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37-20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GB50037-201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规范
  • 建筑设计
  • 建筑工程
  • 地面工程
  • 建筑材料
  • 结构设计
  • 施工规范
  • GB50037
  • 建筑标准
  • 行业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京建筑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15908
商品编码:1242322906

具体描述

内容介绍: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1-2002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联合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的。

     在本规范修订过程中,修订组广泛征求了有关设计、科研、生产等部门和单位的意见,收集了大量资料,经分析研究,并结合国内工程实践,最后经审查定稿。


《建筑地面设计与施工指南》 序言 建筑地面作为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设计与施工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使用功能、舒适度以及整体美观。一个精心设计的地面不仅能承载日常的交通荷载,抵抗各种物理和化学侵蚀,还能为使用者提供稳定、舒适、健康的活动空间,并成为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构成元素。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对建筑地面的要求也日益精进,不仅要满足基本的承载和耐久性,更要兼顾环保、节能、健康、美观等多重维度。 本书旨在为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室内设计师、施工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本全面、实用的设计与施工参考。本书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规范,而是从更广泛的工程实践和理论知识出发,系统性地阐述建筑地面设计的核心原则、材料选择、构造方式、施工工艺以及常见的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我们力求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将复杂的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和应用的指导,帮助读者掌握设计与施工的要点,提升工程质量,避免常见的设计与施工错误。 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地面基础处理到面层铺设的整个流程,并重点关注了不同类型建筑对地面功能性、耐久性、装饰性等方面的特殊需求。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自信、更专业地进行建筑地面的设计与施工,为建造更安全、更舒适、更可持续的建筑空间贡献力量。 第一章 建筑地面概述 1.1 建筑地面的定义与功能 建筑地面,通常指的是建筑物内各层楼板的顶面及其以下的结构层、垫层、找平层、隔绝层、保温层、防水层、面层等所有组成部分的统称。其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提供一个平整、坚固、稳定的平台,用于承载人员、家具、设备等荷载,并方便人们的行走、活动和物品的摆放。 除了承载功能,建筑地面还承担着以下重要作用: 分隔与组织空间: 不同区域的地面材质、高度、颜色等变化,可以有效地界定和组织室内空间,引导人流,形成视觉上的区域划分。 隔声与隔热: 合理设计的地面结构能够有效阻隔楼上楼下之间的噪音传播,并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提高室内热舒适性。 防水与防潮: 在厨房、卫生间、地下室等潮湿区域,地面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水、防潮性能,防止水分渗透,保护建筑结构。 防火与安全: 地面材料的选择和构造方式也关系到建筑的防火安全,某些区域需要具备阻燃性能。 装饰与美观: 地面是室内空间中面积最大的“幕布”,其材质、颜色、图案等直接影响着室内整体的风格和美观度。 承载特殊荷载: 在工业厂房、体育场馆、交通枢纽等特殊场所,地面需要承受巨大的集中荷载、冲击荷载、磨损以及化学腐蚀等。 为设备安装提供基础: 机械设备、管线系统等通常需要安装在地面或预埋在地面结构中,地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1.2 建筑地面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建筑地面系统通常由以下几个主要层次构成: 基层(Sub-base): 位于地基或楼板结构之上,是为地面结构提供稳固支撑和分散荷载的基础层。在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地面,基层通常由碎石、砂土等材料夯实而成。在楼板上的地面,此层可能不存在,或为楼板本身。 垫层(Screed/Levelling Layer): 位于基层或楼板之上,用于找平基层表面,为上部构造提供一个均匀的支撑面,并可能起到一定的隔潮作用。常用材料包括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等。 找平层(Levelling Layer/Screed): 作用与垫层类似,但更侧重于提供一个精确的、平整的表面,以适应后续面层铺设的精度要求。