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
定价:39.00元
售价:27.7元,便宜11.3元,折扣71
作者:陈晋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01
ISBN:978730018196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京沪五位青年学者联袂创作《大道之行: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上市一周三大网店全部售空,上市五个月热销十几万册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朱云汉新著《高思在云:中国兴起与全球秩序重组》:以大历史观解读全球大变局和中国道路《南风窗》主笔李北方的思想评论和政治评论文集《北大南门朝西开》:以富有战斗性和思辨性的风格探讨当今中国社会*为迫切地需要回应的议题
内容提要
本书分24章,将公开发表的*全部诗词,以年代为序,以历史变革为线,以情感历程为论述场景,将*激扬文字的青春,婉丽悲欢的爱情,运筹帷幄的决断,抑郁困顿的沉浮,坐地巡天的浪漫,风流人物的慷慨,乱云飞渡的从容一一展现出来。文字优美飘逸,笔触酣畅淋漓。
目录
目录
章 心路风景
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理解毛泽东,他的心路或许是——慷慨激昂的时候,是青年时代激扬文字。艰难困顿的时候,是引兵井冈山和驰骋赣南。郁闷痛苦的时候,是在中央苏区受到排挤和打击。惊心动魄的感受,是万里长征。高兴的事情,是解放战争和农业合作化运动。亢奋探索的时候,是在20世纪50年代。悲患忧虑而又孤独的时候,是“文化大革命”后期。
第二章 “奇士”的青春
他常对人说: 丈夫要为天下奇,即立奇志、交奇友、读奇书、创奇事,做一个奇男子。
他把此话当真,此话也果然成真。后来的实际情形,无论是人格气质,还是功业贡献,都是如此。
第三章 月亮吟
追念亡妻杨开慧、亡友柳直荀,已经没有了《贺新郎》的断肠凄清,更没有《虞美人》的孤愁缠绵。有的则是上天入地的大境界,感天动地的大精神。毛泽东的情感,被想象包裹起来,升华了。杨开慧和柳直荀,已融进了另一个概念—为革命献身的忠魂烈士。
第四章 问乾坤沉浮
“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如果说还是有几分书生意气的豪言壮语的话,那么,《沁园春长沙》,则以一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告别了过去,为过去的书生意气画上了一个句号。
第五章 用兵纪实
在刀光剑影中奔突的诗人毛泽东,不只是战场的亲历者,不只是一般的战场指挥者,作为一方的统帅,他常常还是整个战役的导演者、策划者。于是他有了和古代战争诗人不同的感受——“枯木朽株齐努力”,不同的视野——“七百里驱十五日”,不同的气魄——“横扫千军如卷席”,不同的诗趣——“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第六章 狂飙图
毛泽东一生拥有着奇情壮志,并在奇情壮志的策励下,一路前行。学生时代,他要“指点江山”!大革命时,他问“谁主沉浮”?创建苏区,他“征腐恶”、缚鲲鹏!漫漫长征,他缚苍龙、裁昆仑!解放战争,他“过大江”、“追穷寇”!胜利以后呢?他“送瘟神”、“换新天”、“驱虎豹”、“争朝夕”……
第七章 战场看人生
晨曦总是诱惑旭日,星星总是在诱惑黎明,山谷总是在诱惑春风。对坚韧忠诚、奋斗不息的毛泽东来说,中国革命事业对他的诱惑,是那样地强烈,那样地不可遏止。就像大海诱惑江河,就像蓝天诱惑雄鹰,就像原野诱惑骏马。于是,便有了战地黄花的人生观,有了雨后斜阳的审美观,有了一种革命家的新的战争哲学和战争美学。
第八章 悲壮的一跃
正是“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这种突破时间束缚的态度,才赢得了青春不老的人生风采——“踏遍青山人未老”。有了时间、催人奋进的人生观,世界才显得如此的多彩而美丽。在诗人的感觉中,才有眼前“独好”的风景,以及“更加郁郁葱葱”的未来。
第九章 青山作证
山,几乎成了红军官兵生活的一部分,成了红军官兵亲密的朋友和实在的敌人,成了中国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也成了诗人毛泽东的灵感源泉。
第十章 和大地谈心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大地之子。他心潮滚滚地拥抱山川,想象丰富地与大地交流,情意无限地赞美大地。“坐地日行八万里”,使毛泽东心驰神往。“遍地英雄下夕烟”,让毛泽东流连忘返。“洞庭波涌连天雪”,令他叹为观止。“桃花源里可耕田”,叫他浮想联翩。在高天滚滚寒流之际,他谛听着来自大地的消息—“大地微微暖气吹”。他甚至把自己紧迫和要紧、宏大也深远的心事托付给大地—“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第十一章 天骄风流
我们的诗人从哪里获取了这般自信?因为诗人和他领导的队伍,固然是天之骄子,但他们同样是一群脚踏深厚的民族土壤,身披中国现代革命风云的大地之子。如果不是大地之子,他们的形象与感受不会这样厚实,同样也不会得到大地永远的厚爱。因为他立足于坚实的大地,所以他的目光才能够穿透浩茫的天宇和历史; 因为他的根扎得很深很深,所以他的心才飞得很高很高。
第十二章 边关韵
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欣喜之状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甚至畅快设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毛泽东在捷报传来时的感受,却是“满宇频翘望,凯歌奏边城”。儿女之情陡然转向风云之气,回到了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本色。
