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策略与实践

应急管理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策略与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杨志国 著
图书标签:
  • 应急管理
  • 数据中心
  • 银行业
  • 风险管理
  • 业务连续性
  • 灾难恢复
  • 信息安全
  • 合规性
  • 金融科技
  • 数据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8372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9860
包装:平装
开本:小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7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2.本书是一本实用的应急管理策略与实践方面“教科书”式的实践经验介绍书籍。
3.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应急预案和主动预防示例。

内容简介

本书从应急管理的基本概念出发,结合大型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业务连续性要求特性,通过应急管理的对象、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主动运维与场景应用等方面的论述,系统地介绍了应急管理体系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书共11章,包括应急管理基础,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概述,应急管理组织架构,应急管理策略、范围、对象及目标,应急管理场所,应急管理制度,主动性维护,应急场景及预案,应急处置及启动,应急管理工具建设,应急案例介绍等。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很多具有借鉴意义的应急预案和主动预防示例,能更好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

作者简介

杨志国作为金融业资深从业者,在大型商业银行从业近30年,现任数据中心副总经理,主要负责数据中心的安全管理、生产调度、总控中心。具有非常丰富的数据中心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设备管理、技术架构、机房搬迁经验,同时精通业界管理体系标准及*佳实践,包括ISO20000标准、ISO27001标准和ITIL等,在IT规划,IT运营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亦具有丰富的经验。

目录

目录
第 1章应急管理基础 1
1.1 基础知识 2
1.1.1 工作原则 2
1.1.2 灾难 3
1.1.3 灾难恢复 4
1.1.4 灾难备份 4
1.1.5 灾难备份中心 4
1.1.6 关键业务功能 5
1.1.7 业务影响分析 5
1.1.8 恢复时间目标 5
1.1.9 恢复点目标 6
1.1.10 风险评估 6
1.1.11 应急预案 7
1.1.12 演练 7
1.1.13 桌面演练 7
1.1.14 模拟切换演练 8
1.1.15 真实切换演练 8
1.1.16 其他术语 9
1.2 应急管理与业务连续性管理 9
1.2.1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定义 9
1.2.2 应急管理与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关系 10
1.3 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 11
1.3.1 风险的定义 11
1.3.2 信息安全风险的定义 13
1.3.3 风险管理的定义 15
1.3.4 应急管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16
1.4 应急管理和灾难备份与恢复管理 16
1.4.1 灾难恢复的定义 16
1.4.2 灾难恢复7要素 17
1.4.3 应急管理和灾难备份与恢复管理的关系 17
1.5 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要求 18
1.5.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18
1.5.2 相关政府机构的要求 25

第 2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概述 29
2.1 数据中心的定义及分级 30
2.1.1 数据中心的定义 30
2.1.2 数据中心的分级 31
2.2 云计算数据中心功能的演进 32
2.3 银行业数据中心典型组织架构 34
2.3.1 如何建立数据中心的组织架构 34
2.3.2 典型的银行业数据中心组织架构 36
2.4 银行业数据中心的应急管理 38

第3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41
3.1 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组织成立目的 42
3.2 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组织架构 42
3.2.1 应急领导小组 43
3.2.2 应急执行小组 44
3.2.3 应急保障小组 45
3.2.4 外部支持小组 45

第4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策略、范围、对象及目标 47
4.1 应急管理策略 48
4.1.1 事前预防策略 48
4.1.2 事中响应与处置策略 48
4.1.3 事后改进策略 49
4.1.4 资源与文化保障策略 50
4.2 应急管理范围 50
4.3 应急管理对象 50
4.3.1 软件 51
4.3.2 硬件 51
4.3.3 服务 51
4.3.4 数据 52
4.3.5 人员 52
4.4 应急管理目标 52

第5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场所 55
5.1 应急管理场所 56
5.1.1 生产监控场所 56
5.1.2 应急指挥场所 57
5.1.3 应急处置场所 58
5.1.4 服务受理场所 59
5.1.5 技术分析场所 59
5.1.6 测试演练场所 60
5.2 应急场所的建设方法 61
5.2.1 大屏幕显示系统 61
5.2.2 全球IP电话系统 66
5.2.3 虚拟终端及云桌面 69

