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貞炎 著
圖書標籤:
  • FPGA
  • 應用開發
  • 仿真
  • VHDL
  • Verilog
  • 數字電路
  • 硬件設計
  • 嵌入式係統
  • 可編程邏輯
  • 電子工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2786
版次:1
商品編碼:1236141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子電氣工程師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3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從現代FPGA設計相關的數字電路基礎和Verilog硬件描述語言開始,結閤筆者多年的教學和實踐經驗,本書詳細講述瞭VerilogHDL及其仿真,業內常用IO規範和各種總綫,數字邏輯在數字信號處理、數字通信和控製方嚮的典型功能單元,FPGA的常規結構,靜態時序分析等。

目錄

前言
第1章 數字電路基礎1
1.1 模擬電路與數字電路1
1.2 二進製相關知識3
1.2.1 二進製和其他進製3
1.2.2 進製間的相互轉換4
1.2.3 二進製的四則運算5
1.3 二進製在電路中的錶達6
1.3.1 有限字長和補碼6
1.3.2 負數、有符號數和無符號數6
1.4 門電路和基本邏輯運算10
1.4.1 非門、與門和或門11
1.4.2 與非門和或非門12
1.4.3 異或門和同或門12
1.4.4 三種錶達形式的轉換13
1.4.5 基本門的電路實現14
1.4.6 三態輸齣和漏極開路輸齣15
1.4.7 波形圖17
1.4.8 門電路的一些非典型應用18
1.5 邏輯代數22
1.5.1 基本定律22
1.5.2 錶達式的代數化簡法23
1.5.3 卡諾圖化簡法23
1.6 基本組閤邏輯24
1.6.1 編碼器和譯碼器24
1.6.2 未定義的輸入狀態26
1.6.3 數據選擇器27
1.6.4 延遲和競爭冒險27
1.6.5 加法器28
1.6.6 乘法器31
1.6.7 數值比較器32
1.7 鎖存器32
1.7.1 SR鎖存器32
1.7.2 D鎖存器33
1.8 觸發器34
1.8.1 D觸發器、時鍾和使能34
1.8.2 D觸發器的異步和同步復位36
1.8.3 D觸發器的建立時間、保持時間和傳輸延遲37
1.8.4 其他觸發器38
1.9 時序邏輯40
1.9.1 移位寄存器和串-並互換40
1.9.2 延遲鏈42
1.9.3 分頻器43
1.9.4 計數器44
1.9.5 同步時序邏輯46
1.9.6 纍加器48
1.10 存儲器49
1.10.1 存儲器容量和類型49
1.10.2 SRAM50
1.10.3 雙端口SRAM54
1.10.4 同步SRAM54
1.11 小數55
1.11.1 定點小數及其範圍和誤差55
1.11.2 定點小數的運算56
1.11.3 浮點小數58
第2章 Verilog HDL和SystemVerilog60
2.1 硬件描述語言簡介60
2.2 設計方法和流程62
2.3 標識符和關鍵字63
2.4 值、數和字麵量63
2.4.1 整型常數64
2.4.2 浮點常數65
2.4.3 時間常數和字符串常數65
2.5 綫網66
2.6 變量67
2.7 參數和常量68
2.8 類型和位寬轉換70
2.9 操作符和錶達式71
2.9.1 位選取操作符74
2.9.2 位拼接和流運算符74
2.9.3 按位邏輯運算符76
2.9.4 縮減運算符76
2.9.5 移位77
2.9.6 自增賦值和自減賦值77
2.9.7 條件判斷相關運算符78
2.9.8 條件運算符79
2.9.9 let語句79
2.10 結構和聯閤80
2.11 數組82
2.12 賦值、過程和塊83
2.12.1 賦值的延遲84
2.12.2 賦值的強度85
2.12.3 流程控製語句86
2.12.4 always過程88
2.12.5 阻塞和非阻塞賦值91
2.13 模塊93
2.14 接口97
2.15 生成塊100
2.16 任務和函數101
2.17 包102
2.18 係統任務和函數103
2.18.1 顯示相關104
2.18.2 文件相關105
2.18.3 存儲器相關106
2.18.4 仿真相關107
2.18.5 錯誤和信息107
2.18.6 類型轉換和數學函數107
2.19 編譯指令108
第3章 ModelSim和仿真111
3.1 仿真和測試的相關概念111
3.2 測試代碼編寫112
3.2.1 時鍾的産生112
3.2.2 復位的産生114
3.2.3 一般輸入的産生115
3.3 ModelSim軟件仿真流程118
3.3.1 主界麵簡介118
3.3.2 創建工程119
3.3.3 嚮工程中添加文件121
3.3.4 開始仿真122
3.3.5 帶有信號和波形的例子124
3.4 波形和格式127
第4章 Verilog基本應用130
4.1 代碼風格130
4.2 常用組閤邏輯單元的描述132
4.2.1 編碼器和譯碼器132
4.2.2 數據選擇器133
4.3 常用時序邏輯單元的描述133
4.3.1 移位寄存器133
4.3.2 延遲鏈134
4.3.3 計數器134
4.3.4 纍加器136
4.4 時鍾域和使能137
4.5 跨時鍾域問題138
4.5.1 域外慢速跳沿138
4.5.2 域間狀態傳遞140
4.5.3 域間事件傳遞142
4.5.4 域間數據傳遞144
4.6 存儲器及其初始化144
4.6.1 各種模式的存儲器描述145
4.6.2 存儲器的初始化148
4.7 用存儲器實現延遲鏈151
4.8 單時鍾FIFO152
4.9 雙時鍾FIFO156
4.10 用戶按鍵和數碼LED157
4.10.1 用戶按鍵處理157
4.10.2 數碼LED159
4.11 PWM和死區161
4.11.1 單端PWM161
4.11.2 差分PWM162
4.11.3 死區165
4.12 正交增量編碼器接口166
4.13 有限狀態機170
4.13.1 秒錶例子171
4.13.2 數字示波器觸發采樣例子175
第5章 IO規範與外部總綫182
5.1 單端信號和地182
5.2 傳輸綫與端接184
5.3 差分信號185
5.4 高速串行接口188
5.5 UART189
5.5.1 UART規範介紹189
5.5.2 發送器的設計190
5.5.3 接收器的設計193
5.5.4 UART收發仿真195
5.6 SPI197
5.6.1 SPI規範介紹197

前言/序言

前 言
筆者2004年開始學習FPGA,並被其強大的靈活性所吸引,從此一切成本不敏感的項目能用FPGA的,則不會考慮其他方案。從簡單的邏輯控製、MCU替代到高速的信號處理、網絡與通信應用,沒有什麼是一片FPGA(或含有處理器核)不能駕馭的,“一片不行,那就兩片!”在成本不敏感的領域,如科研、産品或芯片原型研發和驗證中,FPGA扮演瞭極其重要的角色,因為在這些領域往往包含大量特殊的、創新的定製邏輯和功能,或者具備極高的數據傳輸帶寬,並非MCU、MPU(DSP是MPU的一種)或應用處理器所能勝任。
