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舰史 9787555221425

日本军舰史 978755522142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海人社 著
图书标签:
  • 军事史
  • 日本海军
  • 舰船
  • 二战
  • 海军历史
  • 军事科技
  • 战争史
  • 历史
  • 图鉴
  • 冷兵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美美阳光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ISBN:9787555221425
商品编码:13493585385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6-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日本军舰史

:180.00元

作者:(日)海人社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5-01

ISBN:9787555221425

字数:400000

页码:40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全面介绍日本海军建立至二战结束期间的日本所有服役舰艇的建造、武备、基本经历等。

内容提要


1891年6月26日,丁汝昌率北洋舰队之精华到访问日本。日本朝野人士参观完其暂缺的7000吨级定远、镇远舰后,顿感羞惭,惊恐不安。反观当时的日本,仅有三四艘三四千吨级之巡洋舰。而之后半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海军从甲午海战至二次大战,几乎一败涂地,直至毫无还手之力。反省这半个世纪中国海军的惨状同时,应该看的更有日本海军这五十年的发展。日本军舰史,这是我们不愿意看的一本书,因为几乎每一艘舰艇都或多或少的沾着中国人的鲜血;而这也是我们应该看的一本书,因为了解历史,了解他们的发展,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正是我们走向强大的必须借鉴!

目录


明治时代:照片1.海军创建期2.至甲午战争终结3.至日俄战争终结4.至明治时代终结正文舰船类别的变迁·明治时代日本军舰年表·明治时代明治时代的军舰
大正时代:照片1.战舰·巡洋战舰2.巡洋舰3.驱逐舰4.潜水舰5.其他军舰6.特务舰艇正文舰船类别的变迁·大正时代日本军舰年表·大正时代大正时代的军舰
昭和时代:照片1.战舰2.航空母舰3.巡洋舰4.驱逐舰5.潜水舰6.其他军舰7.特务舰艇8.特设舰船9.特攻兵器正文日本海军的观舰式舰船类别的变迁·昭和时代日本军舰年表·昭和时代昭和时代的军舰日本联合舰队舰船名索引

作者介绍


1957年由海人社创刊《世界舰船》,是日本的综合舰船信息杂志。它通过每个月刊登大量生动、逼真的图片,报道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动向以及游船、商船的*信息,得到海内外广大舰船爱好者的广泛赞誉。该刊又采取专题报道的形式为读者提供关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兵员、舰船、历史、造船以及发展计划等手背景资料。目前,该刊每年除了12期月刊外,又发行4期增刊、2—3期副刊等。

文摘








序言



烽火史诗:世界海军强国的崛起与角逐 聚焦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这是一部关于全球海军力量格局剧变的宏大叙事。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蒸汽机轰鸣与钢铁巨舰崛起的时代,深入剖析英、美、法、德等主要海权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海军战略演变、技术革新及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动因。 第一部分:蓝色霸权的奠基(1860s - 1905) 本部分详细梳理了从风帆时代向铁甲舰时代过渡的关键转折点。重点分析了“炮舰外交”的兴盛,以及欧洲列强如何利用海军力量拓展殖民地和维护全球贸易路线。 铁甲舰的诞生与早期发展: 详细介绍了“前无畏舰”概念出现前的技术瓶颈与突破,包括复合装甲的试验、火炮口径的提升,以及各国首批铁甲舰的设计哲学差异。法国的“拿破仑”级与英国的“华盛顿”级之间的技术竞争被置于核心位置进行对比研究。 炮术与装甲的永恒博弈: 探讨了海军设计中“攻防平衡”的难题。通过分析海战记录和试验报告,揭示了穿甲弹技术、水下防御结构(如水密舱壁系统)的进步如何深刻影响了舰艇的尺度和造价。 “大炮巨舰”时代的序幕: 聚焦于1906年英国“无畏号”(HMS Dreadnought)的横空出世。这一革命性的设计彻底颠覆了既有的海军力量评估标准,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无畏舰竞赛”。本书将详细描绘“无畏号”的设计理念,包括其“全重型火炮”布局对未来海战战术的深远影响。 第二部分:无畏舰竞赛与技术巅峰(1906 - 1918) 本部分集中于“无畏舰”时代各国海军的快速扩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军战略从岸防到远洋决战的转变。 英德间的海上角力: 深入剖析了英国皇家海军与德意志帝国海军之间的战略对峙。德国受限于《基尔运河》的通过能力和本土防御需求,其海军建设带有明显的防御反击色彩,而英国则必须维持“双强标准”以保障其全球生命线。两国的造舰速度、资源调配和情报获取能力成为关键的比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海战: 对日德兰海战(Jutland)进行了细致的战役复盘。本书超越了简单的胜负判断,重点分析了战前情报、舰队指挥、火控系统的实际表现,以及夜战和水雷战的作用。同时,也评估了潜艇在战争初期的“不对称优势”的展现。 新技术的战场验证: 航空力量的萌芽(水上飞机与早期舰载机)、远程火控雷达的初步尝试,以及更为成熟的潜艇战术(U型艇的狼群战术雏形)在实战中的检验,为战后海军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部分:华盛顿体系下的军备控制与战略调整(1919 - 1935) 战后,各国在经济困境和对大规模海战的恐惧中寻求稳定。本部分着重探讨了海军军备限制条约对各国战略走向的塑造。 条约的签订与“纸面上的平衡”: 详细解读了《华盛顿海军条约》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对主力舰(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吨位和火力的严格限制,以及对航母建造的默认放开。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如何利用条约的漏洞进行“吨位替代”和战略侧重。 航空母舰的兴起与理论探索: 在战列舰被限制的背景下,航空母舰迅速成为新的战略焦点。本书介绍了意大利的“双母舰计划”、日本的《加贺》级概念,以及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测试的舰载机战术理论(如“双层进攻”)。 “条约海军”的特性: 分析了受到吨位限制的各国海军(如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级”重巡洋舰、意大利的“维托里奥·维内托级”战列舰)如何在条约框架内追求“特化”设计,以求在局部冲突中取得优势。 第四部分:技术复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角力(1936 - 1939) 随着军备控制体系的瓦解,各国开始为下一场全面战争进行准备。本部分聚焦于列强在条约结束后重启的超大舰项目和技术飞跃。 “巨舰大炮”的最后回响: 重点考察了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意大利的“衣阿华”级战列舰(尽管该级舰在战后才服役,但其设计理念根植于此阶段)以及美国“衣阿华”级的设计思想,探讨了它们如何试图结合速度、火力与防护的终极目标。 雷达、声纳与电子战的萌芽: 探讨了二战前夕,电子技术在海军中的秘密部署。雷达技术在侦察和夜间交战中的潜力,以及声纳技术如何改变了潜艇与反潜战的格局。 战略预设的冲突点: 比较了主要大国对未来海战的预判——英国对大西洋护航的依赖、德国对破交战的痴迷,以及美国在太平洋的进攻性部署,为理解二战中的海战部署提供了清晰的背景。 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观而细致的视角,理解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中叶全球海军力量的生成、冲突与演变规律。它不仅是技术史的记录,更是国际政治、工业能力与国家战略相互作用的深刻分析。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做《日本军舰史》, ISBN是9787555221425。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首先被它的装帧吸引了,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上精美的封面设计,一看就是用心之作。我虽然对军事史不算是特别精通,但对那些庞大而复杂的钢铁巨兽总有一种莫名的迷恋,总觉得每一艘军舰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无数人的命运。这本书的名字直白地表达了它的主题,让人一眼就能明白它将要讲述的内容。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不同时代的日本军舰,从早期的铁甲舰到后来的航空母舰,每一艘舰艇都有它独特的时代印记和设计理念。我期待着在书中看到它们精美的插图和详细的介绍,了解它们的建造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在历史事件中的扮演的角色。当然,军舰的发展史也离不开技术和战术的演进,这本书是否能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也是我非常期待的。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这样一位对二战历史和海军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踏上这段跨越时代的日本海军之旅。

