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

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楊誌國 著
圖書標籤:
  • 應急管理
  • 數據中心
  • 銀行業
  • 風險管理
  • 業務連續性
  • 災難恢復
  • 信息安全
  • 閤規性
  • 金融科技
  • 數據安全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83720
版次:1
商品編碼:12359860
包裝:平裝
開本:小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能更好地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2.本書是一本實用的應急管理策略與實踐方麵“教科書”式的實踐經驗介紹書籍。
3.本書為讀者提供瞭很多具有藉鑒意義的應急預案和主動預防示例。

內容簡介

本書從應急管理的基本概念齣發,結閤大型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的業務連續性要求特性,通過應急管理的對象、組織架構、管理製度、主動運維與場景應用等方麵的論述,係統地介紹瞭應急管理體係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全書共11章,包括應急管理基礎,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概述,應急管理組織架構,應急管理策略、範圍、對象及目標,應急管理場所,應急管理製度,主動性維護,應急場景及預案,應急處置及啓動,應急管理工具建設,應急案例介紹等。本書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為讀者提供瞭很多具有藉鑒意義的應急預案和主動預防示例,能更好地運用到工作實踐中。

作者簡介

楊誌國作為金融業資深從業者,在大型商業銀行從業近30年,現任數據中心副總經理,主要負責數據中心的安全管理、生産調度、總控中心。具有非常豐富的數據中心機房等基礎設施建設、設備管理、技術架構、機房搬遷經驗,同時精通業界管理體係標準及*佳實踐,包括ISO20000標準、ISO27001標準和ITIL等,在IT規劃,IT運營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麵亦具有豐富的經驗。

目錄

目錄
第 1章應急管理基礎 1
1.1 基礎知識 2
1.1.1 工作原則 2
1.1.2 災難 3
1.1.3 災難恢復 4
1.1.4 災難備份 4
1.1.5 災難備份中心 4
1.1.6 關鍵業務功能 5
1.1.7 業務影響分析 5
1.1.8 恢復時間目標 5
1.1.9 恢復點目標 6
1.1.10 風險評估 6
1.1.11 應急預案 7
1.1.12 演練 7
1.1.13 桌麵演練 7
1.1.14 模擬切換演練 8
1.1.15 真實切換演練 8
1.1.16 其他術語 9
1.2 應急管理與業務連續性管理 9
1.2.1 業務連續性管理的定義 9
1.2.2 應急管理與業務連續性管理的關係 10
1.3 應急管理與風險管理 11
1.3.1 風險的定義 11
1.3.2 信息安全風險的定義 13
1.3.3 風險管理的定義 15
1.3.4 應急管理與風險管理的關係 16
1.4 應急管理和災難備份與恢復管理 16
1.4.1 災難恢復的定義 16
1.4.2 災難恢復7要素 17
1.4.3 應急管理和災難備份與恢復管理的關係 17
1.5 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要求 18
1.5.1 國傢相關法律法規要求 18
1.5.2 相關政府機構的要求 25

第 2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概述 29
2.1 數據中心的定義及分級 30
2.1.1 數據中心的定義 30
2.1.2 數據中心的分級 31
2.2 雲計算數據中心功能的演進 32
2.3 銀行業數據中心典型組織架構 34
2.3.1 如何建立數據中心的組織架構 34
2.3.2 典型的銀行業數據中心組織架構 36
2.4 銀行業數據中心的應急管理 38

第3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組織架構 41
3.1 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組織成立目的 42
3.2 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組織架構 42
3.2.1 應急領導小組 43
3.2.2 應急執行小組 44
3.2.3 應急保障小組 45
3.2.4 外部支持小組 45

第4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策略、範圍、對象及目標 47
4.1 應急管理策略 48
4.1.1 事前預防策略 48
4.1.2 事中響應與處置策略 48
4.1.3 事後改進策略 49
4.1.4 資源與文化保障策略 50
4.2 應急管理範圍 50
4.3 應急管理對象 50
4.3.1 軟件 51
4.3.2 硬件 51
4.3.3 服務 51
4.3.4 數據 52
4.3.5 人員 52
4.4 應急管理目標 52

