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魯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為"擴大魯迅精神的影響,以喚醒國魂,爭取光明"編印瞭魯迅逝後第一版《魯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魯迅先生紀念委員會負責編校,編輯委員有蔡元培、馬裕藻、瀋兼士、茅盾、周作人諸先生。《全集》總目以魯迅親定的著述目錄為基礎,增加瞭譯作部分,並力求各冊字數大緻相當。全書大緻分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內容按時間先後排序。全書總計六百餘萬字,共分二十捲。於1938年6月正式齣版並發行。
本次齣版,就是以1938年的這一版《魯迅全集》作為底本的。在編輯過程中,盡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風貌。
全書內容和編排體例均與原版相同。按原版編排,共分20捲。其中創作、古籍校輯、譯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時間先後排序。僅根據*關於寫作時間的考證,調整瞭個彆內容的順序。
全書文字校訂,隻是將繁體竪排轉為簡體橫排,僅改正瞭原版中個彆錯字和標點。其中通假字和魯迅習慣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國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魯迅當時的譯法。
魯迅(1881-1936)
原名周樹人,字豫纔,小名樟壽,至三十八歲,始用魯迅為筆名。浙江省紹興人。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傢、思想傢。
幼時就讀於紹興府城內私塾三味書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師學堂,1899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1902年被選派赴日本留學,入讀東京弘文學院,1904年轉入仙颱醫專學醫。1906年終止學醫,在東京研究文藝。
1909年迴國,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和紹興中學堂任教。1912年民國政府成立後,先後在教育部及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校任職。
1918年首次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錶瞭第一篇小說《狂人日記》。此後陸續齣版小說集《呐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1926年間編著《漢文學史綱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編》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專事著作。陸續寫作瞭《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僞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及三本《且介亭雜文》等大量雜文,抨擊時弊、揭露黑暗,成為中國現代文化界的精神領袖。
《魯迅全集》總目
魯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
第一捲 墳 呐喊 野草
第二捲 熱風 彷徨 朝花夕拾 故事新編
第三捲 華蓋集 華蓋集續編 而已集
第四捲 三閑集 二心集 僞自由書
第五捲 南腔北調集 準風月談 花邊文學
第六捲 且介亭雜文 且介亭雜文二編 且介亭雜文續編
第七捲 緻許廣平書信集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遺
第八捲 會籍郡故事集 古小說鈎沉
第九捲 嵇康集 中國小說史略
第十捲 小說舊聞鈔 唐宋傳奇集 漢文學史綱要
第十一捲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說集 現代小說譯叢 現代日本小說集 工人綏惠略夫
第十二捲 一個青年的夢 愛羅先珂童話集 桃色的雲
第十三捲 苦悶的象徵 齣瞭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捲 小約翰 錶 俄羅斯的童話 附:藥用植物
第十五捲 近代美術史潮論 藝術論
第十六捲 壁下譯叢 譯叢補
第十七捲 藝術論 現代新興文學的諸問題 文藝與批評 文藝政策
第十八捲 十月 毀滅 山民牧唱 壞孩子和彆的奇聞
第十九捲 竪琴 一天的工作
第二十捲 死魂靈 附錄:自傳 魯迅先生年譜 魯迅譯著書目續編 魯迅先生的名·號·筆名錄
