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
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风貌。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按原版编排,共分20卷。其中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仅根据*关于写作时间的考证,调整了个别内容的顺序。
全书文字校订,只是将繁体竖排转为简体横排,仅改正了原版中个别错字和标点。其中通假字和鲁迅习惯用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另有外国人名、地名等,均保留鲁迅当时的译法。
鲁迅(1881-1936)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至三十八岁,始用鲁迅为笔名。浙江省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幼时就读于绍兴府城内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考入江南水师学堂,1899年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路学堂,1902年被选派赴日本留学,入读东京弘文学院,1904年转入仙台医专学医。1906年终止学医,在东京研究文艺。
1909年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和绍兴中学堂任教。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后,先后在教育部及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等校任职。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陆续出版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1926年间编著《汉文学史纲要》、《而已集》及《故事新编》的部分作品。1927年到上海,专事著作。陆续写作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及三本《且介亭杂文》等大量杂文,抨击时弊、揭露黑暗,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界的精神领袖。
《鲁迅全集》总目
鲁迅先生全集序(蔡元培)
第一卷 坟 呐喊 野草
第二卷 热风 彷徨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第三卷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第四卷 三闲集 二心集 伪自由书
第五卷 南腔北调集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第六卷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编 且介亭杂文续编
第七卷 致许广平书信集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第八卷 会籍郡故事集 古小说钩沉
第九卷 嵇康集 中国小说史略
第十卷 小说旧闻钞 唐宋传奇集 汉文学史纲要
第十一卷 月界旅行 地底旅行 域外小说集 现代小说译丛 现代日本小说集 工人绥惠略夫
第十二卷 一个青年的梦 爱罗先珂童话集 桃色的云
第十三卷 苦闷的象征 出了象牙之塔 思想·山水·人物
第十四卷 小约翰 表 俄罗斯的童话 附:药用植物
第十五卷 近代美术史潮论 艺术论
第十六卷 壁下译丛 译丛补
第十七卷 艺术论 现代新兴文学的诸问题 文艺与批评 文艺政策
第十八卷 十月 毁灭 山民牧唱 坏孩子和别的奇闻
第十九卷 竖琴 一天的工作
第二十卷 死魂灵 附录:自传 鲁迅先生年谱 鲁迅译著书目续编 鲁迅先生的名·号·笔名录
我一直对鲁迅先生的“杂文”情有独钟,觉得那里才最能体现他思想的锋芒和批判精神。而这套《鲁迅全集》的出现,则让我得以系统地、全面地阅读他所有重要的文学作品,并从中窥见他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他笔下的文字,总有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无论是对封建礼教的辛辣讽刺,还是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剖析,都让我心生敬佩。尤其是他对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国民性批判,在今天听来仍然是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每次阅读,我都能从他的文字中感受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仿佛他一直在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勇于反思,要追求进步。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十分典雅,厚重而不失质感,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能够拥有这样一套完整的鲁迅作品,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拥有了一套书,更像是拥有了一位永远的精神向导,时刻激励着我不断思考,不断前行。
评分翻开这套《鲁迅全集》,像是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历史之门,更像是在与一位穿越时空的精神导师对话。我一直对鲁迅先生的文字有着莫名的亲近感,那些犀利、深刻、又带着一丝悲悯的文字,总能轻易地触碰到我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这套全集,不仅是简单的文字汇集,更是一次对鲁迅先生思想脉络的完整梳理,从他早期的杂文、小说,到晚年的书信、翻译,无不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的风采。每一次阅读,都仿佛能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呐喊,感受到他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对黑暗现实毫不留情的批判。尤其是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思潮涌动的时代,重读鲁迅,更能体会到他文字中的警醒意义。他笔下的国民性批判,至今仍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提醒我们在追逐进步的同时,审视自身的弱点,不被虚幻的繁荣所蒙蔽。这套书的装帧也十分精美,厚重而不失雅致,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也时刻提醒着我,要怀揣敬意去阅读这位伟大的先行者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分我一直觉得,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一把把锋利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析着社会和人性的病灶。而这套《鲁迅全集》,则是我深入研究和理解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一把金钥匙。我尤其喜欢他那些杂文,字字珠玑,句句刺骨。读他的《呐喊》、《彷徨》,总会让我思考,在那个时代,那些人物的命运,究竟是如何被时代洪流裹挟,又如何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无奈。他笔下的阿Q,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对麻木、自欺欺人的深刻嘲讽。而《狂人日记》更是我童年阴影,却也从此开启了我对“吃人”这个概念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封建礼教的初步反思。这套书的编排非常用心,按照时间顺序和体裁进行分类,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鲁迅先生思想的演变和成熟过程。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都凝聚着他对民族命运的思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他对未来的深切期盼。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仿佛能听到他在低语,在叩问,在唤醒。
评分一直以来,鲁迅先生在我心目中都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无比真实的形象,他既是那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斗士,又是那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智者。这套《鲁迅全集》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更深入了解他的绝佳机会。我特别喜欢阅读鲁迅先生的书信,从中可以看到他更为真实、更为生活化的一面。那些在战火纷飞、白色恐怖笼罩下的通信,既有对时局的忧虑,也有对友人的关切,还有他对文学创作的思考。这些书信,像一面面棱镜,折射出鲁迅先生复杂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此外,他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也展现了他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他不仅是一位批判者,更是一位文化的传播者和启蒙者。阅读这套全集,我不仅仅是在阅读文字,更是在感受一种精神,一种对真理的追求,一种对民族的深情。它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时代的阴影,也照出了人性的光辉。
评分对于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鲁迅先生的出现,无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套《鲁迅全集》的面世,让我有机会系统地、完整地领略他那独树一帜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我一直觉得,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韧劲,既有北方的粗粝,又有江南的细腻,两者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读他的小说,我常常会被那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所打动,那些底层人物的悲苦命运,那些乡村的凋敝景象,都仿佛亲眼所见,历历在目。而他的杂文,更是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他对社会弊病的鞭挞,对国民劣根性的揭示,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振奋和警醒。每次阅读,都仿佛与鲁迅先生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我会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也会在其中反思自身。这套书的印刷质量和装帧设计都非常出色,每一卷都像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捧在手中,便能感受到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