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发行。
2010年7月,党中央提出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任务,中央领导同志在编写工作启动后亲自审定编写工作方案,并作出长篇重要批示,给予重要指导。本书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具体领导下,历时近六年编写完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一卷、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精华,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的前沿成果。
在本书编撰过程中,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了记述内容的完整性,将时间下限向后顺延,反映了1921—2012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全书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三册,共60余万字。本书随文插图400余幅,图文并茂、准确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90余年的奋斗历程、光辉业绩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这部通史类党史基本著作的出版,是党史学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是党中央直属管理部门,是中国共产党党史研究部门。1988年7月由原中共中央党史委员会工作机构――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合并而成。按照职能的定位,中央党史研究室既是党的历史的研究部门,又是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
目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一、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 3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局限 6二、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0北洋军阀的统治和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10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2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6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 26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35四、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开展工农运动 42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42工人运动的高潮和农民运动的初步开展 46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53一、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 55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55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和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60二、五卅运动和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64五卅运动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64国民党新老右派的限共、反共活动和共产党的退让 68三、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72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73湘鄂赣工农群众运动的高涨 77党的建设的推进和组织的发展 80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大革命失败 82国内外反动势力以蒋介石为中心的集合 83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84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及其后的形势 86危急形势下召开的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90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 92第三章 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 97一、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99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和革命的低潮 99八七会议和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03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09二、毛泽东与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1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向赣南闽西进军 112古田会议与党和红军建设纲领的制定 117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120三、革命走向复兴时的“左”倾错误的纠正和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 123革命的复兴和“左”倾冒险错误的出现及纠正 123红军的反“围剿”斗争 129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方面建设 136四、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左”倾错误的严重危害 141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141“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144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和左翼文化运动 148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51五、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156遵义会议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156红军北上,一、二、四方面军会师 159南方红军游击战争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 165六、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169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169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 171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73总结历史经验,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 177第四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81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和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 183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83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 188二、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3八路军开赴抗日前线 193敌后战场的开辟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6三、克服右倾错误,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201四、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205战略相持阶段到来后的局势和党的方针 205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百团大战 207沦陷区人民的抗日斗争 214打退和制止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 217五、克服严重困难,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 221敌后军民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 222克服经济困难,开展大生产运动 228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230六、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 235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 236爱国民主运动的高涨 238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41七、加强党的建设,开展整风运动 244提出加强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 244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统阐明 新民主主义理论 246整风运动和《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47八、党的七大和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53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53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57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58第五章 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265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67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和党的方针 267重庆谈判 270政治协商会议 273二、以积极防御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278全面内战爆发 279打败蒋介石进攻的政治方针和军事原则 281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283三、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287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287学生运动的高涨 289人民运动的广泛发展 291四、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292挺进中原和战略进攻的全面展开 293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和整党运动 297五、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和实施 301阐明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经济纲领和军事原则 301增强全党的政策和策略观念 303六、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扩大 308爱国民主运动的新发展 308民主党派的历史性抉择 309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局面的形成 314七、伟大的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 316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 316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318八、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330将革命进行到底 330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33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的制定 341小 结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347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355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357执政之初面临的考验 358地方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361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和实施 364没收官僚资本 建立国营经济 369稳定物价和统一全国财经 371党的七届三中全会 373二、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375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376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381镇压反革命运动 385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改革 388三、恢复国民经济和各项建设的展开 394调整工商业和扩大城乡交流 394民主建政和统一战线工作 398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除旧布新 403“三反”“五反”运动 408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411四、为实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奋斗 41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416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420引导个体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 425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429五、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各项工作的推进 433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33宣传思想工作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438军队和国防的现代化建设 441争取有利于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 446加强执政党建设和为增强党的团结而斗争 450六、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453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454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确立的意义 459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的良好开端和曲折发展 463一、党的八大和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65“十大关系”和一系列新方针的提出 465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71党的八大后的进一步探索和“一五”计划的完成 476二、全党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482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提出 