这场表演”
144 “白人特权”
149 玛丽·霍奇:火灾
151 捡山核桃
153 格林斯伯勒:约翰尼·B. 华盛顿市长
156 好心人
158 “马蹄铁农场”课后项目竞赛表
159 “我们自己的辩护律师”
160 理发师雷夫·尤金·莱尔斯
164 费镇的三K 党
169 橡胶街的末日
170 “银行沙漠”
173 枪支展览
180 罗宾·司各特太太:“救救我的孩子”
183 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圆桌
189 三角洲的秋天
197 “情况比表面看到的更糟糕”
204 耶稣是上帝——我们买卖枪支
第二部 冬天——“而今之人不知过往”
209 冰点
210 兰伯顿
214 乡村道路
215 西克莫的周日早晨
218 “我们爱你——对此你无能为力!”
225 吉祥
229 未来是一首消寂的歌
234 躲也躲不掉的帕特尔先生
241 脱离生活
242 罗森瓦尔德的馈赠
248 棉花小姐
253 而今之人不知过往
259 我们的兰德尔·科博
271 格林斯伯勒的英雄
276 “来访原因”
281 “黑色日子”
286 塞德里克
287 三角洲的冬天
289 南方最可怕的建筑物
306 “ 那些以前不想要枪的人现在都在买枪”
314 山楸橡树别业
332 图珀洛蓝调
333 蓝草音乐
第三部 春天——绽放的紫荆花
337 泥泞季节
339 艾肯镇的障碍马赛
348 一个种族隔离主义者的秘密生活
356 核电厂:“变异的蜘蛛”
362 南方小说的奇特风格
367 爱之屋的大麻烦:“被指控等于有罪”
373 隐含主题的布道:“如果没有经历我的风暴,我又会怎么做?”
377 新月汽车旅馆
382 吟诵谢恩祷告
385 刀锋路
388 花径
395 跌跤
396 福内尔·麦西
397 典当行
399 “ 血流得像只猪”
403 麻木的绝望
409 “ 你需要的是边缘共振”
第四部 夏天——阳光大道的芳香
425 追逐夏天
426 穿越南方
427 “他们拔掉了我的牙齿”
430 末日
431 马索德:“我是造路缘石的”
436 杰西:“人人都知道那种刺痛感会消失”
442 巴迪·凯斯:“你什么也不能说”
446 亚拉巴马传统:种族隔离妇女联谊会
453 桑德拉·费尔:“一年年每况愈下”
456 兰德尔·科博:“我的翅膀都被剪断了”
460 布鲁克黑文——居家者的天堂
466 生活就像一条大道
469 三角洲的夏天
472 霍兰代尔的蓝调
478 多伊食肆
481 蒙蒂塞洛的周日上午:教堂、鲶鱼、橄榄球
486 温泉城——喜乐与悲惨
495 迪克西咖啡馆的旅途糖果
500 住房共建项目:“有些人自己都懒得动手,居然也想要别人帮忙”
503 奎克斯迪尔小径上的小屋
511 通往上帝国度的乡村道路
518 油炸巧克力
520 要非常努力才能出人头地
526 低薪阶层
530 路上被轧死的动物
532 磨洋工的小伙子:“就是一间小得不行的破旧冰毒实验室”
537 《旧约》天气:棒球大小的冰雹
544 阿肯色文学节
557 巴迪
560 老人家
562 雨天的农民
571 “食品沙漠”
576 日落镇
585 布法罗河
586 “ 我陷得太深,没法放弃了”
590 “ 你需要一副更强韧的外壳”
592 “ 如果你能区分白人农场和黑人农场,那你就有麻烦了。”
595 柏树角的煽动者
596 丰收
598 山核桃树下的午餐
603 “ 世界是一家”
606 锁链囚队
608 巴勒斯坦镇上勇敢的女人
611 老人河
在南方乡村,穷人们被抛诸脑后,卑微地生存着。
“住房是最大的挑战,”她说,“但我们面临的是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悖论怪圈——太大小不了,太小又大不了。我的意思是,我们是乡村,却达不到乡村补助的标准,因为我们的人口超过两万五。”
祝福你:“来了就不是陌生人了”
十月初一个炎热的星期天早上,我的车停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卡卢萨一家汽车旅馆的停车场上。我坐在车里研读地图,努力寻找着一座教堂。我并非想要更多的宗教生活,也不是希望旅行能带给我一些莫名的刺激,我只是盼着能听听音乐,凑凑热闹,见识一下黑人的福音音乐和庆祝活动,也许顺便交交朋友。
我用手背拍打着地图,看上去一定是一副茫然的样子。
“迷路了吗,宝贝儿?”
