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视频技术书籍】数字视频技术 数字视频处理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

【数字视频技术书籍】数字视频技术 数字视频处理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数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数字视频
  • 视频技术
  • 视频处理
  • 数字视频处理
  • 视频基础
  • 视频信号
  • 数字化
  • 图像处理
  • 多媒体
  • 技术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恒久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9589
商品编码:13459510919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数字视频技术
            定价 49.8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版次
出版时间 2017-6-26
开本
作者
装帧
页数
字数
ISBN编码 9787111569589


内容介绍

本书从数字视频处理的基本理论出发,以“视频信号数字化→压缩编码→数字传输→显示重现”为主线,系统地介绍了数字视频基础知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数字视频编码原理、数字视频编码标准、数字视频传输技术、数字视频传输系统、视频显示器及接口等内容。为适合教学需要,各章末尾均配有小结和习题,以指导读者加深对本书主要内容的理解。
本书内容丰富,层次分明,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在加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同时,着重讲述了新的技术成果,反映了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趋势。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数字媒体技术、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1.1光的特性与光源

1.1.1光的特性

1.1.2标准白光源与色温

1.2光的度量

1.2.1光通量和发光强度

1.2.2照度和亮度

1.3色度学概要

1.3.1光的颜色与彩色三要素

1.3.2三基色原理及应用

1.3.3配色方程与亮度公式

1.4人眼的视觉特性

1.4.1视觉光谱光视效率曲线

1.4.2人眼的亮度感觉特性

1.4.3人眼的分辨力与视觉惰性

1.5电视图像的传送及基本参量

1.5.1图像分解与顺序传送

1.5.2电视扫描方式

1.5.3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

1.5.4图像显示格式及扫描方式表示方法

1.6彩色电视制式

1.6.1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兼容的基本措施

1.6.2NTSC制

1.6.3PAL制

1.6.4SECAM制

1.7标准彩条信号

1.8小结

1.9习题

第2章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2.1信号的数字化

2.1.1采样

2.1.2量化

2.1.3编码 

2.2视频信号的数字化

2.2.1电视信号分量数字编码参数的确定

2.2.2ITU-R BT.601建议

2.2.3ITU-R BT.709建议

2.2.4ITU-R BT.2020建议

2.2.5我国数字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

2.3数字电视演播室视频信号接口

2.3.1ITU-R BT.656建议

2.3.2ITU-R BT.1120建议

2.4小结

2.5习题

第3章数字视频编码原理

3.1数字视频编码概述

3.1.1数字视频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2数字视频编码技术的进展

3.2熵编码 

3.2.1哈夫曼编码

3.2.2算术编码

3.2.3游程编码

3.3预测编码

3.3.1帧内预测编码

3.3.2帧间预测编码

3.4变换编码

3.4.1变换编码的基本原理

3.4.2基于DCT的图像编码

3.5小结

3.6习题

第4章数字视频编码标准

4.1数字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4.1.1H.26x系列标准

4.1.2MPEG-x系列标准

4.1.3AVS和AVS+标准

4.2H.264/AVC视频编码标准

4.2.1H.264/AVC视频编码器的分层结构

4.2.2H.264/AVC中的预测编码

4.2.3整数变换与量化

4.2.4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熵编码

4.2.5H.264/AVC中的SI/SP帧

4.2.6H.264/AVC的其余特征

4.2.7H.264/AVC的类和FRExt增加的关键算法 

4.3H.265/HEVC视频编码标准

4.3.1H.265/HEVC视频编码原理

4.3.2基于四叉树结构的编码单元划分

4.3.3帧内预测

4.3.4帧间预测

4.3.5变换与量化

4.3.6环路滤波

4.3.7上下文自适应的熵编码

4.3.8并行化处理

4.3.9HEVC的语法和语义

4.3.10HEVC的类、级和层

4.4AVS与AVS+视频编码标准

4.4.1AVS1-P2

4.4.2AVS1-P2与H.264的比较

4.4.3AVS+标准

4.5小结

4.6习题

第5章数字视频传输技术

5.1常用术语

5.2信道编码技术

5.2.1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信道编码的分类

5.2.2BCH 码

5.2.3RS码

5.2.4卷积码和维特比译码

5.2.5分组交织和卷积交织

5.2.6串行级联码

5.2.7低密度奇偶校验码

5.3调制技术

5.3.1数字调制的作用及调制方式

5.3.2QPSK调制

