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究竟能否走上人类餐桌?粮食种植背后孕育着怎样的惊人阴谋?粮食又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鲜为人知的阴谋。
专家推荐
粮价暴涨,财富加速流向富有的产粮大国;粮食危机,凸现粮食的政治、金融、能源和人权属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韩俊
这本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当粮食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武器,发展中国家反击的仅有的手段,就是重视本国的农业发展,并以科技成果保卫本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嵘
具有公共品属性的粮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必需程度的粮食安全,是一国国富民强的基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秦富
此书就像一台政治显微镜,告诉并提醒读者:当阴谋绑架了智慧,科技沦为政治的奴仆,粮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核心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原总编辑 刘洲伟
粮价暴涨,财富加速流向富有的产粮大国;粮食危机,凸现粮食的政治、金融、能源和人权属性。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 韩俊
这本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当粮食成为国际政治中的战略武器,发展中国家反击的仅有的手段,就是重视本国的农业发展,并以科技成果保卫本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于建嵘
具有公共品属性的粮食,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确保必需程度的粮食安全,是一国国富民强的基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秦富
此书就像一台政治显微镜,告诉并提醒读者:当阴谋绑架了智慧,科技沦为政治的奴仆,粮食已经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核心问题。
——《21世纪经济报道》原总编辑 刘洲伟
威廉﹒恩道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长期旅居德国,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研究逾36年。
恩道尔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和新闻调查记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除金融、能源和地缘政治外,还包括世界农业问题、粮食交易垄断、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第三世界债务、对冲基金和亚洲金融危机等。他还经常应邀在一些有关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农业、能源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定期为全球化研究中心及许多国际出版物撰写文章;并经常为欧洲主要银行和私募基金经理提供咨询。曾出版《目标中国》《石油大棋局》等畅销书。
导言
一章官商勾结华盛顿发动“转基因革命”
早期的转基因研究
“实质上相同”的骗局
“大自然中好的食品……”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孟山都合谋榨取公共利益
孟山都与政府的亲密关系
第二章奴颜婢膝科学沦为政治的仆人
科学向政治下跪
转基因计划挨了一记闷棍
布莱尔、克林顿和“政治化”的科学
不那么清白的英国皇家学会也掺和了进来
科学屈从于公司利益
第三章望尘莫及尼克松和狡猾的洛克菲勒兄弟
美国在越战时期掉转船头
戴维·洛克菲勒的“民主的危机”
基辛格与粮食政治
“粮食浩劫”
“在罗马……”
尼克松的农业出口战略
“粮食武器”
第四章居心叵测基辛格的秘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
人口增长与国家安全
嘉吉公司的粮食
不吉利的十三……
巴西成为《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号》的“样板”
洛克菲勒家族对“优生学”的支持
波多黎各岛上的人体实验
“仅次于核武器控制的头等大事”
第五章运筹帷幄左右未来的战争与和平研究
为建立战后帝国做准备
“美国世纪”——美国的生存空间
纳尔逊在拉丁美洲的冒险行为
洛克菲勒不可外扬的家丑
洛克菲勒—华莱士报告
早期的商业化农业:洛克菲勒与嘉吉公司联手
巴西和委内瑞拉
第六章如火如荼发动全球“农业革命”
开启“绿色革命”大门
为“生物革命”培训骨干
洛克菲勒资助创立商业化农业
垄断与纵向整合死灰复燃
“农民们都到哪里去了?”
第七章技术霸权粮食就是权力……
抓住了水稻金饭碗
“新优生学”:反证法的应用……
简化生命
绘制水稻基因组图谱
“金水稻”与用心险恶的谎言
第八章煽风点火策动世界“粮食生产革命”
阿根廷成为一个实验品
债务危机让阿根廷成了大豆生产大国
打垮阿根廷人的民族意志
洛克菲勒的阿根廷土地革命
“阿根廷,给我大豆吧……”
孟山都用欺骗手段进行征服
让他们吃大豆!
“基因革命”指向非洲
非洲版的“绿色革命”?
人种改良计划居心叵测
第九章落井下石美国在伊拉克播撒民主的种子
美国式的经济休克疗法
布雷默的《第81号命令》
伊拉克的种子宝库遭到破坏
无种可种
“难道让他们吃……通心粉?”
