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新华书店 正版图书 美丽敦煌 特价 9787552702095

现货新华书店 正版图书 美丽敦煌 特价 9787552702095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同庆,王义芝 著
图书标签:
  • 敦煌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旅游
  • 摄影
  • 新华书店
  • 正版图书
  • 特价图书
  • 9787552702095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云书网旗舰店
出版社: 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2702095
商品编码:14193423437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4-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美丽敦煌

:48.00元

作者:胡同庆,王义芝

出版社: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52702095

字数:

页码:1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美丽敦煌》为重点介绍敦煌艺术具导引性的文化读本。本著以时代为序,有侧重地精选敦煌艺术中有时代精神的内容,同时尽可能帮助读者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使之在欣赏敦煌艺术时,能与所观赏的对象产生火花,与古代的画工塑匠、善男信女产生共鸣,与壁画和塑像中的佛、菩萨、僧人、供养人进行“对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可赏性和知识性、启迪性。

内容提要


《美丽敦煌》从佛教史的角度,主要介绍佛教与敦煌莫高窟的关系,特别是介绍壁画中所反映的佛教在中国如何发展、巩固,如何逐步本土化、中国化,如何满足中国各阶层人们的信仰需求,以及神权与政权之间的关系等等。即帮助读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敦煌艺术,能够对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为此,本书分为“启吾西土——敦煌的开辟”“佛光初现——敦煌佛窟的出现”“无言的述说——壁画里的佛教发展史”“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国化”“慈悲与供养——佛教的渐人人心”“神权与政权——寄托于佛教的家国之思”“白云苍狗——敦煌艺术的衰落与遗响”等七个部分,从不同角度多方面有序地介绍敦煌佛教艺术。另外还增加了“小词条:去敦煌前必知的30个小知识”“敦煌八景”等相关内容,以方便读者对敦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目录


小词条:去敦煌前必知的30个小知识
启吾西土——敦煌的开辟
外来移民开创之地
敦与煌:大国之风度,盛世之气象
丝绸之路与敦煌国际化
以命搏利的商路

佛光初现——敦煌佛窟的出现
“莫高窟”的由来
早的禅窟(北凉第268窟)
幽闭的修炼之所
巍巍大佛与崇大心理(初唐第96窟;盛唐第130、148窟;中唐第158窟)
鬼斧神工,玉汝于成(北魏第257窟;盛唐第130窟;晚唐第156窟)
洪辩与藏经洞(晚唐第17窟)
众说纷纭藏经洞(晚唐第17窟)

无言的述说——壁画里的佛教发展史
梵音西来:中西文化的碰撞(北凉第272窟)
大千世界与须弥山(隋代第303、304、305窟)
佛陀亦凡人(北周第290窟)
悉达多太子出游四门(北凉第275窟)
佛陀出家的历史背景(北凉第275窟)
迦叶与阿难:变革中的冲突与和谐(隋代第419窟)
初转,组建僧团:《难陀出家》(北魏第254窟)
僧侣集团的牺牲精神:《萨埵太子舍身饲虎》(北魏第254窟)
以身殉法,坚守戒律:《沙弥守戒自杀缘品》(北魏第257窟)
降妖伏魔,得道成佛:《降魔变》(北魏第254窟)
恩威并用,彰显神通:《须摩提女缘品》(北魏第257窟)
降服火龙,大显神通:《释迦降服火龙说法》(隋代第305窟)
忠诚守道,信义为先:《九色鹿本生》(北魏第257窟)

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国化
弘佛历史:佛教史迹画(初唐第323窟)
诸神之战:阿修罗守护须弥山(西魏第249窟)
昆仑之会:周穆王与西王母(西魏第249窟)
护法天王:禅修的守护者(西魏第285窟)
日月互照,满壁生辉(西魏第285窟)
伏羲女娲:从人类始祖到日月之神(西魏第285窟)
飞天:素手把荚蓉,虚步蹑太空(隋代第303、305、407窟)
割肉奉亲,孝慈复国:《须阁提本生》与《善事太子入海品》(北周第296窟)
入乡随俗。忠孝仁爱:《睒子本生》(北周第299等窟)
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五台山图(五代第61窟)

