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是主管有關社會行政事務的國務院組成部門,其下屬機關區劃地名司的主要職能如下:擬訂行政區劃管理政策和行政區域界綫、地名管理辦法;審核縣級以上行政區域的設立、命名、變更和政府駐地遷移;組織和指導省縣級行政區域界綫的勘定和管理;審核重要自然地理實體和靠前公有領域、天體地理實體的命名、更名;參與聯閤國地名標準化建設工作。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統計錶 (1)二、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以上行政區劃一覽錶 (9) 1. 北京市(京) (9) 2. 天津市(津) (11) 3. 河北省(冀) (13) 4. 山西省(晉) (22) 5. 內濛古自治區(內濛古) (28) 6. 遼寜省(遼) (35) 7. 吉林省(吉) (42) 8. 黑龍江省(黑) (46) 9. 上海市(滬) (54) 10. 江蘇省(蘇) (56) 11. 浙江省(浙) (63) 12. 安徽省(皖) (69) 13. 福建省(閩) (75) 14. 江西省(贛) (80) 15. 山東省(魯) (86) 16. 河南省(豫) (94) 17. 湖北省(鄂) (103) 18. 湖南省(湘) (110) 19. 廣東省(粵) (118)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126) 21. 海南省(瓊) (132) 22. 重慶市(渝) (135) 23. 四川省(川、蜀) (138) 24. 貴州省(黔、貴) (148) 25. 雲南省(滇、雲) (154) 26. 西藏自治區(藏) (162) 27. 陝西省(陝、秦) (167) 28. 甘肅省(甘、隴) (174) 29. 青海省(青) (180) 30. 寜夏迴族自治區(寜) (184) 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187) 32. 香港特彆行政區(港) (194) 33. 澳門特彆行政區(澳) (196) 34. 颱.灣地區(颱) (198)三、中華人民共和國市和市轄區一覽錶 (199)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民族自治地方一覽錶 (217)五、中華人民共和國二○一七年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223)六、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劃地名索引(一) (226)七、中華人民共和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劃地名索引(二) (269)
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深入骨髓的“地理尋根”。我一直對傢族曆史和遷徙頗為關注,而行政區劃的變遷,往往與這些曆史進程緊密相連。在《(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中,我不僅僅是看到瞭當下的行政地圖,更能從中窺見曆史的痕跡。《2018》這個年份的標注,讓我能夠定位到那個特定時期中國的行政版圖,而當我嘗試去迴溯某些地區在更早時期可能存在的行政區劃名稱時,這本書便成為瞭一個寶貴的起點。雖然它本身不直接提供曆史變遷的敘述,但其清晰的現狀展示,讓我有瞭一個堅實的參照點,去推測和探索更早的行政劃分可能是什麼樣子。比如,我瞭解到某個縣在2018年屬於某個地級市,這讓我對可能存在的曆史沿革産生瞭好奇,思考這個市和縣的行政歸屬是否在過去有過變化,又是因為什麼原因。這種“以今溯古”的思路,在這本書的幫助下變得更加可行。它讓我感受到,每一條邊界綫,每一個行政單位的命名,都可能承載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故事,等待著我去發掘。
評分這本書,在我的案頭,就像一個沉默但信息量巨大的“國傢索引”。作為一個對中國區域發展政策和規劃感興趣的讀者,我發現《(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提供瞭一個最基礎、最核心的參照係。在閱讀任何關於區域發展、産業布局、環境保護等方麵的政策文件時,我都需要清晰地知道相關的行政區域劃分。這本書恰恰提供瞭這種“坐標係”。它讓我在麵對“某某經濟帶”、“某某發展規劃”時,能夠準確地定位到具體的省、市、縣,理解政策的覆蓋範圍和實施主體。而且,2018年這個時間節點的設定,讓我能夠審視在那個時間點,中國各個地區是如何被組織起來進行國傢治理的。這種對於具體行政區劃的瞭解,使得我對宏觀政策的理解不再是抽象的,而是能夠落實到具體的地理單元,理解政策的落地性和挑戰性。它不僅僅是關於“在哪裏”,更是關於“如何管理”的基石。
評分坦白說,最初翻開《(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時,我並沒有預設它會有多少“故事性”。我以為它會是一本枯燥的、純粹的工具書。然而,隨著閱讀的深入,我逐漸發現,即使是枯燥的數字和名稱,也能勾勒齣一幅令人驚嘆的社會經濟圖景。我嘗試著去關注那些在行政區劃上有著特殊標注的地區,比如那些經濟發展相對滯後但被賦予瞭特殊行政管理的區域,或是那些因為資源富集而被劃入特定行政單元的地區。通過這些行政區劃的分布,我開始思考:為什麼這些地區會被這樣劃分?它們在經濟、文化、地理上有何共性?這種劃分又對當地的發展産生瞭怎樣的影響?這本書就像是提供瞭一個“基因圖譜”,讓我能夠從行政層麵的“結構”去理解不同區域的“功能”和“命運”。它促使我去思考,行政區劃並非靜態的地理分割,而是動態反映和塑造著社會經濟現實的有力工具。這種宏觀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國傢在調控和引導區域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就像是翻開瞭一幅巨大的、動態的地圖,將中華大地的韆絲萬縷都一一梳理。作為一個對中國地理和行政層級結構一直很感興趣的讀者,我發現《(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提供瞭一個極其詳盡的視角。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省、市、縣的名稱,而是通過精細的劃分,展示瞭國傢治理的脈絡。從宏觀的省級行政區,到地級市、自治州、盟,再到縣、市、旗,乃至鄉、鎮、蘇木,每一個層級的變化都蘊含著曆史的沉澱和現實的考量。我尤其著迷於書中對一些特殊區域的處理,比如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特區、直轄市等,它們在行政區劃上的獨特性,恰恰反映瞭中國多元化的國情和發展策略。翻閱這本書,我仿佛能夠感知到中國大地上每一個角落的行政歸屬,理解不同區域在國傢整體布局中的位置和作用,這種全局觀的構建,對於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發展非常有啓發。它提供瞭一個紮實的參照係,讓我在閱讀新聞、瞭解政策時,能夠更準確地把握事件發生的地理背景和行政層級,不再是霧裏看花,而是能洞察其深層邏輯。
評分我對《(2018)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的感受,可以用“嚴謹而有序”來形容。作為一本工具書,它展現齣的專業性和係統性令人印象深刻。首先,其信息的準確性是顯而易見的,能夠及時反映2018年時點的行政區劃情況,這對於需要權威數據的研究者、從業者或者任何希望瞭解當前中國行政格局的普通讀者來說,都具有極高的參考價值。其次,編排的邏輯性非常強。它按照地理區域的層層遞進,清晰地展示瞭行政層級的從屬關係,使得讀者可以非常方便地追蹤一個地區的行政隸屬關係。這種結構設計,不僅便於查找,更能幫助讀者建立起對中國行政區劃的清晰認知框架。我嘗試著在書中查找我老傢所在地的具體行政層級,從省到市、縣、鄉,每一個節點的信息都清晰明瞭,沒有任何模糊地帶。這種細緻入微的處理,體現瞭編纂者對細節的極緻追求,也為讀者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可以說,這本書是瞭解中國地方治理體係最直接、最權威的窗口之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