即使是MCU或MPU能夠勝任的工作,若使用FPGA來完成,你可以肆意揮灑自己的創意,構建符閤自己習慣的邏輯接口和功能,創造符閤特殊要求的功能模塊和處理器外設,而不必像使用通用MCU或MPU那樣,需要學習為瞭功能通用而設置的紛繁復雜的接口、控製寄存器或API函數。當然,一切的前提是項目成本不敏感,並且你具備深厚的FPGA開發功力——這比MCU或MPU開發要難很多。
但終端産品領域是FPGA尚無法觸及的,主要限製是成本、功耗和開發難度。在成本和功耗上,FPGA靈活的本質決定瞭它無法與MCU或MPU抗衡,同時終端産品往往齣貨量也很大,因而在高帶寬或特殊定製邏輯方麵,也可以由ASIC勝任——ASIC在量大時成本極低。
而開發難度大則源於多個方麵。在理論方麵,想要學好FPGA,甚至說想要入門FPGA,都必須掌握紮實的數字邏輯基礎知識。在語言方麵,用於FPGA開發的硬件描述語言(HDL)描述的數字邏輯電路是並行的,與人類思維的串行性(即一步一步的思考)不符,而MCU等開發使用的程序語言則符閤人類思維的串行性,相對易於入門和掌握。依筆者淺見,“程序”一詞含有“依序執行的過程”之意,與可綜閤的硬件描述語言的並行性不符,因而本書盡量避免使用“程序”一詞指代可綜閤的硬件描述語言代碼。
開發睏難還源於FPGA技術近年來的快速發展和FPGA相關教育的滯後。
筆者自六年前開始麵嚮華中科技大學啓明學院電工電子科技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的學生開設與FPGA應用相關的選修課,並為他們設計開發闆,無論課程內容還是開發闆,每年都可能會變動以跟進新的技術發展。
創新中心的學生主要來自全校各電類相關院係,並經過嚴格的考核選入,都是理論成績和實踐能力兼優並對電子技術有著濃厚興趣的學生。即便如此,筆者依然感受到FPGA應用教學的睏難,特彆是在引導和幫助他們使用FPGA實現具備一定難度和深度的功能的時候,或者在實現一個完備的電子電路係統,比如將FPGA用作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作品主控或者各類研究、雙創項目的主要實現平颱的時候。
筆者以為,FPGA應用教學的睏難直接反映瞭數字電路應用教學的睏難,這與傳統數字電路課程設置不無關係。在電子技術子領域日趨細分、國內大學電類專業日趨細分的當代,側重數字電路應用的專業(如通信、電氣、自動化等)仍然在深入學習SR鎖存器的電路構成,深入學習如何用74係列IC設計異步時序邏輯電路。筆者並不認為這些不重要,但以為這些應該是側重數字電路理論的專業(如電子、電信等)纔需要深入學習的內容,畢竟側重數字電路應用的專業的學生以後一般不需要設計IC;不需要在數字邏輯電路中做晶體管級的優化;也不需要為少數關鍵路徑而動用異步邏輯、鎖存器邏輯。相應地,在側重數字電路應用的專業中,現代數字電路應用中的同步時序邏輯內容並沒有提升到應有的地位,與之相關的時鍾概念和知識、常用的時序邏輯功能單元、基礎的時序分析概念和知識也是比較缺失的。
在本書中,筆者提煉和擴展瞭傳統數字電路課程中與FPGA應用相關的部分,形成瞭本書的第1章,便於讀者快速強化FPGA應用設計所需的數字電路基礎知識,尚未學習數字電路課程的低年級讀者也可以通過學習第1章來入門數字電路基礎。
第2章則是SystemVerilog(IEEE 1800—2012)簡明語法講解,主要側重可綜閤(即可以在FPGA中實現)的語法,最新的IEEE 1800—2012標準較早期版本引入瞭不少“漂亮”的語法元素,讓筆者急切地想與讀者分享,後果是少數理應可綜閤的語法在目前主流開發工具中尚不支持,或許它們還需要一點時間來跟進,遇到這些特例,書中均會給齣解決方法。
第3章是使用ModelSim進行Verilog功能仿真的簡單教程。
第4章是Verilog的基本應用,這一章主要介紹各種數字邏輯基本功能單元的描述,並著重介紹瞭時鍾、使能的概念和跨時鍾域處理。從這一章起,我們正式開始瞭FPGA應用設計之旅。
第5章介紹IO規範,首先通識性地介紹瞭IO連接的常識和常見電平規範,而後以四種常見外部邏輯接口規範為例,介紹瞭通用接口邏輯的設計和實現。希望讀者能在學習過程中領會到此類設計的一般思路和處理方法。
第6章介紹片上係統的內部互連。片上係統(SoC)結閤瞭通用處理器和FPGA邏輯的優勢,實現瞭軟硬件協同設計,是當下FPGA應用技術的熱門。而要充分利用SoC的優勢,發揮軟硬件協同的潛力,處理器係統與FPGA邏輯的高速互連至關重要。此章從一種簡單的互連接口入手,逐步過渡到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AXI互連協議。

《數字係統設計與驗證實戰》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一本專注於現代數字係統設計與驗證流程的實操指南。全書緊密圍繞著從概念構思到最終産品交付的完整生命周期,涵蓋瞭數字集成電路設計、硬件描述語言(HDL)應用、仿真技術以及實際項目開發中的關鍵考量。 核心章節分解: 第一部分:數字係統設計基礎 第一章:數字邏輯與計算機體係結構概覽 本章將從基礎的數字邏輯門電路(AND, OR, NOT, XOR等)齣發,逐步深入到組閤邏輯和時序邏輯電路的設計原理。我們將探討二進製、補碼等數製錶示方法,以及它們在數字係統中扮演的角色。 隨後,章節將簡要介紹計算機體係結構的基本概念,包括CPU、內存、I/O接口等核心組成部分,為理解復雜的數字係統提供宏觀視角。 重點關注常用的數字電路設計模式,如狀態機(FSM)的設計及其在控製器、序列發生器等應用中的構建。 第二章:Verilog HDL精講與實踐 本章是本書的核心技術支撐之一。我們將深入學習Verilog硬件描述語言,從最基本的語法、數據類型(reg, wire, integer等)、運算符開始,逐步講解過程語句(always, assign)、模塊實例化、參數化設計等關鍵特性。 重點會放在如何利用Verilog進行功能建模,例如如何描述算術邏輯單元(ALU)、存儲器(RAM, ROM)、計數器、移位寄存器等常用數字模塊。 通過大量的代碼示例和實踐練習,讀者將能夠掌握將電路設計思想轉化為可綜閤Verilog代碼的能力,理解綜閤(synthesis)的基本概念及其對代碼風格的要求。 第三章:SystemVerilog Enhancements for Modern Design 鑒於SystemVerilog在現代設計中的廣泛應用,本章將介紹其相對於Verilog的增強功能。 我們將重點講解SystemVerilog在麵嚮對象編程(OOP)方麵的特性,如類(class)、繼承、封裝等,以及如何利用這些特性構建可復用的設計組件和更復雜的測試激勵。 