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14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邏輯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 一本緩解增長焦慮的書 · 把脈大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建言當下應為的宏觀政策;探尋中國未來的發展道路。 · 吳敬璉力薦:在眾多(對中國經濟)的名傢解讀中,《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邏輯》可謂獨樹一幟。
· 韋森解讀中國宏觀經濟嚮來秉筆直書,直指問題核心,並提齣瞭許多建設性的改革和政策建議,一直頗受政界、學界和業界的重視。
中國經濟增速下滑是必然的? 宏觀政策的當務之急是減稅? 政府拿走的比我們的可支配收入還多? 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失效? 繼續刺激將導緻中國經濟長期蕭條? 要迴答這些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宏觀經濟問題,就必須真正理解中國經濟增長背後的真實邏輯。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韋森教授是宏觀經濟研究領域非常活躍的一位學者。近年來,韋森教授將他對中國經濟的觀察和研究形諸筆墨,撰寫瞭大量觀點鮮明的文章。本書是相關文章和訪談報道的結集,按照時間順序編排,分成上、中、下三篇,分彆對應中國經濟的現狀、應該采取的宏觀政策以及背後的理論依據。 自2012年開始,中國的實際和潛在GDP增速都在下降。如何看待中國經濟近40年高速增長之後的下行?韋森教授認為,從世界經濟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國經濟增速的逐步下行是一個自然趨勢,不必也沒有辦法強行改變。為瞭維持GDP的增速而盲目投資,隻會使問題更加嚴重,並zui終將中國經濟推嚮大蕭條。 在這種形勢下,zui重要的宏觀政策就是減稅富民,減輕企業負擔。中國政府有減稅空間,考慮到中國企業稅負之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應該總量減稅,而不是結構性減稅。宏觀政策的第yi要務是救企業。 中國經濟過去四十年的高速增長,得益於不斷推進的市場化改革,以及華人所具有的強烈的企業傢精神。處於當前大轉型階段的中國,未來的增長動力應該是發展服務業,尤其是金融服務業,這是被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所證明的。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當代中國已經進行瞭近40年的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到今天為止從整體上來說基本上已市場化瞭,但是,中國的體製改革和社會轉型還遠遠沒有結束。故《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邏輯》所論,雖然看起來是研究和評論當下中國經濟運行的現實和理論問題,實際上也是在反思未來中國應該走的社會發展道路。
上篇 現實的中國經濟 1 世界經濟衰退與中國經濟 2 以減稅富民來啓動內需 3 大轉型中的中國經濟 4 把脈當下中國經濟 5 中國經濟增速漸進下移 6 經濟周期與良序市場經濟製度 7 中國經濟的現狀與未來 8 中國經濟的不可能三角 中篇 閤宜的宏觀政策選擇 9 中國需要總量減稅 10 減稅當被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11 政府拿走的比我們可支配收入還多 12 通脹與通縮之謎 13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第yi要務 14 人民幣匯率當由市場供求決定 15 去杠杆、保增速與防風險 下篇 中國經濟增長的理論解釋 16 市場經濟運行的製度基礎 17 探究經濟增長的深層原因 18 經濟增長的內在機理與未來道路 19 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原因再反思 20 經濟增長的經濟學與非經濟學解釋 21中國經濟運行的真實邏輯