慈悲与供养——佛教的渐入人心
弥勒世界:希望之往生(北凉第275窟)
放下屠刀:《五百强盗成佛》(西魏第285窟)
种姓制度下的女子之惑:《微妙比丘尼缘品》(北周第296窟)
劝人向善,经营“福田”:《福田经变》(北周第296窟)
向往美好生活的理想:《西方净土变》(初唐第220窟)
割舍资财,一心供养(北周第428窟;初唐第96、220窟;中唐第231窟;晚唐第。156窟)
短眉男装女儿身:《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礼佛图》(盛唐第130窟)
自信从容,潇洒随意:《维摩诘经变》(初唐第220窟;盛唐第103窟)
直面死亡:涅粲与往生(盛唐148窟;中唐第158窟)
消禳灾星的炽盛光佛(元代第61窟)
满足众生需求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元代第3窟;榆林窟西夏第3窟)

神权与政权——寄托于佛教的家国之思
天王与力士:开疆拓土镇四方(盛唐第45窟)
天请问:求安稳无诸灾厄(盛唐第148窟;中唐第154窟)
给民众以希望的瑞像图(中唐第231、237窟)
孤悬塞外,心系中原:《报恩经变》(中唐第148、112、154、231等窟)
蕃汉诸族亦一家
降服外道,以正胜邪:《劳度叉斗圣变》(晚唐第9窟)
威仪赫赫,巡行四方:《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晚唐第156窟)
龙王礼佛与地方政权(五代第36窟)
诸族联姻,安宁和谐(五代第61、98窟)
西夏洞窟里的回鹃王(西夏第.409窟)
皇权与神权的较量(第16、130、234窟西夏绘;西夏第245窟)

白云苍狗——敦煌艺术的衰落与遗响
来自远方的供养人、朝山者和工匠(第233窟清代绘)
八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第5窟清代绘)
十二生肖:现代中国人的新图腾(第96窟民国绘)
敦煌八景
宕泉河与三危山
鸣沙山与月牙泉
沙州古城白马塔
凭吊阳关玉门关