此外,還會介紹SystemVerilog的約束隨機驗證(constrained-random verification)方法論,包括約束(constraint)、隨機化(randomization)和覆蓋率(coverage)等概念,為後續的驗證章節打下基礎。 本章還會涉及SystemVerilog中的接口(interface)機製,用於簡化模塊間的連接和通信。 第二部分:數字係統驗證方法學 第四章:仿真器工作原理與高級用法 本章將揭示仿真器(simulator)在數字設計驗證中的核心作用。我們將探討不同類型仿真器(行為級、門級)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們如何模擬硬件行為。 詳細介紹仿真波形(waveform)的查看與分析技巧,如何利用波形來調試設計錯誤和驗證功能正確性。 講解仿真控製命令(run, stop, restart, $display, $monitor等),以及如何使用斷點(breakpoint)來精確定位問題。 介紹激勵生成(stimulus generation)的技術,包括手工編寫測試嚮量、使用文本文件輸入輸齣,以及如何結閤SystemVerilog的隨機化特性生成更全麵的測試。 第五章:驗證環境(Verification Environment)構建 本章將引導讀者構建一個標準、可擴展的驗證環境,這是進行高效驗證的關鍵。 我們將深入講解驗證方法學,如UVM(Universal Verification Methodology)的基本概念、架構和組件(sequencer, driver, monitor, scoreboard, agent, environment, test)。 通過實例演示,讀者將學習如何使用SystemVerilog和UVM構建一個用於驗證某個具體IP(如AXI總綫接口、UART控製器)的驗證平颱。 重點關注如何實現測試復用、驗證覆蓋率收集,以及如何管理復雜的驗證項目。 第六章:功能覆蓋率與斷言(Assertions) 本章著重於衡量驗證的完備性。我們將詳細講解功能覆蓋率(functional coverage)的概念、度量標準(如行覆蓋率、分支覆蓋率、狀態覆蓋率、參數覆蓋率)以及如何通過SystemVerilog的covergroup和coverpoint來實現。 介紹斷言(assertion)在設計和驗證中的應用。我們將學習SystemVerilog的斷言語法(SVA - SystemVerilog Assertions),包括簡單斷言、並發斷言、屬性斷言等,以及如何利用斷言來錶達設計的時序約束和屬性,從而在仿真早期發現潛在的邏輯錯誤。 討論斷言在形式驗證(formal verification)中的作用。 第三部分:實際項目開發與進階主題 第七章:時序分析與時鍾域交叉(CDC)處理 本章將觸及數字設計的性能優化和可靠性。我們將深入理解時序約束(timing constraints)的重要性,包括建立時間(setup time)和保持時間(hold time)的概念,以及如何編寫`.sdc`文件來指導時序分析工具。 詳細講解時鍾域交叉(Clock Domain Crossing, CDC)問題,分析其可能帶來的亞穩態(metastability)風險,並介紹常用的CDC處理方法,如握手信號(handshake)、多周期寄存器、FIFO等,以及如何進行CDC驗證。 第八章:低功耗設計(Low Power Design) 隨著移動設備和嵌入式係統的普及,低功耗設計變得越來越重要。本章將介紹常見的低功耗設計技術,如時鍾門控(clock gating)、電源門控(power gating)、多電壓域(multi-voltage domains)等。 講解低功耗設計工具的流程和驗證方法。 第九章:可重用IP設計與IP集成 在現代SoC設計中,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重用是提高開發效率的關鍵。本章將探討如何設計可重用的IP模塊,包括模塊的接口定義、參數化、文檔編寫等。 講解IP集成的流程,如何將不同的IP模塊按照預定的總綫協議(如AXI, AHB)進行連接和配置,並進行整體的驗證。 第十章:綜閤、布局布綫基礎與STA 本章將簡要介紹從RTL代碼到最終芯片(GDSII)的物理實現流程。 講解邏輯綜閤(logic synthesis)的基本原理,以及綜閤工具如何將HDL代碼轉化為門級網錶(netlist)。 介紹布局(placement)和布綫(routing)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們對性能和功耗的影響。 重點在於靜態時序分析(Static Timing Analysis, STA)在物理實現過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過STA來確保設計滿足性能要求。 目標讀者: 本書適閤以下人群閱讀: 對數字電路設計感興趣的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 初學者,希望係統學習數字係統設計與驗證技術。 有一定經驗的硬件工程師,希望提升在RTL設計、驗證方法學、低功耗設計等方麵的技能。 希望深入理解現代集成電路開發流程的嵌入式係統工程師、軟件工程師。 學習方法建議: 本書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閤。讀者應積極動手實踐書中的代碼示例,並嘗試修改和擴展,解決書中提供的練習題。利用仿真工具對代碼進行驗證,理解仿真結果,並根據需要進行調試。對於驗證環境部分,建議讀者深入理解UVM的核心概念,並嘗試構建自己的驗證環境。 總結: 《數字係統設計與驗證實戰》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實用的數字係統開發知識體係。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將能夠掌握設計、仿真、驗證數字係統所需的核心技能,為未來在集成電路設計、嵌入式係統開發等領域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著作,以其詳實的理論知識和豐富的實踐案例,深深吸引瞭我。我一直以來都在尋找一本能夠全麵提升我FPGA開發能力的圖書,而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無疑讓我看到瞭希望。我特彆欣賞它在“基礎理論”和“實踐應用”之間的良好平衡,既能幫助我鞏固基礎,又能讓我直接上手實踐。 我最為關注的是書中關於“高級驗證方法學”的講解。在我看來,功能驗證是FPGA開發中至關重要的一環,而如何有效地驗證一個復雜的FPGA設計,是一門藝術。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如何運用SystemVerilog等驗證語言,構建高效的測試平颱,如何進行覆蓋率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仿真進行性能調試,甚至是軟硬件協同驗證。 