第6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制度 71
6.1 应急管理的规范与流程 72
6.1.1 基本原则 72
6.1.2 角色与职责分工 72
6.1.3 7×24小时应急运维机制 72
6.1.4 应急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74
6.1.5 应急预案 75
6.2 事件管理的规范与流程 77
6.2.1 基本原则 77
6.2.2 角色与职责分工 77
6.2.3 事件分类 78
6.2.4 事件分级 79
6.2.5 事件业务影响的认定 81
6.2.6 事件活动的要求 82
6.2.7 质量控制 83

第7章银行业数据中心主动性维护 85
7.1 主动性维护基本原则 86
7.1.1 RCM理论 86
7.1.2 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 89
7.1.3 主动性维护 90
7.1.4 主动性维护与传统维护观念的差异 91
7.1.5 主动性维护在银行业数据中心运营中的价值 92
7.1.6 主动性维护是降低数据中心TCO的新途径 92
7.2 硬件设备及机房环境设施技术实施方案 93
7.2.1 运维内容 93
7.2.2 硬件设备及机房环境设施的主动性维护理念 93
7.2.3 案例 94
7.3 网络系统技术实施方案 99
7.3.1 运维内容 99
7.3.2 网络系统的主动性维护理念 99
7.3.3 案例 100
7.4 主机、开放、windows、X86技术平台实施方案 105
7.4.1 运维内容 105
7.4.2 主动性维护理念 105
7.4.3 案例 106
7.5 应用系统技术实施方案 120
7.5.1 运维内容 120
7.5.2 应用系统的主动性维护理念 120
7.5.3 案例 121
7.6 漏洞扫描与渗透测试 127
7.6.1 运维内容 127
7.6.2 主动性维护理念 128
7.6.3 案例 128

