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貨新華書店 正版圖書 美麗敦煌 特價 9787552702095

現貨新華書店 正版圖書 美麗敦煌 特價 9787552702095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鬍同慶,王義芝 著
圖書標籤:
  • 敦煌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旅遊
  • 攝影
  • 新華書店
  • 正版圖書
  • 特價圖書
  • 9787552702095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雲書網旗艦店
齣版社: 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ISBN:9787552702095
商品編碼:14193423437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4-05-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美麗敦煌

:48.00元

作者:鬍同慶,王義芝

齣版社:甘肅人民美術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5-01

ISBN:9787552702095

字數:

頁碼:182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麗敦煌》為重點介紹敦煌藝術具導引性的文化讀本。本著以時代為序,有側重地精選敦煌藝術中有時代精神的內容,同時盡可能幫助讀者瞭解相關的曆史背景,使之在欣賞敦煌藝術時,能與所觀賞的對象産生火花,與古代的畫工塑匠、善男信女産生共鳴,與壁畫和塑像中的佛、菩薩、僧人、供養人進行“對話”。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可賞性和知識性、啓迪性。

內容提要


《美麗敦煌》從佛教史的角度,主要介紹佛教與敦煌莫高窟的關係,特彆是介紹壁畫中所反映的佛教在中國如何發展、鞏固,如何逐步本土化、中國化,如何滿足中國各階層人們的信仰需求,以及神權與政權之間的關係等等。即幫助讀者通過生動形象的敦煌藝術,能夠對佛教在中國的發展過程有一個大概的瞭解。為此,本書分為“啓吾西土——敦煌的開闢”“佛光初現——敦煌佛窟的齣現”“無言的述說——壁畫裏的佛教發展史”“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國化”“慈悲與供養——佛教的漸人人心”“神權與政權——寄托於佛教的傢國之思”“白雲蒼狗——敦煌藝術的衰落與遺響”等七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多方麵有序地介紹敦煌佛教藝術。另外還增加瞭“小詞條:去敦煌前必知的30個小知識”“敦煌八景”等相關內容,以方便讀者對敦煌有一個比較全麵的瞭解。

目錄


小詞條:去敦煌前必知的30個小知識
啓吾西土——敦煌的開闢
外來移民開創之地
敦與煌:大國之風度,盛世之氣象
絲綢之路與敦煌國際化
以命搏利的商路

佛光初現——敦煌佛窟的齣現
“莫高窟”的由來
早的禪窟(北涼第268窟)
幽閉的修煉之所
巍巍大佛與崇大心理(初唐第96窟;盛唐第130、148窟;中唐第158窟)
鬼斧神工,玉汝於成(北魏第257窟;盛唐第130窟;晚唐第156窟)
洪辯與藏經洞(晚唐第17窟)
眾說紛紜藏經洞(晚唐第17窟)

無言的述說——壁畫裏的佛教發展史
梵音西來:中西文化的碰撞(北涼第272窟)
大韆世界與須彌山(隋代第303、304、305窟)
佛陀亦凡人(北周第290窟)
悉達多太子齣遊四門(北涼第275窟)
佛陀齣傢的曆史背景(北涼第275窟)
迦葉與阿難:變革中的衝突與和諧(隋代第419窟)
初轉,組建僧團:《難陀齣傢》(北魏第254窟)
僧侶集團的犧牲精神:《薩埵太子捨身飼虎》(北魏第254窟)
以身殉法,堅守戒律:《沙彌守戒自殺緣品》(北魏第257窟)
降妖伏魔,得道成佛:《降魔變》(北魏第254窟)
恩威並用,彰顯神通:《須摩提女緣品》(北魏第257窟)
降服火龍,大顯神通:《釋迦降服火龍說法》(隋代第305窟)
忠誠守道,信義為先:《九色鹿本生》(北魏第257窟)

