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共4册)海关统计年鉴 海关统计年鉴 q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共4册)海关统计年鉴 海关统计年鉴 q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海关统计
  • 统计年鉴
  • 中国海关
  • 对外贸易
  • 进出口
  • 经济数据
  • 2014年
  • 统计资料
  • 数据分析
  • 政策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景华图书旗舰店
出版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ISBN:2004374145
商品编码:12695446906

具体描述

商品详情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中国海关统计是中国进出口货物贸易统计。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编制和发布均由中国海关负责。中国海关采用国际通用的贸易统计标准,其数据具有全面性、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 《中国海关统计年鉴》1990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编制,用中、英两种文字出版,按年度发表中国对外贸易详细的统计资料。本刊分为一、二,三、四共四巷,发表中国2014年度进出口统计。从本年度开始发表以人民币计价的年鉴。     一、统计范围   海关统计包括实际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的货物。保税仓库、保税区或经济特区进出境的货物、加工贸易进出口的货物、租赁期一年及以上的租赁贸易货物、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赁物、国际问无偿援助的物资以及捐赠品等均列入海关统计。     海关统计不包括暂时进出口货物、租赁期一年以下的租赁进出境货物、进出境旅客的自用物品(气车除外)、进出境运输工具在境外添装的燃料、物料和食品以及经过中国领土的直接过境货物。       二、商品分类     凡列人海关统计范围的进出口货物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归类统计。该目录1980-1991年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次修订本为摹础编制,1992年起改以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祢和编码协调制度》(The Harmonized Commodity De -scriptiong and Coding System)为基础编制,采用八位数商品编码,前六位数是《协调制度》编码,后两位数是根据中国关税、统计和贸易管理方面的需要而增设的本国子目。全目录计有7400余个八位数商品编号。     进出口货物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规定的计量单位统计数(重)量。统计的重量一律按净重计算。     三、统计价格   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 FOB)统计。     到岸价格(CIF)包括货价、加上货物运抵中国关境内输入地点起卸前的包装费、运费、保险费和其他劳务费等费用。离岸价格( FOB)不包括货物离开中国关境后的运费、保险费和其他费用。     海关统计价格分别咀人民币和美元计值。进出境货物的到岸价格( CIF)或离岸价格(FOB)以其他外币计价的,按照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发布的人民币基准征价表的买卖中间价和各种货币对美元的折算率分别折算成人民币和美元统计。     四、统计国家(地区)     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地出口货物统计zui终目的国(地)     原产国指进口货物的生产、开采或加工制造的国家。对经过几个国家加工制造的进口货韧,以zui后一个对货物进行经济E可以视为实质性加工的国家作为该货物的原产国。原产国确实不详时,按“国家不详”统计。     zui终目的国指出口货物已知的消费、使用或进一步加工制造的国家。zui终日的国不能确定时,按货物出口时尽可能预知的zui后运往国统计。     五、统计时间     进出口篮物按海关放行的日期进行统计。海关年度统计数据按公历年汇总编制。     六、瓷料来源     海关统计的原始凭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出口货物报关单》或经海关核发的其他申报单证。     七、本刊统计表说明     1表3“进出口商品构成表" ,商品构成是按照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三次修订本(SITC Rev.3)的分类结构及编码排列的。其中,“初级产品”指SITC  Rev.3的0-4类,“工业制成品”指SITC Rev.3的5-9类。     2表4“进出口商品类章总值表”中,商品类章是按照以《协调制度》(HS)为基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商品目录》的分类结构及编码排列的。     3表1-7中,有关贸易方式定义如下:     “国家间、国际组织无偿援助和赠送的物资”指中国根据两国政府间的协议或临时决定,对外提供无偿援助、捐赠品或中国政府、组织基于友好关系向对方国家政府、组织赠送的物资,蛆及中国政府、组织接受国际组织、外国政府或组织无偿援助、捐赠或赠送的物资。     “其他境外捐赠物资”指境外捐赠人(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除外)以扶贫、慈善、救灾为目的向我国境内捐赠的直接用于扶贫、救灾、兴办公益福利事业的物费。     “补偿贸易”指由境外厂商提供或利用境外出口信贷进口生产技术或设备,由中方进行生产,以返销产品方式分期偿还对方技术、设备价款或贷款本息的交易形式。     “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指由外商提供全部或部分原材料、辅料、零部件、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必要时提供设备,由中方按对方的要求进行加工装配,成品交对方销售,中方收取工缴费,对方提供的作价设备价款,中方用工缴费偿还的交易形式。     “进料加工贸易”指中方用外汇购买进口的原料、材料、辅料、元器件、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加工成品或半成品后再外销出口的交易形式。     “寄售代销贸易”指寄售人把货物运交事先约定的代销人,由代销人按熙事先约定或根据寄售代销协泌规定的条件,在当地市场代为销售,所得贷款扣除代销人的佣金和其他费用后,按照协议规定方式将余款付蛤寄售人的交易形式。     “边境小额贸易”指中国沿陆地边界线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的边境县(旗)、边境城市辖区内经批准有边境小额贸易经营权的企业,通过国家指定的陆地边境口岸,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企业或其他贸易机构之间进行的贸易活动,包括易货贸易、现汇贸易等各类形式,还包括边境地区经外经贸部批准有对外经济技术台作经营权的企业与毗邻国家边境地区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下出口的工程设备、物资和在境外获取运回境内的设备、物资。     “加工贸易进口设备”指加工贸易项下对方提供的机械设备,包括以工缴费(或差价)偿还的及作价或不作价设备。     “剥外承包工程货物”指经中国对商务部批准有对外承包工程经营权的公司为承包国外建设工程项目和开展劳务合作等对外台作项目而出口的设备、物资,不包括边境地区经商务部批准有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的企业与中国毗邻国家开展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项下出口的工程设备、物资。     “租赁贸易”指承办租赁业务的企业与外商签订国际租赁贸易合同,租赁期为一年及以上的租赁进出口货物。     “外商投资企业怍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指外商投资企业以投资总额内的资金(包括中方投资)所进口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其他物料(其他物料指建厂(场)以及生装、加固机器所需材料),以及根据国家规定进口本企业自用合理数量的交通工具、生产用车辆和办公用品(设备)。     “出料加工贸易”指将中国关境内原辅料、零部件、元器件或半成品变由境外厂商按中方要求进行加工或装配,成品复运进口,中方支付工缴费的交易形式。     “易货贸易”指不通过货币媒介而直接用出口货物交换进口货物的贸易。     “免税外汇商品”指由经批准的经营单位进口、销售专供入境的中国出国人员、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等探亲人员,出境探亲的中国公民和驻华外交人员的免税外汇商品。       “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指从境外直接存入保税仓库的货物和从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运出境的货物,不包括保税区的仓储、转口货物。       “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指从境外存入保税区和从保税区运出境的仓储货物 或转口货物。        “出口加工区进口设备”指出口加工区企业从境外进口用于区内加工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和工模具、区内建设所需的基建物资以及区内企业和行政管理机构自用台理数量的办公用品等。            4表8“进出口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总值表”中:     “经营单位所在地”指中国进出口企业的报关注册登记地。表中经营单位所在地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辖的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级的行政区划进行分组汇总的。     5表9“进出口商品境内目的/货源地总值表”中:     “境内目的地”指进口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消费、使用地或zui终运抵地。“境内货源地”指出口货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的产地或原始发货地。表中境内目的/货源地是按省(自治区、直辖市)厦其所辖的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级的行政区划进行分组汇总的。     6由于计数四舍五入,各统计表内分项数字之和可能与总数略有出入
