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介绍 Brand Introduction 书名: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一(平装版) 作者: (美) 戴维·M.格兰茨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用纸: 80g象牙白 页码: 648
编辑推荐 Editorial Reviews 无论从什么角度评论,斯大林格勒战役都是二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惨烈的战役之一。单从伤亡数字来看,该战役也是近代历史上血腥的战役,双方伤亡估计约两百万人。在战役中红军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三天。“斯大林格勒不再是*座城市,而是*个杀人炉灶……这里的街道不再是用米来计算,而是用尸体来计算。”无数的苏联士兵从废墟中冲出来,给入侵德军致命的*击……对于斯大林格勒战役,已有数种语言、数百万文字加以阐述,市场上为何需要另*本“斯大林格勒著作”?
1.介绍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包括德军1942年的作战行动以及苏军对此的应对。与普遍观点截然不同的是,这场战役*初的目标并非斯大林格勒;事实上,德军起初的作战命令只是稍稍提及这座城市,甚至在斯大林格勒争夺战引起关注后,德国人依然坚持夺取高加索油田是其原定目标。只有从整体上审视这场战役,才能在正确的背景下理解斯大林格勒争夺战。
2.现有的著作主要侧重于斯大林格勒的战斗,并未详细研究德国第6集团军进军斯大林格勒途中复杂、艰巨的战斗,以及其侧翼接连不断的激战,特别是发生在高加索、沃罗涅日和勒热夫地区的战斗,而这些,对战役的结果至关重要!
3.参考了过去未见过或被忽略的资料(如内务人民委员部的记录,及其他大量苏方的解密文件),并大量使用了原始文件,包括红军总参谋部、德国第6集团军和苏联第62集团军的官方记录,细述了一连串鲜为人知的激战。提供了细节、新观点,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评价将取代过去关于此战的历史记述。
作者简介 Author Biography 戴维·M. 格兰茨(DAVID M. GLANTZ),被誉为西方研究红军在伟大卫国战争中表现的专家,1942年1月11日生于美国纽约州,美国陆军退役上校,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美国陆军指挥和总参学院以及国防语言学院等。曾作为野战炮兵军官在越南服役,后从事苏联陆军研究工作。1993年以美国陆军外国军事研究办公室主任身份退役,并继续担任《斯拉夫军事研究杂志》的编辑和俄罗斯联邦自然科学院成员。他笔耕不辍,慧眼所及,不仅涉及苏联的军事理论和战术,而且特别关注了苏德战争中历来不被重视的部分,即“被遗忘的战斗”,独立编著与合作作品包括《二战中的苏联军事欺骗》《从顿河到第聂伯河:1942年12月-1943年8月的苏军攻势》《苏联的军事战略》《巴巴罗萨行动:1941年希特勒入侵苏联》《列宁格勒会战:1941-1944》《哈尔科夫1942》《库尔斯克会战》,两卷本《八月风暴》、三卷本《斯大林格勒会战》、四卷本《1941年斯摩棱斯克之战》和即将出版的《白俄罗斯之战:1943年10月至1944年4月间红军被遗忘的战斗》等。由于利用了苏德双方一手档案材料和二手作战总结,其作品难能可贵地既公正地高度评价了苏联人民和军队的巨大功绩和军事艺术,又揭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败绩,其著作不仅在缺乏苏联资料的西方,甚至在俄罗斯国内都产生了巨大反响。2015年,他被俄联邦国防部长绍伊古大将授予“加强军事合作”奖章。
乔纳森·M. 豪斯(JONATHAN M. HOUSE),中校,在佐治亚州巴恩斯维尔的高登学院担任教授。毕业于汉米尔顿学院,在密歇根大学获得了历史学博士学位,服现役时曾在美国境内及韩国担任指挥和参谋岗位,给参谋长联席会议做过政治军事分析,也曾在美国陆军各军校中协助指导工作。豪斯中校是《通向诸兵种合同作战:20世纪战术、理论和组织综述》和《军事情报,1870-1991:研究指导》的作者。
小小冰人,专业军事历史译者。从事二战史的研究与翻译十几年,翻译战史类作品近五十部。如:《雪白血红:一名德军士兵的东线回忆录》《亡命排:阿富汗战争中的英雄、叛徒、异见者和手足情》《东进:苏德战争(1941-1943)》《焦土:苏德战争(1943-1944)》《空中英豪:美国第八航空队对纳粹德国的空中之战》《致命打击: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普鲁士之战:1944-1945》《诺曼底的六支军队:从D日到巴黎解放(1944年6月6日-8月25日)》《地狱之门:切尔卡瑟战役1944.1-1944.2》《东线狙击手》等多部书。