伊拉克、美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颐指气使
第十章沆瀣一气毁灭的种子播下“人间乐园”
美国农业综合企业独步天下
国际粮农贸易政策理事会与农业综合企业游说集团
WTO和恶劣的TRIPS
鱼和熊掌兼得
转基因生物的四驾马车
转基因生物与五角大楼的交易
将转基因魔鬼放出瓶子
对生命形式的使用许可
谎言、见鬼的谎言和孟山都的谎言
转基因大豆与婴幼儿死亡有关?
非洲的假冒“神奇甘薯”
……
第十一章步步紧逼“终结者”“背叛者”与避孕玉米
第十二章趁火打劫禽流感恐慌和转基因鸡
第十三章登峰造极末日的种子与猪专利
第十四章骇人听闻转基因玉米与大鼠的肿瘤
注释
术语表
后记
世界油价跌宕起伏,谁是幕后黑手?风云变幻的国际斗争背后,又是何种利益驱动?这是一本揭示世界石油内幕的之作,已译为10种文字,风靡全球,中文版畅销20万册,央视《对话》对本书进行了专题报道。堪称了解世界石油大势的全宝典。
用另一种视角观察石油、能源和节能,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解振华
本书忠实记录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此次危机的仅有的一本好书。我强力推荐读者阅读。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 扎基·亚马尼王子
本书提出的石油乃至能源战略,决定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发人深省、很有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能源技术经济学创始人 徐寿波
本书揭示了看似莫测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背后的不变动因。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王思强
对于那些对世界经济运行奥秘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用。
——英国经济学家 斯蒂芬·路易斯
本书不仅在讲石油政治,更是在讲霸权政治是如何进行重大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的。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周大地
这是我看过的值得读的好书之一。它令人震撼,耐人寻味。作者用一条主线,将纷繁复杂而又看似毫无联系的历史事件串了起来。
——《远东金融》专栏作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顾问 利昂·里查森
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过去一百年国际竞争的内在机理,也昭示了未来一百年国际交往的基本规律。掌握这些机理和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合游戏中保护本国利益,实现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日报》理论部主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胡钰
用另一种视角观察石油、能源和节能,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 解振华
本书忠实记录了1973年油价飙升的真相。这是我看到的关于此次危机的唯一一本好书。我强力推荐读者阅读。
——沙特阿拉伯前石油部长 扎基·亚马尼王子
本书提出的石油乃至能源战略,决定国家战略和国际关系,发人深省、很有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中国能源技术经济学创始人 徐寿波
本书揭示了看似莫测的国际石油价格波动背后的不变动因。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王思强
对于那些对世界经济运行奥秘真正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非常有用。
——英国经济学家 斯蒂芬·路易斯
本书不仅在讲石油政治,更是在讲霸权政治是如何进行重大战略部署和具体实施的。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 周大地
这是我看过的值得读的好书之一。它令人震撼,耐人寻味。作者用一条主线,将纷繁复杂而又看似毫无联系的历史事件串了起来。
——《远东金融》专栏作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顾问 利昂·里查森
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过去一百年国际竞争的内在机理,也昭示了未来一百年国际交往的基本规律。掌握这些机理和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合游戏中保护本国利益,实现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科技日报》理论部主任、清华大学法学博士 胡钰