此外,書中關於“高速數據采集和處理”的FPGA實現,也是我非常期待學習的內容。在很多科學研究和工業應用領域,都需要對高速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和處理,而FPGA在這方麵有著獨特的優勢。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設計高速ADC接口電路,如何實現高效的數據緩衝和預處理邏輯,以及如何進行實時的信號分析。 我對書中關於“圖像和視頻處理在FPGA上的實現”的講解也充滿瞭興趣。FPGA在實時圖像和視頻處理方麵有著廣泛的應用,例如圖像增強、特徵提取、視頻編解碼等。 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學習到如何將這些算法映射到FPGA硬件上,並理解其中的性能優化技巧。 書中對“嵌入式軟核(如MicroBlaze、Nios II)的深入分析和應用”的探討,也讓我眼前一亮。理解這些軟核的架構、指令集以及如何在FPGA上進行嵌入式軟件的開發,是構建完整FPGA解決方案的關鍵。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配置、集成和使用這些軟核,並進行軟硬件聯閤調試。 關於“FPGA的低功耗設計和功耗分析”的深入講解,也是我關注的重點。在很多對功耗敏感的應用場景中,如何設計低功耗的FPGA係統至關重要。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識彆功耗瓶頸、采用低功耗設計技術以及進行功耗仿真的指導。 對於“FPGA的自適應計算和動態重構”的提及,也讓我感到耳目一新。這代錶瞭FPGA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嚮,我希望能瞭解其基本原理和應用潛力。 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動態重構的硬件設計方法和軟件配置策略。 書中關於“FPGA的開發工具鏈和IP核管理”的實用指導,也是我非常需要的。一個高效的開發工具鏈和良好的IP核管理體係,能極大地提升開發效率。 我對“FPGA的可靠性和容錯設計”的探討也充滿瞭好奇。在一些關鍵應用領域,FPGA的可靠性至關重要。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中的設計復用和IP核重用”的策略和實踐經驗,幫助我更高效地完成項目。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性地講解 FPGA 應用開發和仿真流程的書籍,終於在眾多的技術書籍中發現瞭《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拿到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厚重的體量所吸引,這通常意味著內容會非常詳實,能夠覆蓋到我想瞭解的方方麵麵。翻開目錄,我看到瞭從基礎的 FPGA 架構介紹,到 VHDL/Verilog 語言的學習,再到具體的 IP 核使用、時序約束、綜閤、布局布綫,以及最終的仿真驗證,幾乎囊括瞭 FPGA 開發的全生命周期。 我尤其看重書籍在仿真部分的內容深度。在我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很多書籍對於仿真環節的講解都比較淺顯,往往停留在簡單的波形查看層麵,而無法深入到如何構建有效的測試平颱、如何進行覆蓋率分析、以及如何利用仿真來調試復雜的邏輯。這本書似乎在這方麵投入瞭大量的篇幅,我迫不及待地想瞭解它是否能夠教會我如何編寫高效的激勵,如何利用各種高級仿真技巧來加速調試過程,甚至是如何進行形式驗證,這些都是我希望在實踐中能夠大幅提升開發效率的關鍵技能。 此外,書中對具體應用案例的講解也讓我充滿期待。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將理論應用於實際項目纔是檢驗學習成果的最終標準。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貼近實際需求的開發實例,例如數字信號處理、通信接口、或者嵌入式係統中的 FPGA 應用。通過對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我不僅能學習到具體的實現方法,更能理解不同應用場景下 FPGA 的設計考量和優化技巧。 在閱讀過程中,我特彆關注書籍對“開發流程”的梳理。很多時候,我們學習單個技術點很容易,但將這些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高效的開發流程卻是一件非常睏難的事情。我期望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從需求分析到最終産品交付的每一個環節,並指齣在每個環節中可能遇到的挑戰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 這本書的另一大亮點,在我看來,是對“仿真”的強調。在 FPGA 開發中,仿真不僅僅是驗證代碼正確性的工具,更是降低後期硬件調試風險、提升開發效率的利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各種仿真技術,包括但不限於功能仿真、時序仿真、以及更高級的性能仿真。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非常閤理,從基礎的 FPGA 概念到高級的應用開發,層層遞進。我特彆喜歡它在 VHDL/Verilog 語言講解部分,不僅僅是語法層麵的介紹,更強調瞭如何寫齣高質量、易於理解和維護的代碼。 我對書中關於 IP 核使用的章節充滿瞭興趣。在實際項目中,我們很少從零開始設計所有模塊,而是會大量地利用現有的 IP 核。如何有效地選擇、配置和集成這些 IP 核,是能否快速高效完成項目的重要因素。 我對書中在“時序約束”和“綜閤、布局布綫”方麵的講解尤為關注。這部分內容往往是 FPGA 開發中最具挑戰性的環節之一。如何正確地設置時序約束,以及理解綜閤和布局布綫工具的工作原理,對於獲得滿足性能要求的硬件設計至關重要。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調試技巧”的實用建議。在 FPGA 開發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而有效的調試手段能夠幫助我們快速定位和解決問題。 這本書的篇幅和內容深度,預示著它將是一本非常有價值的學習資料。我期待它能幫助我係統地掌握 FPGA 應用開發和仿真技術,並在我的實際項目中發揮重要作用。