作者介绍


文摘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处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南北长约1600米。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讫于民国24年(1935年),绵历近1600年。在现存735个洞窟中(原编492个,后北区发掘新编243个),保存着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余身;以及唐、宋、清、民国时期的木构建筑十余座。另外,于1900年发现的藏经洞,曾保存了4至11世纪的写本、帛画、纸画、织染刺绣等文物约5万件。
  西千佛洞西千佛洞,位于敦煌城西35公里的党河岸壁上,因地处莫高窟之西而得名。
  据《沙州都督府图经》的记佛龛文推断,其开凿时代大概与莫高窟同时。现尚残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清、民国等时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22个。
  西千佛洞虽然规模不大,壁画、彩塑数量不多,但对于进一步了解、欣赏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艺术史,颇有参考价值。
  榆林窟榆林窟,又名万佛峡,位于瓜州城南75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开凿在榆林河峡谷两岸断崖上。在现存42个洞窟中,保留有唐、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壁画的50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
  榆林窟开凿时代大概始于北魏,但大规模营造则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画保存完好,色彩犹新,艺术价值颇高,在整个敦煌石窟中亦属佼佼者;另外西夏时期凿建的第2、3窟,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独树一帜,弥补了莫高窟西夏艺术的不足。
  东千佛洞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城东南90余公里之处(距桥子乡东南约30公里),开凿在峡谷河床两岸断崖上,是西夏和西夏以后开凿的一个以表现密宗内容为主的佛教石窟寺。东干佛洞现有大小洞窟23个,其中有壁画、塑像的洞窟仅9个,主要反映了西夏、元代、清代三个历史时期的石窟艺术。密宗内容在这里有较多的系统性的表现,艺术价值亦颇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弥补莫高窟佛教密宗艺术之不足。
  水峡口石窟水峡口石窟,又名下洞子,位于瓜州城南约50公里处的踏实乡境内,距榆林窟约25公里,开凿在榆林河南北两岸断崖上。现存有塑像、壁画的洞窟8个,其中南崖的1至7号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画,北崖的8号窟尚存五代壁画。
  五个庙石窟五个庙石窟,位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城南20公里处的狼湾里,初开凿时代可能是北朝。该处并排有5个石窟(一个早年已毁,实为4个)。蒙古族将石窟称庙,所以称五个庙。
  其实包括残窟在内共有20多个石窟,可以说是一处具有相当规模的石窟群。现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时期的壁画,内容丰富,艺术精湛,可以补充和说明敦煌佛教艺术发展过程中的许多问题。
  锁阳城锁阳城,又名苦峪城,位于瓜州县城东南约80公里的桥子乡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据考证,该城始建于汉代,晋、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修葺。
  该城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城西北角有角墩,高约18米,拱形门洞,东西贯通。城垣为长方形,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米。城内遍布土筑房屋遗迹,残砖断瓦,随处可见,纵横城区的街道依稀可辨。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相传初唐薛仁贵进征西域,在此遭哈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便令士兵掘锁阳而食之,坚持到援军赶来,故苦峪城又被民间称为锁阳城。
  河仓城河仓城,俗称大方盘城,建于西汉,位于敦煌西北约6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西距汉代玉门关(小方盘城)约20公里。河仓城建在高出湖滩3米许的土台地上,因临疏勒河,故称河仓城。古城呈长方形,坐南面北,东西长132米,南北宽17米,残垣处约6.7米。城墙由夯土版筑,城内有南北方向的两堵墙,将城分隔为并排大小相等的3座仓库,墙壁上下都开有三角形的洞口,主要用于仓库的通风。
  城外围的东、西、北三面加筑有两重围墙。
  当时据守玉门关、阳关及长城和烽火台的将士和战马的粮食、衣物、草料和武器,都由这一仓城供给。河仓城是古代西北长城边保留至今的古老、规模的军事仓库。1943年,这里曾发掘出被遗弃的糜子、谷子、大麦等粮食。
  长城烽燧敦煌境内有约150公里的汉长城遗址。从敦煌与瓜州交接处起,沿疏勒河南岸到阳关、玉门关都有汉长城的断续遗址,其中玉门关以西5公里处的一段保存为完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完整的一段。墙垣由沙土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