《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15)》 内容简介 《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15)》是一部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和解读2014年度中国经济运行状况,并对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的年度报告。本报告由国家相关权威经济研究机构组织编写,汇聚了众多经济学界、政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旨在为政府决策者、企业经营者、研究机构以及社会各界提供一份具有高度参考价值的中国经济发展全景图。 报告主体内容 本报告分为多个核心章节,内容详实,涵盖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维度: 第一部分: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回顾与评价: 这一章节将对2014年中国经济的总体表现进行详尽的梳理和评估。重点分析了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情况,分解了各产业(第一、二、三产业)的贡献度,并深入剖析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动态变化。报告将客观评价2014年中国经济在结构调整、增长质量提升、发展动力转换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同时也指出存在的挑战和问题。 总量与结构: 详细分析了2014年中国经济的规模性增长,包括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变化,以及人均GDP的提升。在结构分析方面,报告将深入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进展,服务业的比重变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同时,也会关注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东中西部以及城乡差距的变化趋势。 宏观经济指标解读: 针对通货膨胀(CPI、PPI)、就业、居民收入、财政收支、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规模等关键宏观经济指标,进行深入的数据分析和趋势判断。报告将解释这些指标的变化原因,评估其对经济整体运行的影响,并探讨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 第二部分:重点领域与行业分析 消费市场分析: 深入剖析2014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运行态势,包括消费总量、消费结构的变化,居民消费倾向,以及不同消费领域(如耐用品、服务性消费、网上零售等)的表现。报告将分析影响消费的因素,如居民收入水平、就业状况、社会保障体系、消费信心等,并提出促进消费升级和扩大的政策建议。 投资领域洞察: 全面分析2014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增长速度和投向。重点关注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民间投资的动态。报告将分析投资结构优化的进展,揭示投资领域的风险与机遇,并对未来投资方向进行展望。 对外贸易与国际收支: 详细解读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情况,以及贸易便利化、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模式的发展。同时,也将分析国际收支状况,包括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的变化,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及其影响。 工业经济发展: 深入分析2014年中国工业生产的总体情况,包括工业增加值、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以及不同工业部门(如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工业等)的运行特点。报告将关注工业企业效益、产能过剩问题、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进展。 农业农村发展: 关注2014年中国农业生产形势,包括粮食产量、主要农产品供给情况。分析农村改革的进展,农民收入的增长,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金融市场运行: 评估2014年中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表现,包括货币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的运行情况。分析金融监管政策的调整,金融风险的防范,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房地产市场分析: 深入研究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价格走势、销售情况以及投资开发情况。分析房地产市场的区域分化,以及相关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第三部分:改革与政策展望 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 详细梳理2014年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的进展,包括简政放权、财税体制改革、金融监管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等。分析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举措,以及改革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分析2014年中国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评估这些政策的有效性,并对2015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可能走向进行预测和分析。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结合2014年的经济实践,深入解读“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涵和特征,包括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动力转换等。分析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关注中国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动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分析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推进情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探讨2014年中国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所做的努力,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分析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 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 关注2014年中国在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包括能源结构优化、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分析绿色经济的发展前景。 第四部分:国际经济环境与中国对外开放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对2014年全球经济的主要特征、发展趋势以及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洲、日本、新兴经济体等)的经济表现进行分析,评估国际经济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的初步影响: 初步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在2014年提出后,对中国对外经济合作、贸易投资以及区域互联互通可能产生的初步影响。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分析2014年中国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的新举措,包括自贸区建设、吸引外资政策的调整、以及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等。 报告特色与价值 权威性: 由国家权威研究机构组织编写,集结了国内顶尖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的智慧。 全面性: 覆盖中国经济发展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层面,内容包罗万象。 深入性: 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严谨的分析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度剖析。 前瞻性: 在总结过去一年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走向进行科学预测。 实践性: 提出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能够为政府决策和企业经营提供参考。 《中国经济发展报告(2015)》是理解2014年中国经济运行轨迹、把握2015年经济发展脉搏、洞悉中国经济未来走向的必备参考书。无论您是经济学者、政策制定者、企业管理者,还是关心中国经济发展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深刻的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学者而言,《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无疑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2014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必然会在对外贸易数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我特别希望通过这份年鉴,能够深入分析当年的贸易结构性变化。例如,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是否有所提升?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进出口额比例有何变化?此外,我对于区域性贸易协定对当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也非常感兴趣。在2014年,中国是否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签订了新的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具体的进出口数据?更进一步,我想了解,在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摩擦背景下,2014年中国如何通过优化贸易伙伴结构和商品结构来应对挑战,这些细致的数据分析,是理解中国经济韧性和适应能力的关键。