本土梵音——佛教的中國化
弘佛曆史:佛教史跡畫(初唐第323窟)
諸神之戰:阿修羅守護須彌山(西魏第249窟)
昆侖之會:周穆王與西王母(西魏第249窟)
護法天王:禪修的守護者(西魏第285窟)
日月互照,滿壁生輝(西魏第285窟)
伏羲女媧:從人類始祖到日月之神(西魏第285窟)
飛天:素手把莢蓉,虛步躡太空(隋代第303、305、407窟)
割肉奉親,孝慈復國:《須閣提本生》與《善事太子入海品》(北周第296窟)
入鄉隨俗。忠孝仁愛:《睒子本生》(北周第299等窟)
具有濃鬱生活氣息的五颱山圖(五代第61窟)

慈悲與供養——佛教的漸入人心
彌勒世界:希望之往生(北涼第275窟)
放下屠刀:《五百強盜成佛》(西魏第285窟)
種姓製度下的女子之惑:《微妙比丘尼緣品》(北周第296窟)
勸人嚮善,經營“福田”:《福田經變》(北周第296窟)
嚮往美好生活的理想:《西方淨土變》(初唐第220窟)
割捨資財,一心供養(北周第428窟;初唐第96、220窟;中唐第231窟;晚唐第。156窟)
短眉男裝女兒身:《都督夫人太原王氏禮佛圖》(盛唐第130窟)
自信從容,瀟灑隨意:《維摩詰經變》(初唐第220窟;盛唐第103窟)
直麵死亡:涅粲與往生(盛唐148窟;中唐第158窟)
消禳災星的熾盛光佛(元代第61窟)
滿足眾生需求的韆手韆眼觀世音(元代第3窟;榆林窟西夏第3窟)

神權與政權——寄托於佛教的傢國之思
天王與力士:開疆拓土鎮四方(盛唐第45窟)
天請問:求安穩無諸災厄(盛唐第148窟;中唐第154窟)
給民眾以希望的瑞像圖(中唐第231、237窟)
孤懸塞外,心係中原:《報恩經變》(中唐第148、112、154、231等窟)
蕃漢諸族亦一傢
降服外道,以正勝邪:《勞度叉鬥聖變》(晚唐第9窟)
威儀赫赫,巡行四方:《張議潮統軍齣行圖》(晚唐第156窟)
龍王禮佛與地方政權(五代第36窟)
諸族聯姻,安寜和諧(五代第61、98窟)
西夏洞窟裏的迴鵑王(西夏第.409窟)
皇權與神權的較量(第16、130、234窟西夏繪;西夏第245窟)

白雲蒼狗——敦煌藝術的衰落與遺響
來自遠方的供養人、朝山者和工匠(第233窟清代繪)
八仙: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第5窟清代繪)
十二生肖:現代中國人的新圖騰(第96窟民國繪)
敦煌八景
宕泉河與三危山
鳴沙山與月牙泉
沙州古城白馬塔
憑吊陽關玉門關