序言



《丝路明珠,千年画卷:走进美丽敦煌》 敦煌,这个在浩瀚沙漠中闪耀的名字,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回响与艺术辉煌。它不仅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更是世界文明交融的璀璨明珠。当我们提及敦煌,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壁画,雄浑壮丽的石窟,以及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 本书《美丽敦煌》,并非仅仅是一本图册或历史的陈列,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场与古老文明的深情对话。我们将以最真挚的热情,最详实的考证,最细腻的笔触,带领您一同揭开敦煌神秘的面纱,感受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蕴。 第一章:沙海驼铃,历史的曙光——敦煌的起源与发展 故事的开端,要从那片广袤无垠的戈壁说起。本书将追溯敦煌的起源,讲述它如何从一个不起眼的绿洲,逐步崛起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枢纽。我们将描绘汉武帝时期开辟西域的壮丽图景,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对敦煌地位的奠定作用。丝绸之路的繁荣,带来了商旅不绝,也带来了文化、宗教、技术的交流。敦煌,便是在这股巨大的历史洪流中,孕育出了独特的文明形态。 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历史时期,如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敦煌如何吸收、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从佛教的传入与发展,到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碰撞,敦煌的每一步发展,都烙印着历史的深刻痕迹。我们将呈现那些在风沙中屹立不倒的古城遗址,那些承载着往昔繁华的文献,为您构建一幅立体的敦煌历史画卷。 第二章:洞窟奇迹,艺术的殿堂——莫高窟的辉煌 提起敦煌,不得不提莫高窟。这座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的石窟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本书将以最详尽的篇幅,带领您走进莫高窟的每一个洞窟,感受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们将从莫高窟的开凿历史讲起,介绍不同朝代开凿的洞窟在建筑形制、雕塑风格、壁画艺术上的演变。您将看到北朝石窟的朴拙浑厚,隋代石窟的秀丽典雅,唐代石窟的雍容华贵,以及晚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石窟各自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壁画艺术方面,我们将重点解读莫高窟壁画的题材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从佛教故事、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到飞天、伎乐、供养人画像,再到世俗生活场景、天文地理图景,无一不展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将运用专业的艺术分析,解读壁画中的色彩运用、线条勾勒、构图布局,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宗教思想和人文情怀。您将认识到,莫高窟的壁画不仅仅是佛教艺术的杰作,更是古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 在雕塑艺术方面,我们将带领您欣赏莫高窟各时期风格迥异的彩塑。从早期的弥勒佛、释迦牟尼佛,到唐代的观音菩萨、阿弥陀佛,再到晚期的罗汉、力士,每尊塑像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我们将分析其造型特点、材质运用、工艺技巧,以及它们所传递的精神力量。 第三章:璀璨星辰,文明的回响——敦煌的文化价值 莫高窟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其艺术成就,更在于它所承载的璀璨文化。本书将深入剖析敦煌的文化价值,展现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们将探讨佛教艺术在敦煌的传播与演变。敦煌作为佛教东传的重要门户,汇集了来自印度、中亚、中国本土的佛教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敦煌佛教艺术体系。我们将分析其在教义传播、艺术形式、仪式规范等方面的贡献,以及对后世佛教艺术产生的深远影响。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敦煌文献的价值。那些埋藏在藏经洞中的经卷、文书、帛画,如同穿越千年的信使,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社会、历史、宗教、文化、语言、科技的宝贵信息。我们将介绍敦煌文献的发现过程,解读其中蕴含的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社会制度、生活习俗、民族关系等方面的珍贵史料,让您感受到敦煌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关键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敦煌的多元文化融合。敦煌地处东西文明交汇之处,曾受到汉、鲜卑、吐蕃、回鹘、蒙古等多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我们将分析不同文化元素在敦煌的融合与碰撞,以及这种融合如何塑造了敦煌独特的文化风貌。 第四章:丝路传说,风情万种——敦煌的人文与风俗 除了辉煌的艺术和深厚的文化,敦煌还拥有着独特的人文风情。本书将带您走进敦煌的现实生活,感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世代传承的智慧与情感。 我们将讲述敦煌人民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如何凭借智慧与勤劳,在沙漠中创造绿洲,繁衍生息的故事。您将了解到敦煌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服饰特色,以及他们在这片古老土地上形成的独特民俗风情。 本书还将呈现关于敦煌的传奇故事和传说。从鸣沙山的传说,到月牙泉的传说,再到那些在丝绸之路上发生的英雄故事和爱情传说,都为敦煌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我们将把这些故事娓娓道来,让您在领略敦煌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生命力。 第五章:守护与传承,未来的回响——敦煌的保护与发展 在现代社会,敦煌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关注敦煌的保护工作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们将介绍国内外专家学者为保护敦煌所做的努力,包括文物修复、环境治理、科学研究等方面。您将了解到现代科技如何助力敦煌文物的保护,以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如何在新的时代焕发光彩。 同时,我们也将探讨如何将敦煌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如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敦煌。从教育普及到旅游开发,从学术研究到文化创意,敦煌的未来发展充满着无限可能。 结语:一千年的风,吹不散的梦 《美丽敦煌》是一次心灵的旅行,一次文化的朝圣。它不仅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类文明瑰宝的礼赞。希望通过本书,读者能够深入理解敦煌的独特魅力,感受其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敦煌,这座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她的故事,她的艺术,她的精神,将永远在风沙中回响,在人们心中闪耀。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那穿越千年的风,吹不散的梦。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古代文明的神秘感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美丽敦煌》,被它的封面所吸引。那是一种古老而又充满生命力的色彩,仿佛蕴藏着无数不为人知的故事。翻开书,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壁画和佛像所震撼。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品,不仅展现了高超的绘画和雕塑技艺,更传递着一种超越时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气息。书中对不同时期敦煌艺术风格的演变,以及不同朝代对壁画内容和题材的影响,都有着细致的解读。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反弹琵琶”的壁画,那位少女回眸一笑的瞬间,充满了灵动和自信,让人忍不住去想象她背后的故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文化的融合与创新,看到了不同民族和文明在敦煌这片土地上的碰撞与交流,留下了如此宝贵的艺术遗产。它让我更加理解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也感受到了敦煌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信仰的执着。