第8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场景及预案 131
8.1 硬件与环境应急场景和预案 133
8.1.1 应急场景清单 133
8.1.2 场景一:ORACLE VSM虚拟带库应急 135
8.1.3 场景二:SL8500物理带库应急方案 138
8.1.4 场景三:Z13主机硬件故障 140
8.1.5 场景四:IBM P系列小型机异常宕机 144
8.1.6 场景五:HDS存储设备应急方案 149
8.1.7 场景六:NetApp存储设备应急方案 151
8.1.8 场景七:EMC存储设备应急方案 154
8.1.9 场景八:UPS系统应急方案 158
8.1.10 场景九:PDU设备应急方案 160
8.2 网络应急场景和预案 162
8.2.1 应急场景清单 162
8.2.2 场景一:网络设备某一板卡发生故障,该板卡所连接具有
冗余链路 166
8.2.3 场景二:网络交换机双引擎中主引擎发生故障,备引擎正
常,主备引擎切换失败 168
8.2.4 场景三:外部因素导致生产中心互联网应用系统不可用,
需要将流量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 169
8.2.5 场景四:骨干线路丢包 171
8.2.6 场景五:异常流量导致主备防火墙的通信异常 174
8.2.7 场景六:VPN设备通道连接异常 176
8.2.8 场景七:DNS设备的解析服务异常导致DNS服务异常 178
8.3 数据恢复应急场景及预案 180
8.3.1 应急场景清单 181
8.3.2 场景一:数据库热备份恢复切换 184
8.3.3 场景二:数据库冷备份恢复切换 184
8.3.4 场景三:物理磁盘数据应急恢复 187
8.3.5 场景四:物理磁盘外部专业数据恢复应急处理 191
8.4 主机应急场景和预案 192
8.4.1 应急场景清单 192
8.4.2 场景一:主机CICS联机系统交易处理缓慢 194
8.4.3 场景二:主机CICS联机与外围系统通信异常 200
8.4.4 场景三:DB2没有可以使用的ACTIVE LOG,DB2 LOG
不能工作 204
8.4.5 场景四:一个BSDS文件无法访问,无法对其进行读/
写操作 206
8.4.6 场景五:DB2数据空间将耗尽 208
8.4.7 场景六:磁盘故障触发非计划性Hyperswap 210
8.4.8 场景七:系统DATASET的利用率超过阈值 215
8.5 小型机应急场景和预案 216
8.5.1 应急场景清单 216
8.5.2 场景一:系统重要资源不足 219
8.5.3 场景二:CICS交易繁忙以致出现交易排队现象 226
8.5.4 场景三:MQ通道状态异常 229
8.5.5 场景四:数据库出现大量行锁 231
8.5.6 场景五:SQL(联机或批量)执行时间变长 236
8.5.7 场景六:单台应用服务器出现故障 239
8.5.8 场景七:加速器逻辑通道夯 244
8.5.9 场景八:签名验签业务持续性缓慢 248
8.5.10 场景九:ORACLE ASM磁盘被赋PVID导致磁盘组损坏 253
8.5.11 场景十:ORACLE数据库SQL语句执行计划突变 259
8.6 X86平台应急场景和预案 263
8.6.1 应急场景清单 263
8.6.2 场景一:云平台计算节点资源不足 265
8.6.3 场景二:ORACLE数据库数据损坏 269
8.6.4 场景三:MySQL Cluster数据库SQL节点hang死 271
8.6.5 场景四:存储故障 272
8.6.6 场景五:单台负载均衡器故障 275
8.6.7 场景六:WAS组件异常 276
8.7 应用与运行应急场景和预案 278
8.7.1 应急场景清单 278
8.7.2 场景一:应用系统按需执行重启 280
8.7.3 场景二:某应用系统的对端系统未正常收到返回报文 282
8.7.4 场景三:因业务量高峰、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引起的联机交易
缓慢 284
8.7.5 场景四:批量执行中断 286
8.7.6 场景五:数据修改异常引发交易异常 288
8.7.7 场景六:应用产品主备机切换应急预案 290
8.7.8 场景七:应用系统MQ队列堆积 292
8.7.9 场景八:应用系统间密钥恢复应急场景 294
8.7.10 场景九:应用产品版本回退应急预案 296
8.8 互联网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场景及预案 297
8.8.1 应急场景清单 297
8.8.2 场景一:互联网应用系统网络入侵 299
8.8.3场景二:互联网出口拒绝服务攻击 300

第9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处置及启动 303
9.1 应急处置策略与原则 304
9.1.1 首查监控 305
9.1.2 关联变更 305
9.1.3 回顾历史 306
9.1.4 以我为因 306
9.1.5 联动后线 307
9.1.6 并行排查 307
9.1.7 信息共享 308
9.1.8 恢复优先 308
9.2 应急处置实施方法论 309
9.2.1 应急发现阶段 311
9.2.2 应急响应阶段 312
9.2.3 应急恢复阶段 312
9.2.4 应急验证阶段 314
9.3 应急管理后评价 314

第 10章银行业数据中心应急管理工具建设 319
10.1 应急预案管理平台 320
10.1.1 主要用途 320
10.1.2 实现功能 320
10.1.3 建设方法 323
10.2 应急协作管理平台 324
10.2.1 主要用途 324
10.2.2 实现功能 325
10.2.3 建设方法 328
10.3 运维流程管理平台 331
10.3.1 主要用途 332
10.3.2 实现功能 333
10.3.3 建设方法 342
10.4 集中监控管理平台 346
10.4.1 主要用途 346
10.4.2 实现功能 347
10.4.3 建设方法 349