5.3.3QAM调制及其变形

5.3.4OFDM和C-OFDM技术

5.4流式传输技术

5.4.1流式传输技术概述

5.4.2流式传输工作原理

5.4.3流式传输协议

5.5小结

5.6习题

第6章数字视频传输系统

6.1DVB传输系统概述

6.2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6.2.1DVB-S传输系统

6.2.2DVB-S2传输系统

6.2.3ABS-S传输系统

6.3有线数字电视传输系统

6.3.1DVB-C传输系统

6.3.2DVB-C2传输系统

6.4DVB-T和DVB-T2传输系统

6.4.1DVB-T传输系统

6.4.2DVB-T2传输系统

6.5DTMB传输系统

6.5.1DTMB系统组成及关键技术

6.5.2技术特点

6.6DTMB-A传输系统

6.6.1DTMB-A传输系统概述

6.6.2DTMB-A传输系统的关键技术

6.6.3DTMB-A与DVB-T2传输系统的比较

6.7IPTV系统

6.7.1IPTV系统概述

6.7.2IPTV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6.8小结

6.9习题

第7章视频显示器及接口

7.1显示技术概述

7.1.1显示器的分类

7.1.2直视型显示器的发展

7.2液晶显示器

7.2.1液晶的物理特性

7.2.2液晶显示器的发展

7.2.3TN-LCD的基本结构

7.2.4TN-LCD的工作原理

7.2.5LCD的驱动技术

7.2.6LCD的优缺点

7.3有机发光显示器

7.3.1OLED概述

7.3.2OLED的发展简史

7.3.3OLED显示原理

7.3.4OLED的技术特点及面临的挑战

7.3.5柔性OLED 

7.4三维立体显示

7.4.1立体视觉的感知机理

7.4.2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种类

7.4.33D显示的性能指标

7.5数字视频接口

7.5.1DVI

7.5.2HDMI

7.6小结

7.7习题




《光影律动:数字视听的奥秘与实践》 前言 从最初的黑白默片到如今栩栩如生的4K HDR影像,人类对视觉表现力的追求从未停歇。而在这场漫长的技术革新浪潮中,数字视频技术的崛起无疑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如同一个精密的魔术师,将我们所见的瞬息万变的世界,以全新的维度和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记录、呈现、传播。本书《光影律动:数字视听的奥秘与实践》并非对市面上已有的《数字视频技术书籍》、《数字视频处理》、《数字视频基础知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等书目的简单复述或补充,而是试图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深入探索数字视频技术背后蕴含的科学原理、美学法则以及其在现实世界中激发的无限可能。 我们生活在一个被影像环绕的时代。从电影、电视、网络视频,到手机拍摄的短片、虚拟现实的沉浸式体验,数字视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信息传递、文化交流、艺术表达乃至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然而,当我们在屏幕上欣赏令人惊叹的画面时,是否曾想过,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技术奇迹?像素是如何被捕获、编码、传输,最终又如何被还原成流畅生动的影像?色彩的细微差别是如何被精确测量和再现的?动态的画面又是如何被分解、压缩,以满足我们在有限带宽下观看高清内容的苛刻需求的? 《光影律动》将带领您穿越数字视频的神秘面纱,从根源之处揭示其内在的逻辑。我们将不再拘泥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这个具体的概念,而是从更根本的“信息论”和“信号处理”理论出发,理解为何需要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这一转化过程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它为我们带来了哪些颠覆性的优势。我们将探讨采样率、量化深度等关键概念,并深入分析它们对数字图像质量的影响,理解为何每一个像素的数值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又如何被巧妙地存储和管理。 本书并非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探索技术与艺术之间的深度融合。数字视频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拓展了影像创作的边界,也重塑了我们对“真实”与“虚拟”的认知。我们不直接讲解“数字视频处理”的具体算法和流程,而是将其置于更宏观的视角下,讨论各种处理技术(如色彩校正、动态范围扩展、降噪、锐化等)如何服务于提升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情感表达能力以及信息的清晰度。我们将思考,在数字化的语境下,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光影、色彩、构图等传统电影语言,如何利用先进的数字工具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视觉效果。 “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光影律动》的目标是超越基础,触及更深层次的原理与应用。我们将深入剖析数字视频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差异。例如,广播电视对实时性、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电影制作则更注重画面细节、色彩表现力和后期创作的空间;而互联网视频则需要平衡画质与传输效率,以应对各种网络环境。我们将从这些应用场景出发,反观其背后的技术原理,理解为何不同的需求会催生出差异化的技术方案。 本书将重点关注数字视频的“内容”本身,而非仅仅是“技术参数”。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更好地捕捉和呈现人眼所能感知到的世界的丰富性。