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20世纪(套装共2册)

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20世纪(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主编,斯坦利·L.恩格尔曼,罗伯特·E.高尔曼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史
  • 美国经济史
  • 20世纪
  • 剑桥大学出版社
  • 历史
  • 经济学
  • 学术著作
  • 套装
  • 英语
  • 历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2277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2531
包装:平装
开本:异16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56
套装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我们对美国经济史的认识有了一个显著的飞跃。这部分归功于经济史学科本身的发展,尤其是由于统计和分析方法的创新对“新经济史”的贡献;部分归功于社会史、劳工史和政治史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剑桥美国经济史》既全面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新成果和进展情况,同时又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和经济变迁进行了全面的综述。本书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史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也是经济学与历史学相关专业研究者的必读之作,更是扩展读者视野、深刻理解美国全方位崛起过程的借鉴之作。
《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总结了20世纪美国和加拿大的经济史。它的各章以20世纪的重大事件为线索,如著名的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讨论了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技术变迁、企业经济的繁荣和劳工法的发展。同时,本卷也讨论了农业、人口、劳动市场、城市和区域结构的变化,其他一些章节还研究了不平等与贫困、贸易与对外关系、政府管制、公共部门、银行业与金融。
《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一卷研究了英属北美和早期美国的经济史,第二卷研究了19世纪的美国、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经济史。

作者简介

斯坦利·L. 恩格尔曼(Stanley L. Engerman),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John H. Munro经济学教授及历史学教授。

罗伯特·E. 高尔曼(Robert E. Gallman),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Kenan经济学及历史学教授。
《剑桥世界经济史:早期现代与现代》 一部宏大叙事的经济全球化史诗 本书系《剑桥世界经济史》系列中的核心部分,着眼于公元1500年至20世纪末期,系统梳理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驱动力及其深远影响。它并非仅关注特定区域的经济发展,而是以宏观的全球视角,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工业革命的扩散、全球贸易体系的重塑,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世界经济秩序产生的结构性冲击。全书分为两卷,共计约1500页的篇幅,汇集了全球顶尖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提供一个全面、细致且充满洞察力的历史图景。 第一卷:早期现代的全球连接(约1500-1850年) 本卷聚焦于一个经济地理范式发生根本性转变的时代——“大分流”的酝酿与早期全球化的开端。 一、旧世界体系的碰撞与融合: 从15世纪末开始,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不仅仅是探险,更是全球范围内的物质与信息交流网络的初步构建。本卷详尽分析了“哥伦布交换”对欧亚非美洲生态系统和经济结构的颠覆性影响。重点讨论了白银的全球流动,特别是美洲白银如何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成为连接太平洋两岸、驱动亚洲经济活动的关键货币,以及这如何间接促进了欧洲重商主义的积累。 二、制度变迁与资本的积累: 本卷深入探讨了塑造早期现代经济格局的关键制度因素。这包括:土地所有权结构的变化、金融工具(如股份公司、国家银行)的创新,以及对知识产权和契约执行的法律框架的逐步完善。我们考察了荷兰和英国在这一阶段如何建立起具有竞争优势的商业模式,特别是它们如何将商业扩张与国家权力紧密结合,为后续的工业化奠定基础。对重商主义政策的分析,不仅限于关税壁垒,更在于其对殖民地体系的构建和资源掠夺的依赖性。 三、区域性经济奇迹与陷阱: 本卷细致比较了不同文明区域的经济轨迹。对中国明清时期经济的繁荣及其面临的内生限制进行了深入剖析,考察了其庞大的人口压力和对白银的依赖如何阻碍了技术革命的发生。同时,对印度次大陆手工业的衰落、奥斯曼帝国的经济韧性与僵化,以及美洲殖民地基于种植园经济和奴隶劳动的残酷积累模式,均进行了细致的对比研究。这部分强调了早期全球体系中“中心-边缘”关系的形成过程。 四、工业革命的起源与扩散: 工业革命并非单一事件,而是一个渐进且具有地域差异的过程。本卷的核心之一是解构英国工业革命的综合性原因,探讨了能源(煤炭)、劳动力供给、技术创新(特别是纺织业和蒸汽机)与市场需求的相互作用。随后,本卷跟踪了技术扩散的路径,分析了比利时、法国、德意志邦国在19世纪上半叶如何选择不同的工业化模式,以及这些早期工业化国家如何依赖于快速增长的全球市场来消化其过剩产品。 第二卷:全球化的高潮、危机与重构(约1850-2000年) 第二卷聚焦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冲击、全球经济体系的鼎盛与崩溃,以及战后重建与新格局的形成。 一、技术驱动的全球整合(1850-1914): 本卷开篇分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钢铁、电力、化学工业)如何催生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如垄断和卡特尔)和管理模式。技术进步极大地降低了运输和通讯成本,加速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本卷详尽考察了金本位的运行机制,它是如何充当了当时全球资本流动的锚点,并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大规模移民潮、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激增,以及全球商品与金融市场的相互依赖性进行了量化分析。 二、战争的经济遗产与体系的破碎(1914-1945): 两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经济史上的结构性断裂点。本卷细致描绘了战争如何将全球经济体系从国际协作转向国家主导的总体战模式,以及战争动员对生产结构、劳动力市场的永久性改变。对凡尔赛体系下的巨额赔款问题、债务循环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经济动荡进行了深入剖析。 随后,本卷将焦点转向“大萧条”。它不再仅仅是需求不足的简单失衡,而是深入探讨了金本位制度的僵硬性、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农业部门的结构性危机以及各国保护主义政策的连锁反应如何导致了全球经济的全面瘫痪。对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思想的兴起及其政策实践的长期影响进行了评估。 三、战后秩序的建立与冷战的阴影(1945-1989): 二战结束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GATT)的建立标志着一套旨在避免重蹈1930年代覆辙的新国际经济秩序的诞生。本卷全面分析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作及其对美国全球经济领导地位的支撑。 同时,本卷探讨了发达国家的“黄金时代”——战后繁荣期(1950s-1960s)——其背后的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社会福利国家的扩张以及技术进步的红利如何被广泛分享。但这一繁荣并非没有代价,本卷也关注了殖民体系解体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在独立后面临的“依附性”困境,以及债务危机和石油冲击对既有体系的冲击。 四、新自由主义的回归与全球化的加速(1980-2000): 本卷的最后部分分析了20世纪末期全球经济格局的再次转型。对“滞胀”问题的应对,以及以货币主义、放松管制和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复兴,如何重塑了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苏联解体和前计划经济国家的转型,使得全球市场空前扩大,推动了生产的全球价值链的深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影响如何为21世纪的经济形态埋下了伏笔。 方法论的创新与深度: 《剑桥世界经济史:早期现代与现代》的突出之处在于其方法的融合性。它不仅依赖传统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国民收入核算,更广泛地采用了社会史、制度经济学和地理经济学的视角。通过对跨国公司、劳工运动、国际援助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非传统经济要素的纳入,本书提供了一种多维度、相互关联的全球经济图景,极大地超越了单一国家或单一理论框架的限制。它清晰地揭示了历史上的经济决策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处的财富分配和地缘政治的现实。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是太厚重了,光是看着摆在书架上就有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沉甸甸的期待。我对经济史的兴趣由来已久,尤其对美国这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国家经济的发展轨迹感到着迷。这套《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的出现,无疑是填补了我知识空白的一块重要拼图。从封面设计到印刷纸张,都透着一股严谨、学术的质感,这让我对内容本身充满了信心。我尤其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20世纪这个充满戏剧性转折的时代,从工业化的高峰到大萧条的阴影,再到战后的繁荣与挑战,每一个节点都值得细细品味。我知道这套书并非易读之物,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但我相信,这份付出绝对是值得的。我希望通过阅读它,能够对美国经济的内在逻辑、驱动因素以及历史演进有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够从中汲取一些关于当下经济现象的启示。