第5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場所 55
5.1 應急管理場所 56
5.1.1 生産監控場所 56
5.1.2 應急指揮場所 57
5.1.3 應急處置場所 58
5.1.4 服務受理場所 59
5.1.5 技術分析場所 59
5.1.6 測試演練場所 60
5.2 應急場所的建設方法 61
5.2.1 大屏幕顯示係統 61
5.2.2 全球IP電話係統 66
5.2.3 虛擬終端及雲桌麵 69

第6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製度 71
6.1 應急管理的規範與流程 72
6.1.1 基本原則 72
6.1.2 角色與職責分工 72
6.1.3 7×24小時應急運維機製 72
6.1.4 應急場景(包括但不限於) 74
6.1.5 應急預案 75
6.2 事件管理的規範與流程 77
6.2.1 基本原則 77
6.2.2 角色與職責分工 77
6.2.3 事件分類 78
6.2.4 事件分級 79
6.2.5 事件業務影響的認定 81
6.2.6 事件活動的要求 82
6.2.7 質量控製 83

第7章銀行業數據中心主動性維護 85
7.1 主動性維護基本原則 86
7.1.1 RCM理論 86
7.1.2 預防性維護和預測性維護 89
7.1.3 主動性維護 90
7.1.4 主動性維護與傳統維護觀念的差異 91
7.1.5 主動性維護在銀行業數據中心運營中的價值 92
7.1.6 主動性維護是降低數據中心TCO的新途徑 92
7.2 硬件設備及機房環境設施技術實施方案 93
7.2.1 運維內容 93
7.2.2 硬件設備及機房環境設施的主動性維護理念 93
7.2.3 案例 94
7.3 網絡係統技術實施方案 99
7.3.1 運維內容 99
7.3.2 網絡係統的主動性維護理念 99
7.3.3 案例 100
7.4 主機、開放、windows、X86技術平颱實施方案 105
7.4.1 運維內容 105
7.4.2 主動性維護理念 105
7.4.3 案例 106
7.5 應用係統技術實施方案 120
7.5.1 運維內容 120
7.5.2 應用係統的主動性維護理念 120
7.5.3 案例 121
7.6 漏洞掃描與滲透測試 127
7.6.1 運維內容 127
7.6.2 主動性維護理念 128
7.6.3 案例 128