内容简介 Content Description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一》一书延续了戴维·格兰茨、乔纳森·豪斯对东线这场**代表性的战役和希特勒**重大战略挫败的全新的出色描述。作为《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一》,本书重点讲述了苏军的三个方面军在**星行动中如何击败、消灭了两个罗马尼亚集团军,并包围了德国第6集团军和第4装甲集团军的半数部队。《斯大林格勒三部曲. 第三部. 终局. 卷一》以一部宏大战争著作的叙事力写就,与重点描述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内作战的《斯大林格勒三部曲**部:决战》一同构成了《斯大林格勒战役三部曲》的核心。
目录 Catalog “东线文库”总序
前言
**章 灾难的框架
**章 苏军的战略策划:“**星”计划之起源
第三章 集结部队:苏军作战序列和“**星”计划
第四章 11月18日的双方兵力对比
第五章 突破,11月19日-20日
第六章 包围圈封闭,11月21日-23日
第七章 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构设合围对外正面,11月24日-27日
第八章 消灭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合围对外正面和“土星”计划,11月28日-30日
参考资料
插图 Illustrations 温馨提醒 Warm reminder 指文公众号 客服微信号 关于发票
本店提供电子发票,如需要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好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以及邮箱或者手机号。 关于发货
周一至周五(工作日),每日15:00点以前的订单当日发货,15:00点以后的订单次日发货,周末及节假日期间订单,会在节后按照订单先后陆续发出!
《斯大林格勒三部曲》第三部:《终局卷一》 序章:焦土上的挽歌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尽,但空气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火药与血腥,更有一种令人心悸的沉寂,一种被残酷战争碾压后留下的疲惫与绝望。这座被战火摧残得面目全非的城市,曾经是苏德战场上最为血腥的绞肉机,如今,它的名字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伤疤,刻满了无数生命的消逝与荣耀的代价。 《终局卷一》的故事,就从这片焦土之上缓缓拉开序幕。它并非是战役结束的庆典,而是一段更为复杂、更为深邃的挣扎的开端。战争的阴影并未因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而完全消散,反而如同毒蛇般,在更广阔的战线上继续蔓延,并开始渗透进人们的心灵深处。 第一章:残垣断壁中的回响 故事围绕着几位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幸存下来的角色展开。有的是在血与火中蜕变的老兵,他们的眼神中失去了年轻时的冲动,取而代之的是历经磨难后的深邃与沉重;有的是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一切的平民,他们拖着残破的身体,试图在这片废墟中寻找一丝生存的希望;还有的,是在战场上扮演着不同角色的指挥官,他们面临着新的战略部署,以及难以言喻的政治压力。 故事的开端,聚焦于几位主要人物在战役结束后短暂的宁静。这种宁静是脆弱的,是被战争创伤所笼罩的。他们试图回到正常的生活,但战争的印记已经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灵魂之上。老兵伊万,一个曾以顽强的意志在斯大林格勒的地下工事中战斗了数月的坦克兵,如今身体却饱受创伤,精神也时常被战友的牺牲所困扰。他试图在战后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昔日的战场记忆,如同挥之不去的阴影,时刻折磨着他。 与此同时,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的年轻女子安娜,正带着年幼的孩子,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艰难求生。她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也经历了太多非人的苦难,但母性的本能让她咬紧牙关,拼尽全力为孩子争取一线生机。她的生活,是千千万万普通人在战争过后,面对残酷现实的缩影。 第二章:破碎的信仰与重塑的意志 战役的胜利,并未让所有人都看到光明。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潜藏着新的危机与挑战。苏联的政治体制,在战争的锤炼中展现出了其钢铁般的意志,但也暴露了其内部的复杂性。