评分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尤其对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史发展情有独钟。在我看来,每一年的海关统计数据,都是那个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状况的一个缩影。2014年,是中国经济迈向新常态的开局之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开始落地,对外开放的格局也在悄然调整。我希望通过《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的阅读,能够捕捉到这些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在对外贸易层面的具体体现。例如,有哪些产业的进出口政策在这一年得到了调整,进而影响了相关商品的贸易量?中国在全球资源性商品的进口格局中,2014年的地位有何变化?或者说,我们开始大量出口哪些新型、高附加值的商品,这是否预示着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我期待通过这些海关数据,串联起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理解当时国家政策与市场活力之间的互动关系。

评分

说实话,作为一个对宏观经济数据不太专业的普通人,我买这套《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的时候,其实是抱着一种“扫盲”的心态,希望能从里面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理解经济新闻背后逻辑的线索。我平时看新闻,常常会听到关于贸易顺差、逆差,或者某个产品出口量大增的消息,但总觉得隔靴搔痒,不明白具体是如何统计,又是如何分析的。这套年鉴,看名字就知道,是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易于理解的图表和数据说明,比如,哪些商品是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它们的出口额分别是多少?反过来,哪些商品是我们进口得最多的?这些数据背后,又折射出中国产业结构的哪些变化?我尤其对2014年,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如何,以及我们对高科技产品的进口依赖程度有没有所改变感到好奇。如果年鉴里能有更直观的年度对比,或者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据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样我才能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角色演变。

评分

我从事国际贸易行业多年,深刻理解准确、及时的数据对于战略决策的重要性。因此,当我了解到《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的出版,毫不犹豫地将其纳入了我的案头必备。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不一,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也因此变得复杂多变。我急切地想从这份年鉴中,挖掘出2014年中国对外贸易的结构性亮点与潜在风险。比如,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初步推进下,是否有数据显示中国对沿线国家的贸易额出现显著增长?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对当年的进出口贸易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外,我对服务贸易的数据也相当关注,这部分内容往往在货物贸易数据中容易被忽略,但其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我希望年鉴能提供详尽的服务贸易数据,以便我能更好地评估中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并为公司未来的国际化战略提供数据支持。

评分

刚翻开这套《中国海关统计年鉴2014》,我的心情就跟这厚重的几本书一样,沉甸甸的,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我一直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及国家经济的宏观动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海关统计无疑是最直接、最权威的反映。2014年,那一年国内经济正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全球经济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我非常想了解在那样的背景下,中国的进出口数据究竟呈现出怎样的趋势和特点。是增长的引擎依然强劲,还是出现了新的瓶颈?哪些行业是出口的主力,又有哪些领域对进口的需求最为迫切?更进一步,我想知道区域经济的差异在贸易数据中会有怎样的体现,是东部沿海地区依旧领跑,还是中西部地区迎头赶上?这些问题都像一个个钩子,吸引着我深入研究这本书所包含的丰富信息。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个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提供了一个窥探国家经济脉搏的绝佳窗口,我期待着通过它,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以及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位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