韋森,著名經濟學傢,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1995年獲悉尼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現任復旦大學經濟學院經濟思想及經濟史研究所所長。 韋森教授是製度經濟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屬於經濟學傢中的改革派、市場派,他旗幟鮮明地支持“減稅富民”、“市場主導”和“法治民主”等觀點。 韋森教授嚮來秉筆直書,直指問題核心,並提齣瞭許多建設性的改革和政策建議,是少有的朝野雙方都歡迎的經濟學傢。他曾被《南風窗》讀者評為2016年十大年度人物之一,《南風窗》以“行動派的經濟學傢”為題報道瞭他zui近幾年在推動中國的《預算法》修訂、政府減稅和宏觀政策製定方麵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怎樣理解中國經濟卅餘年來的強勁增長和近期階梯式減速的深層原因,是當今世界的一大熱點問題。在眾多的名傢解讀中,韋森教授的《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邏輯》可謂獨樹一幟。他把中國的經濟發展置於世界曆史的大背景下,不僅分析瞭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世界經濟格局,還研究瞭近現代經濟發展史。在廣闊的曆史背景下,他對現階段中國經濟存在的核心問題進行瞭深刻剖析,給齣瞭自己的答案:既然1978年以來中國從一個中央計劃經濟體製嚮市場經濟體製的社會轉型纔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zui根本原因,隻要不改變這一前進的大方嚮,從康德拉季耶夫長周期來看,當前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並不值得憂慮和恐慌。重要的是采取正確的政策,特彆是要堅持全麵深化改革,推進法治的現代市場經濟國傢建設,那麼,各種睏難和障礙將會迎刃而解。 ——吳敬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任何相信在有限世界裏可以實現無窮無盡的指數型增長的,要麼是瘋子,要麼是經濟學傢。” ——【美】肯尼斯·E.鮑爾丁 韋森從來不刪自己博客、財經網站上的迴帖與留言,在民粹主義情緒肆意泛濫的網絡世界裏,他那些有理有據、“潤物無聲”的長文,得到瞭多數讀者的認可。 他宣講常識的方式,似乎也擺脫瞭中國自由派學者的普遍睏境——一方麵是來自大眾的敵意和猜忌,另一方麵是政府方麵的疏遠和冷漠。 ——《南方人物周刊》 韋森不愛說經濟學界的“流行話”,不愛說枉顧常識的“漂亮話”,而隻說對改革真正要緊,卻被很多人忽略的話。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個“行動派”。 ——《南風窗》
以減稅富民來啓動內需 在中國宏觀經濟基本麵上,有一個顯見的事實: 經過十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中國經濟體內部齣現瞭自1998年以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生産能力過剩。譬如,2007年,中國的鋼産量已經達到4.89億噸,比日本、美國、俄羅斯和印度的總和還多,已經占世界鋼産量的40%。中國的水泥産量在2007年也達到13.5億噸,占世界水泥生産總量的大約一半。中國煤炭産量在2008年也高達25.23億噸,亦占全世界煤炭産量約60億噸的42%以上。盡管2007年中國仍然進口優質鋼材和煤炭,但許多研究均錶明,中國目前的低質量粗鋼材和大部分地區煤炭生産能力已經過剩。這幾年經濟高速增長,房地産和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水泥。但整個房地産和基礎設施方麵一齣現不景氣,巨大的水泥生産能力過剩也很快地昭顯齣來瞭。除瞭這些關係到國計民生和整個宏觀經濟基礎的産業外,中國製造業絕大多數行業在過去十多年的高速增長中也基本上齣現瞭生産能力過剩,包括化工、傢電、紡織、汽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行業。譬如,目前中國汽車製造業的生産能力已經高達年産量1 200萬輛,但據估計目前每年大緻隻能銷售800萬—850萬輛。在過去內需疲軟的情況下,中國第yi和第二産業的大規模生産能力過剩,為多年來持續和強勁的外貿齣口增長所緩解。然而,在目前全世界經濟放緩和美國、歐盟與日本等發達國傢陷入經濟衰退的國際環境中,中國製造業大範圍、大規模的生産能力過剩問題極其明顯地凸現齣來。在此格局中,大規模的生産能力過剩漸漸失去瞭嚮外“泄洪”的齣口,未來中國經濟能否保持一個相對高的速率繼續增長,或者能否保持宏觀經濟增速不至於急劇下滑,關鍵就在於如何“嚮內”啓動內需來“消化”瞭。 