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精装典藏版)

宽容-(精装典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著
图书标签:
  • 宽容
  • 人文社科
  • 心理学
  • 情感
  • 人生哲理
  • 自我成长
  • 精装
  • 典藏
  • 治愈
  • 正能量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北发图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中国友谊
ISBN:9787505739086
商品编码:13417034731
出版时间:2017-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宽容-(精装典藏版)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07-01
作者:亨德里克.威廉.房龙 译者:刘梅 开本: 32开
定价: 68.00 页数: 印次: 1
ISBN号:9787505739086 商品类型:图书 版次: 1

编辑推荐

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站在全人类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由史前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到现代的几千年文明的变迁,期间善与恶,黑暗与光明,进步与反动的不断搏杀,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房龙将一部欧洲“思想解放史”,改写成一部宽容与专横的斗争历史,他行走于人类自身的宽容与偏执、美德与现实的对立交锋之间,深度剖析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原因,讲述人类奋斗与自我救赎的跌宕传奇。房龙认为宽容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他提倡 以理性和宽容代替无知与偏执,并指出人类只有消除了自身的恐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宽容。这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

内容提要

房龙从人文主义的立场出发,站在全人类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类由史前时代、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到现代的几千年文明的变迁,期间善与恶,黑暗与光明,进步与反动的不断搏杀,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人类思想解放史。房龙将一部欧洲“思想解放史”,改写成一部宽容与专横的斗争历史,他行走于人类自身的宽容与偏执、美德与现实的对立交锋之间,深度剖析人类精神上“不宽容”的原因,讲述人类奋斗与自我救赎的跌宕传奇。房龙认为宽容就是“自己活,也让别人活”,他提倡 以理性和宽容代替无知与偏执,并指出人类只有消除了自身的恐惧,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宽容。这是一部描写人类思想发展史、畅销近百年的通俗历史读本,是关于宽容和自由思想的人文主义经典之作。

作者简介

亨德里克·威廉·房龙(1882-1944),美国作家,出生在荷兰。他1913年起开始写书,直到1921年写出《人类的故事》,一举成名,饮誉世界。他一生留下了30多部作品,包括《宽容》《人类的故事》《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涉及历史、文化、科学等方方面面。房龙的著作文笔优美,知识广博,在世界各地广受读者喜爱。他是出色的通俗作家,伟大的文化普及者,他的目标是向人类的无知和偏执挑战。他采取的方式是普及知识与真理,使它们成为人尽皆知的常识。

目录

目 录
序  言 /1
第一章  蒙昧的暴虐 /1
第二章  希腊人 /10
第三章  约束的开始 /44
第四章  上帝之光 /55
第五章  禁锢 /76
第六章  生活的纯洁 /85
第七章  宗教法庭 /95
第八章  艰难求知的人 /112
第九章  书籍的灾难 /124
第十章  关于这本一般历史书籍的写作 /132
第十一章  文艺复兴 /136
第十二章  基督教改革 /144
第十三章  伊拉斯谟 /157
第十四章  拉伯雷 /172
第十五章  旧时代的新招牌 /182
第十六章  再洗礼教徒 /201
第十七章  索奇尼一家 /211
第十八章  蒙田 /221
第十九章  阿明尼乌 /226
第二十章  布鲁诺 /236
第二十一章  斯宾诺莎 /242
第二十二章  新的乐园 /254
第二十三章  太阳国王 /265
第二十四章  腓特烈大帝 /269
第二十五章  伏尔泰 /272
第二十六章  百科全书 /290
第二十七章  革命的专制 /297
第二十八章  莱辛 /306
第二十九章  汤姆·佩恩 /319
第三十章    *后的百年 /324
后记  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幸福的世界 /330