我从新英格兰的家中出发,开车行进了三天,来到另一个世界,来到我一直渴望探访的温暖绿色的深南州;就像那位作家的名言,这是“过往永不消逝”之处,“过往永存当下”。 当月的晚些时候,格林斯伯勒的一个黑人理发师一边帮我剪着头发,一边谈起现在的种族骚乱。像是在重新表述这位他从未听说、也从未拜读过的作家的这句话,他笑着对我说:“在这里,历史是鲜活的。”
在南部,一座教堂宛如当地社区跳动的心脏,是社交中心,是信念支柱,是灯塔,是乐台,是集会之所。它赋予居民希望、指引、安康、温暖、情谊、旋律、和谐,还有零食点心。在某些教堂里,还可以看到售卖零食、沐足服务,听到舌音祈祷——就是用舌头发出咿呀之声,像吐痰或是在莲蓬小水柱底下漱口的声音。
在教堂里,穷人都衣着光鲜,人人平易亲切。作为一种富于影响、予人启迪的文化活动,南方教堂的礼拜可以媲美大学橄榄球赛或是枪支展览,而且当地教堂甚多,人们总说:“每个拐角都有一座教堂。”也正因为如此,每当发生教堂爆炸案——适逢位于伯明翰的第十六街浸信会教堂炸弹惨案发生五十周年,当年有四个小女孩在惨案中丧生,教友们的心都碎了,整个社区深陷痛苦之中。
“你迷路了吗?”
她的嗓音非常轻柔,我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她是在跟我说话。声音来自我旁边车子里的一位女士。那是一辆被太阳晒得褪了色的三厢车,后保险杠已经变形开裂。女士啜吸着一个外卖纸杯里的咖啡,车门开着透风。她约莫四十几岁的年纪,有一双蓝灰色的眼睛。跟寒酸的车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衣着漂亮,一身丝绸衣裳,蕾丝袖子,一边肩上还别着一朵硕大的花朵,白色的帽子带着面纱。她用手背掀开面纱,将咖啡杯举到漂亮的唇边,在杯沿上留下带褶的紫色唇印。
我说我是个陌生人。
“来了就不是陌生人了,亲爱的。”她说着,冲我欢快一笑。我发现这世界上我去过的地方之中,南部是为数不多可以让我不带讽刺地用“欢快”来描述的地方之一。“我叫露希尔。”
我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还说了我想去的地方——布鲁克斯戴尔大道上的基石全福音浸信会教堂。
她立刻说那不是她所属的教堂,不过她知道这座教堂,还说出了牧师的名字,恩内斯特·帕尔默主事。她开始帮我指路,接着又说:“不如这样吧。”
她一只手轻拍面纱,注视着杯沿,顿了一下,将杯中的咖啡饮尽,我则等着她的下一句话。
“嗯哼,我带你去还更容易些。”她说着,用舌尖将上唇的泡沫舔干净。“我见女儿的时间是一小时后。跟我走吧,保罗先生。”
我跟在她那辆小车变形的后保险杠后面,走了大约三英里,经过好几个突然的转弯,穿过好几片平房区。经历上一年一场破坏性的飓风,这些平房现在都空荡荡的,用破落歪斜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在这片饱受侵蚀的区域中央,在郊外的一条街上,我看到了那座教堂的尖塔。露希尔缓了下来,指着教堂,挥手示意我继续行进。
我开到她的前头,进入了停车场,对她表示了谢意。她对我粲然一笑,启程之前对我说了一句:“祝福你。”
这似乎就是南部腹地的基调了:善意,慷慨,还有欢迎。在更广阔的世界中旅行时,我经常发现这种基调,不过在这里,随着旅行的深入,我发现得更多,因为我一直被这些善意簇拥着。是的,南方人的生活中是有一种挥之不去的黑暗基质,虽然它在许多的交流中都会闪现,但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你才能觉察得到,而且需要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明白。
有时候,我的日子漫长而疲惫,但与像露希尔这样的人邂逅,总能让我振作精神,使我走向南部更深的腹地,去探访如同基石全福音教堂这样偏远的教堂,还有那些偏僻的地方,它们在地图上都只是一个小黑点,用城里的话来说是“不去都不知道有这么些地方。”
在南部腹地转了一段时间,我开始喜欢起那里的问候方式了,步道上的行人所打的招呼,还有那些轻松随性的熟络称呼,人们会管我叫“宝贝儿”“蜜糖”“亲”“兄弟”“亲爱的”“老板”,还有常见的“先生”。我喜欢他们说“你好吗,老弟?”还有“近来可好?”,还有邮局或商店里开心的吆喝和问候。在我介绍过自己的全名之后,有些黑人习惯性地称呼我为“保罗先生”(对此有一种解释是:“奴隶时期遗留下来的习惯”)。这与北方是截然不同的,其实也和我其他的所到之处都不相同。这种极度客气有时被称作“极端礼貌”,不过就算真的如此,也好过我在新英格兰已经习以为常的漠视、睥睨或故意的轻慢。
亨利·詹姆斯谈起游历美国时曾说道:“一个人最终的关系,就是他与其祖国的关系。”因为一直铭记着这句话,在见识过世界的其他地方之后,我一直打算着要在秋天,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之前,来一场穿越南部的漫长旅行,再将其记录下来。但旅行结束之后,我却想重回故地,悠游于冬天,再次认识那片土地。而我也确实这么做了。可那依旧不够。我在春天里重游了一趟,然后是夏天。在四次游历之后,我明白了,南方已经深深地攫住了我,有时是让人欣慰的拥抱,有时则是狂乱无情的钳握。
当我真正开始深入阅读,那种扑面而来的地域气息简直是身临其境。作者的笔触极为细腻,像是用最顶级的油画颜料描绘一幅幅热带的、潮湿的、带着泥土芬芳的画面。他似乎拥有某种魔力,能够将那些遥远的路边小店、那些带着时光磨损痕迹的木制门廊,甚至是空气中弥漫的某种特有的香料味道,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仿佛能听见从老旧的收音机里飘出的布鲁斯音乐,感受到夏日午后热浪的炙烤,以及夜晚密林深处虫鸣的交响乐。这种全方位的感官调动,远超一般的纪实文学所能达到的深度。它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或景点,而是深入到肌理之中,挖掘那些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关于人情、历史和信仰的复杂纠葛。读到某些段落时,我甚至需要停下来,深吸一口气,仿佛真的需要适应那种气候和节奏。