中國大規模生産能力過剩條件下如何纔能啓動內需 從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來看,內需(即“國內需求”)有三個要素,因而要啓動內需,也要從三個方麵分彆有所動作:第yi,政府財政購買和政府投資;第二,企業投資;第三,傢庭消費。這三個方麵,無疑都與政府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密不可分。 首先,2008年11月上旬,中央政府決策層推齣高達四萬億元的刺激經濟計劃,各級地方政府又在加碼配套加入這項刺激經濟增長的宏大計劃。根據對已公布投資計劃的24個省市的閤算,全國投資計劃總額已經接近18萬億元。然而,問題是: 這4萬億乃至18萬億元資金從何而來?又有多少能付諸實施?如果絕大部分投入基本建設或按發改委的意嚮投嚮鋼鐵、汽車、造船、石化、輕工等9大“支柱産業”,又能在長期中拉動多少內需?在目前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和經濟增長的貢獻因素中又會擠齣多少民間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歸根到底,這巨額的政府刺激經濟的投資計劃,有多少來自政府的財政預算?如果這樣來追問,我們就會發現,在2009年以及今後數年中,政府投資方麵能真正促動內需的,實際上在於在2009年以及今後數年中能有多少預算赤字,其他方麵均是虛的。然而,一個令人不解的現象是: 2009年上半年,盡管中國企業運營的國際國內環境極其險惡,盡管有四萬億元的經濟刺激計劃,仍然齣現瞭5 073億元的財政盈餘!到9月,財政盈餘竟然擴大到6 316億元。到10月,全國財政收入58 363.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 087.99億元,增長7.5%,國內消費稅同比則增長83.8%;全國財政支齣49 886.04億元,政府財政盈餘竟然增加到8 478億元!從2009年1—10月中國政府的實際財政收支執行情況來看,很難說在世界衰退的國際大環境中決策層采取瞭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實際上我們采取的反而是緊縮性的宏觀財政政策。 其次,要想拉動內需,單靠政府購買和政府公共投資增加這一因素“唱獨角戲”顯然不夠,還必須大幅度地提高企業界,尤其是關係到經濟增長的房地産行業和民營企業的企業傢信心。在目前國內宏觀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和國際經濟環境惡化,尤其是齣口需求持續減弱的情況下,要提高企業傢的信心指數,從而敢於投資和擴大生産規模,顯然不是件容易事。2008年11月決策層提齣的數萬億元刺激經濟的計劃,從目前來看對提升企業傢信心指數收效甚微。在目前的格局下,由於中國企業實際上已經稅負過重,閤宜的政策選擇是: 與其通過高稅收、高財政支齣來拉動政府方麵的高投資——從而實際上是政府替企業花錢,不如采取大幅度地降低企業各種稅負,把資金留給企業自己去花、去投資。尤其是考慮到目前很多中國企業——特彆是許多民營中小企業——資金鏈短缺,經營睏難,政府目前zui適宜的政策選項,恐怕莫過於降低經營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其他各種稅負瞭。隻有企業稅負真正減輕瞭,企業有贏利的預期和“理性計算”瞭,看齣瞭賺錢的商機,企業傢的信心指數纔會提升,企業纔會擴大投資和改進技術,進行産品更新換代和企業技術升級,從而纔能真正啓動企業投資擴張所引緻的國內投資需求的增加。 zui後,也是zui重要的,無論政府在多大規模上采取赤字財政政策,也不管企業投資和擴張是否有新一輪的啓動;無論是從長期來講,還是從短期來看,如果中國居民的消費需求繼續疲軟,在國內生産能力大規模過剩而世界經濟又瀕臨衰退,從而中國産品齣口增長將進一步下滑的情況下,任何啓動內需的政策都將會落空或收效甚微。換句話說,改變多年來國內居民和傢庭消費持續疲軟的狀況,是拉動內需的擴張性財政和貨幣政策能否收效的zui終決定因素。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纔能改變居民消費需求多年持續不振的格局?要迴答這個問題,關鍵還在於弄清近些年來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居民消費需求一直不振的現狀及其原因。 從國際比較和當代中國經濟的演變曆史兩方麵來看,目前我國消費率均太低,而固定資産投資率太高,積纍與消費比例已經嚴重失衡。按照當年價格計算,2003年我國zui終消費率為55.4%,資本形成率為42.9%,其中固定資本形成率為42.8%。近年來,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zui終消費率卻不斷下降。按照商務部zui近的統計數字,2007年,中國zui終消費率隻有36%左右,三年時間下降瞭19.4個百分點。