材料也常为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有时会加入钢筋增强。 隔绝层/隔离层(Separation Layer): 放置在特定构造层之间,用于阻止不同材料层之间的化学反应、防止水泥砂浆中的水分过快流失或渗透,或者用于分割不同功能区域的地面。例如,在防水层与找平层之间,可能需要设置隔离层。 保温层(Insulation Layer): 在需要隔热的区域(如顶层、地下室、外墙连接处),会设置保温材料层,以减少热量损失或隔绝外部热量,提高能源效率和室内舒适度。常见的保温材料有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板(XPS)、聚苯乙烯泡沫板(EPS)、岩棉等。 防水层(Waterproofing Layer): 在可能受潮或需要防水的区域(如厨房、卫生间、地下室、屋顶花园等),必须设置可靠的防水层,防止水分渗透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常用的防水材料包括沥青卷材、高分子防水卷材、聚氨酯防水涂料、水泥基防水涂料等。 防潮层(Damp-proofing Layer): 主要用于阻止土壤中的水分向上渗透,或阻止楼板结构中的潮气进入室内。材料类似防水层,但对水压的承受能力要求可能较低。 面层(Wearing Surface/Finish Layer): 地面系统的最上层,直接与使用者接触,承担主要的使用功能和装饰作用。面层的选择取决于建筑物的用途、使用要求、装饰风格、经济成本以及环境因素。 1.3 建筑地面分类 建筑地面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按所处位置分类: 地面(Ground Floor): 直接建在天然地基上,与室外地面接触的楼层地面。 架空楼板地面(Suspended Floor): 位于楼板上,而非直接与地基接触的地面。 地下室地面(Basement Floor): 位于地下室内的地面。 屋顶地面(Roof Slab Floor): 位于建筑物顶层楼板上的地面,常兼具防水、保温、排水等功能。 按结构形式分类: 刚性地面(Rigid Floor): 由钢筋混凝土楼板或厚实的混凝土垫层构成,整体刚度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常见于工业厂房、仓库、地下室等。 柔性地面(Flexible Floor): 由木材、地毯、乙烯基地板、橡胶等材料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舒适度较高,但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常见于住宅、办公、商业空间等。 半刚性地面(Semi-rigid Floor): 介于刚性和柔性地面之间,通常指由砂浆、混凝土找平层以及铺贴面层组成的地面。 按使用功能分类: 住宅地面: 注重舒适性、环保性、美观性。 办公地面: 要求耐磨、易清洁、隔声、美观,有时需考虑防静电。 商业地面(商场、超市): 要求极高的耐磨性、抗冲击性、易清洁、美观,并能应对高人流量。 工业厂房地面: 要求极高的承载能力、耐磨性、耐腐蚀性、抗冲击性,有时需防静电、防爆。 体育地面: 要求高弹性、防滑、耐磨、吸震,以保护运动员。 医疗卫生地面: 要求无菌、易清洁、耐消毒、防滑、防静电(手术室)。 公共交通地面(机场、车站): 要求极高的耐磨性、抗冲击性、防滑性,能应对重型行李箱和大量人流。 第二章 建筑地面设计原则 2.1 安全性与可靠性 安全性是建筑地面设计的首要原则。地面必须能够安全地承受预期的荷载,包括静荷载(结构自重、装修材料)和活荷载(人员、家具、设备、交通工具等)。设计时需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用途和荷载标准,准确计算地面的结构承载能力,并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如设置钢筋、选择合适的材料厚度等,确保地面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开裂、沉降、变形等问题,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2.2 功能性与适用性 地面设计必须满足其预期的使用功能。例如,厨房和卫生间的地面需要具备优良的防水、防滑、易清洁性能;工业厂房地面则需具备优良的耐磨、耐腐蚀、抗冲击性能;体育场馆地面需具备弹性和吸震性。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建筑物的具体使用场景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材料和构造方式,确保地面在各种使用条件下都能稳定可靠地发挥作用。 2.3 durability (耐久性) 耐久性是指建筑地面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能够抵抗各种自然因素和使用磨损,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使用性能的能力。设计时需要考虑地面可能面临的各种环境因素,如温度变化、湿度、化学侵蚀、紫外线照射、物理磨损等,并选择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材料和构造。例如,户外地面需要考虑冻融循环的影响,而潮湿区域的地面则需要考虑霉菌滋生和化学腐蚀。 2.4 经济性 在满足安全、功能和耐久性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设计应力求经济合理。这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的优化、施工周期的缩短以及后期维护费用的考量。并非越昂贵的材料就越好,关键在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方案。通过合理的材料搭配和精细化的设计,可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2.5 舒适性与健康性 现代建筑设计越来越重视使用者的舒适度和健康。