例如,HDR(高动态范围)技术如何让画面中的亮部更明亮,暗部更深邃,细节更丰富?广色域技术又如何让我们看到比以往更鲜艳、更自然的色彩?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技术是如何实现的,它们对我们观看体验带来了怎样的改变,以及它们在内容创作和后期制作中扮演的角色。 更进一步,本书将目光投向数字视频的未来发展趋势。从4K、8K超高清,到VR/AR的沉浸式体验,再到AI在视频内容生成、分析和优化的应用,数字视频技术的演进从未停止。我们将探讨这些前沿技术的核心原理,它们可能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以及它们将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我们将思考,当AI能够辅助甚至独立创作视频内容时,人类的创造力将如何与之协同?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日益模糊时,数字视频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光影律动》的目标读者是所有对数字视频技术充满好奇,希望深入了解其背后原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创作或理论研究的读者。无论您是初学者,希望系统地建立对数字视频技术的认知框架;还是资深从业者,希望在技术洪流中洞察发展趋势,寻找新的灵感;亦或是对影像艺术充满热爱的爱好者,希望理解光影背后的科学与美学,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条深入探索的路径。 我们相信,理解数字视频技术,不仅仅是掌握一系列的技术术语和操作方法,更是理解一种观察世界、记录世界、表达世界的新方式。它关乎科学的严谨,也关乎艺术的灵动。通过《光影律动:数字视听的奥秘与实践》,我们希望能够点燃您对数字视听世界的探索热情,共同感受光影律动中蕴含的无穷魅力。 目录(非完整,仅为部分章节预设方向) 第一章:信号的本质与数字的跃迁——从模拟到数字的基石 信息论视角下的视觉信号 模拟信号的局限性与数字信号的优势 采样理论:捕捉时间的脉搏 量化理论:精度的度量与表达 数字视频信号的结构与基本组成 第二章:像素的语言——图像的编码与表示 色彩空间:RGB、YUV与它们的意义 亮度与色度:信息的拆解与重组 分辨率的奥秘:像素的堆叠与视觉的清晰度 位深度:色彩的细腻程度与灰阶表现 图像的存储格式与文件结构 第三章:压缩的艺术——效率与质量的平衡之道 冗余分析:空间冗余、时间冗余与视觉冗余 变换编码:DCT与DWT在视频压缩中的应用 量化编码:损失压缩与无损压缩 熵编码:霍夫曼编码与算术编码 主流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 H.265/HEVC, AV1等)的原理与演进 第四章:色彩的科学与艺术——感知、测量与重现 人眼对色彩的感知机制 CIE色度学:色彩度量与标准 色温、白平衡与色彩还原 色彩管理系统(CMS):跨平台色彩一致性的实现 色彩校正与调色:数字影像的情感表达 第五章:动态的雕塑——运动的捕捉与再现 帧率的意义:流畅度与时间信息的承载 运动估计与补偿:视频压缩中的关键环节 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历史与现实的对比 高帧率(HFR)技术:观影体验的升级 动作模糊与清晰度的权衡 第六章:画面的维度——从二维到三维的拓展 深度感知:立体视觉的原理 3D视频的编码与显示技术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沉浸式视听体验 光场技术:捕捉三维空间的光线信息 全息影像的未来展望 第七章:视听的交响——音频与视频的融合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采样、量化与编码 音频压缩标准(MP3, AAC, Dolby Atmos等) 音视频同步:流畅观影的关键 环绕声与沉浸式音频技术 视听内容的整体设计与制作流程 第八章:信号的旅程——传输、存储与播放 视频传输协议:IPTV, OTT, RTMP, HLS等 内容分发网络(CDN):加速内容传递 存储介质与文件系统 解码器的工作原理与硬件加速 流媒体技术的演进与挑战 第九章:数字影像的未来——趋势、挑战与机遇 AI在视频领域的应用:生成、分析、优化 8K超高清与超高帧率:视觉的极限 元宇宙中的数字视听:虚拟世界的构建 内容创作的民主化与个性化 数字伦理与信息安全 结语:光影律动,永无止境 通过以上章节的铺垫,《光影律动:数字视听的奥秘与实践》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数字视频技术的全面、深入且富有趣味性的视角。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次关于影像传播、艺术表达和科技前沿的深度探索之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数字视频技术书籍】的标题着实让我眼前一亮,但当我翻开它,期待着深入了解数字视频处理的奥秘,或者对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有更清晰的认识时,却发现它更像是一份“入门须知”。书中的内容,虽然涵盖了数字视频技术这个大主题,但大部分篇幅都聚焦在最基础的概念上,比如什么是像素、分辨率、帧率,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看到的画面。对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它也只是浅尝辄止,简单介绍了采样和量化的基本原理,却没有深入探讨不同编码格式(如H.264, HEVC)的演进、各自的优劣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考量。我本来希望看到更具体的算法分析,比如运动估计、变换编码、熵编码等核心技术是如何工作的,甚至是一些高级的图像增强、去噪、超分辨率技术在数字视频处理中的具体实现。但这本书更多的是在“告诉你是什么”,而不是“告诉你怎么做”或者“为什么是这样”。对于那些已经对数字视频有一定了解,希望提升专业技能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内容可能稍显单薄。它更适合完全没有接触过数字视频技术,想要建立一个初步认知框架的初学者。可惜的是,作为一本号称“数字视频技术”的书,其对“技术”本身的探讨深度,与标题所传言的期待,存在着不小的落差,让我觉得有些意犹未尽。