威廉﹒恩道尔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地缘政治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学士、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比较经济学硕士,长期旅居德国,从事国际政治、经济、世界新秩序研究逾36年。
恩道尔作为独立经济学家和新闻调查记者,先后在美国和欧洲工作。他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除金融、能源和地缘政治外,还包括世界农业问题、粮食交易垄断、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第三世界债务、对冲基金和亚洲金融危机等。他还经常应邀在一些有关地缘政治、经济、金融、农业、能源问题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定期为全球化研究中心及许多国际出版物撰写文章;并经常为欧洲主要银行和私募基金经理提供咨询。曾出版《目标中国》《石油大棋局》等畅销书。
一章三足鼎立英帝国的贸易、金融、原材料
英帝国的新战略
自由贸易与英国权力的根基
英国的“非正式帝国”
1873年的大萧条
第二章分道扬镳德国与“一战”的地缘政治
德国的经济奇迹
柏林银行业大恐慌
船运和铁路基础设施的必要性
第三章合纵连横控制石油的全球争夺战
一位海军上将的远见
岩石燃烧的秘密
柏林一巴格达铁路
新“无畏号”战舰
决定命运的巴黎之旅
法国的失误和俄国的雄心
第四章运筹帷幄开辟近东石油战场
破产后的英国选择了战争
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石油
英国秘密开辟东方战场
“一女二嫁”
罗斯柴尔德收到的一封奇怪信件
巴尔弗的帝国新概念
第五章明争暗斗英美争当世界霸主
英国打仗,摩根出钱
纽约银行家挑战伦敦金融城
英国为石油霸权而战
丘吉尔及其领导下的阿拉伯局
为控制墨西哥而战
英国控制石油的秘密
第六章步调一致英美联手对付德俄
热那亚会议
美国觊觎俄国石油
德俄结盟甩开英国
军事占领鲁尔地区
德国恶性通胀的真正起因
英美的“红线协议”
英国的“希特勒计划”
第七章排兵布阵建立英美石油美元秩序
战争催生的新帝国
石油与美元联姻
美国的战后石油霸权
石油与纽约银行集团
挑战英美石油利益的伊朗人
意大利人的石油战略
意大利石油巨人的意外死亡
第八章内外交困英镑危机和德法联盟的威胁
从废墟中崛起的欧洲大陆
英美联手对付欧洲的大构想
1957年:美国的转折点
美国工业落入陷阱
启动美元战争
发动越南战争
垮掉的一代美国人
英镑终于顶不住了
戴高乐倒台
第九章逆流而动人为制造石油危机
推倒多米诺骨牌
一次不寻常的会议
1973年的石油危机
石油危机的经济影响
剪掉“核玫瑰之花”
“绿色行动”遏制核能发展
控制别国人口增长以保美国安全
第十章各个击破压制一切独立的发展力量
深受石油危机之害的发展中国家
不结盟运动
和平利用原子能成为干涉内政的借口
“危险”的欧洲新生力量
围剿伊朗
第十一章不惜血本建立“世界新秩序”
“英国病人”越治病越重
马岛战争和墨西哥债务危机
华尔街故伎重演
里根自食恶果
布什涉险过关
英美对德国统一的担忧
萨达姆与沙漠风暴行动
日德被迫“出血”
第十二章四处树敌从邪恶帝国到邪恶轴心
寻找新的恶人
枪打出头鸟
射杀亚洲虎
瓦解苏联
俄罗斯沦为“三等公民”
休克南斯拉夫
搞乱巴尔干
第十三章独步天下新世纪的石油地缘政治
重新布局石油版图
大奖之所在
美国新世纪
反恐战争还是石油战争
趋“油”若鹜
普京的能源
控制俄罗斯和它的能源
四处屯兵
一切尽在掌握中
第十四章弥天大谎石油峰值论
真实的谎言
假说缘起——哈伯特出山
石油巨头打造“专家”
苏联的真知灼见
需求——探索新知的源泉
挑战“”
新理论旗开得胜
哈伯特峰值论死灰复燃
切尼与“石油峰值论”遥相呼应
第十五章惊天骗局页岩能源横空出世
美国——能源领域的下一个沙特?
“漏洞百出”的技术
切尼的“哈里伯顿漏洞”
时不我待:页岩气大跃进
会“逃逸”的气体
迎接天然气世纪?
页岩气“逃逸”触目惊心
要么骑虎难下,要么就此收手
中国发展页岩气马失前蹄
乌克兰押宝页岩气
布瑞斯玛公司疑点重重
乌克兰军队出手
注释
后记
《金融霸权:从巅峰走向破产(增订版)》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
我确信,威胁我们自由的,不是常备军队而是(私人)银行体系……如果美国人民允许私人银行控制货币的发行,那么银行和那些将要依靠银行成长起来的公司会剥夺人民所有的财产……货币发行权应该从银行那里夺回来,还给人民,它应该属于人民。
——美国前总统 托马斯·杰斐逊
富豪统治一个共和国是令人憎恶的,它比君主制更专制,比贵族制更无情,比官僚主义更自私;它在和平时期掠夺国家,在灾难的时刻密谋反对国家……现在,改变这一巨大谬误的时刻已经来临。
——美国前国务卿 威廉·詹宁斯·布赖恩
我们即将进入21世纪,残破的19世纪银行检查制度理念靠边吧……对加盟银行业的那些部门来说,用不着、也不应该再设立银行式的监管规定了。
——美联储前主席 艾伦·格林斯潘
世界面临着1945年以来的一次机会:去开辟一条摆脱美元主宰、维护国家和地区稳定的新路……世界处于一个关键时刻:是选择抓住这个新机会,还是跟着美元体系一同覆灭?