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本能夠引領我從FPGA理論實踐者邁嚮FPGA設計專傢的重要裏程碑。我一直對FPGA技術充滿著敬畏,但也曾因其復雜性和多變性而感到迷茫。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指明瞭一條清晰的學習路徑。 我尤為期待的是書中關於“並行處理架構和流水綫設計”的深入探討。FPGA的核心優勢在於其並行處理能力,而流水綫技術是充分發揮這一優勢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識彆計算密集型任務,如何將其分解成可並行執行的硬件模塊,以及如何設計高效的流水綫結構來提高吞吐量。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各種並行架構的原理和應用,例如SIMD、MIMD等,並理解它們在FPGA上的實現方法。 此外,書中關於“FPGA的實時信號處理和濾波算法實現”的講解,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FPGA在實時信號處理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能夠實現高速、低延遲的信號處理任務。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將各種信號處理算法,如FIR濾波器、IIR濾波器、FFT等,映射到FPGA硬件上,並理解其中的性能優化技巧。 我對書中關於“FPGA在嵌入式係統中的應用和設計”的探討也充滿瞭期待。FPGA作為一種高度可配置的硬件平颱,在嵌入式係統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需要定製化硬件加速的場景下。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將FPGA與嵌入式處理器(如ARM、RISC-V)進行集成,並進行軟硬件協同開發。 書中對“FPGA的功耗優化和低功耗設計技術”的深入講解,也讓我眼前一亮。隨著FPGA在移動設備和物聯網領域的普及,功耗已經成為一個關鍵的設計指標。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識彆FPGA功耗瓶頸的方法,以及采用各種低功耗設計技術,例如時鍾門控、電源門控、動態電壓頻率調整等。 關於“FPGA的調試工具和方法學”的深入剖析,也是我關注的重點。在FPGA開發過程中,調試是一項耗時且至關重要的工作。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關於如何有效利用FPGA廠商提供的調試工具,如邏輯分析儀、片上調試器等,來快速定位和解決硬件問題。 對於“FPGA的資源管理和調度”的提及,也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在復雜係統中,如何有效地管理和調度FPGA資源,以最大化性能和效率,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一些關於資源分配、任務調度和並行執行的優化策略。 書中關於“FPGA的驗證平颱和測試覆蓋率分析”的實用指導,也是我非常需要的。一個高質量的驗證平颱能夠極大地提高設計的可靠性。 我對“FPGA的自適應計算和動態可配置性”的探討也充滿瞭好奇。FPGA的可配置性是其最大亮點之一,而如何利用這種特性實現自適應計算,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嚮。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中的風險評估和規避策略”的實踐經驗,幫助我更好地應對項目中的挑戰。

評分

這本《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簡直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我剛拿到手就被它的內容量所震撼,感覺它涵蓋瞭FPGA領域的方方麵麵,從最基礎的數字邏輯原理,到復雜的係統級設計,都包含其中。我尤其欣賞它在基礎概念講解上的細緻,即使是對於一些我自認為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它也能從更深層次的角度去剖析,讓我有種“溫故而知新”的感覺。 我迫切希望瞭解書中關於“時序分析”的部分。在我的經驗中,時序是FPGA設計中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很多時候,代碼在仿真器中運行完美,但到瞭硬件上卻齣現各種時序違例,導緻無法正常工作。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時序分析方法,包括如何理解時序報告、如何進行時序約束、以及如何優化設計以滿足時序要求。 另外,書中對於“接口設計”的講解也引起瞭我的極大興趣。在現代電子係統中,各種高速接口層齣不窮,例如DDR、PCIe、USB等,如何在FPGA中高效、穩定地實現這些接口,是很多項目成功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接口設計實例,以及針對不同接口的優化技巧。 我對書中關於“係統級設計”的探討充滿瞭期待。如今的FPGA設計越來越復雜,往往需要集成多個模塊,甚至構成一個完整的嵌入式係統。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進行模塊化設計、如何進行頂層集成,以及如何管理大型FPGA項目的復雜度。 讓我特彆欣喜的是,這本書似乎對“仿真環境的搭建和使用”也進行瞭深入的介紹。在我看來,一個良好、高效的仿真環境是保證開發進度的重要因素。我希望能從書中學習到如何搭建一個功能強大、易於擴展的仿真環境,以及如何利用各種仿真工具來提高仿真效率。 書中對“功耗優化”和“低功耗設計”的關注,也恰好契閤瞭我目前的工作需求。隨著FPGA在移動設備和嵌入式係統中的廣泛應用,降低功耗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設計目標。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教會我如何識彆功耗瓶頸,以及如何通過算法和架構層麵的優化來降低FPGA的功耗。 在VHDL/Verilog語言的學習方麵,我期待這本書不僅僅是羅列語法,而是能提供很多“如何寫齣高效、可讀性強”的代碼的經驗之談。 對於“調試策略”的講解,我更是翹首以盼。很多時候,一個看似簡單的bug,卻可能花費工程師大量的時間去定位。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調試思路和方法。 這本書的厚度和內容深度,讓我相信它能夠成為我FPGA開發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評分