作者介紹


文摘


莫高窟,俗稱韆佛洞,位於敦煌城東南25公裏處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南北長約1600米。始建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訖於民國24年(1935年),綿曆近1600年。在現存735個洞窟中(原編492個,後北區發掘新編243個),保存著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迴鶻、西夏、元、清、民國等時期的壁畫45000多平方米,彩塑3000餘身;以及唐、宋、清、民國時期的木構建築十餘座。另外,於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曾保存瞭4至11世紀的寫本、帛畫、紙畫、織染刺綉等文物約5萬件。
  西韆佛洞西韆佛洞,位於敦煌城西35公裏的黨河岸壁上,因地處莫高窟之西而得名。
  據《沙州都督府圖經》的記佛龕文推斷,其開鑿時代大概與莫高窟同時。現尚殘存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元、清、民國等時期修建或改建的洞窟22個。
  西韆佛洞雖然規模不大,壁畫、彩塑數量不多,但對於進一步瞭解、欣賞和研究近1600年的敦煌石窟藝術史,頗有參考價值。
  榆林窟榆林窟,又名萬佛峽,位於瓜州城南75公裏處的踏實鄉境內,開鑿在榆林河峽榖兩岸斷崖上。在現存42個洞窟中,保留有唐、五代、宋、迴鶻、西夏、元、清、民國等時期壁畫的5000平方米,彩塑200多身。
  榆林窟開鑿時代大概始於北魏,但大規模營造則在唐代。如中唐25窟,壁畫保存完好,色彩猶新,藝術價值頗高,在整個敦煌石窟中亦屬佼佼者;另外西夏時期鑿建的第2、3窟,無論在內容還是藝術上都獨樹一幟,彌補瞭莫高窟西夏藝術的不足。
  東韆佛洞東韆佛洞,位於瓜州縣城東南90餘公裏之處(距橋子鄉東南約30公裏),開鑿在峽榖河床兩岸斷崖上,是西夏和西夏以後開鑿的一個以錶現密宗內容為主的佛教石窟寺。東乾佛洞現有大小洞窟23個,其中有壁畫、塑像的洞窟僅9個,主要反映瞭西夏、元代、清代三個曆史時期的石窟藝術。密宗內容在這裏有較多的係統性的錶現,藝術價值亦頗高,和榆林窟一起可彌補莫高窟佛教密宗藝術之不足。
  水峽口石窟水峽口石窟,又名下洞子,位於瓜州城南約50公裏處的踏實鄉境內,距榆林窟約25公裏,開鑿在榆林河南北兩岸斷崖上。現存有塑像、壁畫的洞窟8個,其中南崖的1至7號窟尚存宋及清代的塑像或壁畫,北崖的8號窟尚存五代壁畫。
  五個廟石窟五個廟石窟,位於肅北濛古族自治縣城南20公裏處的狼灣裏,初開鑿時代可能是北朝。該處並排有5個石窟(一個早年已毀,實為4個)。濛古族將石窟稱廟,所以稱五個廟。
  其實包括殘窟在內共有20多個石窟,可以說是一處具有相當規模的石窟群。現存四窟尚保存不少五代、宋、西夏、元等時期的壁畫,內容豐富,藝術精湛,可以補充和說明敦煌佛教藝術發展過程中的許多問題。
  鎖陽城鎖陽城,又名苦峪城,位於瓜州縣城東南約80公裏的橋子鄉正南的戈壁荒漠中。據考證,該城始建於漢代,晉、隋、唐、宋、元、明等朝代都有修葺。
  該城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城西北角有角墩,高約18米,拱形門洞,東西貫通。城垣為長方形,東西長565米,南北寬468米。城內遍布土築房屋遺跡,殘磚斷瓦,隨處可見,縱橫城區的街道依稀可辨。城區內外,遍生鎖陽,塊根肥滿,既可充飢,又可解渴。相傳初唐薛仁貴進徵西域,在此遭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大軍層層包圍,便令士兵掘鎖陽而食之,堅持到援軍趕來,故苦峪城又被民間稱為鎖陽城。
  河倉城河倉城,俗稱大方盤城,建於西漢,位於敦煌西北約60公裏處的戈壁灘中,西距漢代玉門關(小方盤城)約20公裏。河倉城建在高齣湖灘3米許的土颱地上,因臨疏勒河,故稱河倉城。古城呈長方形,坐南麵北,東西長132米,南北寬17米,殘垣處約6.7米。城牆由夯土版築,城內有南北方嚮的兩堵牆,將城分隔為並排大小相等的3座倉庫,牆壁上下都開有三角形的洞口,主要用於倉庫的通風。
  城外圍的東、西、北三麵加築有兩重圍牆。
  當時據守玉門關、陽關及長城和烽火颱的將士和戰馬的糧食、衣物、草料和武器,都由這一倉城供給。河倉城是古代西北長城邊保留至今的古老、規模的軍事倉庫。1943年,這裏曾發掘齣被遺棄的糜子、榖子、大麥等糧食。
  長城烽燧敦煌境內有約150公裏的漢長城遺址。從敦煌與瓜州交接處起,沿疏勒河南岸到陽關、玉門關都有漢長城的斷續遺址,其中玉門關以西5公裏處的一段保存為完好,地基寬3米,殘高3米,頂寬1米,為我國目前漢代長城保留完整的一段。牆垣由沙土夾蘆葦層層夯築而成。
  ……

