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B/T 51129-2017装配式标准+GB/T51231-2016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装配式钢结构标准+GB/T51233-2016木结构标准 4本 | ||
| 定价 | 101.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0 | |
共计:101.00元
| GB/T 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 | ||
| 定价 | 4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5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0 | |
| GB/T 51232-2016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 ||
| 定价 | 25.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4月 | |
| 开本 | 32 | |
| 作者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4 | |
| GB/T 51233-2016 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 | ||
| 定价 | 18.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
| 开本 | 04 | |
| 作者 | ||
| 装帧 | 01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1511230021 | |
| GB/T 51129-2017 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 ||
| 定价 | 10.00 | |
| 出版社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B1 | |
| 出版时间 | 2018年01月 | |
| 开本 | 16 | |
| 作者 | 住建部 发布 | |
| 装帧 | 平装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1511231314 | |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1-2016 定价:48元 ISBN:1511230020
2.《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2-2016 定价:25元 ISBN:1511230024
3.《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51233-2016 定价:18元 ISBN:1511230021
这本书对于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的解读,让我明白了“评价”不仅仅是对“结果”的衡量,更是对“过程”的规范。它详细阐述了从设计阶段的标准化、部品部件的工厂化生产,到现场装配的精益化施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控制措施,才能最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在混凝土技术标准方面,本书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抗剪性能以及耐久性指标的阐述,都非常系统。我曾经在为一个高层建筑设计基础时,对混凝土的长期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要求非常高,本书中关于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的相关内容,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评分这本书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方面,最让我觉得实用的是它将评价指标与实际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它不是空泛地列出标准,而是详细说明了每一项标准是如何在设计、生产、施工过程中体现的。比如,在评价构件的尺寸精度时,它不仅给出了允许的偏差范围,还解释了这些偏差对后续安装和整体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让我明白了为什么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如此重要。 混凝土技术标准方面,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它深入探讨了各种外加剂的作用机理、适用范围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我曾经在为一个重要工程选择合适的混凝土外加剂时,查阅了这本书关于各种外加剂性能对比的详细内容,让我能够做出更科学、更经济的决策。
评分钢结构标准的章节,让我对钢结构的连接技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书中对焊接缺陷的识别与修复,以及不同类型螺栓连接的承载能力分析,都写得非常具体。我曾经在处理一个钢结构疲劳失效的案例时,书中关于钢结构疲劳寿命评估和设计方法的介绍,为我提供了宝贵的分析思路。 木结构部分的介绍,让我看到了木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建材的巨大潜力。书中关于木结构体系的分类、抗震性能分析以及节点设计的研究,都让我对现代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曾经在为一个生态居住项目提供咨询时,书中关于木结构保温、隔热性能的论述,以及不同处理方式对木材性能影响的对比,都帮助我更好地选择了适合的材料和设计方案。
评分在钢结构的标准部分,这本书的细节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钢材的规格和强度,更是详细讲解了不同连接方式(焊接、螺栓连接)的工艺要求、质量控制以及潜在的风险。我曾经在处理一个钢结构项目的疲劳裂纹问题时,查阅了这本书关于钢结构疲劳设计和检测的章节,从中获得了宝贵的指导。 对于木结构的部分,这本书的介绍让我对这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建筑材料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详细阐述了木材的防腐、防虫、防火处理方法,以及不同木材种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适用性。我曾经在设计一个度假木屋时,对如何保证木结构的耐久性和舒适性感到困惑,这本书提供的关于木结构保温、通风设计的建议,让我能够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评分钢结构部分的章节,让我对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对焊缝质量的检测、螺栓连接的预紧力控制等细节的阐述,都体现了严谨的工程态度。尤其是在探讨不同类型钢材在不同温度下的力学性能变化时,书中提供的专业分析让我受益匪浅。 而木结构的部分,则让我看到了木材在现代建筑中的更多可能性。