评分

拿到这本【数字视频技术书籍】之后,我满心期待着能深入探索数字视频处理的广阔天地,特别是对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过程能有一个更加详尽、更具深度次的理解。书名中的“数字视频处理”几个字,无疑勾起了我对于各种复杂算法和处理流程的兴趣。我原本以为,这本书会详细介绍视频编码和解码的核心技术,例如运动补偿、块匹配算法、DCT/DST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等原理,甚至会涉及一些最新的压缩标准,比如HEVC或AV1的技术特点和优势。然而,当我逐页阅读,却发现它更多的是在讲解一些非常基础的理论概念。比如,它会告诉你分辨率是什么,帧率的意义,以及色彩空间(RGB, YUV)的划分。但对于视频信号如何从模拟信号经过A/D转换,再到具体的编码压缩,其过程的描述却显得过于简化。我希望能够看到关于数字视频处理中一些更前沿的技术,比如AI在视频增强、修复、内容识别方面的应用,或者实时视频处理的硬件加速技术,甚至是在流媒体传输中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方案。这本书的深度,让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面向完全初学者的科普读物,而对于已经具备一定技术背景,希望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读者而言,它提供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未能达到预期。

评分

我当初购买这本【数字视频技术书籍】,是希望它能成为我深入理解数字视频技术、尤其是视频信号数字化流程的得力助手。我特别期待能够从书中窥探到数字视频处理背后的精妙算法和技术细节。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更像是一份对数字视频技术概念的“字典式”梳理。它详尽地解释了诸如像素、分辨率、帧率、比特深度等基本术语的含义,也简单触及了视频信号采样的基本原理。但对于更核心的“数字化”过程,它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操作性指导或算法层面的深入解析。例如,我希望能看到对不同采样率和量化比特率如何影响最终视频质量的量化分析,或者针对特定编码格式(如H.264, VP9)的编码和解码流程的详细分解,包括其中的预测、变换、量化和熵编码等关键步骤。书中对数字视频处理的讨论,也多停留在概念层面,缺乏对实际应用中常见问题的探讨,比如码率控制、延迟优化、错误恢复等。对于希望掌握实际视频处理技能的开发者而言,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深度可能远远不够。它更适合那些希望快速建立对数字视频技术宏观认识的初学者。

评分

我拿到这本【数字视频技术书籍】时,是被它“数字视频基础知识”和“视频信号的数字化”这些关键词所吸引。我一直对视频背后的原理非常好奇,特别是从模拟信号如何一步步变成我们现在熟悉的数字格式,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关键的技术挑战。这本书确实从最基础的层面解释了数字化过程,比如奈奎斯特采样定理在视频采样中的应用,量化过程中比特深度对色彩精度的影响。但它并没有深入到更具实践性的领域。例如,我期待能够看到关于不同色度子采样(4:4:4, 4:2:2, 4:2:0)的详细对比,它们对画质和码率的影响,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此外,对于视频压缩技术,这本书也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到具体的编码器(如ffmpeg)的实现细节,或者不同编码标准(如MPEG-2, H.264, AV1)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权衡和优化技巧。很多读者可能会关心的视频编解码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比如帧内预测、帧间预测、DCT变换、量化、熵编码等,这本书都只是简单提及,并没有提供足够的算法细节和数学推导,使得读者难以真正掌握这些核心技术。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份概览,适合对数字视频技术有初步了解,但对深层技术细节渴望的读者来说,或许需要配合其他更专业的资料来补充。

评分

这本【数字视频技术书籍】的标题“数字视频技术”、“数字视频处理”、“数字视频基础知识”、“视频信号的数字化”确实非常吸引人,让我满怀期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这个领域。我原本期望能够在这个书中找到关于视频信号如何从模拟世界转化为数字世界的详细路径,以及在数字视频处理中那些至关重要的算法和技术。然而,这本书的内容,更多的是在为那些对数字视频完全陌生的读者铺设一条“入门通道”。它详细地解释了像素、分辨率、色彩空间(如RGB和YUV)的基本概念,以及帧率对于动态画面的重要性,这些都是非常基础的知识。对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它也只是泛泛地提及了采样和量化这两个步骤,却没有深入探讨具体的采样定理、量化噪声以及不同采样格式(如4:2:0)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至于“数字视频处理”,书中也只是略带而过,没有涉及诸如视频编码(如H.264、HEVC)的核心技术、视频滤波、色彩校正、运动估计等更复杂和具象的算法。对于想要学习如何去处理和优化视频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技术深度可能远远不足够,更像是一份概念普及手册,而非技术实践指南,让我感到未能满足对技术深度探索的期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