评分

说实话,我选择购买这套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剑桥”名头所吸引。作为一家有着悠久学术传统的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往往代表着严谨、深度和权威。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就必须从其历史根源去挖掘。20世纪的美国经济,充满了无数的机遇和挑战,从蒸汽机的轰鸣到信息技术的浪潮,每一个时代的变迁都对经济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多维度的视角,不仅仅关注宏观经济指标,更深入到微观层面,分析企业的发展策略、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如何与经济进程相互作用。我期待着作者们能够用清晰的语言,将复杂的经济理论和历史事件娓娓道来,让我这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也能有所领悟。

评分

打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长串令人敬畏的作者名单,以及那些在经济史领域赫赫有名的学者们的贡献。这立刻给了我一种“这绝对是权威之作”的信号。我对20世纪的美国经济有着模糊的认知,知道它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科技革命等等,但具体的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变化、劳工运动的影响,以及金融体系的演变,我知之甚少。我希望这套书能够提供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而完整的图景。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反映时代精神的经济思想和理论,比如凯恩斯主义的兴衰,新自由主义的崛起等等。同时,我也想了解普通美国民众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经历,他们的生活是如何被经济变迁所影响的。这本书的体量让我知道,它绝非走马观花,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细节,让我能够真正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评分

这套《剑桥美国经济史(第三卷)》的到来,让我的书架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学术色彩。20世纪,对于美国经济而言,无疑是一个充满颠覆与重塑的时代。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经济影响,到大萧条时期的深刻反思,再到冷战背景下的科技竞赛和全球化浪潮,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孕育着复杂的经济变迁。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塑造了美国经济特质的关键性因素,例如自由市场的力量、政府干预的边界、创新精神的驱动,以及社会公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张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能够理解美国经济如何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如何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深知,要完全掌握这套巨著的内容,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相信,这份对知识的探索,必将带来丰厚的回报,让我对美国经济的认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

收到这套书的时候,我还在读另一本关于20世纪欧洲历史的书,但《剑桥美国经济史》的出现,让我的阅读计划不得不做出调整。我一直对美国经济的韧性和创新能力感到好奇,尤其是它在经历了各种危机后,总能找到新的增长点。20世纪,无疑是美国经济从区域强国走向世界经济霸主的关键时期。我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制度设计、政策选择以及社会文化,支撑了美国经济的这一崛起过程?书中会不会探讨一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的经济现象,比如一些地方性经济的发展模式,或者一些边缘群体的经济生活状况?我对细节充满了渴望,比如具体的统计数据、重要的经济法案、以及那些改变了经济格局的关键人物的决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20世纪的经济迷宫,解开那些令人费解的经济谜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