地面作为与人体直接接触的表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设计应考虑地面的温度(例如,考虑地板采暖系统的配合)、触感(例如,地毯的柔软、木地板的温润)、防滑性能(降低跌倒风险)以及环保性能(例如,选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材料,避免甲醛等有害物质的释放)。良好的地面设计能够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促进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2.6 美观性与装饰性 地面是室内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视觉效果对整体空间氛围的影响至关重要。设计应结合建筑的整体风格和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材质、颜色、纹理和图案,营造出令人愉悦的视觉效果。同时,地面的装饰也需要考虑其易于清洁和维护的特点,避免过于复杂或容易积灰的设计。 2.7 可维护性与可修复性 一个良好的地面设计不仅要易于日常清洁和维护,在发生损坏时也应方便修复。选择易于清洁的材料,采用合理的接缝处理,可以大大降低日常维护的成本和难度。当地面局部出现损坏时,易于修复的设计能够减少工程量和停工时间,降低整体的维护成本。 2.8 环保与可持续性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建筑地面设计也需要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优先选用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选择生产过程中能耗较低、污染较小的材料。同时,注重材料的耐久性,减少因频繁更换而产生的浪费。对于使用中的地面,鼓励采用节能的地面结构设计,例如利用自然采光或反射率高的颜色来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 第三章 建筑地面材料选择 3.1 混凝土及水泥基材料 普通混凝土: 作为结构层、垫层、找平层的基础材料,具有强度高、刚度大、耐久性好、价格适中等优点。可根据设计要求调整配合比,满足不同的强度、抗渗、抗冻等级。 细石混凝土: 强度和密实度高于普通混凝土,常用于地面找平层,可以提供更精密的平整度。 砂浆: 主要由水泥、砂和水组成,也可掺入外加剂。常用于地面找平层、结合层,或作为粘贴面层的粘结剂。根据水泥与砂的比例,可分为干硬性砂浆、素水泥浆等。 特种混凝土: 如耐磨混凝土(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抗静电混凝土(应用于电子厂房、精密仪器室)、自流平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流动性,可形成高度平整的表面)等,适用于特定功能要求的地面。 3.2 石材 天然石材(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等): 具有天然的纹理和色彩,质感高贵、典雅,耐磨性好(尤其是花岗岩),是高档建筑地面常用的材料。缺点是价格较高,某些石材(如大理石)耐酸碱性较差,且吸水率较高,需进行防护处理。 人造石材: 通过复合材料制成,具有颜色丰富、可塑性强、性能稳定等优点,如树脂类人造石、水泥基人造石等。 3.3 瓷砖 釉面砖: 表面有釉层,色彩图案丰富,易清洁,吸水率较低。根据用途可分为地砖、墙砖等。 通体砖(仿古砖): 砖体颜色和材质从上到下一致,耐磨性好,不易显露刮痕。 抛光砖: 表面光滑、光亮,美观大方,但表面较滑,不适合用于潮湿区域。 瓷质釉面砖(炻瓷砖): 吸水率极低,耐磨、耐酸碱性优良,适用于各种环境,包括商业、工业场所。 3.4 木地板 实木地板: 由天然木材加工而成,纹理自然,脚感舒适,环保性好。缺点是易受潮湿、温湿度变化影响而变形,耐磨性相对较差,价格较高。 实木复合地板: 由多层木材交错压制而成,结构稳定,不易变形,比实木地板更耐磨。 强化复合地板(强化地板): 由刨花板或纤维板基材,表面覆盖装饰层和耐磨层构成。耐磨性极好,价格适中,不易变形,但脚感相对较硬,环保性需关注甲醛释放量。 竹地板: 具有木材的优点,且硬度高,稳定性好,但色彩选择相对有限。 3.5 橡胶地板 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吸震性、防滑性、耐磨性、耐油性,且易于清洁。常用于体育场馆、医院、实验室、儿童游乐场所等。 3.6 PVC地板 以聚氯乙烯(PVC)为主要原料,具有耐磨、防滑、防水、易清洁、色彩图案丰富、安装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商场、医院、学校、办公室、住宅等。分为卷材和片材(地板革、地板砖)。 3.7 弹性体材料(如环氧树脂、聚氨酯) 环氧树脂地坪: 具有优异的耐磨、耐腐蚀、耐冲击、高强度、无缝、易清洁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厂房、电子厂房、制药车间、地下停车场等。可根据需要制成普通型、防静电型、导静电型、防爆型等。 聚氨酯地坪: 相比环氧树脂,聚氨酯地坪更具弹性,耐紫外线、耐候性更好,适用于户外或温差较大的环境。 3.8 地毯 人造纤维地毯(尼龙、聚丙烯等): 耐磨性好,易清洁,价格适中,色彩图案丰富,适用于办公室、酒店、会议室等。 天然纤维地毯(羊毛、棉、麻等): 质感好,触感舒适,环保性高,但价格较高,耐磨性相对较差,不易清洁。 地毯卷材与地毯块毯: 卷材适合大面积铺设,块毯便于局部更换和造型。 3.9 其他材料 金属(如不锈钢、铝板): 用于特定功能区域(如食品加工厂)或作为装饰元素。 天然材料(如软木、竹): 具有环保、自然、独特的质感。 第四章 建筑地面构造方式 4.1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地面 这是最常见的架空楼板地面构造方式。