第8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場景及預案 131
8.1 硬件與環境應急場景和預案 133
8.1.1 應急場景清單 133
8.1.2 場景一:ORACLE VSM虛擬帶庫應急 135
8.1.3 場景二:SL8500物理帶庫應急方案 138
8.1.4 場景三:Z13主機硬件故障 140
8.1.5 場景四:IBM P係列小型機異常宕機 144
8.1.6 場景五:HDS存儲設備應急方案 149
8.1.7 場景六:NetApp存儲設備應急方案 151
8.1.8 場景七:EMC存儲設備應急方案 154
8.1.9 場景八:UPS係統應急方案 158
8.1.10 場景九:PDU設備應急方案 160
8.2 網絡應急場景和預案 162
8.2.1 應急場景清單 162
8.2.2 場景一:網絡設備某一闆卡發生故障,該闆卡所連接具有
冗餘鏈路 166
8.2.3 場景二:網絡交換機雙引擎中主引擎發生故障,備引擎正
常,主備引擎切換失敗 168
8.2.4 場景三:外部因素導緻生産中心互聯網應用係統不可用,
需要將流量切換到異地災備中心 169
8.2.5 場景四:骨乾綫路丟包 171
8.2.6 場景五:異常流量導緻主備防火牆的通信異常 174
8.2.7 場景六:VPN設備通道連接異常 176
8.2.8 場景七:DNS設備的解析服務異常導緻DNS服務異常 178
8.3 數據恢復應急場景及預案 180
8.3.1 應急場景清單 181
8.3.2 場景一:數據庫熱備份恢復切換 184
8.3.3 場景二:數據庫冷備份恢復切換 184
8.3.4 場景三:物理磁盤數據應急恢復 187
8.3.5 場景四:物理磁盤外部專業數據恢復應急處理 191
8.4 主機應急場景和預案 192
8.4.1 應急場景清單 192
8.4.2 場景一:主機CICS聯機係統交易處理緩慢 194
8.4.3 場景二:主機CICS聯機與外圍係統通信異常 200
8.4.4 場景三:DB2沒有可以使用的ACTIVE LOG,DB2 LOG
不能工作 204
8.4.5 場景四:一個BSDS文件無法訪問,無法對其進行讀/
寫操作 206
8.4.6 場景五:DB2數據空間將耗盡 208
8.4.7 場景六:磁盤故障觸發非計劃性Hyperswap 210
8.4.8 場景七:係統DATASET的利用率超過閾值 215
8.5 小型機應急場景和預案 216
8.5.1 應急場景清單 216
8.5.2 場景一:係統重要資源不足 219
8.5.3 場景二:CICS交易繁忙以緻齣現交易排隊現象 226
8.5.4 場景三:MQ通道狀態異常 229
8.5.5 場景四:數據庫齣現大量行鎖 231
8.5.6 場景五:SQL(聯機或批量)執行時間變長 236
8.5.7 場景六:單颱應用服務器齣現故障 239
8.5.8 場景七:加速器邏輯通道夯 244
8.5.9 場景八:簽名驗簽業務持續性緩慢 248
8.5.10 場景九:ORACLE ASM磁盤被賦PVID導緻磁盤組損壞 253
8.5.11 場景十:ORACLE數據庫SQL語句執行計劃突變 259
8.6 X86平颱應急場景和預案 263
8.6.1 應急場景清單 263
8.6.2 場景一:雲平颱計算節點資源不足 265
8.6.3 場景二:ORACLE數據庫數據損壞 269
8.6.4 場景三:MySQL Cluster數據庫SQL節點hang死 271
8.6.5 場景四:存儲故障 272
8.6.6 場景五:單颱負載均衡器故障 275
8.6.7 場景六:WAS組件異常 276
8.7 應用與運行應急場景和預案 278
8.7.1 應急場景清單 278
8.7.2 場景一:應用係統按需執行重啓 280
8.7.3 場景二:某應用係統的對端係統未正常收到返迴報文 282
8.7.4 場景三:因業務量高峰、係統處理能力不足引起的聯機交易
緩慢 284
8.7.5 場景四:批量執行中斷 286
8.7.6 場景五:數據修改異常引發交易異常 288
8.7.7 場景六:應用産品主備機切換應急預案 290
8.7.8 場景七:應用係統MQ隊列堆積 292
8.7.9 場景八:應用係統間密鑰恢復應急場景 294
8.7.10 場景九:應用産品版本迴退應急預案 296
8.8 互聯網信息安全事件應急場景及預案 297
8.8.1 應急場景清單 297
8.8.2 場景一:互聯網應用係統網絡入侵 299
8.8.3場景二:互聯網齣口拒絕服務攻擊 300

第9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處置及啓動 303
9.1 應急處置策略與原則 304
9.1.1 首查監控 305
9.1.2 關聯變更 305
9.1.3 迴顧曆史 306
9.1.4 以我為因 306
9.1.5 聯動後綫 307
9.1.6 並行排查 307
9.1.7 信息共享 308
9.1.8 恢復優先 308
9.2 應急處置實施方法論 309
9.2.1 應急發現階段 311
9.2.2 應急響應階段 312
9.2.3 應急恢復階段 312
9.2.4 應急驗證階段 314
9.3 應急管理後評價 314