初次翻閱《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我就被其嚴謹的邏輯和豐富的案例所吸引。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最基礎的FPGA器件架構和開發流程入手,逐步深入到高級的應用開發和仿真技術。我特彆看重它在“仿真驗證”部分所投入的精力,這正是我在實際開發中最常遇到的瓶頸。 我非常想深入瞭解書中關於“測試平颱設計”的內容。在我看來,一個精心設計的測試平颱是保證FPGA功能正確性的關鍵。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構建通用、可復用的測試平颱的指導,以及如何利用各種高級驗證語言(如SystemVerilog)來提高測試的效率和覆蓋率。 此外,書中對“異步FIFO”和“同步FIFO”的設計講解,也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這兩種類型的FIFO在很多通信和數據處理係統中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而正確的設計和使用它們對於避免數據丟失和數據競爭至關重要。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設計思路和詳細的Verilog/VHDL代碼示例,幫助我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和設計要點。 對“狀態機設計”的深入講解,也是我關注的重點。狀態機是FPGA設計中一種非常常用和強大的建模方式,但要設計齣高效、易於理解且無競爭冒險的狀態機,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經驗。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不同類型狀態機的設計模式,以及如何避免常見的錯誤。 我對書中關於“並行處理和流水綫技術”的探討非常感興趣。FPGA的強大之處在於其並行處理能力,而流水綫技術是發揮這種能力的關鍵。 我希望能夠通過這本書學習到如何有效地利用流水綫技術來提高設計的吞吐量和性能。 關於“嵌入式軟核和硬核”的比較和應用,也是我非常想瞭解的內容。瞭解不同類型處理器的特點和適用場景,有助於我做齣更明智的設計決策。 書中對“信號完整性”和“電源完整性”的提及,也讓我覺得它非常全麵。這在高速FPGA設計中是不可忽視的方麵,直接關係到設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對於“FPGA安全”的探討,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這是一個相對新興但越來越重要的領域,我希望能瞭解如何設計更安全的FPGA係統。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性能調優”的實用建議,幫助我最大化FPGA的性能。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為我指引瞭FPGA開發的迷人世界。我一直對FPGA的強大能力充滿好奇,但總感覺缺少一本能夠將理論與實踐完美結閤的教材。這本書的齣現,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 我最期待深入學習的是書中關於“時序分析與優化”的章節。我深知,在FPGA設計中,時序是決定産品性能和穩定性的關鍵因素。很多時候,代碼能夠正常仿真,但一旦上闆,時序問題就會層齣不窮。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解讀時序報告,如何進行精準的時序約束,以及各種常用的時序優化技巧,例如流水綫、重新定時等。 此外,書中關於“中斷處理和異常機製”在FPGA上的實現,也是我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在很多嵌入式係統中,高效可靠的中斷處理是保證係統響應能力的關鍵。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設計和實現FPGA內部的中斷控製器,以及如何與微處理器進行中斷協同。 我對書中關於“硬件描述語言(VHDL/Verilog)的高級應用”的講解也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介紹語法,更能教會我如何寫齣高質量、易於維護、且性能優越的HDL代碼。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一些代碼優化的技巧,以及如何編寫模塊化的、可復用的HDL代碼。 書中對“FPGA在通信係統中的應用”的探討,也讓我眼前一亮。通信領域是FPGA的傳統優勢領域,而我希望能學習到如何利用FPGA實現各種通信協議。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設計和驗證如SDRAM、DDR等高速存儲接口,以及如何實現如PCIe、Ethernet等復雜通信協議。 關於“FPGA的仿真環境搭建和測試用例設計”的深入講解,也是我關注的重點。一個高效的仿真環境是保證開發效率的關鍵。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搭建靈活、可擴展的仿真環境,以及如何設計全麵、有效的測試用例的指導。 對於“FPGA的片上調試(On-Chip Debugging)”的提及,也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當硬件齣現問題時,片上調試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我希望能夠瞭解如何使用FPGA廠商提供的片上調試工具,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它們來定位和解決硬件問題。 書中關於“FPGA的功耗管理和低功耗設計”的實用建議,也是我非常需要的。在很多能源敏感的應用場景中,降低FPGA的功耗至關重要。 我對“FPGA的安全性設計和防護措施”的探討也充滿瞭好奇。隨著FPGA在安全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瞭解如何保護FPGA設計免受攻擊變得尤為重要。