序言



《絲路明珠,韆年畫捲:走進美麗敦煌》 敦煌,這個在浩瀚沙漠中閃耀的名字,承載著韆年的曆史迴響與藝術輝煌。它不僅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點,更是世界文明交融的璀璨明珠。當我們提及敦煌,腦海中便會浮現齣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壁畫,雄渾壯麗的石窟,以及那一段段蕩氣迴腸的傳奇故事。 本書《美麗敦煌》,並非僅僅是一本圖冊或曆史的陳列,它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對話,一場與古老文明的深情對話。我們將以最真摯的熱情,最詳實的考證,最細膩的筆觸,帶領您一同揭開敦煌神秘的麵紗,感受其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第一章:沙海駝鈴,曆史的曙光——敦煌的起源與發展 故事的開端,要從那片廣袤無垠的戈壁說起。本書將追溯敦煌的起源,講述它如何從一個不起眼的綠洲,逐步崛起為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重要樞紐。我們將描繪漢武帝時期開闢西域的壯麗圖景,解析張騫齣使西域對敦煌地位的奠定作用。絲綢之路的繁榮,帶來瞭商旅不絕,也帶來瞭文化、宗教、技術的交流。敦煌,便是在這股巨大的曆史洪流中,孕育齣瞭獨特的文明形態。 我們將深入探討不同曆史時期,如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敦煌如何吸收、融閤、創新,形成瞭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從佛教的傳入與發展,到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碰撞,敦煌的每一步發展,都烙印著曆史的深刻痕跡。我們將呈現那些在風沙中屹立不倒的古城遺址,那些承載著往昔繁華的文獻,為您構建一幅立體的敦煌曆史畫捲。 第二章:洞窟奇跡,藝術的殿堂——莫高窟的輝煌 提起敦煌,不得不提莫高窟。這座被譽為“東方藝術寶庫”的石窟群,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個奇跡。本書將以最詳盡的篇幅,帶領您走進莫高窟的每一個洞窟,感受其獨特的藝術魅力。 我們將從莫高窟的開鑿曆史講起,介紹不同朝代開鑿的洞窟在建築形製、雕塑風格、壁畫藝術上的演變。您將看到北朝石窟的樸拙渾厚,隋代石窟的秀麗典雅,唐代石窟的雍容華貴,以及晚唐、五代、宋、西夏、元代石窟各自鮮明的時代特徵。 在壁畫藝術方麵,我們將重點解讀莫高窟壁畫的題材之廣泛,內容之豐富。從佛教故事、本生故事、佛傳故事,到飛天、伎樂、供養人畫像,再到世俗生活場景、天文地理圖景,無一不展現瞭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我們將運用專業的藝術分析,解讀壁畫中的色彩運用、綫條勾勒、構圖布局,以及其背後蘊含的深刻宗教思想和人文情懷。您將認識到,莫高窟的壁畫不僅僅是佛教藝術的傑作,更是古代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 在雕塑藝術方麵,我們將帶領您欣賞莫高窟各時期風格迥異的彩塑。從早期的彌勒佛、釋迦牟尼佛,到唐代的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再到晚期的羅漢、力士,每尊塑像都栩栩如生,充滿瞭生命力。我們將分析其造型特點、材質運用、工藝技巧,以及它們所傳遞的精神力量。 第三章:璀璨星辰,文明的迴響——敦煌的文化價值 莫高窟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其藝術成就,更在於它所承載的璀璨文化。本書將深入剖析敦煌的文化價值,展現其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們將探討佛教藝術在敦煌的傳播與演變。敦煌作為佛教東傳的重要門戶,匯集瞭來自印度、中亞、中國本土的佛教藝術元素,形成瞭獨特的敦煌佛教藝術體係。我們將分析其在教義傳播、藝術形式、儀式規範等方麵的貢獻,以及對後世佛教藝術産生的深遠影響。 同時,本書也將關注敦煌文獻的價值。那些埋藏在藏經洞中的經捲、文書、帛畫,如同穿越韆年的信使,為我們提供瞭瞭解古代社會、曆史、宗教、文化、語言、科技的寶貴信息。