第 10章銀行業數據中心應急管理工具建設 319
10.1 應急預案管理平颱 320
10.1.1 主要用途 320
10.1.2 實現功能 320
10.1.3 建設方法 323
10.2 應急協作管理平颱 324
10.2.1 主要用途 324
10.2.2 實現功能 325
10.2.3 建設方法 328
10.3 運維流程管理平颱 331
10.3.1 主要用途 332
10.3.2 實現功能 333
10.3.3 建設方法 342
10.4 集中監控管理平颱 346
10.4.1 主要用途 346
10.4.2 實現功能 347
10.4.3 建設方法 349

第 11章應急案例介紹 353
11.1 在綫客服人工服務異常案例 354
11.1.1 係統簡介 354
11.1.2 案例簡述 354
11.1.3 處置詳情 355
11.1.4 處置要素 355
11.1.5 後續改進 356
11.2 信用卡快捷支付退貨交易緩慢案例 356
11.2.1 係統簡介 356
11.2.2 案例簡述 357
11.2.3 處置詳情 357
11.2.4 處置要素 357
11.2.5 後續改進 358
11.3 個人理財産品銷售異常案例 358
11.3.1 係統簡介 358
11.3.2 案例簡述 359
11.3.3 處置詳情 359
11.3.4 處置要素 359
11.3.5 後續改進 360
11.4 部分藉記卡行內轉賬失敗案例 360
11.4.1 係統簡介 360
11.4.2 案例簡述 361
11.4.3 處置詳情 361
11.4.4 處置要素 361
11.4.5 後續改進 362
11.5 小型機內存故障案例 362
11.5.1 係統簡介 362
11.5.2 案例簡述 363
11.5.3 處置詳情 363
11.5.4 處置要素 363
11.5.5 後續改進 364
11.6 存儲鏈路抖動案例 364
11.6.1 係統簡介 364
11.6.2 案例簡述 365
11.6.3 處置詳情 365
11.6.4處置要素 365
11.6.5 後續改進 366
11.7 某互聯網應用係統漏洞被利用進行網絡入侵攻擊 366
11.7.1 係統簡介 366
11.7.2 案例簡述 367
11.7.3 處置詳情 367
11.7.4 處置要素 367
11.7.5 後續改進 368
11.8 某地互聯網齣口Web服務器遭受DDoS攻擊案例 368
11.8.1 係統簡介 368
11.8.2 案例簡述 369
11.8.3 處置詳情 369
11.8.4 處置要素 370
11.8.5 後續改進 370
11.9 某係統交易緩慢案例 370
11.9.1 係統簡介 370
11.9.2 案例簡述 371
11.9.3 分析過程詳述 371
11.9.4 處置詳情 373
11.9.5 處置要素 374
11.9.6 後續改進 374
11.10 某係統投産新版本後批量執行緩慢案例 375
11.10.1 係統簡介 375
11.10.2 案例簡述 375
11.10.3 分析過程詳述 376
11.10.4 處置詳情 377
11.10.5 處置要素 377
11.10.6 後續改進 378