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中的團隊協作和版本控製”的實踐經驗,幫助我更好地與團隊成員協同工作。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書,對我而言,是一次深入探索FPGA技術奧秘的旅程。我一直對FPGA的靈活性和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所吸引,而這本書的齣版,恰好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精通之路的大門。 我尤為期待的是書中關於“狀態機設計與驗證”的章節。在我看來,狀態機是FPGA設計中一種非常核心和常用的建模方式,但如何設計齣清晰、高效且無競爭冒險的狀態機,以及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仿真和驗證,是我一直以來想要深入鑽研的。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不同類型狀態機的設計模式,例如Mealy型和Moore型,以及如何利用仿真工具來發現和解決狀態機設計中的潛在問題。 此外,書中關於“FIFO(先進先齣)設計及其時序問題”的講解,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內容。FIFO在數據緩衝和同步方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時序錯誤往往是導緻FIFO工作不正常的根源。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正確設計同步FIFO和異步FIFO,以及如何處理其中的時鍾域交叉問題。 我對書中關於“中斷控製器設計與微處理器接口”的探討也充滿瞭興趣。在很多嵌入式係統中,FPGA需要與主處理器進行高效的交互,而中斷是實現這種交互的關鍵機製。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設計和實現FPGA內部的中斷控製器,以及如何將其與ARM、RISC-V等主流處理器進行無縫集成。 書中對“FPGA在數字信號處理(DSP)中的應用”的深入講解,也讓我眼前一亮。FPGA在DSP領域具有天然的優勢,而如何將其能力轉化為實際應用,是很多工程師麵臨的挑戰。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將DSP算法映射到FPGA硬件上,並理解其中的並行化和流水綫化設計技巧。 關於“FPGA的時鍾同步與異步時鍾域交叉(CDC)處理”的深入講解,也是我關注的重點。處理好時鍾域交叉問題,是保證FPGA係統穩定運行的關鍵。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CDC原理、常用CDC電路以及仿真驗證方法的指導。 對於“FPGA的資源利用率分析與優化”的提及,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在資源有限的FPGA上實現復雜功能,需要精妙的設計。 我希望能夠瞭解如何分析FPGA的資源占用情況,並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來提高資源利用率。 書中關於“FPGA開發流程的自動化和腳本化”的實用指導,也是我非常需要的。通過自動化重復性任務,能夠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 我對“FPGA的片上調試(On-Chip Debugging)和邏輯分析儀”的應用也充滿瞭好奇。當硬件齣現問題時,這些工具是定位問題的利器。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中的文檔管理和知識傳承”的實踐經驗,幫助我更好地管理和分享項目信息。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厚重的書籍,我拿到後就愛不釋手。它以一種非常係統化的方式,將FPGA的開發流程和關鍵技術娓娓道來。我特彆驚喜的是,它並沒有停留在基礎的HDL語言教學,而是直接切入瞭實際的應用開發層麵,這對於我這種已經有一些FPGA基礎,但希望能進一步提升實際項目開發能力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 我迫切想要深入學習書中關於“高級仿真技術”的部分。在我看來,仿真不僅僅是檢查代碼的語法錯誤,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模擬真實世界的運行環境,發現潛在的設計缺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構建復雜的測試激勵,如何利用仿真工具進行調試,甚至是如何進行形式驗證,以達到更高的設計信心。 此外,書中關於“特定通信協議的FPGA實現”的講解,也讓我充滿瞭期待。例如,UART、SPI、I2C等基礎通信協議,以及更復雜的USB、Ethernet等。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一步步地設計和驗證這些通信接口,並理解其中的關鍵技術和優化策略。 我對書中關於“數字信號處理(DSP)在FPGA上的實現”的內容非常感興趣。FPGA在DSP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而如何高效地利用FPGA來實現各種DSP算法,是很多工程師需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將數學算法轉化為FPGA的硬件邏輯,並理解其中的性能優化技巧。 書中對“嵌入式係統的FPGA加速”的探討,也讓我眼前一亮。很多時候,為瞭提升嵌入式係統的性能,我們會選擇在FPGA上實現部分計算密集型的任務。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設計這樣的異構計算係統,以及如何實現FPGA與ARM等處理器之間的有效協同。 關於“FPGA的時鍾管理和復位設計”的深入解析,也是我期待的部分。這兩個看似基礎的方麵,卻往往是導緻設計不穩定的罪魁禍首。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如何設計魯棒的時鍾域交叉(CDC)電路和可靠的復位電路的指導。 對於“FPGA的資源利用率優化”的講解,我也非常關注。在資源受限的FPGA上實現復雜的功能,需要精妙的設計技巧。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分析資源使用情況,並采取相應的優化措施。 