——美国国际地缘政治学家 威廉·恩道尔
作者:(美国)威廉·恩道尔(Engdahl F.W.) 译者:陈建明 顾秀林 戴健
一章鸠占鹊巢新生美联储攫取了货币控制权
J.P.摩根登上了王位
摩根和洛克菲勒导演了“1907年恐慌”
一份不受欢迎的财政部建议
摩根—洛克菲勒的全国货币委员会
银行家的政变:占领国家银行
佐治亚州哲基尔岛上的秘密会议
沃伯格计划
部分准备金银行业不可告人的秘密
民主党调查“金融托拉斯”
共和党银行家收买民主党人实施政变
第二章幕后操纵摩根和美联储出钱让欧洲打仗
捉襟见肘的英帝国
挑战英国全球地位的两个对手
天定命运论
找一个打仗的借口
中立的美国:“他使我们免于战争……”
摩根的买卖很赚钱
为了摩根公司的世界安全而战
宣传就是武器
诉诸低级情感
令人震惊的战争成本
第三章异军突起洛克菲勒家族占领制高点
摩根家族的衰落
黄金危机和美元缩水
巴鲁克赚钱,别人赔钱
洛克菲勒胜利亮相
巴鲁克、洛克菲勒等大企业支持墨索里尼模式
第四章万事俱备打造布雷顿森林美元体系
美元本位制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
纳尔逊收买联合国选票
布雷顿森林美元体系
美元本位制取代金本位制
美国霸权的两大支柱
第五章未雨绸缪捍卫美元就是捍卫国家安全
“马歇尔计划”:美国世纪的开始
北约和冷战巩固了美国的经济空间
在朝鲜打一仗实现“国家安全状态”
韩国提供了借口
中情局发动政变
修路也是为了对抗“苏联威胁”
第六章
初试牛刀新美元本位制接管世界
经济世界的帝国以及新的金本位制度
肢解英国的竞争对手——德国
北约开辟了新市场
战后美国大厦初现裂缝
肯尼迪拉响了警报
肯尼迪与美联储
伦敦的黄金总库
英镑菜汤里的法国苍蝇
美国对法国伺机报复
第七章昙花一现尼克松离开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1年:美元体系开始谢幕
萨尔茨约巴登与彼尔德伯格的石油冲击
基辛格的赎罪日石油冲击
“游资—热钱”:离岸欧洲美元诞生
金融托拉斯发动了一场反革命
戴维·洛克菲勒的三边计划
新自由主义的回应:收复新政失地
华尔街的“后工业”世界
第八章沉疴难医美国内部腐朽带来新的危机
保罗·沃尔克的货币政变
沃尔克引爆债务炸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助纣为虐
恶有恶报
破坏工人组织
布什吹起泡沫赢得大选
“储蓄—贷款银行”被抢劫
日本也来拯救布什
第九章薨殁之痛偏航的格林斯潘金融革命
格林斯潘效劳金融托拉斯
危机越滚越大的游戏
废除《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卷土重来
“十年前难以想象的战略”
要命的格林斯潘网络泡沫
极限的边缘
终局:完全无管制的货币创造秘密
“太大而不能破产”
摩根银行与大规模杀伤性金融武器
证券化:虚构出来的交易
“击鼓传花”游戏
穆迪和标准普尔的特殊地位
单一险种保险
……
第十章信用破产金融海啸与美元体系的终结
第十一章垂死挣扎华尔街拿税收堵美元大漏洞
第十二章掌握主动中国打造世界货币
注释
后记
美国世纪的终结
20世纪40年代,“二战”激战正酣,美国当权者内部就趾高气扬地宣布:世界迎来了“美国世纪”的曙光。时至七十多年后的今天,美国的霸权,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显现颓势,欧亚大陆新兴国家的崛起势不可挡.这些国家正设法摆脱“二战”后美元的霸权统治。
2015年秋,笔者写下这些话时,国际金融体系再一次徘徊在危机边缘。自2007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尽管美、欧、日的央行采取了空前的干预措施,但其经济依然没有些许真正复苏的迹象。
这场干预,美联储一马当先,美元体系的支柱机构紧随其后,全球金融市场和各大银行均受到波及。美联储这样做,不是要清理银行的坏账,更不是想清除金融界的腐败,尽管这些问题在2008年时险些导致全世界停摆。相反,它此番费尽心思,只是拿美国纳税人的钱去救助华尔街的大银行,结果这些问题银行的规模不降反升,那些银行家依旧尽情享受着曼哈顿的蒙宅,挥霍着数千亿美元的救助金带来的红利。
这场金融危机始于2007年春天,堪称美国乃至世界历史上严重的一次,由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引发。所谓“次贷”,实质上是用打包发行债券来为贷款融资的模式,看名称就知道这种贷款不是佳方式.信用风险比正常贷款大得多。究竟大多少,随后数月的情形让全世界始料不及。
随着危机的蔓延,世界各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迫不及待地要抛售手中的美国抵押债券,美国金融体系的根基面临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2008年9月10日,美国财政部宣布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政府资助的房地产企业,当时二者在美国房贷市场的担保贷款金额高达5万亿美元。前华尔街银行家、时任财政部部长亨利·保尔森打破常规,允许华尔街大的企业之一雷曼兄弟在当年9月15日破产。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的金额达6300亿美元,创美国历史之。这一决定让人始料不及,因为仅仅几周前保尔森还救助了一家小企业——贝尔斯登公司。全球顿时陷入恐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衰退就此开始。转瞬之间,谁都无法预测哪家银行能够生存下去,人们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信心轰然倒塌。