參考資料 379
《風險之盾:金融科技時代的銀行業數據中心安全與韌性之道》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席捲的金融領域,銀行業數據中心已成為維係整個金融體係運轉的神經中樞。它們承載著海量的客戶數據、交易信息以及至關重要的核心業務係統,其穩定、安全與高效運行的水平,直接關乎金融機構的信譽、客戶的信心乃至國傢經濟的安全。本書《風險之盾:金融科技時代的銀行業數據中心安全與韌性之道》正是聚焦於這一核心領域,深入剖析在瞬息萬變的金融科技環境下,銀行業數據中心所麵臨的多元化風險,並係統性地構建一套集預防、響應、恢復於一體的全麵性策略與實踐體係,旨在為銀行業數據中心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風險之盾”。 本書並非僅僅停留在理論的陳述,而是力求將前沿的風險管理理念與數據中心運營的實際需求深度融閤。我們將從數據中心的基礎設施層麵齣發,審視其在物理安全、網絡安全、係統安全、數據安全以及閤規性等各個環節的脆弱性與潛在風險。隨著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廣泛應用,為銀行業數據中心帶來瞭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伴隨著新的、更為復雜的安全挑戰。例如,海量數據的集中存儲可能成為攻擊者的首要目標,分布式計算環境的復雜性增加瞭安全漏洞的排查難度,而快速迭代的業務需求也可能對傳統安全防護體係構成衝擊。 在本書的開篇,我們將首先係統梳理當前銀行業數據中心麵臨的主要風險類彆,包括但不限於: 網絡安全威脅: 勒索軟件攻擊、DDoS分布式拒絕服務攻擊、APT高級持續性威脅、數據泄露、內部威脅、供應鏈攻擊等。 物理安全風險: 未經授權的訪問、自然災害(火災、洪水、地震)、電力中斷、設備故障、人為破壞等。 數據安全與隱私風險: 數據篡改、非法訪問、敏感信息泄露、閤規性問題(如GDPR、國內數據安全法規等)帶來的法律和聲譽風險。 係統與應用安全風險: 軟件漏洞、配置錯誤、係統宕機、性能瓶頸、第三方組件安全隱患等。 運營與管理風險: 人員疏忽、流程不當、變更管理失控、應急響應能力不足、業務連續性規劃缺失等。 新興技術帶來的風險: 雲原生環境的安全挑戰、AI模型對抗性攻擊、區塊鏈應用的安全漏洞等。 在充分認識風險的基礎上,本書將重點闡述構建銀行業數據中心安全與韌性的核心策略。這些策略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協同作用,共同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一、 強化安全防護基石,構築縱深防禦體係 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從物理層到應用層,構建多重、縱深的防禦體係。 物理安全: 從數據中心選址、建築設計、訪問控製、監控係統到環境管理(溫度、濕度、消防),全麵提升物理設施的安全性。我們將詳細介紹先進的生物識彆技術、智能門禁係統、全方位視頻監控以及環境監測預警係統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具體應用。 網絡安全: 聚焦於零信任安全模型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落地,強調“永不信任,始終驗證”的原則。詳細介紹下一代防火牆、入侵檢測/防禦係統(IDS/IPS)、Web應用防火牆(WAF)、VPN、網絡隔離、數據加密、流量監控、安全審計等關鍵技術。同時,我們將探討如何應對日益復雜的DDoS攻擊,以及如何構建安全可靠的SDN(軟件定義網絡)環境。 係統與應用安全: 強調漏洞掃描與修復、安全配置管理、補丁管理、應用安全測試(SAST、DAST)、代碼審查以及容器化與微服務安全等方麵的實踐。我們將深入分析如何對關鍵業務係統進行加固,降低潛在的攻擊麵。 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 重點關注數據分類分級、訪問控製、數據加密(靜態加密、傳輸加密、使用中加密)、數據脫敏、數據防泄露(DLP)以及數據備份與恢復策略。本書將詳細介紹如何在滿足閤規性要求的前提下,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二、 提升業務連續性與災難恢復能力,確保“不間斷”運營 麵對突發事件,銀行業數據中心的快速響應與持續運營能力至關重要。 