第 11章应急案例介绍 353
11.1 在线客服人工服务异常案例 354
11.1.1 系统简介 354
11.1.2 案例简述 354
11.1.3 处置详情 355
11.1.4 处置要素 355
11.1.5 后续改进 356
11.2 信用卡快捷支付退货交易缓慢案例 356
11.2.1 系统简介 356
11.2.2 案例简述 357
11.2.3 处置详情 357
11.2.4 处置要素 357
11.2.5 后续改进 358
11.3 个人理财产品销售异常案例 358
11.3.1 系统简介 358
11.3.2 案例简述 359
11.3.3 处置详情 359
11.3.4 处置要素 359
11.3.5 后续改进 360
11.4 部分借记卡行内转账失败案例 360
11.4.1 系统简介 360
11.4.2 案例简述 361
11.4.3 处置详情 361
11.4.4 处置要素 361
11.4.5 后续改进 362
11.5 小型机内存故障案例 362
11.5.1 系统简介 362
11.5.2 案例简述 363
11.5.3 处置详情 363
11.5.4 处置要素 363
11.5.5 后续改进 364
11.6 存储链路抖动案例 364
11.6.1 系统简介 364
11.6.2 案例简述 365
11.6.3 处置详情 365
11.6.4处置要素 365
11.6.5 后续改进 366
11.7 某互联网应用系统漏洞被利用进行网络入侵攻击 366
11.7.1 系统简介 366
11.7.2 案例简述 367
11.7.3 处置详情 367
11.7.4 处置要素 367
11.7.5 后续改进 368
11.8 某地互联网出口Web服务器遭受DDoS攻击案例 368
11.8.1 系统简介 368
11.8.2 案例简述 369
11.8.3 处置详情 369
11.8.4 处置要素 370
11.8.5 后续改进 370
11.9 某系统交易缓慢案例 370
11.9.1 系统简介 370
11.9.2 案例简述 371
11.9.3 分析过程详述 371
11.9.4 处置详情 373
11.9.5 处置要素 374
11.9.6 后续改进 374
11.10 某系统投产新版本后批量执行缓慢案例 375
11.10.1 系统简介 375
11.10.2 案例简述 375
11.10.3 分析过程详述 376
11.10.4 处置详情 377
11.10.5 处置要素 377
11.10.6 后续改进 378