我們將介紹敦煌文獻的發現過程,解讀其中蘊含的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社會製度、生活習俗、民族關係等方麵的珍貴史料,讓您感受到敦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關鍵作用。 此外,我們還將探討敦煌的多元文化融閤。敦煌地處東西文明交匯之處,曾受到漢、鮮卑、吐蕃、迴鶻、濛古等多個民族文化的影響,形成瞭多元文化並存的局麵。我們將分析不同文化元素在敦煌的融閤與碰撞,以及這種融閤如何塑造瞭敦煌獨特的文化風貌。 第四章:絲路傳說,風情萬種——敦煌的人文與風俗 除瞭輝煌的藝術和深厚的文化,敦煌還擁有著獨特的人文風情。本書將帶您走進敦煌的現實生活,感受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世代傳承的智慧與情感。 我們將講述敦煌人民在惡劣自然環境下,如何憑藉智慧與勤勞,在沙漠中創造綠洲,繁衍生息的故事。您將瞭解到敦煌人民的傳統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服飾特色,以及他們在這片古老土地上形成的獨特民俗風情。 本書還將呈現關於敦煌的傳奇故事和傳說。從鳴沙山的傳說,到月牙泉的傳說,再到那些在絲綢之路上發生的英雄故事和愛情傳說,都為敦煌增添瞭幾分神秘與浪漫。我們將把這些故事娓娓道來,讓您在領略敦煌藝術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片土地上流淌的生命力。 第五章:守護與傳承,未來的迴響——敦煌的保護與發展 在現代社會,敦煌的保護與傳承麵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關注敦煌的保護工作以及其未來的發展方嚮。 我們將介紹國內外專傢學者為保護敦煌所做的努力,包括文物修復、環境治理、科學研究等方麵。您將瞭解到現代科技如何助力敦煌文物的保護,以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産如何在新的時代煥發光彩。 同時,我們也將探討如何將敦煌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如何讓更多的人瞭解和喜愛敦煌。從教育普及到旅遊開發,從學術研究到文化創意,敦煌的未來發展充滿著無限可能。 結語:一韆年的風,吹不散的夢 《美麗敦煌》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文化的朝聖。它不僅僅是對一段曆史的迴顧,更是對人類文明瑰寶的禮贊。希望通過本書,讀者能夠深入理解敦煌的獨特魅力,感受其作為世界文化遺産的價值,並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 敦煌,這座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她的故事,她的藝術,她的精神,將永遠在風沙中迴響,在人們心中閃耀。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那穿越韆年的風,吹不散的夢。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並非藝術領域的專業人士,但對美的事物總是充滿著由衷的喜愛。《美麗敦煌》這本書,就是我最近一次充滿驚喜的“邂逅”。我更傾嚮於將其視為一本“視覺盛宴”而非枯燥的學術著作。書中的圖片質量堪稱一流,色彩還原度很高,即使是那些年代久遠的壁畫,也依然展現齣動人心魄的魅力。我常常會花上很長時間,去細細品味一幅壁畫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想象那個時代的人們是如何創作齣如此精妙絕倫的作品。書中對壁畫內容的解讀,也恰到好處,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通俗易懂,讓我這個門外漢也能有所收獲。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敦煌文化與其他文明交流融閤的介紹,它讓我意識到,敦煌的藝術並非孤立存在,而是中華文明與外來文化交融碰撞的結晶。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敦煌的,更是關於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的生動寫照,是一本能夠滋養心靈,開闊視野的佳作。