翻開這套《魯迅全集》,像是打開瞭一扇厚重的曆史之門,更像是在與一位穿越時空的精神導師對話。我一直對魯迅先生的文字有著莫名的親近感,那些犀利、深刻、又帶著一絲悲憫的文字,總能輕易地觸碰到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這套全集,不僅是簡單的文字匯集,更是一次對魯迅先生思想脈絡的完整梳理,從他早期的雜文、小說,到晚年的書信、翻譯,無不展現瞭他作為一位思想傢、文學傢、革命傢的風采。每一次閱讀,都仿佛能聽到他振聾發聵的呐喊,感受到他對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以及他對黑暗現實毫不留情的批判。尤其是在當下這個信息爆炸、思潮湧動的時代,重讀魯迅,更能體會到他文字中的警醒意義。他筆下的國民性批判,至今仍具有振聾發聵的力量,提醒我們在追逐進步的同時,審視自身的弱點,不被虛幻的繁榮所濛蔽。這套書的裝幀也十分精美,厚重而不失雅緻,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也時刻提醒著我,要懷揣敬意去閱讀這位偉大的先行者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評分對於一個文學愛好者來說,魯迅先生的齣現,無疑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裏程碑。這套《魯迅全集》的麵世,讓我有機會係統地、完整地領略他那獨樹一幟的文學風格和思想深度。我一直覺得,他的文字有一種獨特的韌勁,既有北方的粗糲,又有江南的細膩,兩者完美地融閤在一起,形成瞭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讀他的小說,我常常會被那種深刻的現實主義所打動,那些底層人物的悲苦命運,那些鄉村的凋敝景象,都仿佛親眼所見,曆曆在目。而他的雜文,更是充滿瞭智慧和力量,他對社會弊病的鞭撻,對國民劣根性的揭示,都讓我感到無比的振奮和警醒。每次閱讀,都仿佛與魯迅先生進行著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碰撞,我會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鳴,也會在其中反思自身。這套書的印刷質量和裝幀設計都非常齣色,每一捲都像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捧在手中,便能感受到一種厚重的曆史感和文化底蘊。
評分我一直覺得,魯迅先生的文章,就像一把把鋒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著社會和人性的病竈。而這套《魯迅全集》,則是我深入研究和理解這位偉大思想傢的一把金鑰匙。我尤其喜歡他那些雜文,字字珠璣,句句刺骨。讀他的《呐喊》、《彷徨》,總會讓我思考,在那個時代,那些人物的命運,究竟是如何被時代洪流裹挾,又如何展現齣人性的復雜與無奈。他筆下的阿Q,早已不僅僅是一個小說人物,更成為瞭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對麻木、自欺欺人的深刻嘲諷。而《狂人日記》更是我童年陰影,卻也從此開啓瞭我對“吃人”這個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對封建禮教的初步反思。這套書的編排非常用心,按照時間順序和體裁進行分類,讓我能夠清晰地看到魯迅先生思想的演變和成熟過程。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凝聚著他對民族命運的思考,對社會現實的批判,以及他對未來的深切期盼。在翻閱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反復咀嚼,仿佛能聽到他在低語,在叩問,在喚醒。
評分我一直對魯迅先生的“雜文”情有獨鍾,覺得那裏纔最能體現他思想的鋒芒和批判精神。而這套《魯迅全集》的齣現,則讓我得以係統地、全麵地閱讀他所有重要的文學作品,並從中窺見他思想的深度和廣度。他筆下的文字,總有一種直擊人心的力量,無論是對封建禮教的辛辣諷刺,還是對國民劣根性的深刻剖析,都讓我心生敬佩。尤其是他對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國民性批判,在今天聽來仍然是振聾發聵,發人深省。每次閱讀,我都能從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仿佛他一直在提醒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勇於反思,要追求進步。這套書的裝幀設計也十分典雅,厚重而不失質感,放在書架上,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象徵。能夠擁有這樣一套完整的魯迅作品,對我來說,不僅僅是擁有瞭一套書,更像是擁有瞭一位永遠的精神嚮導,時刻激勵著我不斷思考,不斷前行。
評分一直以來,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都是一個充滿矛盾而又無比真實的形象,他既是那個“橫眉冷對韆夫指”的鬥士,又是那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智者。這套《魯迅全集》的齣版,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更深入瞭解他的絕佳機會。我特彆喜歡閱讀魯迅先生的書信,從中可以看到他更為真實、更為生活化的一麵。那些在戰火紛飛、白色恐怖籠罩下的通信,既有對時局的憂慮,也有對友人的關切,還有他對文學創作的思考。這些書信,像一麵麵棱鏡,摺射齣魯迅先生復雜而又豐富的內心世界。此外,他對外國文學的翻譯和介紹,也展現瞭他廣闊的視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僅是一位批判者,更是一位文化的傳播者和啓濛者。閱讀這套全集,我不僅僅是在閱讀文字,更是在感受一種精神,一種對真理的追求,一種對民族的深情。它像是一麵鏡子,照齣瞭時代的陰影,也照齣瞭人性的光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