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无线系统射频微波平面电路
定价:68.00元
售价:40.12元,便宜27.88元,折扣59
作者:陈会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1-01
ISBN:9787121301766
字数:413300
页码:25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作者近年来在射频微波平面电路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主线,详细论述了广泛应用于现代无线系统中的新型高性能、小型化射频/微波电路与器件。在简单介绍了现代无线系统基本原理、组成结构、现代平面电路发展现状和平面传输线基本结构与理论之后,作者重点讨论和介绍了各种新型射频微波电路。本书主要涉及到平面低通、带通和带阻多模谐振器与滤波器,基于新型微带/共面波导和微带/槽线等综合传输线结构的高性能小型化双金属平面滤波器,以及平面功分器与功率放大器等内容。这些内容大部分是作者科研工作的总结和进一步完善,因此,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目录
作者介绍
陈会,男,博士(后),副教授。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英国利兹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术访问与交流;2012年3月,博士后研究出站;2008年12月,获电子科技大学电路与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徐州工程集团、四川大学从事产品研发和教学科研,并于2009年1月留校就职于电子科技大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与兴趣:现代无线系统与射频/微波前端电路、高速PCB的信号完整性以及信息安全与赛博空间控制技术等。
文摘
序言
初步接触这本书,感觉它的叙述风格偏向于严谨和专业,这对于想要深入学习射频微波平面电路的读者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尤其注意到其中对一些关键参数的定义和推导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影响电路的整体性能。我一直对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高性能的射频前端设计很感兴趣,比如如何在PCB上实现高Q值的电感和低损耗的传输线。不知道书中在这方面是否有提供一些创新的设计理念或者实用的布局技巧。我个人对微带线、带状线等不同传输线的特性比较关注,希望能了解到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需求选择最合适的结构。此外,书中对于一些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如5G、Wi-Fi 6等)的射频前端模块设计是否有所涉及,这将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
评分迫不及待地翻开这本书,尝试理解其中的一些概念。坦白说,射频微波领域确实存在一定的门槛,尤其是涉及到电磁场理论和高等数学的推导时,需要花时间去消化。这本书的开篇部分似乎对一些基础概念做了详细的阐述,比如史密斯圆图的应用,这对于我这样可能还有些基础薄弱的读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我希望能够通过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为后续更复杂的电路设计打下坚实基础。我一直对高频电路的损耗和噪声问题很感兴趣,不知道这本书在这些方面是否有深入的探讨。毕竟,在实际的无线系统中,这些问题往往是限制性能的关键因素。我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如何有效抑制噪声、减小损耗的设计方法和实例,这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从目录来看,似乎包含了不少关于滤波器的设计,这正是我目前急需了解的内容。
评分刚收到这本《现代无线系统射频微波平面电路》,还没来得及深入翻阅,只是大致浏览了一下目录和一些章节的开头。从装帧上看,纸张质量不错,印刷清晰,整体给人一种厚重感,感觉内容应该会比较扎实。封面的设计风格也比较简洁大气,符合这类技术书籍的特点。我对射频微波领域一直很有兴趣,尤其是在现代无线通信飞速发展的今天,理解其背后的电路设计原理显得尤为重要。这本书的标题就直击核心,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我特别关注那些关于新型天线设计和匹配网络优化的部分,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前沿的思路和实用的技巧。毕竟,在信号传输效率和覆盖范围上,射频微波电路的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初步的感受是,这本书可能更偏向于理论推导和电路分析,不知道实际的案例分析有多少,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工程中的具体应用,那就更完美了。我对作者的专业背景了解不多,但从书名来看,其研究方向与我目前的学习需求非常契合。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的条理性,感觉作者在内容组织上花了不少心思。从封面到目录,再到初步翻阅的几页,都透露出一种扎实的学术功底。我一直对功率放大器(PA)和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原理非常感兴趣,它们是射频前端的核心组件。不知道这本书对这些器件的建模、线性度、效率以及噪声系数等方面是否有深入的讲解。我希望能够了解一些先进的PA和LNA设计技术,比如如何在高频下保持良好的线性度,以及如何设计低噪声的LNA以提高接收灵敏度。此外,书中关于阻抗匹配网络的设计,尤其是宽带匹配的策略,对我来说也非常重要。如果能看到一些实际的电路图和详细的参数计算过程,那就更好了。我对书中关于电磁兼容性(EMC)和电磁干扰(EMI)的章节也充满期待,这在复杂的无线系统中至关重要。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划分似乎很有逻辑性,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的电路模块,再到系统集成,循序渐进。我个人比较倾向于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方式。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其中对某些经典电路结构,例如耦合线、巴伦等的原理分析相当细致,这对于深入理解其工作机制非常有益。我一直对如何优化这些基本元件的性能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感到好奇,特别是对于宽带应用的考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参数选择的指导原则,以及在实际设计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相应的解决策略。我对于其中的仿真技术和测量方法也抱有很大的兴趣,毕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重要的。不知道这本书是否会包含一些常用的仿真软件(如ADS、CST等)的使用技巧,或者提供一些经典算例的仿真过程,这将极大提升学习的效率和实践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