第十三章 开国气象
或许是人间正道的厚重和深远,吸引了毛泽东,他对自己的诗作反倒不是特别在意。写完这首宣告国民党政权终结的七律,诗人竟然毫不经意地把它扔进了纸篓。倒是细心的秘书田家英,从纸篓里把它捡了出来。直到1963年编选《毛主席诗词》的时候,毛泽东才如旧友重逢一般见到这凝聚历史一瞬的文字。否则,还真没有人知道他当时的这段诗情了。
第十四章 大海边的坐标
在浪涌万叠之中,毛泽东几次被打倒,几次被冲上沙滩,但他仍然在浪峰下面钻来钻去,游了一个多小时。面对威猛耸立的浪潮,卫士们照例奋力地前挺后挡,但也照例地被浪涛打下抛起,甩回了沙滩,就是在毛泽东身边,也不想站起来了。毛泽东却说:“怎么站不起来了呢?这点水浪难道比刘戡的七个旅还凶吗?”
第十五章 击水新唱
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半个世纪前,有一位诗人,为你的诞生,曾经热情讴歌,曾经魂牵梦萦,曾经中流击水……渐露真容的“西江石壁”,你知道吗?这个叫毛泽东的诗人,因为生前没有看到你的真容,曾遗憾地说:“将来我死了,三峡工程修成以后,不要忘了在祭文中提到我呀!”
第十六章 闲适情
一国领袖,确实难得有闲暇的时候。闲暇之中的毛泽东,依然是一派诗人本色。身处名胜佳景,逢迎昌明时代,毛泽东充分展露他轻松的性情和闲适的诗兴,还有愉悦的智慧。
第十七章 故乡感怀
如今,阔别32年的毛泽东也回来了。回乡的第二天早晨,韶山还没有醒来,他就踏着小路,来到了父母的坟前,献上一束苍翠的松枝,深深地鞠了三个躬,虔诚地说了一句: “前人辛苦,后人享福。”这番情景,太像台湾诗人余光中说的:人到老年,“乡愁是一方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第十八章 仙凡巡游曲
在浩瀚无垠的天宇之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毛泽东没有感到渺小,也没有“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孤独,他仿佛像一个横空出世的主人,在那里优哉游哉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何等崇高的驾驭意识,何等潇洒的情怀!一派掌上乾坤,俯视人间天国,打破仙凡界隔的巨人气派。
第十九章 新人赋
1961年2月,小李送一沓文件到菊香书屋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突然问她是不是参加了民兵,她说参加了。为了让毛泽东相信她还参加了训练,便拿出这张照片给毛泽东看。毛泽东端详一阵,说了句“好英雄的模样”,便在办公桌上拿起一本看过的地质常识书,翻到有半页空白的地方,提笔挥写——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第二十章 冬天的歌
这本《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初翻开,我本以为会是一部枯燥的历史文献汇编,但随之展开的,却是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生画卷,以及其背后那颗跳动不息的灵魂。作者以一种极为克制却又极具穿透力的笔法,为我们揭示了毛泽东这位历史巨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起伏与思想演进。书中所描绘的,并非简单的事件堆砌,而是将那些历史瞬间与人物的内心世界紧密相连。我尤其沉浸在那些关于他人生转折点的描写中,那些关键时刻的抉择,并非易事,而是充满了艰难的权衡、深刻的自我反思,以及对时代洪流的精准把握。读到他面对巨大压力,依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出人意料的战略部署时,我不禁为之折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毛泽东,他有他的理想、他的坚持,也有他的困惑与挣扎。它不仅仅是解读一个人,更是解读一个时代,解读一种精神。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又一次与这位历史巨人的深度对话,我从中不仅学到了历史知识,更获得了对人性、对选择、对时代使命的深刻启迪。
评分每当我放下这本书,总会陷入长久的沉思。它并非一本简单的传记,而是像一位耐心的智者,循循善诱地引导我深入毛泽东的精神世界。《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最让我着迷的,是其对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细腻描摹。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通过大量细节,展现了这位革命导师是如何在实践的熔炉中,在与不同思想的碰撞中,逐渐锤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理论体系。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他早期求索的篇章,那些在革命浪潮中的迷茫、探索,以及最终的觉醒,都写得极为生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非将毛泽东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神祇,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一个战略家,其思维的严谨、判断的果断,以及在复杂局势下的权衡与取舍。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以及为了革命事业所付出的巨大心力。这本书让我对“心路”二字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思考的过程,更是情感的激荡,是信仰的坚定。它让我看到,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的丰富和复杂,他的每一次决策,都凝聚着他独特的思考与人生体验。