评分这本名为《远行译丛:美国深南之旅(精装)》的书籍,光是精装的质感就让人爱不释手,翻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古典的厚重感,仿佛带着时光的印记。我拿到它的时候,第一个感觉就是,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装帧设计上看得出出版方颇为用心,字体排版疏朗有致,墨香与纸张的纤维交织出的气味,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体验。它静静地躺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风景。每次拿起它,都会忍不住轻抚封面,那种细致的纹理和坚实的重量,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其中蕴含的故事的重量。我喜欢在安静的午后,泡一杯浓茶,让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页上,慢慢品味文字的韵律。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现代生活里难得的一份宁静与专注。它迫使你慢下来,去感受每一个词语背后的深意,而不是像浏览网页那样快速地滑过信息。这本书的实体呈现,已经成功地把我从日常的喧嚣中抽离出来,为接下来的旅程做好了心理铺垫。
评分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译者的功力是极其深厚的,这使得原著那种独特的节奏感和幽默感得以完美保留。有些地方的俚语和方言的转译,处理得既地道又不失雅致,确保了中文读者的阅读流畅性,同时又保留了原文那股子“野性”和不羁。我尤其欣赏译者在关键时刻没有选择过度解释,而是用精准的对应词汇,把那种地域特有的“味道”烘托出来。这本书的翻译质量,绝对是“译丛”系列的一张亮眼名片。它证明了好的翻译不仅仅是文字的搬运,更是文化和灵魂的迁移。阅读过程中,我几乎忘记了这是被翻译的作品,所有的情感和逻辑链条都自然而然地顺畅流淌,这对于一本涉及异域文化的书籍来说,是最高的赞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像一张巨大的网,将历史的回响、个人的遭遇和地方的传说交织在一起。你常常会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场景描写中,突然被拽入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这种时空交错感处理得非常高明,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对素材的驾驭能力。更难得的是,作者在描绘那些充满争议和矛盾的历史碎片时,展现出一种罕有的平衡和尊重。他没有急于给出简单的评判,而是将选择权交给了读者,引导我们自己去思考“南方性”的复杂内涵。那种对文化张力的精准捕捉,使得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与愉悦。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解开了一个新的谜团,又引出了更多的疑问,让人欲罢不能,完全沉浸在对“深南”这片土地的深度探寻之中。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远远超出了旅行指南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现代社会中,传统与变迁、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永恒拉扯。作者对“南方人”身份认同的剖析尤其深刻,那种根植于土地、既骄傲又带着某种挥之不去的忧郁气质,被刻画得入木三分。它让我反思我们自身文化中,那些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传统”,其背后究竟承载了多少被遗忘的重量和无声的妥协。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世界观被轻微地拓宽了,不仅仅是对一个地理区域的了解,更是对人类经验多样性的再确认。这是一本需要被反复阅读、并且在不同人生阶段都会有新感悟的作品,它带来的震撼是持久而内敛的,值得任何严肃的读者将其纳入书架。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评分现在的书真贵啊 活动还不错
评分感恩京东…心在,一切尽在~
评分一直非常喜欢这类书籍,继续支持
评分一到所谓促销活动,就看出京东服务的成色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一到所谓促销活动,就看出京东服务的成色
评分一直非常喜欢这类书籍,继续支持
评分好书值得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