书中对木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以及不同连接节点的受力特点的介绍,都让我对木结构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部分,不仅仅是一份技术指南,更像是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它从设计、生产、运输、安装到后期维护,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明确的评价指标和操作要求。我尤其欣赏它在“绿色建筑”评价方面的深入探讨,它不仅关注建筑的性能,更关注建筑对环境的影响,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现代建筑中的重要性。 关于混凝土技术标准,这本书提供了极其详尽的资料。它涵盖了从原材料的选择、配合比的设计、搅拌、运输、浇筑、养护到质量检测的整个过程。我曾经在参与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时,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要求非常高,这本书中关于提高混凝土抗渗性的技术措施,如掺加减水剂、防水剂,以及正确的振捣和养护方法,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评分钢结构章节的讲解,让我对钢结构的施工工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关于钢构件的预拼装、焊接工艺控制、以及螺栓连接的施工要点都写得非常详细。我曾经在现场指导一个大型钢结构安装时,书中关于高强螺栓的拧紧顺序和扭矩控制的讲解,帮助我避免了潜在的连接隐患,确保了工程的安全。 木结构标准部分,这本书在防潮和防腐方面的指导尤为重要。它不仅介绍了各种防潮防腐材料的性能,还详细说明了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我曾经在为一个古建筑修复项目提供咨询时,书中关于传统木材防腐技术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古老的智慧。
评分对于钢结构部分,这本书的解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之前总觉得钢结构就是“搭架子”,但读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其中有如此多的学问。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的钢材性能、连接方式(螺栓连接、焊接连接等)的优缺点,以及在不同荷载、不同环境下的应用选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钢结构构件的防腐蚀、防火处理给出了详尽的指导。我曾经在参与一个户外钢结构项目时,对如何选择合适的防腐涂料感到困惑,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参考。它不仅对比了不同防腐涂料的性能指标,还给出了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让我能够自信地做出决策。 而木结构的部分,则展现了木材作为一种传统而又环保的建筑材料的巨大潜力。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还深入探讨了木结构的连接方式、节点设计以及如何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木结构防虫、防潮、防火的详细论述。我曾听说过一些木结构建筑因为处理不当而遭受虫蛀或受潮的问题,这本书就为我提供了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宝贵知识。它详细介绍了防虫防潮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以及定期的维护保养方法,让我对建造安全、耐用的木结构建筑有了更深的信心。
评分这部《GB/T 51129-2017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混凝土技术标准+钢结构标准+木结构标准》确实是一本集大成之作,尤其对于我这样刚入门的建筑工程新人来说,简直就是一座宝藏。翻开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将装配式建筑评价的各个维度,如技术、经济、社会、环境等,都划分得井井有条。我特别喜欢它对装配式建筑的“评价”部分,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详细阐述了“为什么这么评价”,以及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比如,在技术评价部分,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预制构件的精度要求、连接节点的可靠性、施工安装的效率等等,还给出了具体的评分细则,让我对如何量化评价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有了直观的认识。 再者,书中关于混凝土技术标准的章节,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施工现场新手量身定做的。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将复杂的理论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我记得我第一次遇到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的问题时,这本书就成了我的救星。它不仅列出了可能的原因,比如配合比不当、养护不足、振捣不到位等等,还提供了详细的排查步骤和解决方案。尤其是关于混凝土的耐久性、抗裂性等方面的详细阐述,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某些严苛环境下需要采用特殊配比的混凝土,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施工手段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长期稳定。这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混凝土技术远不止是“和水泥、砂、石、水”那么简单,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原理和精湛的工程实践。
评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本书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部分,不仅仅是罗列条条框框,而是充满了“为什么”。它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一项评价指标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意义。比如,在评价构件的精度时,它详细说明了精度不达标可能导致的连接困难、结构变形等问题,并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不同等级的精度标准。这让我明白,评价标准不仅仅是为了检查,更是为了指导我们如何做得更好。 在混凝土技术标准方面,书中对于不同等级混凝土的配比、性能要求以及试块制作、强度检测等环节的描述,都非常详实。我曾经在实际工作中遇到过混凝土强度不均匀的问题,这本书提供的排查方法,比如检查原材料、搅拌时间、振捣手法等,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最终帮助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