在钢筋混凝土楼板上,根据需要可设置找平层、保温层、防水层、隔音层以及最终的面层。楼板本身作为承载层,其厚度、配筋需根据计算确定。 构造层次(由下往上): 结构楼板 → 找平层 → (保温层/隔音层) → (防水层) → 面层。 特点: 结构坚固,承载能力强,适用于各种荷载要求。 4.2 预制楼板地面 使用预制混凝土楼板搭建,施工速度快。预制板之间需要进行接缝处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面构造。 构造层次: 预制楼板 → 板缝处理 → 找平层 → (其他构造层) → 面层。 特点: 施工周期短,但板缝处理是关键。 4.3 现浇钢筋混凝土整体式地面(如工业地坪) 直接在基层或垫层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常用于需要承受重型荷载、冲击荷载或化学腐蚀的场所。 构造层次: 基层/垫层 → 钢筋网 → 混凝土层 → (表面硬化/密封处理) → 面层(如果需要)。 特点: 承载能力极强,整体性好,适用于重工业。 4.4 梁板式楼板地面 适用于需要较大跨度或较大荷载的场合。地面系统仍建立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之上。 构造层次: 梁 → 板 → (地面构造层) → 面层。 特点: 承载能力高,但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4.5 排水坡度地面 在需要排水的区域(如厨房、卫生间、洗车房、露台),地面必须设计一定的坡度,将水排向排水口。 构造层次: 基层 → 找平层(设置排水坡度) → 防水层 → 保护层 → 面层。 关键点: 坡度设计要合理(通常不小于1%),排水口位置和数量要充足,防水层要连续可靠。 4.6 地板采暖系统地面 在地面结构层中嵌入电热管或水管,通过加热地板来供暖。 构造层次: 结构层 → 保温层 → 防水层(如有必要) → 供暖管道 → 找平层(覆盖管道) → 面层。 关键点: 保温层是核心,以减少热量向下散失;找平层需具备良好的导热性和抗开裂性。 4.7 防静电地面 在电子生产、精密仪器等场所,需要防止静电积聚引发事故。 构造层次: 结构层 → 导电层/接地系统 → 找平层 → 防静电面层。 关键材料: 导电铜带、导电材料、防静电环氧树脂、防静电PVC等。 4.8 隔声地面 在住宅、办公等需要良好隔声效果的场所,地面系统需要具备隔声功能。 构造层次: 结构楼板 → 隔音层(如隔音毡、弹性垫层) → 找平层 → 面层。 关键点: 避免刚性连接,利用弹性材料吸收振动。 第五章 建筑地面施工工艺要点 5.1 基层处理 夯实与平整: 土壤基层必须充分夯实,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混凝土基层应清除浮灰、油污、松散物,并用水润湿。 清理与检查: 确保基层表面干净、平整、无裂缝,避免影响后续层的粘结和整体性。 5.2 找平层施工 标高控制: 精确控制标高,确保地面平整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对于有排水坡度的地面。 分仓分缝: 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找平层,需要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以防止开裂。 养护: 找平层施工完成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 5.3 防水层施工 基面处理: 基面应干燥、平整、无明水、无油污,阴阳角等特殊部位要进行附加层处理。 材料选择与施工: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并严格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施工,确保搭接、涂刷均匀、无遗漏。 闭水试验: 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闭水试验,检查防水效果,不合格需返修。 5.4 保温层施工 材料铺设: 保温材料应铺设平整、严密,避免出现空隙。 保护: 保温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护,防止损坏。 5.5 面层铺设 基层清洁: 面层铺设前,基层必须清洁干净。 粘结剂涂刷: 根据面层材料选择合适的粘结剂,并均匀涂刷。 铺贴顺序与对缝: 按照设计要求或施工规范进行铺贴,确保图案整齐,接缝严密。 压实与找平: 对于某些面层材料(如PVC地板、地毯),需要进行压实处理,确保与基层充分粘结。 表面清理: 铺贴完成后,及时清理表面污物,保持美观。 5.6 伸缩缝与收边处理 伸缩缝: 混凝土地面、木地板等易受温度湿度影响的材料,需要设置伸缩缝,并填充弹性材料。 收边处理: 地面与墙体、柱体等交接处,需要进行美观、牢固的收边处理,常采用踢脚线等。 5.7 质量控制与验收 过程控制: 在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成品验收: 地面工程完成后,应按照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进行验收,包括平整度、强度、耐久性、防水性、美观度等。 第六章 常见地面问题与解决方案 6.1 地面开裂 原因: 基层不均匀沉降、温度应力、混凝土早期收缩、荷载过大、施工质量问题(如养护不足、未设伸缩缝)等。 解决方案: 针对具体原因采取措施,如加强基层处理、合理设置伸缩缝、选用抗裂材料、加强养护等。对于已开裂地面,可根据裂缝大小采取灌浆、贴网格布、开槽修补等方式。 6.2 地面起砂 原因: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灰比过大、抹面过早、养护不足、表面过早暴露等。 解决方案: 严重起砂可采用地面硬化剂、环氧树脂涂层等进行处理;轻微起砂可通过打磨、抛光,或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进行修补。 6.3 地面空鼓 原因: 找平层或面层与基层粘结不牢、施工时基层未清理干净、材料质量问题。 解决方案: 小面积空鼓可尝试灌注修补;大面积空鼓则需要铲除重做。 