評分

一直以來,我都對那些能夠帶領人穿越時空的藝術作品情有獨鍾,而《美麗敦煌》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當我翻閱這本書時,就好像置身於敦煌莫高窟之中,親身感受那韆年古風。書中的圖片清晰而富有質感,每一張壁畫都仿佛擁有瞭生命,在我的眼前娓娓道來。我不僅僅看到瞭飛天的飄逸,也看到瞭供養人的虔誠,更看到瞭普通民眾的生活場景。書中對壁畫中人物形象、服飾、以及建築風格的細緻描繪,都展現瞭當時社會的風貌。我尤其被其中一些描繪佛教故事的壁畫所吸引,它們不僅是宗教藝術的傑作,更蘊含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和人生智慧。閱讀的過程,讓我對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演變,以及敦煌藝術在其中的地位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本書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用最直觀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中國古代藝術的輝煌成就,以及敦煌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評分

說實話,我買這本書的初衷,更多是因為它“特價”二字,但拿到手後,卻意外地發現它有著超齣預期的驚喜。我平時對曆史題材的書籍接觸不多,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很吸引我,簡潔大方,紙質也很好,拿在手裏很有分量。翻看書頁,那些精美的圖片和細緻的講解,讓我對敦煌這個名字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隻知道敦煌很齣名,但具體齣名在哪裏,有什麼特彆之處,卻知之甚少。這本書通過豐富的圖文資料,詳細介紹瞭敦煌的地理位置、曆史沿革、以及那些聞名遐邇的洞窟和其中的藝術珍品。我尤其對書中關於絲綢之路的介紹印象深刻,它不僅僅是一條商貿之路,更是一條文化交流的紐帶,而敦煌,正是這條紐帶上最璀璨的明珠。閱讀過程中,我不僅增長瞭知識,更對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文化産生瞭深深的自豪感。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反復迴味的書。

評分

第一次翻開這本書,就被那濃鬱的藝術氣息撲麵而來。我一直對敦煌壁畫有著一種莫名的情愫,總覺得那斑駁的色彩和綫條背後,隱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和深邃的哲學。這本書的選圖無疑是非常精美的,無論是描繪飛天仙女曼妙身姿的壁畫,還是記錄古代絲綢之路繁榮景象的場景,都展現瞭極高的藝術水準。我特彆喜歡其中一幅描繪樂舞的壁畫,那些舞者輕盈的動作,臉上洋溢的喜悅,仿佛將我帶迴瞭那個輝煌的年代,耳邊也響起瞭悠揚的樂麯。書中的文字雖然不是我重點關注的部分,但簡練而富有詩意的描述,恰到好處地為畫麵增添瞭深度。閱讀的過程,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朝聖,每一次翻頁,都像是踏上瞭一段穿越時空的旅程,去感受那古老文明的魅力與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畫冊,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失落的輝煌世界,也激發瞭我對曆史和藝術更深入的探索欲。

評分

我一直對古代文明的神秘感充滿好奇,尤其是那些散落在曆史長河中的瑰寶。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美麗敦煌》,被它的封麵所吸引。那是一種古老而又充滿生命力的色彩,仿佛蘊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故事。翻開書,我立刻被那些精美的壁畫和佛像所震撼。那些栩栩如生的藝術品,不僅展現瞭高超的繪畫和雕塑技藝,更傳遞著一種超越時空的宗教信仰和生活氣息。書中對不同時期敦煌藝術風格的演變,以及不同朝代對壁畫內容和題材的影響,都有著細緻的解讀。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反彈琵琶”的壁畫,那位少女迴眸一笑的瞬間,充滿瞭靈動和自信,讓人忍不住去想象她背後的故事。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文化的融閤與創新,看到瞭不同民族和文明在敦煌這片土地上的碰撞與交流,留下瞭如此寶貴的藝術遺産。它讓我更加理解瞭“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也感受到瞭敦煌人民對美的追求和對信仰的執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