评分合上书本,脑海中依旧回荡着毛泽东那深邃而坚定的目光。《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作者以一种近乎于“对话”的方式,引导我深入探究毛泽东这位历史巨人的内心世界。书中对毛泽东革命思想起源的剖析,尤其让我着迷。它不是生硬的理论阐述,而是将那些思想的火花,置于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时代背景之中去解读。我尤其被书中对毛泽东早期求索的描写所打动,那些在风云变幻的年代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都描绘得淋漓尽致。我仿佛能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阵痛与觉醒,以及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毛泽东,他有他的智慧,他的勇气,也有他的情感和思考。它让我明白,一个伟大的领袖,其力量不仅仅在于其决策的宏大,更在于其内心深处坚定的信念和对国家民族的深切责任感。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历史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人性光辉的感悟。
评分阅读《独领风骚:毛泽东心路解读》的过程,是一场充满惊喜的智识之旅。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拘泥于事件的叙述,而是将目光聚焦于毛泽东的内心世界,试图揭示他思想形成与情感波动的轨迹。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历史细节时的匠心独运,那些看似不起眼的言行,在作者的笔下,都变成了理解毛泽东内心世界的钥匙。书中对于他如何在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并最终形成自己革命思想的阐释,令我茅塞顿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毛泽东战略思维形成过程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将其置于他丰富的实践经验之中,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他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我仿佛能看到他在一次次战役、一次次政治较量中,如何运筹帷幄,如何在逆境中寻找生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毛泽东,他有他的坚定,也有他的思考,更有他对中国未来深沉的关怀。阅读的过程,我感觉自己不仅在学习历史,更是在与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对话,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评分读完这本书,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它不仅仅是关于历史的陈述,更像是一次深入灵魂的对话,仿佛毛泽东本人就坐在我对面,娓娓道来他那些波澜壮阔的经历,以及隐藏在其中的那颗复杂而炽热的心。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将我们带入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让我们得以窥见这位伟人是如何在一次次抉择中,塑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格局。书中对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的解读尤为引人入胜,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其置于他丰富的人生体验中去考察。从少年时代的叛逆与思考,到青年时期在革命洪流中的摸索与成长,再到成为一代领袖后的权衡与担当,每一步都充满了挣扎、思考与超越。我尤其被书中对毛泽东战略思维形成过程的剖析所打动,那些看似简单的决策背后,蕴含着何等深邃的洞察力与非凡的勇气。阅读的过程,我仿佛也在跟着他一同经历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感受着他内心的煎熬与坚定,理解着他为何会做出那样艰难的决定。这本书让我对“领袖”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有悲的凡人,只是他身上的担当与远见,注定了他要走上一条非凡的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