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大改革: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与现实取向——茅于轼 韦森 冯兴元 野夫 鼎力推荐 | 作者 | 朱海就 |
| 定价 | 45.00元 | 出版社 | 福建教育出版社 |
| ISBN | 9787533459161 | 出版日期 | 2012-10-01 |
| 字数 | 340000 | 页码 | 352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599Kg |
| 内容简介 | |
可以预料今后中国将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但什么才是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在具体的改革实践上,怎么改革才符合市场化要求?对于这些市场化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基本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大改革: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与现实取向》一书试图给出回答。该书厘清了人们在认识“市场化”时存在的思想混乱,使人们了解“市场化”的本意和真谛。全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阐述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市场经济的相关概念(包括竞争、产权、自由与宪政、企业家才能与企业等)、市场经济的方法论基础、市场制度与市场秩序、市场经济的道德与伦理、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以及经济学的性质等;第二部分析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包括国企改革问题、收入分配与贫富差距问题、公共产品改革、价格改革和福利体制改革等等,还涉及对“中国模式”、“温州模式”及温州金改相关问题的讨论。作者一直致力于探索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该书是作者在相关领域的第二部作品。 |
| 作者简介 | |
| 朱海就,浙江省青田县人,经济学博士,现为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北京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华人哈耶克学会会员。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2006年,赴丹麦哥本哈根商学院“战略管理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师从中心主任福斯(Nicolai,J.Foss)教授。专著有《市场的本质:人类行为的视角与方法》(2009)和《企业网络的经济分析》(2008)。独立完成的译著有柯兹纳(I.Kirzner)的《米塞斯评传》(2010)、德索托(J.Huerta.deSoto)的《社会主义:经济计算与企业家才能》(2011)和《奥地利学派:市场秩序与企业家创造性》(2010),并即将推出德索托的《动态效率理论》和福斯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代经济学》等两本译著。 |
| 目录 | |
| 自序 八、 市场制度(规则)与市场秩序 情感与秩序 下部市场化改革的现实取向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大改革”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力量和使命感,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好奇。一直以来,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中间经历了怎样的思想碰撞和实践探索。茅于轼、韦森、冯兴元、野夫,这些名字在中国经济学界和思想界都享有盛誉,他们的联袂推荐,无疑为这本书增添了极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我尤其想知道,在他们眼中,这场“大改革”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否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调整,还是涉及到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这本书的“理论与现实取向”的副标题,暗示了它将尝试架起一座连接抽象经济学原理与具体中国改革实践的桥梁。我期待它能够深入剖析那些引领改革的关键理论是如何孕育出来的,又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被修正和调整的。我想了解,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石破天惊”的改革举措,背后有着怎样的理论逻辑支撑?那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沉浮的企业家、政策制定者,他们的决策又受到哪些理论的影响?这本书是否能帮助我理解,在看似波澜壮阔的改革背后,那些微观的经济主体是如何运作的,他们的选择又如何共同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数据和新闻报道,把握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核心脉络和内在逻辑。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那些能够穿透现象直达本质的解读方式情有独钟。当我看到《大改革》这本书的介绍时,一股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尤其被“理论与现实取向”这个副标题所吸引,我深知任何一场伟大的变革,都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石,更需要与现实土壤的紧密结合。我想象着,这本书或许会从一些基础的经济学原理出发,比如产权、激励、市场失灵等,然后逐一审视它们在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具体体现。比如,在土地制度改革中,产权的界定是如何影响激励机制的?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如何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效率低下问题?我特别期待作者能够深入探讨那些在改革初期看似“激进”的观念,是如何经过反复的理论论证和现实检验,最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这本书会不会像一部史诗,详细描绘出中国市场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转变过程,并在其中穿插理论的分析,让我们看到,那些曾经被视为“不合时宜”的思想,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并最终绽放出璀璨的花朵。我想深入了解,那些在理论层面被反复提及的“最优解”,在现实中又是如何一步步被逼近,或者又为何会与理想状态存在差距。我对书中可能涉及的案例分析尤为期待,希望能够看到具体的、生动的故事,来印证和阐释那些抽象的理论概念,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评分《大改革》这个书名,听起来就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似乎要揭示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那些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和驱动力。我一直对中国经济改革背后的理论逻辑充满好奇,想知道那些看似源自西方的经济学原理,是如何在中国被理解、消化、并最终被转化成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本书的“理论与现实取向”副标题,正是我所期待的。我想象着,这本书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梭在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宏大图景中。它或许会从一些宏观的经济理论出发,比如休克疗法、渐进改革,然后深入分析中国选择何种路径的考量,以及这些理论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得失。我尤其希望它能揭示,在某些关键的历史时刻,是怎样的理论思考促成了重大的改革决策,又是怎样的现实困境倒逼着理论的创新和调整。这本书会不会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改革的复杂性、曲折性,以及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勇气?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一种更具穿透力的分析,让我能够理解,那些看似简单的市场化改革背后,实则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博弈和艰苦的现实探索。我想深入了解,在每一个重要的改革节点,都可能存在哪些不同的理论解读,以及这些解读又是如何影响了最终的决策和效果。
评分从书名《大改革》和推荐人名单中,我预感到这本书非同寻常。茅于轼、韦森、冯兴元、野夫,这些名字在我心中代表着思想的深度和洞察力。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不仅仅是经济制度的变迁,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和价值重塑。这本书的“理论与现实取向”副标题,恰恰触及了我最关心的问题:那些指导改革的理论,究竟是如何在中国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又是如何在现实的复杂性中接受考验,并最终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模式?我渴望了解,这本书是否会深入挖掘那些隐藏在改革背后的思想史,去追溯那些早期改革者们是如何吸收、借鉴、并最终创新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理论。同时,我也希望能看到,书中是否会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来展示理论是如何被应用于实践,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被修正和完善的。比如,在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哪些理论发挥了关键作用,又在哪些方面遭遇了现实的阻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审视改革的全新视角,让我能够超越简单的“好”与“坏”的判断,去理解改革的逻辑、动力和局限。我想知道,那些曾经被争论不休的改革议题,在作者看来,其理论基础是什么,现实考量又在哪里?
评分“大改革”这个书名,自带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紧迫感。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历程,无疑是近几十年来最引人注目、也最具争议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我一直对那些能够深入剖析改革深层逻辑的书籍抱有极大的兴趣,而《大改革: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与现实取向》这个标题,精准地击中了我的求知欲。茅于轼、韦森、冯兴元、野夫等经济学和思想界的领军人物的鼎力推荐,更是为这本书赋予了非凡的价值。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析,那些引领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如何在中国生根发芽,又如何在中国具体的现实环境下得到验证、修正甚至创新的。我想了解,在理论层面,改革的各个阶段分别有哪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和争论?在现实层面,这些理论又是如何被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和实践,又遇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挑战?这本书是否会为我们揭示,那些曾经被认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背后其实有着严谨的理论思考作为支撑,或者说,现实的挑战是如何催生了新的理论突破?我渴望看到,书中能有对一些关键改革领域,如所有制改革、价格改革、金融改革等,进行深入的理论剖析和现实案例的解读,从而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