参考资料 379
《风险之盾:金融科技时代的银行业数据中心安全与韧性之道》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席卷的金融领域,银行业数据中心已成为维系整个金融体系运转的神经中枢。它们承载着海量的客户数据、交易信息以及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系统,其稳定、安全与高效运行的水平,直接关乎金融机构的信誉、客户的信心乃至国家经济的安全。本书《风险之盾:金融科技时代的银行业数据中心安全与韧性之道》正是聚焦于这一核心领域,深入剖析在瞬息万变的金融科技环境下,银行业数据中心所面临的多元化风险,并系统性地构建一套集预防、响应、恢复于一体的全面性策略与实践体系,旨在为银行业数据中心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风险之盾”。 本书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的陈述,而是力求将前沿的风险管理理念与数据中心运营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我们将从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层面出发,审视其在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以及合规性等各个环节的脆弱性与潜在风险。随着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银行业数据中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更为复杂的安全挑战。例如,海量数据的集中存储可能成为攻击者的首要目标,分布式计算环境的复杂性增加了安全漏洞的排查难度,而快速迭代的业务需求也可能对传统安全防护体系构成冲击。 在本书的开篇,我们将首先系统梳理当前银行业数据中心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别,包括但不限于: 网络安全威胁: 勒索软件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APT高级持续性威胁、数据泄露、内部威胁、供应链攻击等。 物理安全风险: 未经授权的访问、自然灾害(火灾、洪水、地震)、电力中断、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 数据安全与隐私风险: 数据篡改、非法访问、敏感信息泄露、合规性问题(如GDPR、国内数据安全法规等)带来的法律和声誉风险。 系统与应用安全风险: 软件漏洞、配置错误、系统宕机、性能瓶颈、第三方组件安全隐患等。 运营与管理风险: 人员疏忽、流程不当、变更管理失控、应急响应能力不足、业务连续性规划缺失等。 新兴技术带来的风险: 云原生环境的安全挑战、AI模型对抗性攻击、区块链应用的安全漏洞等。 在充分认识风险的基础上,本书将重点阐述构建银行业数据中心安全与韧性的核心策略。这些策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一、 强化安全防护基石,构筑纵深防御体系 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从物理层到应用层,构建多重、纵深的防御体系。 物理安全: 从数据中心选址、建筑设计、访问控制、监控系统到环境管理(温度、湿度、消防),全面提升物理设施的安全性。我们将详细介绍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智能门禁系统、全方位视频监控以及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具体应用。 网络安全: 聚焦于零信任安全模型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落地,强调“永不信任,始终验证”的原则。详细介绍下一代防火墙、入侵检测/防御系统(IDS/IPS)、Web应用防火墙(WAF)、VPN、网络隔离、数据加密、流量监控、安全审计等关键技术。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日益复杂的DDoS攻击,以及如何构建安全可靠的SDN(软件定义网络)环境。 系统与应用安全: 强调漏洞扫描与修复、安全配置管理、补丁管理、应用安全测试(SAST、DAST)、代码审查以及容器化与微服务安全等方面的实践。我们将深入分析如何对关键业务系统进行加固,降低潜在的攻击面。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重点关注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数据加密(静态加密、传输加密、使用中加密)、数据脱敏、数据防泄露(DLP)以及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在满足合规性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二、 提升业务连续性与灾难恢复能力,确保“不间断”运营 面对突发事件,银行业数据中心的快速响应与持续运营能力至关重要。 业务连续性计划(BCP)与灾难恢复计划(DRP)的制定与演练: 本书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业务的 criticality(关键性),制定详细的BCP和DRP。这包括业务影响分析(BIA)、风险评估、恢复目标(RTO、RPO)的设定、恢复策略的选择(如双活、多活、异地容灾),以及定期演练与评估的重要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 详细介绍不同的备份技术(如全备、增量备、差异备)、存储介质(磁带、磁盘、云存储)以及异地备份方案。我们将强调备份的自动化、有效性验证以及快速恢复能力的重要性。 基础设施的冗余与弹性设计: 探讨如何通过冗余电源、冗余网络设备、多副本存储、集群部署等方式,提高数据中心的可用性,降低单点故障风险。 三、 拥抱金融科技,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风险管理体系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工具与思路。 安全信息与事件管理(SIEM)与安全编排、自动化与响应(SOAR): 探讨如何利用SIEM系统集中收集、分析日志信息,实现威胁的早期预警。SOAR平台则能够自动化执行预设的安全响应流程,提高响应效率。 威胁情报的应用: 介绍如何整合内外部威胁情报,识别潜在的攻击者、攻击手法与漏洞,从而主动调整防御策略。 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的应用: 探讨AI在异常行为检测、恶意流量识别、漏洞预测、安全态势感知等方面的潜力与局限性。 DevSecOps的理念与实践: 将安全融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实现安全与敏捷开发的高度协同。 四、 强化合规性管理与人员能力建设,实现长效治理 安全与韧性的实现,离不开健全的合规体系与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监管要求与合规性标准: 详细解读国内外相关的金融监管要求、数据安全法规以及行业最佳实践,指导数据中心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机制: 建立常态化的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流程,持续发现并改进数据中心的潜在风险点。 安全意识培训与技能提升: 强调员工作为安全体系中最活跃也最易被利用的环节,必须通过持续的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 应急响应团队的建设与协同: 组建专业、高效的应急响应团队,明确职责分工,建立跨部门的协同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处置。 本书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每一章节都紧密围绕“安全与韧性”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我们将结合丰富的案例研究,剖析行业内发生的典型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本书还将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原则、技术方案和管理方法,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风险之盾:金融科技时代的银行业数据中心安全与韧性之道》旨在成为银行业数据中心从业者、信息安全专家、风险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决策者的必备参考书。它不仅能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当前银行业数据中心所面临的复杂风险,更能为其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的应对策略与实践指南,从而有力地提升数据中心的整体安全水平与抗风险能力,为银行业的可持续、稳健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在银行IT部门工作的基层技术人员,日常工作内容繁多且责任重大。尤其是在数据中心运维方面,虽然我们尽力做到万无一失,但各种突发事件的潜在威胁依然让我时常感到压力。市面上关于IT应急管理的书籍并不少见,但很多都过于通用,缺乏针对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深度。因此,《应急管理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策略与实践》这个标题,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指导,而不是空泛的理论。比如,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银行业数据中心特有的网络安全风险,例如APT攻击、DDoS攻击等,并提供有效的防护和应对措施?它会详细讲解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事件响应机制,从发现异常、上报、分析到最终解决,每一个环节都能有清晰的指引?我特别关注关于数据备份与恢复的章节,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业务的连续性和客户的信任。我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先进的数据容灾技术和最佳实践,帮助我们在最坏的情况下也能迅速恢复数据。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团队协作和沟通的技巧,因为在紧急情况下,良好的沟通和默契的配合至关重要。