6.4 地面不平整 原因: 基层不平、找平层标高控制不准、材料铺贴不当。 解决方案: 对于不平整的地面,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二次找平或打磨处理。 6.5 防水层失效 原因: 材料质量差、施工不当(如搭接不严、有针孔)、基层开裂导致防水层破坏。 解决方案: 找到失效原因,铲除损坏部分,重新进行防水层施工。 6.6 地面磨损过快 原因: 材料耐磨性不足、荷载过大、施工质量差。 解决方案: 选用耐磨性更好的材料,或在原地面上进行二次硬化处理(如涂刷高性能耐磨涂料)。 6.7 地面污染与变色 原因: 材料吸附性强、未及时清理污渍、化学品侵蚀、光照等。 解决方案: 定期清洁,选用易清洁、耐污渍的材料,对易受污染的区域进行防护处理。 结语 建筑地面设计与施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设计者和施工者对材料性能、构造原理、施工工艺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参考框架,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实际工程中的挑战。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在建筑地面领域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为打造更安全、更舒适、更美好的建筑空间贡献力量。 (本书内容为通用性设计与施工指南,在实际工程中,务必遵循当地现行的建筑设计规范、施工标准以及材料生产商的详细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在“商业空间地面”设计方面的考量,让我对商业环境的营造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不仅仅局限于材料的选择,更深入到了如何利用地面设计来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例如,在大型商场,如何通过地面材质的变化来引导顾客流向,如何利用地面纹理来划分不同的商品区域,甚至如何通过地面的光影效果来营造温馨、高端的购物氛围。我注意到书中关于“弹性地面”在商业空间的运用,例如在儿童游乐区,使用具有缓冲功能的地面材料,既能保护儿童的安全,又能提供更舒适的玩耍环境。在服装店,则可能采用更具质感的地面材料,以烘托商品的品质感。书中还详细阐述了不同商业业态对地面设计的要求,例如,餐厅需要易于清洁、耐油污的地面,而珠宝店则需要能够衬托商品光彩的地面。而且,书中关于地面的维护和清洁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这对于商业空间的长期运营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与其说是建筑地面设计的规范,不如说是一部关于“如何让地面不仅仅是地面”的详尽指南。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就被其厚重感所吸引,翻开后,发现里面充斥着我从未设想过的细节。例如,关于不同功能区域地面材料选择的考量,不仅仅是基于美观或耐磨性,更深入到声学、热学甚至心理学的影响。在公共交通枢纽的地面设计部分,我惊讶地发现,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地面材质、色彩和纹理的变化来引导人流,降低拥堵,甚至提升乘客的安全感。书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地面构造,从基层处理到面层铺装,都给出了极为详尽的施工要点和验收标准,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匠在手把手教学。我特别注意到关于“绿色地面”的章节,里面提到了如何利用透水材料、种植草皮以及太阳能集成等技术,将地面变成城市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让我对未来的城市建设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书中关于不同荷载下的地面承载能力分析,其严谨的计算方法和参数设置,对于工程技术人员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怎么做”,更重要的是“为什么这么做”,其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和实践经验,着实令人受益匪浅。甚至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比如不同季节温差对地面材料膨胀系数的影响,书中都有细致的推导和应对措施,这充分体现了规范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让我对“地面”这一看似平凡的元素,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它不仅仅是一本设计规范,更像是一部关于地面建造智慧的百科全书。我在书中看到了关于“地面可持续性设计”的理念,如何利用可再生材料、回收材料,以及如何通过节能降耗的施工工艺,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书中还强调了地面在建筑整体节能中的作用,例如,如何通过选择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地面材料,来降低建筑的能耗。我特别注意到书中关于“智能化地面”的探讨,例如,如何将传感器、照明系统等集成到地面中,以实现智能化的空间管理和人机交互。这本书的出现,不仅为建筑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指导,也为我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它让我明白,一个优秀的地面设计,不仅是技术上的严谨,更是对空间、对人、对环境的深刻理解和负责任的态度。

