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毛泽东 大谋略 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
:39.80元
作者:谭江山,王正民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11537003
字数:
页码:30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毛泽东·大谋略 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选取中共党史上六件事关党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件:遵义会议成为实际军事指挥者、长征与张国焘斗智斗勇、延安整风纠正“左”倾错误、力排众议赴重庆谈判、运筹帷幄三大战役、高瞻远瞩出兵朝鲜,记述了伟人毛泽东在中共重大历史的转折关头,如何团结与领导党内外人士,在风云变幻的复杂条件下,做出正确而明智的历史决策,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辉煌胜利,再现了一位伟人的杰出领导才能,以及在他的指引下,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及民族的巨大历史功绩。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毛泽东·大谋略 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
一、“崽卖爷田心不疼” (一)毛泽东失掉了军权 指挥红军粉碎“三次围剿” 毛泽东是一个军事奇才,他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指挥中央红军连续粉碎了蒋军的三次“围剿”,使赣南、闽西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根据地有了很大发展。在中央苏区,在毛泽东的领导指挥下,一支上井冈山时只有3600人的红军,发展到10多万人马;在、二、三次反“围剿”中,红军总共打败敌军60多万,歼敌7万多人,创造了人民军队作战的战略战术原则。
蒋介石把赣南定为“剿匪重点”。1930年12月,蒋介石也从南京飞到南昌市,部署次围剿朱毛红军的行动。
蒋介石的下榻处是位于南昌市中心洗马池地区的江西大旅社,蒋介石到来前,江西省主席又对宾馆进行了装修,从武汉行营赶来的何成浚在宾馆周围布下了严密的警戒。由于在蒋冯阎大战中大获全胜,蒋介石的心情很好,一到江西大旅社,就着实夸奖了何成浚几句:“这次我能打垮阎锡山、冯玉祥,和你在南线的出色工作是离不开的。可以说你老兄在南线指挥若定,谈笑退三军呵!”何成浚谨慎地说:“都是委座指导有方,我只不过是执行了委座的指示。”蒋介石笑着说:“成浚兄就不要过谦了,这次围剿朱毛红军,你还要多出些力啊!” 蒋介石在旅社里四处看看,蛮有兴趣地问鲁涤平:“听说当年八一南昌暴动时,这里就是周恩来的指挥所?”鲁涤平恭敬地回答说:“是的。当年周恩来的办公室就是委座下榻的那间房子。”蒋介石点点头说:“好,好。周恩来这个人我是了解的。当年黄埔军东征打陈炯明,他是立了大功的,很有才干。清党时,我劝他选择国民党的党籍,可是他不干,到南昌组织暴动,到底叫他闹了个局面出来。毛泽东在赣南的部队主力和主要骨干,还都是周恩来从南昌拉走的那个25师的人。你知道他,还有蒋先云、陈赓这些学生为什么放着高官不做,偏要走这条危险而艰苦的路吗?”鲁涤平答不上来,蒋介石挥挥手说:“就是他们有信仰,愿意为信仰而死。他们有几万军队这并不可怕,我有几百万军队打他们。可怕的是他们的这种甘愿为信仰肝脑涂地的献身精神,这一点,值得我党所有同志学习啊!” 第二天,蒋介石在江西大旅社召开军事会议,围剿军的师长公秉藩、张辉瓒、谭道源等人出席了会议。蒋介石训示道:“以前会剿朱毛红军,各省拥军自保,只要能把匪军逐出本省了事,致使毛泽东可以从容寻找薄弱地区打击之。国府有鉴于此,决定成立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由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为行营主任。统一调集12个师,围剿朱毛匪部,务要荡平共匪,根本解决。据情报,朱毛匪部共有兵3万余人,徒手者甚众,我围剿军10万人,装备精良,人数、装备占优势。诸位要发扬总理提倡的革命精神,长驱直人,分进合击,猛进猛打,一鼓奏捷。” 部署完毕,蒋介石飞回南京去了。10万围剿军在鲁涤平的指挥下,大举向赣南杀来,张辉瓒师长率主力十八师一马当先,逼近红一方面军驻地东固。
如何粉碎敌人的围剿,在红一方面军作战会议上,将领们议论纷纷,有主张北上迎敌的,有主张打九江南昌吸引走敌军的。毛泽东摆摆手说:“不行不行,你们说的这些办法都不行。北上迎敌,那是硬拼,是叫花子和龙王比宝,长沙城下的血的教训还不深刻吗?打九江、南昌也不现实,我军打不下九江、南昌,敌人是明白这个道理的,所以也吸引不走他们。再说,我们一走,根据地丢了,结果是扁担未扎,两头打塌。” 毛泽东继续说:“让敌人进来。放进来打。”有人一听放敌人进入根据地马上就叫起来了:“不行,这是右倾,逃跑!我们怎能让敌人进入我们神圣的根据地。”毛泽东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比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使出全副本领,结果让对手看出破绽,一拳击倒。”讲到这里,毛泽东语气和缓地说:“你们看《水浒传》上的梁山好汉林冲发配沧州时,途经柴进庄上,洪教头要和他比对,抡着棒子连唤来来来,气势汹汹,恨不得一棒打倒林冲。聪明的林冲退让三步,乘洪教头步子混乱时,手起一棒打倒了他。我们对敌人也采取这个办法。把敌人放进来打。强敌犯境,我们必须退让一步,退让中寻找敌之弱点,选择有利时机,有利地形,集中兵力,连续吃掉他几股,就可以打败围剿。这就是《孙子兵法》上所说的避其锐气、击其惰性的战略。”
……
序言
我最近开始接触一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书籍,而《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这本书,虽然我才刚打开封面,但它所传达出的信息就已经让我觉得它是一本非常有分量的作品。我一直对历史事件的“为什么”比“是什么”更感兴趣,这本书的题目恰恰满足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去探索在那些关键的历史时刻,中共,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是如何思考、如何决策的。我个人认为,理解一个政党或一个国家的成功,往往在于其关键时刻的判断力和战略部署。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挖掘那些决策背后的思想脉络、外部环境的压力以及内部的权衡,为我提供一个更立体、更深刻的视角来理解中国革命的进程。从书名本身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信息量,相信它会是一次对历史深度探索的绝佳机会。