《宽容》(精装典藏版) 内容梗概 《宽容》是一部思想深邃、论述严谨的哲学著作,它并非围绕某个具体的故事、人物或事件展开叙述,而是在宏大的历史与哲学维度中,深入探讨“宽容”这一概念的本质、起源、发展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带领读者穿越思想史的长河,审视不同文明、不同时代对宽容的态度与实践,从而构建起一个关于宽容的普适性理解框架。 第一部分:历史的溯源与文明的印记 作者从人类文明的开端出发,追溯“宽容”思想的萌芽。他并没有将宽容视为某种单一文化或宗教的产物,而是将其置于不同文明的交汇与碰撞中进行考察。 古代世界的多元镜像: 在古希腊,尽管哲学思辨繁盛,但对异见的容忍度在不同城邦和哲学流派间存在差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对艺术和音乐的严格审查,以及苏格拉底因“不敬神”和“腐蚀青年”而被处死的悲剧,都揭示了古代世界在接受多元化思想上的局限性。然而,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对不同政体的探讨,以及斯多葛学派强调的“理性”和“普遍人性”,却为后来的宽容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古罗马帝国,作为一个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宗教的庞大帝国,其对外来神祇的相对开放态度,以及在法律上对不同民族习俗的承认,构成了早期宽容实践的一个侧面。但同时,对早期基督教的迫害也表明,这种开放并非没有边界,当新的思想挑战既有秩序时,冲突便不可避免。 宗教改革与思想的激荡: 宗教改革时期是宽容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挑战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引发了欧洲长期的宗教战争。在这一混乱与动荡中,人们开始反思宗教的本质,以及强制推行某种信仰所带来的灾难。像塞巴斯蒂安·卡斯特利奥(Sebastian Castellio)这样的思想家,在宗教改革的狂热中,勇敢地站出来,呼吁停止对异端分子的迫害,主张“为信仰自由而斗争”。他们认为,真正的信仰无法通过暴力和强迫获得,而国家的职责不应是干涉个人的信仰,而是维护和平与秩序。这一时期,关于政教分离、宗教自由的讨论开始浮现,为现代宽容原则奠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的理性之光: 启蒙运动是宽容思想的集大成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将理性、自由、平等视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伏尔泰以其尖锐的笔触,猛烈抨击宗教的狂热和不宽容,他著名的“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观点,虽然并非出自他本人,却准确地概括了启蒙思想家对言论自由和思想多元的追求。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强调了政权的划分和制衡,以及法律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这为政治上的宽容提供了理论支持。卢梭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但他对“普遍意志”的探讨,也暗示了在尊重个体自由的前提下,如何构建一个能够容纳不同声音的社会。启蒙运动的理念,不仅影响了欧洲,更深刻地塑造了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精神内涵,将宽容提升到政治和法律的高度。 第二部分:宽容的理论维度与实践困境 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重要的是对宽容概念本身进行深入的剖析,探讨其理论基础、必要性以及在现实中面临的挑战。 宽容的哲学基石: 作者探讨了宽容与其他重要哲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如真理、理性、自由、权利、秩序和正义。他认为,宽容并非对错误的纵容,也不是对原则的放弃,而是一种基于对真理的谦逊、对理性的信任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尊重而采取的态度。它承认个体认知能力的局限性,理解不同视角的存在,并相信通过公开的讨论和辩论,真理才更有可能浮现。宽容是对权利的捍卫,因为不容忍剥夺了他人表达和存在的权利。同时,宽容也是维持社会秩序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缺乏宽容,社会容易陷入僵化、排斥和冲突。 宽容的边界与张力: 作者并没有回避宽容的复杂性。他深入探讨了宽容的边界在哪里,以及在哪些情况下,不宽容是必要的,甚至是正义的。例如,当某种思想或行为直接威胁到他人生命、自由或社会基本秩序时,宽容就可能需要受到限制。这涉及到“不宽容的宽容”这一经典难题。本书分析了不同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对此问题的思考,例如卡尔·波普尔关于“有限度的宽容”的观点。作者强调,宽容不是无原则的妥协,而是在尊重基本人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不同意见和生活方式的审慎接纳。这种张力是理解宽容的关键,它要求我们在保护自由的同时,也必须警惕那些可能威胁自由本身的因素。 宽容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与挑战: 在当代社会,多元文化、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宽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本书分析了宽容在政治、宗教、文化、伦理等多个层面的体现。 政治宽容: 涉及政党间的竞争、少数群体的权利、不同政治观点的表达自由等。作者探讨了代议制民主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保障政治宽容,以及当今世界出现的民粹主义和政治极化对宽容造成的威胁。 宗教宽容: 在宗教多元化的世界,如何实现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的和睦相处,避免宗教冲突,是重要的课题。本书审视了国家在保障宗教自由方面的角色,以及宗教间对话的意义。 文化宽容: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日益频繁。如何尊重和保护不同的文化传统,避免文化霸权或文化冲突,是文化宽容的核心问题。 伦理宽容: 涉及个人道德选择、生活方式的多样性等。在尊重个体自由的前提下,如何在维护社会基本道德共识的同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伦理差异,是一个持续的讨论。 作者还分析了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如何双刃剑般地影响着宽容。一方面,互联网打破了信息壁垒,为思想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另一方面,网络暴力、虚假信息、群体极化等现象,也严重侵蚀着宽容的土壤。 第三部分:宽容作为一种实践智慧与道德品质 《宽容》的深刻之处在于,它将宽容视为一种重要的实践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品质,而非仅仅是政治或法律原则。 宽容的内在价值: 本书阐述了宽容对于个体成长的重要性。一个能够宽容他人的人,往往也更能够理解自己,更少被偏见和固执所束缚,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宽容能够促进个体之间的理解和同情,建立更加和谐的人际关系。 宽容与社会进步: 作者论证了宽容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只有当不同的思想、观点和创新能够自由地表达和竞争时,社会才能打破僵化,实现创新和发展。历史上的许多重大进步,都源于对曾经被视为“异端”思想的宽容。 培养宽容的途径: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反思和实践宽容的启示。它鼓励读者进行自我审视,认识到自身认知和判断的局限性;鼓励读者积极倾听和理解不同的声音,即使这些声音与自己相悖;鼓励读者在公开的、理性的讨论中,捍卫思想自由。它提醒我们,宽容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修炼。 总结 《宽容》(精装典藏版)是一部献给所有对人类文明、思想史以及社会和谐发展感兴趣的读者的书籍。它并非提供一套简单的答案,而是邀请读者一同踏上一场深刻的思想探索之旅。通过对历史的回顾、理论的剖析和实践的审视,本书旨在唤醒人们对宽容的珍视,理解其深刻的内涵和重要的价值,并激励我们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努力践行这一关乎人类未来福祉的普世美德。它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与他人的关系,也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加理性、包容和进步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令人惊叹,即便是在讨论严肃的主题时,也从未显得枯燥乏味。作者擅长运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我仿佛能“看”到那些场景,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与抉择。特别是中间几个高潮部分的转折处理得极其自然流畅,没有那种为了制造戏剧性而刻意为之的生硬感。这种行文的张力,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期待感,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口气读完,探究事情的最终走向。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网络信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难得的沉浸式体验,让你真正地“进入”到作者构建的世界里,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评分