评分

《日本军舰史》这个名字,让我立刻联想到那些冰冷而又充满力量的钢铁巨兽,它们曾经是海洋上的霸主,也是国家实力的象征。我一直对海军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海军的崛起和发展充满了好奇。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海军在其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军舰的发展历程也充满了戏剧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梳理,从早期模仿到技术革新,再到战争中的兴衰。我脑海中构想的理想版本是,书中不仅有各个时期代表性军舰的详细介绍,比如它们的吨位、火力、装甲、航速等硬核数据,更希望能够深入挖掘这些舰艇背后的人文故事,包括设计者、建造者、指挥官,以及它们在历史洪流中的命运。一本好的军史书,不应该是枯燥的参数堆砌,而应该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理解那些决策的背景,以及战争的残酷与无奈。

评分

《日本军舰史》——一个听起来就充满力量和历史厚重感的书名。我通常喜欢阅读那些能够带我穿越时空的书籍,特别是关于历史战争和军事科技的。日本军舰,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可能与二战的那段特殊时期紧密相连,但我想,一部真正的“军舰史”应该远不止于此。它可能要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海军的崛起如何改变了日本的国家命运,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借鉴和发展了西方的造船技术。我想象书中会详细介绍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舰艇,比如“扶桑”号、“大和”号这样的大型战列舰,也包括那些在特定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驱逐舰、巡洋舰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是罗列舰艇的名字和参数,更能深入地挖掘每一艘舰艇背后的故事,它参与过的战役,它的设计理念,甚至它最终的命运。一个好的历史著作,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让我不仅仅是了解“是什么”,更能理解“为什么”。这本书,或许就能满足我这样的期待。

评分

对于《日本军舰史》这样一本以具体舰船为载体的历史读物,我最为期待的是其内容的翔实度和叙述的生动性。从书名上就能看出,它应该是一部详尽梳理日本海军舰艇发展的作品。我希望它能涵盖从早期引进西方技术到自主研发,再到各个时期代表性舰艇的详细介绍。我尤其关注那些在历史转折点上具有象征意义的舰艇,比如它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我期待书中能够有高质量的舰船图纸、照片和模型照片,并配以精准的性能参数、建造背景以及在实战中的应用情况。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跳出单纯的技术讲解,将这些舰船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分析它们的设计理念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战略思想,以及这些舰艇的命运如何与日本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一本优秀的军史书籍,应该是能够让读者在了解具体舰艇的同时,也能对那个时代的军事发展、国家战略以及国际格局产生深刻的认识。

评分

拿到《日本军舰史》这本书,我的第一感受是它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从书名和ISBN号来看,它似乎是一部严谨考究的学术著作,或者是一本面向深度爱好者的百科全书。我一直对冷兵器时代之后的军事技术发展,尤其是海军舰船的演变过程非常感兴趣,觉得那是人类智慧与工程技术集大成的体现。日本海军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舰的设计与发展也经历了多次变革,影响深远。我很好奇,这本书会从一个怎样的视角去解读这段历史?是侧重于舰船的性能参数和技术细节,还是会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战略意图和国际影响?我设想书中应该会包含大量的图表、数据和技术插图,能够帮助我直观地了解不同类型军舰的构造和特点。我也期待作者能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叙事方式,让冰冷的技术数据变得鲜活起来,让那些曾经驰骋于海洋的庞然大物重新焕发生机。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会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并为我提供一个深入了解日本海军发展脉络的绝佳窗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