業務連續性計劃(BCP)與災難恢復計劃(DRP)的製定與演練: 本書將指導讀者如何根據業務的 criticality(關鍵性),製定詳細的BCP和DRP。這包括業務影響分析(BIA)、風險評估、恢復目標(RTO、RPO)的設定、恢復策略的選擇(如雙活、多活、異地容災),以及定期演練與評估的重要性。 數據備份與恢復策略: 詳細介紹不同的備份技術(如全備、增量備、差異備)、存儲介質(磁帶、磁盤、雲存儲)以及異地備份方案。我們將強調備份的自動化、有效性驗證以及快速恢復能力的重要性。 基礎設施的冗餘與彈性設計: 探討如何通過冗餘電源、冗餘網絡設備、多副本存儲、集群部署等方式,提高數據中心的可用性,降低單點故障風險。 三、 擁抱金融科技,構建智能化、自動化的風險管理體係 金融科技的發展為風險管理帶來瞭新的工具與思路。 安全信息與事件管理(SIEM)與安全編排、自動化與響應(SOAR): 探討如何利用SIEM係統集中收集、分析日誌信息,實現威脅的早期預警。SOAR平颱則能夠自動化執行預設的安全響應流程,提高響應效率。 威脅情報的應用: 介紹如何整閤內外部威脅情報,識彆潛在的攻擊者、攻擊手法與漏洞,從而主動調整防禦策略。 機器學習與人工智能在安全領域的應用: 探討AI在異常行為檢測、惡意流量識彆、漏洞預測、安全態勢感知等方麵的潛力與局限性。 DevSecOps的理念與實踐: 將安全融入軟件開發生命周期的每一個環節,實現安全與敏捷開發的高度協同。 四、 強化閤規性管理與人員能力建設,實現長效治理 安全與韌性的實現,離不開健全的閤規體係與高素質的專業團隊。 監管要求與閤規性標準: 詳細解讀國內外相關的金融監管要求、數據安全法規以及行業最佳實踐,指導數據中心如何滿足這些要求。 內部審計與風險評估機製: 建立常態化的內部審計與風險評估流程,持續發現並改進數據中心的潛在風險點。 安全意識培訓與技能提升: 強調員工作為安全體係中最活躍也最易被利用的環節,必須通過持續的培訓,提升其安全意識和專業技能。 應急響應團隊的建設與協同: 組建專業、高效的應急響應團隊,明確職責分工,建立跨部門的協同機製,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迅速、有序地處置。 本書結構清晰,邏輯嚴謹,每一章節都緊密圍繞“安全與韌性”這一核心主題展開。我們將結閤豐富的案例研究,剖析行業內發生的典型安全事件,總結經驗教訓。同時,本書還將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導原則、技術方案和管理方法,為讀者提供切實可行的參考。 《風險之盾:金融科技時代的銀行業數據中心安全與韌性之道》旨在成為銀行業數據中心從業者、信息安全專傢、風險管理人員以及相關決策者的必備參考書。它不僅能幫助讀者深刻理解當前銀行業數據中心所麵臨的復雜風險,更能為其提供一套係統、全麵、實用的應對策略與實踐指南,從而有力地提升數據中心的整體安全水平與抗風險能力,為銀行業的可持續、穩健發展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銀行業數據中心運營管理充滿好奇的研究者,一直對如何在高壓、高風險的環境下維持其穩定運行感到著迷。在我的研究領域中,應急管理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尤其是在對穩定性和安全性有著極緻要求的銀行業。因此,《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極好的研究切入點。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角度,深入剖析銀行業數據中心所麵臨的獨特挑戰,例如業務連續性規劃(BCP)和災難恢復計劃(DRP)的製定,以及在不同層級的風險場景下,如何進行有效的資源調配和決策。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盡地介紹一些前沿的應急管理工具和技術,例如自動化監控與告警係統,以及智能化的故障診斷與修復技術。此外,我還希望能從中學習到關於風險評估模型和脆弱性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銀行業數據中心在麵對各種潛在威脅時的彈性。這本書的齣版,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份學習資料,更可能成為我未來研究的基石,幫助我構建更全麵、更深入的理論框架。

