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
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风貌。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按原版编排,共分20卷。其中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仅根据*关于写作时间的考证,调整了个别内容的顺序。
全书文字校订,只是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仅改正了原版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鲁迅当时的译法。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鲁迅全集》总目
鲁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
第一卷 坟 呐喊 野草
第二卷 热风 彷徨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
第五卷 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续编
第七卷 致许广平书信集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会籍郡故事集 古小说钩沉
第九卷 嵇康集 中国小说史略
第十卷 小说旧闻钞 唐宋传奇集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一卷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说集 现代小说译丛 现代日本小说集 工人绥惠略夫
第十二卷 一个青年的梦 爱罗先珂童话集 桃色的云
第十三卷 苦闷的象征 出了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 小约翰 表 俄罗斯的童话 附:药用植物
第十五卷 近代美术史潮论 艺术论
第十六卷 壁下译丛 译丛补
第十七卷 艺术论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 文艺与批评 文艺政策
第十八卷 十月 毁灭 山民牧唱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第十九卷 竖琴 一天的工作
第二十卷 死魂灵 附录:自传 鲁迅先生年谱 鲁迅译著书目续编 鲁迅先生的名·号·笔名录
我一直觉得,鲁迅先生的作品,就像陈年的老酒,初尝可能有些苦涩,但细品之下,回甘悠长。这套《鲁迅全集》,让我有机会系统地走进他的世界。我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更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句子,看似平实,却蕴含着无穷的张力,寥寥数语,就能勾勒出一个生动的人物,揭示一种深刻的社会关系。比如《故事新编》里的那些神话故事,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那些古代的神灵,在他的笔下,也染上了人间的烟火气,有了七情六欲,有了无奈和反抗。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对话,他用一种近乎冷峻的目光审视着世界,但他笔下的悲悯,却又是如此真实而动人。这套书,让我更加理解了他为何被称为“民族魂”,他的文字,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呐喊,一种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评分不得不说,这套《鲁迅全集》的装帧设计本身就很有分量。厚厚的二十卷,摆在书架上,自带一种庄重感,仿佛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刚拿到手的时候,我还担心会太过艰深,难以入口。但当我真的静下心来,从那些熟悉的篇目开始读起,比如《呐喊》中的《孔乙己》,那种落魄而又倔强的形象,瞬间就鲜活起来,令人扼腕叹息。我尤其喜欢鲁迅先生杂文部分的犀利,他对于社会现象的讽刺,对于国民劣根性的揭露,至今读来仍是如此贴切,甚至让人觉得,时代变了,但很多东西似乎又没变。那些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思想和洞察力。这套书,与其说是文学作品,不如说是一面照妖镜,照出那些隐藏在生活表象之下的虚伪和不堪。我常常会在读完一篇后,放下书,静静地沉思许久,这种感觉,是在其他很多书中难以获得的。
评分啊,这套《鲁迅全集》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鲁迅先生的文字,无论何时读来,都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地剖析着人性的弱点与社会的病灶。他笔下的阿Q,那份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写照,让人看了忍不住拍案叫绝,又忍不住反躬自省。再读《狂人日记》,那种被“吃人”的恐惧笼罩的压抑感,仿佛也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文字,不是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沉下心来,去品味,去思考,去感受那种时代洪流中个体命运的挣扎与无奈。每次翻开,总能发现新的东西,也许是某一句话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也许是某一场景引发了对当下社会的深刻反思。这套书,与其说是阅读,不如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与一位伟大灵魂的深度对话。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却引导你走向更深邃的思考。
评分每次看到这套《鲁迅全集》摆在那里,我都会涌起一种想要重新拾起的冲动。鲁迅先生的文字,从来不是轻松的消遣,它更像是一场思想的搏击,一次对现实的深刻审视。我记得我曾经反复阅读过《彷徨》中的几篇小说,比如《伤逝》,那种爱情的理想与现实的残酷之间的碰撞,真的让人心酸。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他们往往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他们的命运,既是他们个人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缩影。他用最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了最复杂的现实,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这套书,让我更加体会到,批判不只是为了揭露黑暗,更是为了唤醒沉睡的良知,为了推动社会的进步。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在经历一场精神的洗礼,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
评分老实说,我之前对鲁迅先生的印象,更多停留在课本里的片段,总觉得他是一位严肃、深刻的作家。但这套《鲁迅全集》的出现,让我看到了他更丰富、更立体的一面。当然,他的深刻和犀利依旧,但我也从中感受到了他文字中蕴含的幽默和智慧,那种对世事洞若观火的洞察,以及在批判中透露出的无奈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情。我特别喜欢他的一些短篇小说,比如《祝福》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那种绝望,即使过去了这么久,读来仍旧让人心痛不已。他的文字,有着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能够直击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这套书,让我意识到,阅读鲁迅,不仅仅是学习历史,更是一种自我审视,一种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给自己做一次精神体检,发现那些自己可能忽视的盲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