482全党整风 486反右派斗争 490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纠“左”过程中的曲折 494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495“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97九个月的初步纠“左” 502“反右倾”斗争和继续“大跃进”的严重后果 507四、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政治关系的调整 511八字方针的提出和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511调整方针的初步贯彻 515七千人大会及其后的进一步调整 519五、经济上调整任务的完成和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526党的八届十中全会 526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错误批判 528三年继续调整的决策和三线建设布局 532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宣布 535六、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 537中国和亚非拉国家关系的发展 537中美对抗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539中苏论战和反对大国沙文主义 542七、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总结 545十年建设成就和探索中积累的主要经验 545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创业精神 553探索中的挫折及其原因 556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内乱和对内乱的抵制与抗争 559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和全面内乱 561“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561两次中央会议对“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563“全面夺权”导致全面内乱和对内乱的抵制 570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576二、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580“斗、批、改”运动 581九一三事件和纠正极左思潮的努力 585党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594三、经济建设和科技等方面工作的艰难进展 59770年代初的国民经济及三线建设的大规模展开 597国防和科技战线取得的新成就 601四、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 604中美关系的突破 604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608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609五、1975年的全面整顿及其中断 612“批林批孔”运动和围绕筹备四届全国人大的斗争 612全面整顿的展开和“四五”计划的基本完成 617六、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624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全国抗议运动 624粉碎“四人帮” 627“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 629小 结 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 636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九章 伟大历史转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 643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646在徘徊中前进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64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654二、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 660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661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和调整社会关系 668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672拨乱反正中各项事业的发展 676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682调整国民经济 682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687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展开 694对外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 699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 705四、党的十二大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712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712以城市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716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725“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定 728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730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735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739五、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740党的十三大 740“三步走”发展战略 744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746治理整顿的开始 748六、外交、国防战略的调整和“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751外交政策的调整 752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 757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构想与初步实践 760七、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治理整顿的完成 7661989年政治风波 766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和新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 770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773应对国际风云变幻 777治理整顿的成效和“七五”计划的完成 781八、邓小平南方谈话 786第十章 改革开放新阶段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 793一、党的十四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规划 796党的十四大 79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的制定与实施 801经济发展实现“软着陆”和“八五”计划的完成 804二、党的十五大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808党的十五大 808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812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改造 814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819三、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822科教兴国战略 822可持续发展战略 826西部大开发战略 828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 831四、政治文明、先进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832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833精神文明和先进文化建设稳步发展 838“九五”计划完成和人民生活实现总体小康 844五、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848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849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和两岸交流的扩大 853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关系新格局 861六、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866明确党的建设总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 867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和开展“三讲”教育活动 869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87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 880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 885一、党的十六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领的制定 888党的十六大 888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893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895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895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89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 903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905“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912三、党的十七大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部署 914党的十七大 9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概括和将科学发展观 写入党章 919四、深化改革开放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 920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921应对各种挑战和“十一五”规划的完成 926积极稳妥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 93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937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942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948“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952五、新世纪的国防和军队建设、外交工作与祖国统一大业 956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956坚持和平发展合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962推进“一国两制”实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969六、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推进党的建设 97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教育 976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984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988七、党的十八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991结束语 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全面推向前进 998后 记 1019
精彩书摘 国民党的统治依然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同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由于国民党曾经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和大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一度作出过承认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等让步,一时使人认为它似乎仍在维护民族权利;由于国民党在形式上暂时统一了中国,并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采取了个别有利措施,使不少人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一度产生幻想,以为中国可以从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之路。中国民族工商业也曾有过一段短暂的发展。 不过,附和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民族资产阶级,并没有成为中国的统治阶级,国民党政权没有也不可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供多少发展空间。不久,一部分民族资本家便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逐步形成为在野反对派。他们对这个政权不满,但又不赞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幻想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和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一党专政。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期间,“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其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国民政府总揽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种“治权”,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这样,在国民党统治下,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形式上的议会制度也不复存在。 由于国民党的军权控制在蒋介石集团手中,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事实上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军事独裁统治。首先,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据1929年3月国民党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它的军费开支浩大,加上内外债务和对外赔款的支付,财政窘迫,人民群众负担非常沉重。
中国共产党的90年(全3册) 平装版 90年党史 党建读物出版社 建党95周年知识竞赛书 电子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