评分

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是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过于片面。书中在“公共建筑地面”的章节,展现出了极强的艺术性和人文关怀。它不仅仅是关于材料和结构,更重要的是关于空间的塑造和人的体验。比如,在图书馆,地面设计需要营造一种宁静、庄重的氛围,同时又要方便读者通行和休息;而在音乐厅,地面设计则需要考虑声学反射和吸音效果,以提供最佳的听觉体验。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公共建筑类型对地面设计的具体要求,例如,医院需要地面具有良好的抗菌、防滑、易清洁性能,以保障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而学校则需要地面耐磨、安全、环保,同时又能提供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景观地面”的设计感到兴趣,如何在户外公共空间,如广场、园林等,利用地面设计来提升景观的整体美感和使用功能。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严谨,逻辑清晰,每一个章节都围绕着“建筑地面设计”这一核心展开,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却远超我的预期。我尤其被“住宅建筑地面”的章节所吸引。它不仅仅关注了美观和实用性,更深入到了如何通过地面设计来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和健康度。例如,书中提到了在卧室使用吸音效果好的地面材料,以减少噪音干扰,营造宁静的休息环境;在厨房和卫生间,则强调使用防滑、易清洁、耐潮湿的地面材料,以保障家居安全和卫生。我注意到书中关于“健康地面”的理念,比如如何选择具有抗菌、防过敏性能的地面材料,以及如何通过地面设计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地面材料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户型和风格下的应用建议。而且,书中对于地面采暖系统的地面设计也有详细的阐述,如何选择合适的地面材料和施工工艺,以确保采暖效果和使用安全。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对于我这个非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一直以为地面设计就是铺砖、铺地板,但这本书让我明白,地面设计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精细。在“交通枢纽地面”章节,我看到了关于引导线、警示带的设计,以及如何通过地面材料的色彩和纹理变化,来区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例如,候车区、人行通道、服务区域等,这使得整个空间既有序又安全。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地面材料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比如耐磨性、抗冲击性、耐腐蚀性、吸音性等等,并且给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建议。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弹性地面”的设计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多是为了减少人员在行走和站立时的疲劳感,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这在机场、体育场馆等场所的应用非常普遍。而且,书中对于地面的排水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特别是在室外广场、坡道等区域,如何设计合理的坡度和排水槽,以防止积水,保障行人的安全。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使得原本枯燥的规范变得生动易懂。