评分

我并非艺术领域的专业人士,但对美的事物总是充满着由衷的喜爱。《美丽敦煌》这本书,就是我最近一次充满惊喜的“邂逅”。我更倾向于将其视为一本“视觉盛宴”而非枯燥的学术著作。书中的图片质量堪称一流,色彩还原度很高,即使是那些年代久远的壁画,也依然展现出动人心魄的魅力。我常常会花上很长时间,去细细品味一幅壁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想象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精妙绝伦的作品。书中对壁画内容的解读,也恰到好处,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通俗易懂,让我这个门外汉也能有所收获。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敦煌文化与其他文明交流融合的介绍,它让我意识到,敦煌的艺术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中华文明与外来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晶。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敦煌的,更是关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写照,是一本能够滋养心灵,开阔视野的佳作。

评分

第一次翻开这本书,就被那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敦煌壁画有着一种莫名的情愫,总觉得那斑驳的色彩和线条背后,隐藏着无数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哲学。这本书的选图无疑是非常精美的,无论是描绘飞天仙女曼妙身姿的壁画,还是记录古代丝绸之路繁荣景象的场景,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幅描绘乐舞的壁画,那些舞者轻盈的动作,脸上洋溢的喜悦,仿佛将我带回了那个辉煌的年代,耳边也响起了悠扬的乐曲。书中的文字虽然不是我重点关注的部分,但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描述,恰到好处地为画面增添了深度。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朝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感受那古老文明的魅力与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失落的辉煌世界,也激发了我对历史和艺术更深入的探索欲。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是因为它“特价”二字,但拿到手后,却意外地发现它有着超出预期的惊喜。我平时对历史题材的书籍接触不多,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很吸引我,简洁大方,纸质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翻看书页,那些精美的图片和细致的讲解,让我对敦煌这个名字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只知道敦煌很出名,但具体出名在哪里,有什么特别之处,却知之甚少。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详细介绍了敦煌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以及那些闻名遐迩的洞窟和其中的艺术珍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丝绸之路的介绍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纽带,而敦煌,正是这条纽带上最璀璨的明珠。阅读过程中,我不仅增长了知识,更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深深的自豪感。这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反复回味的书。

评分

一直以来,我都对那些能够带领人穿越时空的艺术作品情有独钟,而《美丽敦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当我翻阅这本书时,就好像置身于敦煌莫高窟之中,亲身感受那千年古风。书中的图片清晰而富有质感,每一张壁画都仿佛拥有了生命,在我的眼前娓娓道来。我不仅仅看到了飞天的飘逸,也看到了供养人的虔诚,更看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场景。书中对壁画中人物形象、服饰、以及建筑风格的细致描绘,都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我尤其被其中一些描绘佛教故事的壁画所吸引,它们不仅是宗教艺术的杰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阅读的过程,让我对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本土化演变,以及敦煌艺术在其中的地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直观的方式,向我展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以及敦煌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