2008年10月,在华盛顿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F)总裁的法国人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表示:‘‘对美欧若干大金融机构偿付能力的担忧日益加剧,已将全球金融体系推至系统性崩溃的边缘。”随着银行问的拆借完全冻结,全球银行接二连三地陷入危机。11月,韩国政府被迫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本国银行,欧洲央行和欧盟各国政府也纷纷出手。12月,美联储前所未有地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接近零的水平,此举不是要帮助美国经济走出困境,而是为了救助华尔街岌岌可危的金融体系和那些大银行。
2015年9月,也就是整整七年之后,零利率仍然没有改变,显然表明这不是一场普通的金融危机。美联储这样做是因为它知道,一旦提高利率,将会引发企业大规模破产浪潮,继而导致新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原本已捉襟见肘,届时将无力回天。
正是华尔街这些大银行肆无忌惮地放贷,才导致了这场全球性的危机,但是这些罪魁祸首却获得了上千亿美元的救助,6家大银行的首席执行官没有一人因欺诈入狱。华盛顿的救助理念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那就是让高盛、花旗和摩根大通“太大而不能破产”,于是纳税人的钱被用来购买那些已经毫无价值的抵押债券。而事实是,它们太大了,根本无法救助。更有甚者,政府并没有认真采取措施避免新的危机,而反观20世纪30年代,国会还出台过避免危机的政策。华尔街银行我行我素,俨然就是万能的“金钱之神”,它们资助的政客——甚至是总统奥巴马——当然都要毕恭毕敬。
美国的央行就是美联储,其实是一个私人机构,它应对危机的措施风险极高,那就是一味地印钞票,上万亿美元地印,用来购买华尔街大银行那些垃圾债券。此外,它们还采取了早已被证明并不成功的量化宽松政策,此举导致美联储的负债表在随后的七年增加了4万亿美元。
奥巴马政府刚上台时,谎称“衰退”即将结束,经济“复苏”就在眼前.实际上美国政府的债务每年又多了1万亿美元,从危机开始时的9万亿美元增至2015年的18万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4%。
像底特律这样曾经无比辉煌的工业城市也被迫宣布破产。加利福尼亚州政府面临严峻的财政危机,无奈让数千名政府职员下岗,公共服务大幅削减。根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斯的独立统计,到2015年7月,美国劳动力人口中有9300万未就业,真正的失业率(想就业但找不到工作)达到创历史纪录的23%,而非劳工部宣传的区区5%。23%的数值仅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才出现过。
从美元到欧元
到2009年年底,华盛顿面临美元崩盘的危险,而美元恰恰是美国霸权的顶梁柱。作为美国国债大的持有者,中国在2009年3月明确表示,对华盛顿不能控制飞涨的债务深感失望,正考虑把贸易顺差转化为欧元,当时欧元是替代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佳选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甚至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尽快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来替代美元。
对华盛顿和华尔街而言,中国的表态相当于对美宣战。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尤为重要的是.美元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储备货币。美国称霸全球的实力就来自美元的特殊地位。世界其他国家在进行石油等贸易活动时,不得不用美元交易。中、日、韩等贸易顺差国只能拿贸易盈余去购买美国国债,其他别无办法,因为至少这样还能获得些许的利息。
现实就是这么具有嘲讽意味,这些国家以辛勤劳动换来的贸易顺差,却年复一年地被迫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在全球开战,用的就是这些钱,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利比亚、叙利亚和近的乌克兰战事,无一例外。
2009年6月,中国再次呼吁用新的储备货币来替代美元,并于当月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数额卖出美国国债。本着这一思路,中国开始与韩国等周边国家在双边贸易中用本币结算。
近年来,美国国债年增幅达一万多亿美元,这个数值比大多数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多。到2010年年初,美元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华盛顿和华尔街的盟友高盛、摩根大通发动了赤裸裸的货币战争,目标就是当时蒸蒸日上的欧元。
这场战争的名称就叫“希腊债务危机”。