按照世界銀行的統計,目前全球的平均消費率約77%(美國消費占GDP的份額為86%,德國為78%,日本為75%),固定資本形成率為23%。結果,2007年,我國的消費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41個百分點,固定資本形成率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多個百分點。更令人感到有些觸目驚心的是,目前的中國消費率不僅遠遠落後於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傢,甚至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傢比較也有相當大的差距;不僅低於過去中國計劃經濟時代的平均水平,甚至低於“大躍進”之後的三年經濟睏難時期。對於這一點,美國著名的中國經濟問題專傢、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級研究員拉迪(Nicholas R. Lardy)曾在2008年10月1日發錶瞭一篇題為《中國經濟放慢腳步》的文章中稱:“中國的傢庭消費支齣在過去10年中增長較慢,現在僅占總産齣值的三分之一略高,是全球所有國傢中zui低的。” 為什麼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時期zui終消費率——尤其是居民傢庭的消費率——不斷降低?這裏大緻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yi,zui近幾年,我國固定資産投資超高速增長,勞動收入占GDP的比重卻不斷下降。與此相對照的是,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低於同期的政府財力增長。按照美國耶魯大學陳誌武(2008,2009)教授的研究,自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裏,政府財政稅收年均增長16%(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民的純收入年均增長6.2%。其間,GDP的年均增長速度為10.2%。近些年中國政府財政收入高速增長所導緻的一個結果是,從1995到2007年,去掉通脹成分後,政府財政收入增加瞭5.7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隻增加1.6倍,農民的人均純收入纔增加瞭1.2倍。近些年,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勞動者報酬所占的比例下降更快。譬如,在中國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勞動者報酬占比已由2000年的51.4%降低為2007年的39.7%,7年中下降瞭11.7個百分點。在政府財政收入超高速增長(近十幾年來每年增幅大都超過20%)、企業利潤率也有所攀高的同時,國民收入分配中勞動收入份額不斷下降,結果自然是“國富民窮”。這是近些年中國的zui終消費率不斷下降的zui根本原因。 第二,盡管改革開放以來,從總體上來說,各階層和各地區居民的收入都增加瞭,但是由於我們現存的體製和製度原因,一些人在近些年的市場化過程中積纍社會財富極其迅速,而大多數民眾的收入增加速度相對而言比較緩慢,這就導緻自20世紀90年代後中國的社會收入分配和社會財富占有中的差距不斷拉大。按照國傢統計局的數字,在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中國的基尼係數僅為0.23;到1990年就增加到0.35;到2000年,中國的基尼係數已攀升到0.42。自2005年以來,來自國內機構和國際組織的數據均錶明,中國的基尼係數已在0.47以上,超過瞭美國、俄羅斯,更超過印度的0.36,已經接近拉美國傢的平均水平。另外,按照亞洲開發銀行2007年的一項研究,收入zui高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與收入zui低的20%人口的平均收入的比率,中國是11.37倍,遠遠高於印度以及印度尼西亞的5.52倍和菲律賓的9.11倍。中國的社會財富占有和社會收入分配收入差距拉大,尤其是社會財富嚮直接掌握著權力以及與權力有關係的人們的手中快速積聚,就在我們的宏觀經濟格局乃至社會的基本安排上産生兩個明顯的後果: 其一,由於富人過富和窮人太窮,就會齣現“富人有錢無處花(消費),窮人有錢不敢花”的情形,從而導緻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和長期經濟增長乏力——這正是拉美國傢在20世紀80年代後的情形。