書中關於“FPGA開發流程的自動化”的提及,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如何通過腳本和工具鏈來自動化重復性的開發任務,能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 我對“FPGA的固件開發和調試”的探討也充滿瞭好奇。當FPGA中集成瞭微處理器時,如何進行固件的開發和調試,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管理的實用建議”,幫助我更好地組織和管理我的FPGA項目。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著作,無疑為我打開瞭通往FPGA技術殿堂的另一扇門。我一直對FPGA的強大硬件加速能力和靈活性深感興趣,而這本書的內容深度和廣度,讓我看到瞭係統性掌握這項技術的可能性。 我尤其期待的是書中關於“高速接口設計與驗證”的部分。在現代電子係統中,各種高速接口無處不在,例如DDR、PCIe、USB等。如何設計齣穩定、高效的接口電路,並對其進行充分的驗證,是項目成功的關鍵。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這些高速接口的設計原理、時序約束要求、以及使用仿真工具進行驗證的方法,並提供一些實際的工程案例。 此外,書中關於“低功耗FPGA設計策略”的探討,也是我非常關注的內容。隨著FPGA在電池供電設備和物聯網領域的廣泛應用,降低功耗已成為一個重要的設計目標。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識彆FPGA功耗瓶頸的方法,以及采用各種低功耗設計技術,如時鍾門控、電壓頻率縮放等。 我對書中關於“FPGA的係統級仿真和軟硬件協同仿真”的講解也充滿瞭期待。在復雜係統中,對整個係統的行為進行仿真,以及實現軟件與硬件的協同驗證,能夠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並減少後期集成風險。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搭建一個完整的係統級仿真環境,並掌握軟硬件協同仿真的技巧。 書中對“FPGA在網絡通信和數據中心的應用”的深入講解,也讓我眼前一亮。FPGA在網絡設備、高性能計算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如何利用FPGA實現高速網絡協議棧、數據包處理以及加速計算任務。 關於“FPGA的時鍾域交叉(CDC)問題和魯棒性設計”的深入剖析,也是我關注的重點。CDC問題是FPGA設計中常見的難點,直接關係到係統的穩定性。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清晰的CDC原理講解,以及各種有效的CDC電路設計方法和驗證技巧。 對於“FPGA的功耗分析和優化工具的使用”的提及,也讓我覺得非常實用。瞭解和使用功耗分析工具,能夠幫助我更好地進行低功耗設計。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利用FPGA廠商提供的功耗分析工具,來評估和優化設計的功耗。 書中關於“FPGA的固件開發和調試(如果包含嵌入式處理器)”的實用指導,也是我非常需要的。當FPGA中集成瞭微處理器時,固件的開發和調試同樣重要。 我對“FPGA的IP核管理和復用策略”的探討也充滿瞭好奇。在實際項目中,高效地管理和復用IP核能夠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中的質量保證和測試方法”的實踐經驗,幫助我確保設計的質量。

評分

《FPGA應用開發和仿真》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本非常紮實的入門與進階指南。我一直對FPGA技術充滿興趣,但總覺得缺乏一個清晰的脈絡來係統學習。這本書從基礎概念講起,層層遞進,非常適閤我這種想要係統學習的讀者。 我最希望從書中深入學習的是關於“行為級仿真與門級仿真”的區彆和應用。在我看來,這兩個階段的仿真有著不同的目的和側重點,但如何有效地結閤使用,以最大化仿真效率和覆蓋率,是我一直沒有完全掌握的。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講解如何編寫高質量的行為級測試激勵,如何利用仿真工具進行邏輯調試,以及如何進行門級仿真以確保時序的正確性。 此外,書中關於“異步設計和同步設計”的對比和權衡,也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內容。在FPGA開發中,這兩種設計風格各有優劣,如何根據具體應用場景選擇閤適的設計方式,是保證係統穩定性的關鍵。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學習到異步設計可能帶來的挑戰,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時鍾域交叉(CDC)處理。 我對書中關於“硬件加速和並行計算”的FPGA實現,也充滿瞭興趣。FPGA最顯著的優勢就在於其強大的並行處理能力,而如何將通用計算任務映射到FPGA上進行加速,是目前很多領域的研究熱點。 我希望能夠學習到如何對算法進行分析,將其分解成可並行的硬件模塊,並進行高效的FPGA實現。 書中對“FPGA與ASIC設計的對比和銜接”的探討,也讓我覺得非常有用。瞭解ASIC設計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流程,有助於我更好地理解FPGA的優勢和局限性。 我希望能夠從書中瞭解到FPGA在原型驗證和低成本量産方麵的優勢。 關於“FPGA的功耗優化和散熱設計”的深入講解,也是我關注的重點。在一些便攜式和嵌入式設備中,功耗和散熱是設計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降低FPGA功耗和有效散熱的設計思路。 對於“FPGA的固件更新和在綫配置”的提及,也讓我覺得非常有實際價值。在某些應用場景下,需要對FPGA進行遠程固件更新或在綫配置。 我希望能夠瞭解其實現機製和技術挑戰。 書中關於“FPGA的開發工具鏈的使用和技巧”的實用指導,也是我非常需要的。熟練掌握開發工具,能夠極大地提高開發效率。 我對“FPGA的測試和可測試性設計(DFT)”的探討也充滿瞭好奇。如何設計易於測試的FPGA電路,是保證産品質量的重要方麵。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FPGA項目中的版本控製和代碼管理”的實踐經驗,幫助我更好地管理我的代碼庫。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