评分

这本书在关于特殊功能区域的地面设计上,展现出了极高的专业性和前瞻性。我仔细阅读了其中关于“洁净厂房地面”的部分,书中不仅详细规定了材料的防静电、耐磨损、易清洁等性能要求,还特别强调了地面接缝的处理,比如采用无缝焊接技术,以防止灰尘的积聚和细菌的滋生,这对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行业至关重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防滑地面”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增加摩擦系数,而是结合了不同使用场景下的具体需求,例如,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区域,要求地面具有优异的湿滑性,同时也要考虑其耐腐蚀性和易清洁性。而对于工业生产区域,则需要考虑化学品侵蚀、重物碾压等因素,设计出能够承受极端环境的防滑地面。书中还对地面材料的耐久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不同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磨损、老化、开裂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在这一点上非常务实,它不仅仅关注设计阶段的规范,更将施工和后期维护都考虑在内。而且,书中对于地面照明的集成设计也有提及,比如如何通过地面灯光来指示安全通道、警示区域,这不仅增加了美观性,更提升了使用的安全性。

评分

这本书在“特殊建筑地面”的设计理念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创新性和前瞻性。我了解到,对于一些特殊的建筑,比如档案馆、博物馆、实验室等,地面设计需要满足更加严苛的要求。例如,在档案馆,地面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潮、防虫、防火性能,以保护珍贵的历史资料;而在实验室,地面需要具备耐腐蚀、防静电、易清洁等性能,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数据的准确。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特殊建筑地面材料的选择和施工工艺,以及如何进行地面检测和验收。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地下空间地面”的设计感到好奇,在地下空间,由于湿度、通风等因素的限制,地面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挑战。书中也对此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而且,书中还提及了对于古建筑的地面修复和保护,如何遵循历史原貌,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以延续建筑的生命。

评分

我花了很长时间来消化这本书,尤其是关于“工业地面”的部分,其深度和广度让我惊叹。书中对不同类型工业厂房的地面设计,根据其生产工艺、物料特性、设备荷载等因素,提出了详细的设计要求。例如,对于食品加工厂,地面需要具备极高的卫生等级,易于清洁消毒,并且要耐受各种清洗剂的腐蚀;而对于重型机械制造厂,则需要地面具备极高的承载能力和抗冲击性,能够承受大型设备和叉车的频繁碾压。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工业地面材料的优缺点,以及不同施工工艺的关键点。我尤其关注了书中关于“防腐蚀地面”的设计,在化工、电镀等行业,地面长期暴露在酸、碱、盐等腐蚀性介质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以保证地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书中给出了非常专业的指导。而且,书中对于地面温度控制的设计也有涉及,比如在某些特殊生产环境中,需要控制地面的温度,以保证产品质量或人员安全,书中也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们每天脚下的地面,承载着如此多的学问和技术。书中关于“体育场馆地面”的部分,让我大开眼界。它不仅仅是追求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保障运动员的安全和比赛的公平性。比如,对于篮球场,要求地面具有优异的弹性和防滑性,能够减少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而对于田径跑道,则需要具备良好的缓冲性能和回弹性,以提高运动员的成绩。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体育项目的地面材料选择和施工要求,例如,对于羽毛球场,需要使用专业的弹性地板,以提供最佳的运动性能;而对于冰球场,则需要特殊的冰面材料。我尤其注意到书中关于“多功能体育场馆地面”的设计,如何通过可移动或可组合的地面系统,实现多种体育项目的场地转换,这极大地提高了场馆的使用效率。而且,书中对于场馆地面的排水和通风设计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保证场馆的长期使用和维护。

评分

哈哈哈不错,其他人很满意

评分

挺不错的,很方便,给单位买的

评分

哈哈哈不错,其他人很满意

评分

非常实用!公司同事很喜欢!

评分

帮单位买的,正版不错,好评

评分

挺不错的,很方便,给单位买的

评分

帮单位买的,正版不错,好评

评分

很好

评分

哈哈哈不错,其他人很满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