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更是意识形态上的,它被赋予了极高的象征意义。然而,战争的残酷性,也让一些人开始质疑,在如此巨大的牺牲之后,他们所追求的究竟是什么? 在《终局卷一》中,我们将看到一些角色的信仰开始动摇。一些老兵,在经历过炼狱般的战斗后,对曾经坚信的革命理想产生了困惑。他们为之奋斗的,真的是他们所想象的样子吗?而那些在战前被灌输的仇恨与宣传,在看到敌方士兵同样年轻、同样充满恐惧的脸庞时,是否还那么坚定? 与此同时,新的政治运动和宣传也在悄然展开。战后的重建工作,以及对战犯的审判,都成为了新的焦点。这些事件,不仅影响着国家的未来,也深刻地改变着个体的命运。例如,一位在战前因政治原因受到审查的知识分子,在战后,他的处境是否会因为战争的结束而有所改变?他是否会因为战争期间的某些行为,被视为“英雄”或是“罪人”? 第三章:战线之外的暗流 斯大林格勒的战役虽然结束,但战争的阴影并没有被隔离。苏德战场依旧在其他地方燃烧,而国际局势也因为苏联的这场重大胜利而变得更加复杂。在《终局卷一》中,故事将跳出斯大林格勒的废墟,将视角拓展到更广阔的舞台。 我们会看到,苏联的战略重心正在发生转移。新的战役正在酝酿,而斯大林格勒的经验,将成为后续军事行动的重要参考。与此同时,盟友之间的关系,以及敌对阵营内部的角力,也将在故事中有所体现。战争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战场本身,它渗透进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故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新的角色,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势力和立场。例如,一个在外交场合斡旋的苏联官员,他需要应对来自盟友的压力,以及敌方的情报活动。又或者,是一个在战后经济重建中发挥作用的工程师,他的工作关系到无数人的生计。 第四章:人性的弧光 尽管战争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但在《终局卷一》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人性的光辉。在最艰难的时刻,人们之间的互助、牺牲与爱,成为了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老兵伊万,虽然身心俱疲,但他仍然会尽力帮助那些比他更弱小的人。他可能会在一个充满危险的夜晚,冒着风险去为安娜和她的孩子寻找食物;或者,他会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年轻的士兵如何在这混乱的世界中生存。 而安娜,她在绝望中依然保持着坚韧和母性的光辉,她会用微薄的力量,为身边的困苦之人提供一些帮助,哪怕只是一句安慰,或者一块勉强找到的食物。 《终局卷一》并非只是描绘战争的残酷,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有人在绝望中沉沦,有人在黑暗中崛起,有人在痛苦中坚守。每一个人物的命运,都如同被战争的洪流裹挟着,他们挣扎着,寻找着自己的方向。 第五章:未竟的征途 《终局卷一》的结局,并非是故事的终结,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斯大林格勒的胜利,只是漫长征途中一个重要的节点,它带来了新的希望,但也埋下了新的挑战。 故事的结尾,可能会留下一些悬念,暗示着更广阔的战场,更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主角们在未来将面临的更严峻的考验。战争的机器仍在运转,而个体生命的命运,则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他们将继续在历史的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终局卷一》是一部关于战争遗留问题、关于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考验、关于国家在历史转折点上的抉择的宏大叙事。它不仅仅是对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回顾,更是对战争结束后,那个时代复杂图景的深入描绘。每一个章节,每一个人物,都试图勾勒出那个时代下,普通人的真实经历和深刻情感,以及他们如何在这个破碎的世界中,寻找生存的意义与未来的方向。 这部作品,将带领读者一同踏上一个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去感受那段沉重的历史,去思考战争的代价,去体味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斯大林格勒的故事,并未因战役的结束而画上句号,它的影响,将随着《终局卷一》的展开,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继续震撼人心。