评分一直以来,我对于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那些重大转折点都充满着浓厚的兴趣,而《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深入探索的愿望。书名中“大谋略”和“重大历史关头”这两个关键词,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影响深远的战略选择和历史性的决策过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对事件的简单叙述,更能深入剖析在那些关键时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层是如何进行战略规划,又是如何应对复杂的内外环境,最终做出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的。我个人认为,理解一个政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危机时刻的智慧和决断力。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视角,去理解中共是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历史舞台上,凭借其高超的战略智慧,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评分这本书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光是捧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分量。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翻阅,但仅仅从书名《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来看,就足以激起我强烈的阅读冲动。我一直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共的崛起和发展过程充满了好奇,而“大谋略”和“重大历史关头”这两个词语,无疑点出了本书的核心价值——它不是简单的事件罗列,而是对那些决定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上,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领导层所做出的深思熟虑的战略选择进行深度剖析。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展现出决策背后的逻辑,那些面对复杂局势时,是如何权衡利弊、运筹帷幄,最终做出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决定的。我想,这本书或许能帮助我理解,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是什么样的智慧和勇气,让一个政党能够带领中国走向一条全新的道路。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回顾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
评分对于《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离不开对毛泽东晚年思想和领导作用的研究。这本书的题目直指“大谋略”和“重大历史关头”,这正是我非常感兴趣的部分。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展现出在那些决定性的时刻,毛泽东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战略眼光,引领中共走向胜利,又如何在复杂的局面下做出艰难的抉择。很多时候,历史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总会有无数的挑战和机遇并存。而正是那些在关键时刻的正确决策,才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揭示这些“大谋略”的精髓,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中共在中国现代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评分我对《毛泽东:大谋略——中共在重大历史关头的决策》这本书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作为一个对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共发展史充满好奇的读者,这本书的题目精准地抓住了我感兴趣的点——“大谋略”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一直认为,历史的走向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关键的决策和战略选择塑造而成。毛泽东作为中共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他的决策往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事件,更能深入剖析毛泽东以及中共在那些决定性的历史时刻,是如何进行战略思考、权衡利弊,以及最终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的。我想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共在逆境中如何运用智慧和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最终走向胜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