評分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引起瞭我極大的興趣。作為一名在銀行業工作多年的數據中心運維人員,我一直深切關注著如何在高壓、高風險的環境下保障業務的連續性和數據的安全性。以往接觸到的應急管理書籍,往往側重於宏觀的理論框架,或是針對非金融行業的通用性指導,對於銀行業數據中心這種高度專業化、對時效性要求近乎苛刻的領域,往往顯得不夠接地氣,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當看到《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時,我眼前一亮,仿佛找到瞭失散多年的寶藏。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討銀行業數據中心特有的風險點,例如復雜的金融交易係統、敏感的客戶數據、以及嚴格的閤規性要求,並提齣切實有效的應對策略。我希望能看到書中詳細闡述如何構建一套全麵、細緻的應急預案,涵蓋從自然災害、設備故障到網絡攻擊等各類突發事件。更重要的是,我渴望瞭解書中是否會分享一些在實際運維中經過驗證的優秀實踐案例,比如如何進行有效的災難恢復演練,如何快速有效地進行故障定位與排除,以及如何在高強度的應急響應過程中保持團隊的穩定與高效協作。這本書的齣現,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技術指南,更是一份安心符,是提升我們數據中心整體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指引。

評分

我是一名在銀行IT部門工作的基層技術人員,日常工作內容繁多且責任重大。尤其是在數據中心運維方麵,雖然我們盡力做到萬無一失,但各種突發事件的潛在威脅依然讓我時常感到壓力。市麵上關於IT應急管理的書籍並不少見,但很多都過於通用,缺乏針對金融行業數據中心的深度。因此,《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這個標題,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我期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指導,而不是空泛的理論。比如,書中是否會深入探討銀行業數據中心特有的網絡安全風險,例如APT攻擊、DDoS攻擊等,並提供有效的防護和應對措施?它會詳細講解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事件響應機製,從發現異常、上報、分析到最終解決,每一個環節都能有清晰的指引?我特彆關注關於數據備份與恢復的章節,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業務的連續性和客戶的信任。我希望書中能介紹一些先進的數據容災技術和最佳實踐,幫助我們在最壞的情況下也能迅速恢復數據。此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團隊協作和溝通的技巧,因為在緊急情況下,良好的溝通和默契的配閤至關重要。

評分

作為一名資深的IT架構師,我一直關注著如何在不斷變化的科技浪潮中,為銀行業數據中心構築堅不可摧的“護城河”。《應急管理在銀行業數據中心的策略與實踐》這個書名,瞬間就擊中瞭我的核心關切。我期望這本書能夠超越傳統的應急預案,提供一套更加智能化、前瞻性的風險管理體係。例如,書中是否會探討如何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來預測潛在的係統風險,並提前采取預防措施?它是否會詳細介紹如何在復雜的分布式架構下,構建一套靈活、可擴展的災難恢復方案?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關於網絡安全攻防策略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在瞬息萬變的威脅環境中,快速調整防禦部署,保護敏感的金融數據。此外,我還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混沌工程”或“壓力測試”的實踐建議,幫助我們主動發現係統中的薄弱環節,並及時進行優化。總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套先進的、能夠應對未來復雜挑戰的應急管理“思想武器”,引領銀行業數據中心邁嚮更高的安全與穩定境界。

評分

讀到這本書的名字,我腦海中立刻浮現齣過去幾年經曆過的幾次令人心驚膽戰的緊急事件。作為一傢大型商業銀行數據中心的一員,我們承擔著支撐海量交易和關鍵業務的重任,任何一絲的疏忽都可能導緻無法估量的損失。我一直在思考,除瞭日常的設備維護和安全加固,我們究竟還需要做些什麼,纔能在真正的“黑天鵝”事件麵前,不至於束手無策?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苦苦尋覓的答案。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論,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更能深入到銀行業數據中心的實際運作細節中。例如,書中是否會詳細解析如何根據銀行業的業務特點,量身定製應急響應流程?它會指導我們如何進行風險評估,識彆齣那些隱藏在係統深處的脆弱環節?我尤為關注的是,在麵對極端情況時,如何纔能保證數據的一緻性和完整性,如何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核心業務功能,最小化對客戶的影響。我還期待書中能分享一些關於團隊建設和領導力的內容,因為在危機時刻,一個訓練有素、指揮有方的團隊是度過難關的關鍵。總之,我滿懷期待,希望這本書能為我提供一套可落地、可執行的“作戰手冊”,幫助我們數據中心更加從容地應對未來的挑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