近些年來,在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居民傢庭消費一直疲軟,這也應該是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其二,收入差距過大,尤其是機會不平等所造成的收入差距過大,自然會加大低收入群體的不滿,從而加劇社會衝突,如遊行、罷工,乃至社會動亂。這無疑對實現政府所提齣的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目標産生很大的負麵影響。在中國宏觀經濟放緩、企業倒閉、失業增加(尤其是大批農民工失業返鄉)的現存格局中,這一問題顯得更加突齣瞭。 第三,即使低收入傢庭收入增加瞭,大多數低收入傢庭還是不敢消費,而是將有限的錢存儲起來。這主要是因為我國的醫療保險和社會保險體製改革不到位,導緻大多數低收入傢庭有錢不敢花,而是存起來以備生病、失業和支付子女教育方麵的開支以及其他不虞之需。從社保方麵來看,按照一些國際組織的zui近數據,發達國傢用在社會保障方麵的支齣一般在30%—50%,而連續幾年中國社會保障支齣占財政支齣的比重為僅11%—12%。另外不得不指齣的是,盡管GDP猛漲,政府財政收入自1994年以來幾乎每年都雙倍於甚至三倍於GDP的增長,但在政府的財政支齣中,直接維係民生的公共文化與公共衛生等財政投入卻落在世界各國的末尾。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新近數據,中國目前投入醫療的錢還不足GDP的1%,在196個國傢的排名中排行第156位。醫保、社保不到位,政府在教育方麵的投入也比較低,更影響瞭人們的消費和儲蓄傾嚮。譬如,按照國傢統計局2008年《中國統計年鑒》所給齣的數字,多年來,我國國傢財政性的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一直在3.0%以下徘徊,2005年僅為2.82%,2006年為3.0%。2007年,這一比例有所提高,達到瞭3.32%,但還遠未達到政府前些年提齣的在20世紀末要占GDP的4%的目標。從全世界來看,目前各國僅投在高等教育的經費占GDP的平均值就為4.8%,發展中國傢的平均值也為4.2%。相比之下,中國政府在教育方麵經費總投入比例實在是少得可憐。 政府財政支齣中教育方麵的投入不足,一方麵導緻全國各地各大學幾乎普遍齣現瞭巨額的負債,另一方麵也使高校對學生的收費在學校實際經費運營中的比例不斷攀高。譬如,國內有研究發現,1995至2000年,中國高等教育政府投資占高等教育全部經費的比例,由70%下降到56%,而學生交費占高等教育全部經費的比例則由30%上升到44%。傢庭個人培養子女上學,尤其是上大學所需的費用大幅度增加,也自然會影響中國普通傢庭的消費傾嚮。 以上三個因素綜閤起作用,中國居民收入即使增加瞭,也不敢消費。zui終所導緻的結果是,居民傢庭的消費率在近些年經濟高速增長時期持續下滑,導緻中國zui終消費需求疲軟。 理清瞭製約和決定國內總需求不足的zui終消費需求疲軟並且多年來持續下降的原因,也就大緻知道我們的經濟體係和製度的問題癥結之所在瞭。2010年下半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持續下滑,隻不過把這些問題鮮明地暴露瞭齣來而已。基於上述因素分析,筆者認為,在目前的宏觀經濟格局中,要啓動內需,以確保中國經濟在一個相當長時期中有一個相對穩定和可持續的增長,關鍵就在於要根本調整我們的宏觀政策基本導嚮,並相應地改革我們的財稅體製和政治體製,解決以上製約國內zui終消費不足的三個體製和政策導嚮上的深層次問題。隻有徹底扭轉瞭勞動者收入在國民經濟份額持續下降的趨勢,采取並真正貫徹瞭實實在在的“富民”政策,纔能有望真正啓動內需。 如何啓動中國傢庭的居民消費需求快速增長 根據上述導緻近幾年中國zui終消費不斷下降的三個因素,在“切實富民”和啓動國內zui終消費需求方麵,目前看來大緻也有三個可能的政策選項: 第yi,通過提高個稅起徵點、降低勞動收入稅率和增加工資等多項政策選擇,較快地提高勞動者的收入,尤其快速提高低收入階層的可支配收入,盡快並迅速扭轉勞動收入占GDP份額下降的趨勢。在這方麵,要學習日本政府在20世紀60年代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的做法和經驗,製定鮮明且切實有效的提高勞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邏輯 中信齣版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評分好
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邏輯 中信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