欧洲媒体后来披露,为了让希腊混入欧盟,希腊政府和高盛早在2002年就开始偷梁换柱。要知道,希腊在债务和赤字问题上原本达不到人盟要求.这就是欧元危机的开始。这场货币战争的终目的就是削弱欧元在世界上的吸引力,尤其是让中国放弃使用欧元作为新储备货币的计划。一旦美元丧失世界头号储备货币的地位,“二战”以来确立的美元地位将一去不复返。华盛顿的货币战得到纽约若干对冲基金的鼎力相助,其中就有乔治.索罗斯的身影,他在1997年领头对韩国等亚洲新兴经济体发动了金融攻击,目的是让这些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俯首称臣。
机遇前所未有
美国的金融政策反复无常,华尔街的手段难以预料,所以不仅是欧洲,金砖国家尤其是中、俄、印,都在想方设法地考虑如何摆脱美元危机带来的破坏性影响。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成立;2015年,中国成功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AⅡB),在实现宏伟的“一带一路”战略上迈出了一大步。
眼见自己的霸权地位面临1945年之后大的挑战.华盛顿和华尔街更加疯狂。洛克菲勒家族、杜邦家族、盖茨家族、布什家族、拉塞尔家族,这些操纵华盛顿政策的老牌家族,决定动用美国全球霸权的第二根支柱,那就是无与伦比的军事力量。2010年年末,美国支持的“颜色革命”率先在突尼斯爆发,接着蔓延到埃及和中东伊斯兰国家,然后殃及利比亚、也门;随之而来的还有与美国颇有瓜葛的“伊斯兰国”,其势力正在不断壮大。
尽管如此,美国对叙利亚政策仍然难有收获,因为叙利亚政府背后站着坚定的盟友俄罗斯,这是唯一能对美国霸权构成核威胁的国家。2013年,华盛顿和这些大家族决定直接把目标对准俄罗斯。 华盛顿利用其支持的非政府组织,如国家民主基金会、索罗斯在乌克兰创办的国际复兴基金会,资助了堪称“史上赤裸裸的政变”——在2014年2月推翻了乌克兰合法民选总统亚努科维奇及其政府。乌克兰内战随即爆发,重灾区就是毗邻俄罗斯且说俄语的几个州。
俄罗斯十分清楚美国的圈套,没有和北约爆发正面军事冲突。普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治和军事措施,动作之大让人始料不及。
俄罗斯这些措施的中心步骤就是“向东看”,即战略重心向东转移,也有人称之为俄罗斯版的重返亚洲政策,这一举动将改变当今世界的力量平衡。2015年年初,俄罗斯创建了欧亚经济联盟,并以创始成员国身份加入中国创建的亚投行。此外,俄罗斯还和其他金砖国家一起创建了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的金砖银行,为新兴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
2013年,中国宣布“一带一路”战略,其中包含若干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除了海上丝绸之路外,还有欧亚高铁等陆地项目,这些交通动脉将把朝鲜半岛、欧亚大陆国家、南亚、伊朗,乃至西欧国家连为一体。这一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终结美国世纪,打造以黄金为支持的新的储备货币,取代已经腐朽不堪的美元体系。
本书揭露了华尔街那些金主无形的黑手。他们已经毁灭了美国,如果不加控制,将会毁灭整个世界。古希腊有一句名言:“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华尔街及其帮凶对权力的欲望早已丧心病狂,他们的罪恶已经开始遭到报应,世界对他们发动战争、制造金融危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越来越厌恶。
大乱大治!世界即将迎来崭新的欧亚世纪,希望就在眼前。
威廉·恩道尔
德国 法兰克福
2015年9月
《粮食危机》这本书,我读得真是又急又气。看完之后,简直是坐立不安,我开始反思我们每天餐桌上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又是如何摆到我们面前的。书里揭示了全球粮食体系背后隐藏的种种不公和脆弱性。那些跨国粮商的垄断行为,对全球粮食价格的操纵,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影响各国农业政策来巩固自己的地位,都让我感到十分震惊。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描述了在一些贫困地区,人们因为缺乏基本的粮食保障而遭受的苦难,而与此同时,富裕国家却在浪费着大量的食物。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在21世纪,饥饿和粮食短缺仍然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这本书不仅让我关注到国际层面的粮食问题,也引发了我对自身生活方式的反思。我开始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也更加关注可持续农业和本土食物的重要性。它让我意识到,粮食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生存、公平和伦理的重大议题。那些看似遥远的国际新闻,其实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这套书确实是一剂猛药,看完后感觉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阴影之下,但同时又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清醒。