初读这本书的开篇,就被作者那种近乎哲学的思辨能力深深吸引住了。他似乎总能从一个看似平常的现象中,挖掘出隐藏在背后的复杂人性与社会结构。文字的逻辑推进非常缜密,如同精密的手术刀,层层剖开事物的表象,直达核心。我发现自己需要放慢速度,时常停下来,回味那些精妙的论述和犀利的洞察。这不是一本可以“一目十行”读完的书,它要求读者投入充分的专注力和思考力。其中关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探讨,尤其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巧妙地引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案例,论证了观点的可靠性,而不是空泛的说教。这种扎实的论据和深邃的思考,让这本书具备了超越一般读物的持久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沉甸甸的,那种皮革或仿皮革的质感,配合着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感觉。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米白色的纸张,触感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我尤其欣赏他们对细节的处理,比如书脊上的纹路,或者扉页上的小插画,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这种精装典藏版的意义,远超内容本身,它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藏品,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和文化宣言。如果作为礼物送给热爱阅读的朋友,绝对是体面又走心的选择。它让我对阅读这件事,多了一份仪式感和敬畏之心。每次翻开它,都像是与一本沉睡的智慧进行一场庄重的对话,而不是简单地获取信息。

评分

读完整本书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内心的某种震动和重塑。它没有给我提供简单的答案或现成的真理,反而是提出了更深刻、更具挑战性的问题,促使我重新审视自己过去的一些固有观念。这种“被挑战”的感觉非常宝贵,它比被灌输知识更具启发性。书中的某些观点,初看时或许会让人感到不适,因为它触及了人性中不那么光彩的一面,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明白,只有正视这些复杂性,才能真正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精神的升华。这本书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幽微之处,让人在反思中获得宁静。

评分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这本书最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拥有一种跨越时代的视野。作者似乎并不局限于当下,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人类文明的宏大叙事之中。他引用的典故和类比,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识储备和广阔的胸襟。这种宏大的视角,使得书中的主题获得了更强的普适性和永恒性,让人觉得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面对的核心困境始终如一。这种超越时空的对话感,让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变得非常独特和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领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