评分

读到这本书的名字,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过去几年经历过的几次令人心惊胆战的紧急事件。作为一家大型商业银行数据中心的一员,我们承担着支撑海量交易和关键业务的重任,任何一丝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无法估量的损失。我一直在思考,除了日常的设备维护和安全加固,我们究竟还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在真正的“黑天鹅”事件面前,不至于束手无策?这本书的出现,正是我苦苦寻觅的答案。我希望它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更能深入到银行业数据中心的实际运作细节中。例如,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如何根据银行业的业务特点,量身定制应急响应流程?它会指导我们如何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出那些隐藏在系统深处的脆弱环节?我尤为关注的是,在面对极端情况时,如何才能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如何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核心业务功能,最小化对客户的影响。我还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团队建设和领导力的内容,因为在危机时刻,一个训练有素、指挥有方的团队是度过难关的关键。总之,我满怀期待,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提供一套可落地、可执行的“作战手册”,帮助我们数据中心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IT架构师,我一直关注着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科技浪潮中,为银行业数据中心构筑坚不可摧的“护城河”。《应急管理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策略与实践》这个书名,瞬间就击中了我的核心关切。我期望这本书能够超越传统的应急预案,提供一套更加智能化、前瞻性的风险管理体系。例如,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来预测潜在的系统风险,并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它是否会详细介绍如何在复杂的分布式架构下,构建一套灵活、可扩展的灾难恢复方案?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书中关于网络安全攻防策略的深入分析,以及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威胁环境中,快速调整防御部署,保护敏感的金融数据。此外,我还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混沌工程”或“压力测试”的实践建议,帮助我们主动发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并及时进行优化。总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提供一套先进的、能够应对未来复杂挑战的应急管理“思想武器”,引领银行业数据中心迈向更高的安全与稳定境界。

评分

我是一名对银行业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充满好奇的研究者,一直对如何在高压、高风险的环境下维持其稳定运行感到着迷。在我的研究领域中,应急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尤其是在对稳定性和安全性有着极致要求的银行业。因此,《应急管理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策略与实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研究切入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剖析银行业数据中心所面临的独特挑战,例如业务连续性规划(BCP)和灾难恢复计划(DRP)的制定,以及在不同层级的风险场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和决策。我期待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一些前沿的应急管理工具和技术,例如自动化监控与告警系统,以及智能化的故障诊断与修复技术。此外,我还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关于风险评估模型和脆弱性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理解银行业数据中心在面对各种潜在威胁时的弹性。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份学习资料,更可能成为我未来研究的基石,帮助我构建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论框架。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作为一名在银行业工作多年的数据中心运维人员,我一直深切关注着如何在高压、高风险的环境下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以往接触到的应急管理书籍,往往侧重于宏观的理论框架,或是针对非金融行业的通用性指导,对于银行业数据中心这种高度专业化、对时效性要求近乎苛刻的领域,往往显得不够接地气,也缺乏可操作性。因此,当看到《应急管理在银行业数据中心的策略与实践》时,我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宝藏。我非常期待它能深入探讨银行业数据中心特有的风险点,例如复杂的金融交易系统、敏感的客户数据、以及严格的合规性要求,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应对策略。我希望能看到书中详细阐述如何构建一套全面、细致的应急预案,涵盖从自然灾害、设备故障到网络攻击等各类突发事件。更重要的是,我渴望了解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在实际运维中经过验证的优秀实践案例,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灾难恢复演练,如何快速有效地进行故障定位与排除,以及如何在高强度的应急响应过程中保持团队的稳定与高效协作。这本书的出现,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指南,更是一份安心符,是提升我们数据中心整体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指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