尤其是《金融霸权》这本,看得我心惊肉跳。它深入剖析了美元如何一步步渗透全球经济,如何利用金融工具操纵他国命运,那种无形的控制力,简直比赤裸裸的军事占领还要令人窒息。书里列举了大量真实案例,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拉美债务危机,再到近些年一些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境,无一不与美元的动向息息相关。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所处的经济环境,我们每天接触到的各种金融产品,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权力游戏?那些看似高高在上的金融巨头,究竟掌握着怎样的资源和话语权?读完这本书,我不再仅仅将金融看作是数字和图表,而是将其视为一种强大的意识形态和权力工具。它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认知,让我对“全球化”有了更深刻、更警惕的理解。原来,我们以为的自由贸易和市场开放,背后可能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扩张和影响力收割。这种认知上的冲击,让我对接下来的两本书充满了期待,也更加警惕了。
评分《石油战争》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把地缘政治的残酷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明白,所谓的“资源争夺”,其背后牵涉的远不止经济利益,更是国家安全、战略布局乃至于意识形态的博弈。书中详细梳理了历史上几次重要的石油危机,以及它们是如何演变成局部冲突甚至是全球性的紧张局势。我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石油不仅仅是一种能源,更是一种战略武器,一种可以影响国家命运的关键要素。那些在中东地区发生的无数恩怨情仇,那些不断升级的军事对抗,都与石油资源的控制权紧密相连。这本书让我对“国家利益”有了更宏观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大国之间在资源分配和战略通道上的微妙平衡。它不仅仅是讲述历史事件,更是提供了一种解读国际关系的新视角,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前一些地缘政治热点事件的根源。读完之后,我对世界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敬畏,也对信息的获取和独立判断有了更强的意识。
评分坦白讲,当我拿到这套书的时候,内心是有些忐忑的。毕竟“国际地缘政治”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沉重感。但真正翻开阅读后,我发现它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枯燥乏味,反而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分析和令人警醒的事实。《金融霸权》让我看到了资本的全球扩张逻辑,《粮食危机》则让我反思了人类生存的基础,《石油战争》更是将资源与冲突的联系描绘得入木三分。这三本书仿佛三把钥匙,打开了我理解当下世界复杂性的不同维度。它们没有给我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提出了更多的问题,促使我去思考,去辨别。例如,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拿书中的观点去对照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这种“学以致用”的感觉,让我觉得非常有价值。我不再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去分析和解读。这套书的增订版,也意味着它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这本身就说明了作者对时事变迁的敏感和持续的关注,非常值得肯定。
评分这套书的整体阅读体验,可以用“酣畅淋漓”来形容,但绝不是轻松的畅快。更多的是一种智识上的挑战和情感上的冲击。它迫使我跳出日常生活的琐碎,去审视那些塑造着我们世界的宏大叙事和深层逻辑。书中对于不同领域之间相互关联性的揭示,更是让我印象深刻。例如,金融的流动如何影响粮食的生产和分配,而资源的控制权又如何成为引发国际冲突的导火索。这种跨领域的分析,让我对世界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更加系统和动态的图景。虽然有时候读到一些残酷的事实会感到不安,但正是这种不安,让我更加渴望去了解真相,去思考解决之道。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是什么”,更是关于“为什么”。它提供了理解世界运转机制的“工具箱”,让我能够更好地分析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我真心推荐给那些对国际事务有强烈好奇心,并且愿意接受挑战性思考的读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